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专项年拟立项课题第一批择优指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_第1页
水专项年拟立项课题第一批择优指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_第2页
水专项年拟立项课题第一批择优指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_第3页
水专项年拟立项课题第一批择优指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_第4页
水专项年拟立项课题第一批择优指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I水专项2015年度拟立项课题(第一批)择优指南汇编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二O四年五月 、海河南系下游多水源灌排交互条件下农业排水污染控制技术集成与流域示范课题申报指南一、概述该课题是“海河流域重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成套整装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下设课题之一。课题基于海河南系下游粮食安全保障压力下水质改善的需求,针对海河南系下游农业主产区清洁生产结构体系薄弱、种养平衡体系尚未形成、区域水质统筹管理方案缺乏等问题,以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流域污染负荷削减为核心目标,研发并集成集约化农区低污染种养一体农业生产模式,形成平原河网退水沟渠与河岸带污染生态控制技术体系,集成技术与管

2、理一体化的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模式,构建技术集成-管理配套-政策保障综合性的农业清洁流域示范样板,为海河南系下游水质改善提供技术支撑。二、指南内容1、研究目标按照清洁生产、种养平衡、生态联控、区域统筹有机结合的技术思路,从农田(点)-退水沟渠与河岸带湿地(线)-农业流域(面)进行系统控制,研发并集成集约化种养清洁生产与种养平衡模式,形成平原河网区基于生态沟渠和河岸带优化的流域面源污染生态系统控制技术体系,提出技术与管理一体化的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模式,并通过农业清洁流域典型示范,为海河南系下游有效削减流域污染负荷、保障水质改善和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技术支撑。2、主要研究内容(1)区域种养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

3、化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筛选并集成粮田和菜地养分均衡调控增效减负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形成多水源灌排粮田和菜地氮、磷增效减负与痕量有机污染物有效控制的清洁生产技术规程;组装并集成规模化养殖场与农村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置与循环利用技术与规程;剖析区域种养关系,提出基于流域水质要求的区域种养结构优化方案,提出区域适宜的养殖规模与承载量,建立基于废弃物农田消纳的有机肥利用技术体系,形成区域种养平衡方案。(2)灌排交互下流域退水污染生态系统工程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针对海河南系下游灌区农业排水沟渠水质污染叠加和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充分利用灌区交错纵横的排水沟渠、田埂、村舍周边和河岸带区域,依据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等学

4、科原理,围绕复合生态沟渠改造、沟渠生物拦截、河岸带用地结构优化、湿地生态工程净化、流域排水循环利用与安全排放等关键技术与工程规范,建立沟渠排水和脱氮除磷功能兼顾、流域退水循环利用与达标排放入河等结构和功能可持续的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生态系统,形成技术模式与规程,开展典型清洁流域示范。(3)海河流域农业清洁流域构建方案与典型示范针对海河南系下游农业清洁流域构建的实际需求,剖析该区农业面源污染源谱和源强,实现对农业流域水体污染的定性和定量解析;构建农业面源污染过程与综合响应模型,研发基于水质目标要求的流域分级分类控制单元和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方案;综合考虑经济和生态效益,借鉴TMDL等国内外先进的污染负荷

5、控制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消减优选方案进行验证,探索并提出最佳削减方案;定量分析农业源氮、磷、COD等主要源污染物减排成效及其与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为建立与水环境质量目标结合的污染减排考核方式奠定基础;以典型农业流域为污染防治单元,集成多水源灌排交互条件下河灌区网地区“农田/村镇/养殖-生态沟渠-流域断面”一体控制技术体系、工程示范体系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形成清洁流域建设统筹管理方案,构建农业清洁流域建设方案与典型示范样板。3、考核指标(1)建立海河南系下游河灌区网农业清洁流域典型示范区:示范区面积20km2以上,以2014年为基准,示范区养殖废弃物就地消纳率由目前的40-50%提高到8

6、0%,示范区内村镇污染物处理与利用率由目前的15-20%提高到60-70%,农田沟渠退水回灌率由目前的25-30%提高到60%,示范区入河退水中COD、氨氮、总磷分别由目前的34-120mg/L、1.2-8.0mg/L和0.3-1.2mg/L控制在30mg/L、1.5mg/L、0.3mg/L以下。(2)建立示范工程2项:一是种养一体化农业增效减负示范工程,示范规模2km2,养殖废弃物就地消纳率达90%,示范村镇污染物处理与利用率达到80%,农田排水中氮、磷污染削减到1.5mg/L、0.3mg/L以下;二是流域退水生态系统联控与自净能力提升示范工程,示范生态沟渠长度5km以上,以2014年为基准

7、年,退水沟渠氮、磷削减30%以上,COD削减50%以上,退水回灌率提高到70%,入河退水中COD、氨氮、总磷分别控制在30mg/L、1.5mg/L、0.3mg/L以下。两大示范工程的核心控制面积为10km2,并通过工程示范带动、农户培训和有效组织,在示范区实现全辐射推广,支撑示范区技术经济指标的具体实现。(3)筛选并集成海河南系下游基于环境容量与养分精准施用的种养一体化控制技术体系1套,与示范工程相衔接,以2014年为基准年,养殖废弃物就地消纳率达90%,示范村镇污染物处理与利用率达到80%,农田排水中氮、磷污染削减到1.5mg/L、0.3mg/L以下;筛选并集成生态沟渠过程控制与系统自净能力

