时评类作文2015年课件_第1页
时评类作文2015年课件_第2页
时评类作文2015年课件_第3页
时评类作文2015年课件_第4页
时评类作文2015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时评类作文结构公务接待费为争公交车位,脚踢孕妇明星代言怎能轻生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辨析时评类作文。2.明确时评类作文的写作结构,在练习中尝试如何写时评。 什么是时评? 时评,即时事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 它往往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的对象,上至国家大事,小到凡人琐事,都可以有感而发,作出评论。它可以是对先进的新生事物赞颂、褒扬;也可以是对落后丑恶现象批评、鞭挞;还可以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阐发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 审题立意一、抓住核心要素 新闻主体中国各行各业的59位杰出 代表 中心事件在“世界十字路口”展现他们微笑自信的形象二、挖掘材料内容,明确立意角

2、度 让健康的中国形象走遍世界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时评类作文常用结构模式:引 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析 充分(就材料进行分析)联 紧扣(联系现实,扩展开来)结 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中国的微笑正在一天天愈加鲜明地展现给世界:世博园中志愿者们一张张友好而真诚的笑脸,是上海乃至中国的新颜。友好开放的胸怀、热忱真挚的态度、流利顺畅的语言、全面周到的服务这些,都是再多高楼大厦、再多高新技术无法取代的国家名片。一句句善意的问候,一张张青春的脸孔,它们在无形中塑造着一个充满活力、充满人情的文明中国、微笑中国。国家形象中寄寓着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挺立着不朽不折的民族精神傲骨。中

3、国形象走出去,便是文化走出去,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文化在世界之林中崛起,文化影响力,千金难敌。联系实际,扩展开来 然而,我们又绝不仅仅是见证者,我们当做时代巨浪中的一滴水,纵然气力微薄,也要尽己所能。我们无法在时代广场的屏幕上微笑问候,却可以在生活中为中国人的形象添一分友爱;我们无法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传送经典,却可以在一点一滴中让社会文明一些。事实上,真正组成中国形象的不只是光鲜的伟人,不只是各色的文艺,而更是我们,是亿万个平凡的我们。缔造微笑中国,我们责无旁贷。联系实际,提出倡议救灾,帮忙不添乱 (2010.4.20深晚) 1.青海玉树的地震已经发生多日,救援的黄金时间也早已过去。这意味着在继

4、续搜救的同时,赈灾工作的重点已经开始转移到安置、救助幸存人员上面。 2.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队伍、志愿者团队等也纷纷进入灾区。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的那种特殊的凝聚力又展现出来,身边就有不少人或自发或组织赶赴灾区,要为灾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可以预计,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将到灾区慰问救助灾民。(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3.但我总担心,过多的志愿者拥入灾区的同时,会不会也给灾区的救援工作带来不必要烦扰。(对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否定式) 4我无意打击大家的抗灾热情,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好心办出来的,未必都是好事。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就有专家呼吁志愿者应该理性救援,不要帮倒忙。我毫不怀疑国人

5、在此时表现出来的空前的爱心,也明白志愿者们赶赴灾区,是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问题是,很多志愿者凭着满腔的热情来到灾区,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不仅帮不上忙,反而容易成为灾区的负累。 5灾区需要经过训练的解放军战士,需要有着专业素养的医护人员,同时也需要那种受过专业救护、心理咨询等训练的志愿者。不过,对于普通志愿者来说,我倒觉得还是捐一些现金、衣服、食品更能够起到救助的效果。(主体论证部分论证为什么“我总担心”:论据1专业训练专业装备专业素养的角度) 6和汶川不同的是,玉树县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有米左右。据救援队伍反映,从某些地方进玉树要翻几个海拔超过米的山头,加上当地天气寒冷

6、,昼夜温差也非常大,对于一般的自愿者来说,这样恶劣的条件增加了志愿者们患病不适的危险。如果真的那样,志愿者们进入灾区不仅帮不上忙,反而成了添乱的人。 (主体论证部分(为什么):论据2,自然环境的原因) 相对于这些热情的志愿者,我更怕的是一些具有背景的团队,就如同汶川地震时某协会的“采风团”一样,不仅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还需要当地的接待,真正属于“劳民伤财”。看过一句调侃的话说“善良是别人挨饿的时候,我吃肉不叽嘴”,这一类的“采风团”就连这种最基本的善良也缺失了。他们就是打着关爱的旗帜,却在别人挨饿时还在旁边“叽”着吃肉的人,希望这次的玉树不会再有他们的身影了。 (主体论证论点的部分:论据3