8、提升技术体系1套,与示范工程相衔接,以2014年为基准年,退水沟渠氮、磷削减30%以上,COD削减50%以上,退水回灌率提高到70%,入河退水中COD、氨氮、总磷分别控制在30mg/L、1.5mg/L、0.3mg/L以下。(4)建立1套海河南系下游配置有序的河灌区网“农田/村镇/养殖-生态沟渠-流域断面”一体调控的农业清洁流域污染控制方案,提出2项以上农业源污染控制地方规程或标准,并提交环保和农业部门应用。(5)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得授权2项以上。4、课题实施年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中央财政经费不超过3000万元,地方等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2

9、:1。6、其他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管理领域的研究与管理工作基础。鼓励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和企业等组队联合申报。6、海河南系独流减河流域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一、概述该课题是“海河流域重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成套整装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下设课题之一。海河南系独流减河流域承接海河流域中上游大清河、子牙河两大水系入海排污和泄洪排涝,该流域问题解决直接影响海河南系总体水环境质量提升和改善。独流减河流域属于典型滨海缺水区域,多水源并存且污染形势严峻,河道水质多处于劣V类,同时海河流域下游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也坐落于该区域。基于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

10、划以及区域水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开展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改善技术集成与流域示范不仅具有紧迫性也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课题研究对海河流域水环境改善、河滨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缺水地区河流的水环境整治等均可提供技术支撑与示范。二、指南内容1、研究目标针对海河南系下游独流减河流域滨海高盐、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脆弱等复杂水环境特征,系统研发并集成复杂水环境背景下涵盖控源截污、治污清河、开源调水、生态恢复、综合管理等流域水环境治理全过程的新技术模式,集成河流复合源污染控制、多水源河网水力循环调度、河岸生态质量改善、水环境风险管理等关键技术,并开展综合示范,构筑与美丽天津建设相适应的水环境管理科

11、技支撑体系,为类似河流水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撑与范例。2、主要研究内容(1)独流减河中上游农村地区水污染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针对独流减河中上游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水环境问题,开展新示范城镇污水处理厂技术组合评估和适宜工艺技术筛选;集成独流减河中上游流域农村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技术与推广模式;开展农田退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等二级河渠污染与风险控制研究;建立独流减河中上游农业污染减排综合示范区。(2)存量隐性污染源及高潜在风险污染源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针对独流减河流域污废水渗坑(塘)存量隐性污染源、难降解石化行业废水、涉重金属冶金行业废水等潜在高生态风险污染源,开展工业污废水渗坑(塘)等存

12、量隐形污染源调查,研发污废水渗坑(塘)废水处理及底泥处置技术;开发石化行业难降解有机废水达标处理技术,研究冶金行业废水稳定运行技术,建立相应的工程示范。(3)独流减河多水源联合调度与调配技术集成与示范以独流减河北部片区为重点,以河道生态基流调补和改善河道水力条件为目标,充分考虑南水北调东线通水等因素,建立独流减河流域雨洪水、外调水、污水处理厂尾水、农田退水、过境水、地下水等多种水资源区域联合调度支撑技术体系,开展“干流-干流”、“干流-支流”、“河-库”等跨河系或河库联动的水资源调配与水力循环调控技术集成与示范。(4)独流减河河滨生态带功能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以独流减河河岸生态带和重要生态节点(

13、如团泊洼、北大港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为研究重点,探索区域“河道-湿地-湖库-河口”生态廊道构建技术,开展基于鸟类生境保护的沿河生态功能修复技术研究,研发浅宽型河槽的生态功能改善技术,在独流减河下游地区(宽河槽)开展强化天然自净作用的湿地减排、湿地构建和湿地维持相协同的系统应用技术,建设湿地综合示范区。(5)独流减河下游地区湿地群健康诊断和风险筛查与控制研究以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开展独流减河下游地区湿地群系统调查,进行生物多样性多测度评估和生态服务功能多维度分析,构建湖库、洼淀、盐田、河口等多类型滨海湿地群健康诊断技术体系,研发河流有机风险污染物甄别和筛查方法,辨识多水源调控情境下的有机污

14、染物迁移过程和风险,提出相应风险控制对策。(6)面向风险控制的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开展独流减河流域污染源调查和评估,研究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排污口门管控技术,确定流域水环境健康指标体系,建立水质、水量、水生态风险三元耦合模型,开发区域水环境综合决策支持系统,优化水环境监测站位,形成污染源在线监控与地表水动态监测相结合的综合水环境风险监控体系,研发环境污染犯罪刑侦技术,构建由达标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的水环境综合管理新模式,提出独流减河流域水环境改善总体方案,开展区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应用示范。3、考核指标(1)独流减河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工农兵防潮闸断面(入海断面)主要水质指标较201

15、4年现状改善不小于15%,达到CODMnW15mg/L,NH3-N5mg/Lo(2)建立示范区3个:独流减河中上游农业污染减排示范区,示范区面积不小于50km2,示范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率由现状的不足50%以2014年为基准年)提高到90%以上;独流减河下游宽河槽生态改善示范区,示范区面积不小于3km2,示范区内水质指标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香农生物多样性指数由现状的不足1.0提高15%达到1.0以上(以2014年为基准年);建设独流减河河岸生态带示范区,长度不小于20km,改变现状乔灌缺失状态,恢复乔灌草立体植被面积不小于300ha。(3)建设示范工程4项:独流减河水系沟通循环示范工程

16、,沟通循环河道长度不小于20km,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石化行业高盐难降解有机废水达标排放示范工程1项,示范规模不小于3000t/d,出水水质达到COD60mg/L,氨氮Cr8mg/L;冶金废水处理示范工程1项,示范规模不小于7000t/d,出水水质Cu0.5mg/L,Pb1mg/L,Zn2mg/L,Fe10mg/L;污废水渗坑(塘)治理示范工程1项,渗坑面积不小于10000m2,修复技术符合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和天津市渗坑(塘)治理指导意见要求,污废水渗坑(塘)修复达到H25.3-2014场地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风险控制值以下。(4)突破3项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城镇化地区分散点源水污

17、染防治集成技术,技术适用于5万吨/日以下新建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CODCrCr300-500mg/L,氨氮30-40mg/L,出水水质满足一级B标准,吨水投资不超过2000元,吨水运行费用不超过0.6元;石化行业高盐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填补合成橡胶废水处理工程化成套技术空白,进水B/CW0.12,出水水质达到CODCr60mg/L,氨氮5mg/L,断面全年达标率不低于80%。(2)建设示范工程3项:发制品行业废水处理示范工程1项,示范规模不小于30000t/d,出水COD50mg/L,氨氮5.0mg/L;综合类工业集聚区高氨氮混合废水污染物深度处理示范工程1项,示范规模不小于3000

18、0t/d,出水COD40mg/L,氨氮2.Omg/L;生态水系构建关键技术示范工程1项,示范河段长度不小于30km,消除水体黑臭现象,透明度、悬浮物等指标达到河道景观环境水质要求,水体自净能力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提高40%以上,控制断面COD40mg/L,氨氮2.0mg/L。(3)建设高度集约化农田氮污染控制示范区1个,总规模不小于5000亩,示范区化肥利用率提高15%、施用减量20%以上;水体氨氮控制在2.0mg/L以下(以2014年为基准年)。(4)突破4项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发制品行业产业集聚区节水减排与污染控制关键技术,运行成本低于2.5元/吨;综合类工业集聚区高氨氮混合废水污染物深度

19、削减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运行成本低于1.2元/吨;高度集约化农田氮污染控制适用集成技术,综合效益增加100元/亩(以2014年为基准年);环境流量调控与生态水系构建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5)形成技术方案或报告7套(份):发制品行业清洁生产、生态产业集聚区构建、清洁农田建设与管理、生态水系建设、清洁河流模式构建、清潩河流域多目标综合管理决策技术方案6套,流域生态文明构建框架报告1份,相关成果被有关政府部门采纳,并在示范区进行应用。(6)建立流域多目标多部门综合管理可视化系统1套,并在许昌市实现业务化运行。(7)形成技术规范4项:清潩河流域水环境多目标多部门综合管理平台技术手册、高度集约化农田清洁

20、种植管理规范、清洁河流模式构建技术指南、发制品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标准。(8)申请发明专利15项以上,其中授权9项以上。4、实施年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课题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3600万,地方配套与中央财政配套比例不少于2:1。6、其他要求申报单位具有较好的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工作基础。鼓励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相结合组建团队。8、沙颍河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集成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课题申报指南一、概述该课题是“淮河流域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下设课题之一。课题基于沙颍河中下游粮食增产压力下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改善、水资源高

21、效利用的需求,针对红薯淀粉废水、农村散排污水等农业污染问题,研发基于土著菌种的高浓度淀粉废水微生物絮凝处理技术、“薯渣-秸杆-养殖-还田”一体化资源循环利用、典型支流水污染生态治理等关键技术,建设500km2八里河流域综合示范区,形成八里河流域“农田种植-红薯加工-畜禽养殖-还田利用”一体化污染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管理模式,结合淮河流域“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及地方污染防治规划的重点治污工程,实现八里河入沙颍河COD、氨氮等水质指标稳定达到III类。二、指南内容1、研究目标针对影响沙颍河中下游水质稳定达标的红薯淀粉废水、农村散排污水等农业污染问题,以八里河流域iookm2农作区为核心示范区,