7、,现实中确有小部分不怀好意、故意添乱的人) 大灾当前,我不能强求你去帮忙,但希望你不是那一个去添乱的人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结尾:重复强调论点,结束全文) 本文“怎么样”就是不去灾区,无需论证。所以没有这个环节。引:忌机械照抄,应针对概括 开头:适度描述事件主体,但切忌花大篇幅回顾。应找出事件的主题,针对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引的结尾马上点观点。)析:忌蜻蜓点水,应深入挖掘 体现一定的思辨性,呈现一定的论述力度(多用:因果句、条件句、假设句、 对比句) 体现激情,形象评析(如:以渲情造势、呼告,促进读者共鸣,善用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对偶增强气势,加强节奏;以感叹句等将自己代入其

8、中)例、议:类似举例,分析扣题 相似联想,类似举例(事例要典型、精当)。 有分论点,体现层次(并列、对照、层进)。 例后有议,议要扣题(回扣论点)。回扣材料,升华总结:(回升收)(1)回:回扣材料 可以在每个例子后均回扣材料,也可以全部例子举完后再回扣(2)升:总结升华上升到一定高度总结。 联系现实(社会、个人)升华。 辩证分析补充。 排比概括总结。 意蕴分析总结。结:形象意蕴 形象收尾(比喻、意蕴句、排比段等)。 情感收尾(感叹句、祈使句、展望)。 2015年3月3日,正月十三,广东省汕头市澄海莲下南湾“老热”,就是传统中“迎老爷”,是潮州各村的习俗。当地市民摆出了可以称为狂暴的鞭炮的阵势,

9、整整铺满了一条街道。点燃后犹如好莱坞大片爆炸现场。(3月4日 中国青年网) 请以此进行挖掘,谈谈你的见解或者方法,完成第一次小作文。要求:1、希望听到或看到属于你们自己内心的声音或想法;2、字数在300500字之间;3、态度要认真。莫让“迎老爷”的传统文化在环境上“撒盐” 近日,在广东省汕头市惊现“霸气红地毯”,这张地毯的材质十分特别,是由大量的鞭炮“编织”而成,阵势十分狂暴,整整铺满了一条街。据了解,每逢正月十三,潮州各村都会将鞭炮摆出如此恢弘气势,当地人称其为“迎老爷”,实属当地汉族民俗祭祀的文化活动。亲临现场的市民描述,鞭炮燃放后犹如好莱坞大片爆炸现场,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响声震耳欲聋。

10、人们在短短几分钟内享受了“迎老爷”的隆重氛围,但有谁会对满地残留的鞭炮废屑负起责任,又有谁考虑过我国不堪重负的空气状况以及引发火灾的危险性? 引用材料,亮出观点 传统文化固然重要,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但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宗旨,一些与现代社会主流“背道而驰”的传统风俗,要么摒弃,要么为其穿上现代化“新衣”,用创新的思维让其和谐的融入到现代化社会中。以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为例,这是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只有在爆竹声中方能除旧岁,新的一年才会真正到来!分析材料 但以目前国内的环境质量看,头顶上这片蓝蓝的天空已经开始“褪色”,

11、空气中不时弥漫着PM2.5的微小颗粒物,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不起鞭炮的“蹂躏”,环境压力不堪重负。近日,由原央视主持人柴静录制的穹顶之下传的火热,我们暂且抛开公众对柴静本人的质疑不说,就单单针对片中出现的令人恐怖至极、冒黑烟的烟囱及数不胜数的汽车排放的尾气,可想而知,我们呼吸的是什么空气,我们生活在雾霾笼罩的穹顶下。既然空气质量已经差到极致,为什么我们还要固执的燃放严重污染环境的鞭炮?联系现实 燃放鞭炮只是满足人们过年驱逐陈旧、迎接新年的形式,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传统习俗“升级”,加入高科技元素,大力提倡公众购买能够产生同样效果但又绿色环保安全的电子烟花,从而取代传统鞭炮。当然,这种电子烟花在少数城市已经推行,但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