22、研究红薯淀粉清洁生产集成技术与成套装备,构建八里河流域农业面源一体化污染控制及物质循环利用模式。通过示范工程及依托工程辐射带动,建设500km2八里河流域综合示范区,实现八里河入沙颍河COD、氨氮等水质指标稳定达到III类,为沙颍河及淮河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2、主要研究内容(1)红薯淀粉低污染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借鉴或引进淀粉工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制耗水量小、出粉率高的农村红薯淀粉清洁生产成套设备,研发基于土著菌种的淀粉废水微生物絮凝处理技术;立足当地实际需求,研究淀粉废水中蛋白质等有用组份饲料化与肥料化的资源利用方式,构建淀粉废水工艺再生回用与安全还田利用模式,并进行

23、规模化工程示范,实现红薯淀粉高浓度废水大幅减排。(2)农业清洁生产绿色种养加工一体化成套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研发“薯渣-秸杆-养殖-还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风险管控技术研究,构建区域绿色种养加工一体化成套技术,形成区域农业废弃物高值转化循环链,并进行工程示范,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减少化肥施用量及提高农产品质量。(3)农村污水生态净化与典型支流水质改善适用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集成农村混合污水自然动力生态净化适用技术,构建河道-河口-湖区网络湿地生态拦截农业面源尾水,形成典型支流水污染生态治理模式,并进行工程示范,显著改善重污染支流水质。(4)八里河流域“种植-

24、加工-养殖”一体化污染控制及资源循环利用与管理模式研究与综合示范在八里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综合示范区,构建“农田种植-红薯加工-畜禽养殖-还田利用”一体化物质循环链,形成流域农业污染系统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制订并推行红薯淀粉规模化生产的县级生态补偿政策与农田清洁生产技术标准,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治理研究平台,形成八里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管理模式。3、考核指标(1)建成八里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核心示范区,示范区面积不小于100km2,核心示范区内污染负荷削减30%以上(以2014年为基准),通过示范工程及依托工程的辐射带动,建设500km2八里河流域综合示范区,八里河入沙颍河断面

25、水质COD、NH3-N稳定达到地表III类标准(COD20mg/L,N-NWlmg/L)(2)建成3项示范工程:)研制节水型红薯淀粉规模化生产成套设备1套以及基于土著菌种的淀粉废水微生物絮凝技术1套,应用于红薯淀粉低污染生产示范工程,红薯淀粉废水处理规模达50万吨/年以上,节水率达30%以上,出粉率提高15%;示范工程的淀粉废水减排率达40%以上,出水水质达一级B标准(入河)或农田灌溉回用标准(不入河)构建“薯渣-秸杆-养殖-还田”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1套,应用于农业清洁生产绿色种养一体化成套技术示范工程,种植农田示范规模达10000亩,化肥用量削减20%以上;养殖示范规模达1万头生猪/年,农业

26、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50%以上;示范区域出水COD、NH3-N等指标削减20%以上(以2014年为基准年)3构建以河道自然动力生态净化与河道-河口-湖区网络湿地生态拦截为核心技术的重污染支流水质改善适用集成技术,应用于农村污水生态净化与典型支流水质改善示范工程,其中生态治理示范河道不低于10km,关键技术示范工程COD、NH3-N等主要水质指标由劣V类(2014年)提高至IV类,COD30mg/L,NH3-N1.5mg/L;修复八里河面积不低于10km2,关键技术示范工程COD、NH3-N等主要水质指标稳定达到III类,COD20mg/L,N-Nvlmg/L。(3)建立八里河流域农业废弃物资

27、源循环利用模式1套,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40%以上,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300万元以上,该模式在沙颍河安徽段得到应用推广。(4)依托地方部门建立安徽省农业环境生态保护联合研究平台1个。(5)制订农业生产标准、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规范及农业清洁生产生态补偿政策3项以上。(6)申请发明专利15项以上,获得授权10项以上。4、实施年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课题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3000万,地方配套与中央财政配套比例不少于2:1。6、其它要求申报单位具有较好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水环境综合管理等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工作基础。鼓励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相结合组建团队。9、东江高

28、度集约开发区域水质风险控制与水生态功能恢复技术集成及综合示范课题申报指南一、概述该课题是“东江流域水质与水生态风险控制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下设课题之一。课题针对东江流域重污染支流水质基本达到V类后,面临水质风险控制水平提升与水生态功能恢复的困难,研发高度集约化区域多源生态水量调控、健康水系统陆域生态构建与调控、尾水多级强化净化水质改善、低碳发展模式下水质风险防控、污水截排与生境受损水生态重建及流域水生态功能恢复目标管理支撑技术,形成高度集约开发区域水质风险控制水平提升与水生态功能恢复技术体系与管理模式,建设东江支流治污战略转变形势下龙岗河流域综合示范区,保障龙岗河流域水质稳定达到IV类与水

29、生态功能显著改善。二、指南内容1、研究目标针对东江流域水源保护水质风险控制水平持续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展开的战略转型新要求,以深圳龙岗河流域为例,研发恢复水生态服务功能的高度集约开发区域生态水量安全保障、水质风险控制、河流生态与陆域生态建设联动的水生态健康及流域水生态功能恢复目标管理的技术体系,开展各项成套技术的工程示范与集成技术的综合应用,保障龙岗河流下游深惠交界断面CODV20mg/L、氨氮1.0-1.5mg/L,示范区水生态功能显著改善。2、主要研究内容(1)高度集约化开发区域多源生态水量调控技术与工程示范针对高度集约开发区域沿河污水截排集中处理模式下的典型

30、雨源型河流生态水量失衡,以及枯水期生态基流匮乏问题,研究雨季产流调蓄、规模化尾水回调优化配置、非供水山塘改造、再生水回用等多源生态流量保障技术,以水量平衡调控为核心,以释放水生态空间和重建健康流域水生态系统为目标,研发动态水系统人工调控调蓄技术方案,并选择典型支流开展工程示范。(2)健康水系统的陆域生态景观格局构建和优化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针对高度集约开发区域陆域生态景观建设与水生态功能分割,地表产流快速流失及径流污染等问题,研究建成、在建和保护区有益于形成健康水生态系统的陆域生态景观格局构建方式,优化集成以低影响开发为核心的生态型排水、地表径流的调蓄与截污及地表生态调控技术体系,并开展工程示范

31、。(3)尾水多级强化净化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针对流域内通过尾水调度应对上游跨境来水污染波动、改善河流水质的需求,研究利用山塘水潭微生态系统净化回调尾水,并因地制宜构建链条式潭-塘-湿地多级净化系统,强化尾水氮磷削减、稳定河流水质,融合水质净化、生态恢复、景观美化等功能,研究长效运行机制,开展工程示范。(4)低碳发展模式下水质风险防控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研究低碳发展模式下典型产业和园区排水复合污染物潜在的水质风险因素、类型和危害,基于综合生物毒性,解析风险构成机制和转化、扩散规律;开发典型低碳工业全过程水介复合污染物的控制消减技术和设备;针对低碳产业特征,研究园区综合排水收集处理最优化生态与

32、人工强化技术,构建厂园融合的水质风险梯级防控技术体系,并进行工程示范。(5)污水截排与生境受损水生态重建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针对龙岗河流域污水截排后由于缺水导致的河流生境受损、河岸缓冲功能下降等问题,在流域水量全过程调控的基础上,研究以仿自然形态河道重建、水质生态净化、水生生物栖息地及生态化滨河景观廊道构建等水生态功能恢复集成技术,编制龙岗河水生生物图谱,并在典型河段开展水生态重建工程示范。(6)高度集约化开发区域水生态功能恢复目标管理支撑技术及应用针对东江高人口密度、高集约开发、高强度污染排放的区域水系环境特征,制定分区分级分阶段的精细化水质与水生态功能恢复目标,构建差异化的水生态功能恢复管理

33、技术体系;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向低碳模式转型的要求,研究不同功能专项规划相协同的水生态重建管理集成技术;提出相匹配的管理支撑技术方案和跟踪评估方法,并进行应用示范。3、考核指标(1)以深圳龙岗河流域作为综合应用示范区,面积364.4km2,实现河流下游深惠交界断面CODv20mg/L,氨氮1.0-1.5mg/Lo(2)研发5项(套)关键(集成)技术,建成5个示范工程,并达到以下示范效果:构建不同开发程度区域的低影响开发与景观优化组合集成技术1套,建设不同开发程度的面源污染控制与生态排水示范区,总面积5km2以上,示范后悬浮颗粒物、COD、氨氮、总磷分别削减50%、30%、30%、30%以上(以20

34、14年为基准年)研发高度集约开发区雨源型河流多源水量生态调控技术方案1套,建设高度集约开发区雨源型河流多源水量动态调控示范河段10km以上,旱季生态补水量不低于基流量的40%(以2014年为基准年)研发尾水深度处理的脱氮微生物生态调控微生物膜技术1套,以天然根孔为核心的湿地净化复合技术1套,建设尾水多级强化净化示范工程,规模达5万吨/天以上,COD、氨氮、总磷分别消减25%、20%、25%以上,湿地建设成本小于300元/m2,运行成本包括尾水调度与湿地净化运行成本约为0.15元/吨水。研发低碳城排水综合生物毒性防控技术体系1套,建设面积不小于5km2的低碳城水质风险防控示范区,客水重复利用率从

35、目前(2014年)的基本无利用提升到150%,排水综合生物毒性零增加,有效雨水从目前(2014年)的基本无回用提升到30%以上。退化河流生态修复与水生态廊道构建技术1套,建设退化河流生态修复与水生态廊道示范河道30km以上,水生生物种类丰度提高20%,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30%,沉水植物栽培面积增加20%,底栖动物耐污种数量降低30%,并开始出现清洁种,土著鱼类在河道中重新出现(以2014年为基准年)。(3)制定4套管理技术方案,被政府采纳应用:高度集约开发区雨源型河流多源水量生态调控技术方案1套;高强度集约开发区域流域精细化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方案1套;高强度集约开发区域流域水生态功能恢复技术方案

36、1套;多功能专项规划协同的水系生态风险管理支撑技术方案1套,并应用于政府低碳城生态重建规划。(4)制定龙岗河现状水生生物图谱1套。(5)申请发明专利12-15项,授权专利8项。4、实施年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3600万,地方配套与中央财政配套比例不少于3:1。6、其它要求申报单位具有较好的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工作基础。鼓励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相结合组建团队。“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示范”主题10、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平台研究课题申报指南一、概述及时了解和掌握流域水生态安全状况是流域水污染防治

37、与监控预警的基本前提和必要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与实践表明,遥感监测是流域水生态安全监控预警的有效技术手段。本课题针对我国流域水生态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研究基于我国自主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的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关键技术,构建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应用平台,形成我国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业务能力,为我国流域水生态保护提供全方位的遥感技术支撑。二、指南内容1、研究目标面向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监控预警工作的迫切需求,利用我国自主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开展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方法研究,突破流域水生态风险遥感识别、水生态异常遥感提取、流域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分析、生态风险遥感预警、水生

38、态安全遥感评估等关键技术,建立集模型方法、技术规范、软件平台等为一体的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应用技术体系,形成中-低分辨率卫星遥感巡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详查、无人飞机遥感核查相协同的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技术能力,并服务于我国流域水生态安全监控与预警业务化工作。2、主要研究内容(1)流域水生境遥感监控技术研究针对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和饮用水源地保护需要,研究基于水草生长物候学规律的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分布遥感监测技术,建立水草生长动态遥感监测方法;研究流域水体不同含藻量(水藻混悬体)及其空间分布遥感监测技术,发展“湖泛”黑水团、水色异常水团、岸边(污染)带、消落带、入江入湖支流生境遥感监

39、测方法,建立流域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估算遥感模型,形成流域水生境遥感监控技术体系框架。(2)流域水生态安全空间格局遥感监控技术研究针对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的需要,在制作生产典型流域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2010年共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集和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集的基础上,研究典型流域上游汇(集)水片区、下游出水影响作用区域水生态安全格局监控方法,建立流域水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动态分析模型,并在30年时间序列上分析表征典型流域生态景观和基于物候规律的水生态格局年轮变化特征。(3)流域水生态风险遥感识别与提取技术研究综合利用我国自主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无人遥感数据与地面生态环境监测

40、数据,研究基于遥感光谱响应特征的流域水色异常识别与自动提取关键技术,以及基于遥感图像纹理、几何及光谱信息的流域物理生境异常识别与自动化提取关键技术,建立了流域水生态波谱与影像本底数据库,形成中-低分辨率卫星遥感巡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详查、无人飞机遥感核查相协同的流域水生态健康(水生态“气色”)诊断技术体系。(4)流域水生态风险遥感预警与评价技术研究针对不同流域特征,研究提出流域水生态风险遥感预警阈值,建立流域水生态风险模拟与预警遥感模型。从流域陆域(生态系统构成、格局、功能、质量、胁迫等)、岸边带(湿地面积、自然岸线比、岸边带结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景观破碎度等)和水域(水质、宏观水量、河流连

41、续性等)三个方面出发,研究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评价指标体系与关键技术,建立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综合评价模型,形成流域水生态风险源、风险类型、风险等级、风险分布等遥感评价业务模式。(5)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软件平台研发研发基于我国自主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的水生态安全“巡查-详查-核查”协同监控预警软件,建立集流域水生境遥感监测、生态风险遥感识别、异常提取、变化分析、模拟、预警、综合评估等功能为一体的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平台,形成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产品生产、信息服务、实时发布的业务化能力。(6)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技术验证以我国辽河、太湖等典型流域为验证区,利用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

42、控预警技术与平台,对流域干流、支流及相关岸边带、饮用水源地、湿地、河口、风险源等进行的一体化遥感监测,实现验证区水生态风险“巡查-详查-核查”协同监控预警,通过长时间序列遥感产品,验证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技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3、考核指标(1)建立流域水生境遥感监测方法体系框架(包括岸边(污染)带、消落带、入江入湖支流生境)。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藻量(水藻混悬体)分布遥感监测精度大于85%;“湖泛”黑水团、水色异常水团遥感监测精度大于90%;流域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估算精度大于85%。(2)提交典型流域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2010年共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集和地表覆

43、盖分类数据集,分类精度大于85%;提交典型流域长时间序列水生态景观和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报告1套。(3)建立流域水生态风险遥感识别与提取模型集。流域水色异常遥感提取精度大于80%;流域物理生境异常遥感提取精度大于85%;流域水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人类干扰活动遥感提取精度大于90%。(4)提出适于不同流域特征的流域水生态风险遥感预警阈值,形成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流域水生态风险遥感预警与评价模型,并具备从流域陆域、岸边带和水域三个方面进行流域水生态风险源、风险类型、风险等级、风险分布等遥感评价的业务能力。(5)建立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软件平台。具有流域水生境遥感监测、水

44、生态风险遥感识别、异常提取、变化分析、模拟、预警、综合评价等数据产品生产、信息服务、实时发布的业务化能力。(6)提交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技术验证报告。流域水生态风险遥感识别与提取产品不少于8种;流域水生态空间格局分析产品不少于3种;流域水生态风险遥感预警产品不少于5种;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评价产品不少于3种。(7)申请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2-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10篇;培养技术骨干和研究生10-15人。4、实施年限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课题中央财政预算不高于3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不低450万元。6、其它要求1)课题采取行政管理单位与课题承担

45、单位双负责制;(2)课题申报单位对流域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有较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具备相关的遥感技术储备与较强的协调示范工程的能力。11、十大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的生态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课题申报指南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经济飞跃发展,进入我国的入侵种数目迅速增多,截至2013年已达544种,严重危害的过百种;内陆水域入侵种目前还缺乏详尽的清查,但全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首的凤眼莲(水葫芦)和喜旱莲子草(水花生)已在我国泛滥成灾;伊乐藻、聚叶狐尾藻(绿羽毛草)和尼罗满江红(细绿萍)局部爆发,且危害加大;梭鱼草(海寿花)、再力花(水竹芋)、水盾草(菊花草)、伞草(风车草)、南美天胡荽(香菇草)、齿果泽泻(皇

46、冠草)和水罂粟(黄金英)已成景观水体的优势种。此外,水生动物入侵种中克氏螯虾(小龙虾)、大瓶螺(福寿螺)、尼罗罗非鱼(非洲鲫鱼)、河鲈和食蚊鱼等严重危害乡土种生长繁殖,造成水生生态系统破坏和渔产量下降。由于过去的自然传播逸生和近年来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人工引入,十大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种类增多,分布区不断扩大,一些入侵种爆发成灾造成乡土种消失和水生生态系统退化。入侵种可为水污染治理带来暂时的成效,但同时又可变成危险的有害入侵种留下长久的隐患,带来生物多样性损失等生态灾难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课题拟研发十大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的分布、扩散、危害、预警和控制管理技术体系,为全国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与决

47、策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课题结合国家水专项预警主题的要求,构建十大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监测预警与控制体系,为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管理提供科学、全面、准确、可靠的数据服务和信息技术支撑。二、指南内容1、研究目标针对我国水专项研究的十大重点流域(辽河、淮河、海河、松花江、东江、太湖、滇池、巢湖、洱海、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供水区等)水生生物入侵种分布日益增多的问题,紧密围绕解决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监测预警与控制管理的需求,在水生生物入侵种清查的基础上,开展水生生物入侵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入侵种的生态危害与控制管理技术、入侵的水生生态系统安全评估等,研发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的监测、预警与控制管理体系,为十

48、大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撑。2、主要研究内容(1)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及其水生态功能危害的预警调查各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的种源与逃逸扩散途径;分析人工引入和自然传播等不同方式下入侵种的定植建群及其对环境胁迫的抗逆性适应;研究有害入侵种在没有天敌控制下的大爆发及其对健康水域生态系统的严重危害,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入侵种叠加形成的协同效应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珍稀濒危种的灭绝;提出依据风险优化控制为基础的十大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名录;评估十大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的入侵力与其造成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水环境功能受损程度,入侵种对生态系统健康的持久威胁,入侵种造成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损

49、失等,尤其是入侵种入侵过程对流域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和原生植被消失的影响;排查十大流域内已经逸生但目前尚没有被发现的潜在有害入侵种,并做出其危害性的中长期预报预警。筛选和识别优先控制的入侵种种类,开发针对这些有害入侵种的生物防治和控制技术措施,明确可控制的入侵种类群,提出其控制阈值并评估其安全性。(2)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的入侵潜力与生态风险评估研究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的入侵潜力与适生区,种群大爆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哪些水生生物入侵种易于入侵或造成生态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及其面临的潜在危险,包括乡土水生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资源时空配置、天敌与竞争者、生境特征和人类干扰强度等。分析自然生态系

50、统是否具有的潜在入侵危险,明确不同类型水生生态系统对入侵种防御能力的差异及恢复能力,解析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对入侵种入侵方式和过程的影响;水体污染形成的冗余生态位可能导致的入侵种入侵和扩散恶果。结合入侵种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环境因子变化,分析入侵种入侵性及其阈值,建立水生生物入侵种入侵力的等级划分标准和生态风险的评估体系。确定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水体,选定不同分类阶元和生活型谱的入侵种类群进行风险分级和控制示范。(3)重点流域入侵种造成生态灾难的预防与控制管理技术揭示入侵种入侵对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生物多样性、饮用水源地安全、水产养殖业和航运等方面的灾难性影响及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入侵种对生态系统结构与

51、功能的改变,包括物种组成、种群动态、群落演替、食物链(网)结构、初级生产力与营养物质循环等,研发入侵种监控的新方法和水体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入侵种繁殖体尤其是种子库和芽库的清除和阻断的技术措施,入侵种的生物控制技术与天敌引入的措施,水生生物入侵种去除方法的安全性和科学性评估。研发已去除入侵种的水体进行乡土水生生物群落恢复的方法与技术,监测入侵种去除后水体的环境与生物因子的动态变化,预防入侵种再次逸生和扩散,从而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功能。在入侵种爆发成灾的水体建立入侵种监测预警和控制的示范工程,并在入侵种初期侵入的水质较好水体做对照研究示范,以总结入侵种控制管理有效的方法和措施。3、考核指标(1)提

52、供完整准确的中国水生生物入侵种名录,包括100个以上入侵种,完成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的调查,采集并馆藏80-100个入侵种的标本20000-30000号,培养和保育50-80个入侵种的活体20000-30000株。出版中国水生生物入侵种鉴定手册和中国水生生物入侵种分布图集。(2)提出划分入侵种的入侵性和危害等级的原则和方法。建立重点流域内水生生物入侵种生态风险的评估体系,划定80-100个入侵种的适生区和预测其可能的爆发区,完成水生生物入侵种的生态风险评估以及扩散模型。确定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水体(河流、湖泊、水库各1处),选定不同分类阶元和生活型谱的入侵种类群(动植物各1-2种),进行风险分级

53、和控制示范。(3)研发水生生物入侵种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体系,在入侵种爆发成灾的水体(河流、湖泊、水库各1处)建立水生生物入侵种监测、预警和控制的示范工程,每个示范区面积大于10km2。(4)为国家提供科学准确的有关中国水生生物入侵种的咨询报告,提出人工湿地物种名录及配置筛选原则,并争取被国家环保部采纳作为行业标准。(5)建立水生生物入侵种控制管理技术长期定位研发基地,组建水生生物入侵种监测预警与控制管理的研究团队,培养青年科研骨干8-10名,研究生40-50名。4、课题实施年限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国家经费5000万元,无地方配套经费。6、其它要求:申报单位

54、应对入侵水生生物的研究有较丰富的经验。鼓励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相结合组建团队。12、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与产业化推广机制研究课题申报指南一、概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是我国大量科研工作与成果实现其应用价值的重要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与实践表明,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的有效技术手段。该课题针对我国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成果转换率低、市场化推广机制缺乏等问题,研究构建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成果的转化平台,形成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推广机制,支撑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成果的持续推广与转化。二、指南内容1、研究目标以宣传和转化水专项研究成果为目标,研究建立国家和重点流域水专项技术成

55、果展示与推广平台,形成水污染防治技术成果推广交易模式,构建水专项成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研究形成环境热点问题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中心,并推广应用;建立水专项技术推广联盟,提出基于市场机制的技术成果推广的战略政策框架和路线图;通过课题实施,支持“十二五”水专项目标的实现。2、研究内容(1)国家水专项技术成果展示与推广平台建设研究构建国家水专项技术成果展示与推广平台,针对国家重大水专项形成的科技成果,采用成果墙、模型和多媒体现代技术进行长期和循环展示;依托该平台建设国家水污染防治重大专项科技成果推广基地,通过平台展示、成果持有单位培训、专家授课等手段,以完全开放的形式对国家水污染防治科技成果

56、进行展示、宣传与培训。(2)重点流域科技成果展示平台建设与推广模式研究围绕水专项重点流域建设目标,建设1-2个流域科技成果展示平台,结合各流域经济发展、技术适用性等特点,分别展示水专项各个主题在相应流域的研究成果和共性科技成果;结合国家展示与推广平台,形成水专项科技成果展示平台网络,实现水专项科技成果的全方位展示。(3)国家水污染防治技术成果交易平台试点研究和信息平台构建采用技术展示、信息发布、咨询服务与市场交易等多种技术推广交易手段,研究形成不同形式的国家水污染防治技术成果推广交易模式,构建展示实体硬件与推广服务软件相结合的水污染防治技术推广体系;构建以水专项成果为基础,涵盖企业、技术、产品

57、和示范工程的交互式水专项成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动水专项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4)水污染防治技术成果推广的解决方案示范工程建设依托水专项重大科研成果,围绕重点环境问题,构建具有技术示范、应用展示、市场服务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中心,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形成具有专业化的水污染防治技术成果推广模式,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技术成果推广。(5)基于市场机制的环保技术成果推广政策与机制研究研究提出水专项科技推广联盟的运行方案,建立水专项技术推广联盟;研究形成基于市场机制的技术成果推广的战略政策框架和路线图,提出我国水污染控制技术转化以及示范推广机制的对策与建议,完成水专项技术成果转化管理办法。3

58、、考核指标(1)建成一座不低于1000m2的国家水专项技术成果展示与推广平台,课题执行期内通过实物模型、展板和多媒体等长期展示不少于200项,循环累计展示水专项重要成果30%以上;组建一支10人以上的科技成果宣传培训队伍,各种形式年累计接待参观访客1000人次以上。(2)建设1-2个重点流域水专项技术成果展示推广中心,每个展区面积不小于500m2,具备现场实物、工艺模拟展示系统、展板、多媒体展示系统、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及相关专用设备,面向社会展示水专项技术成果不少于50项,结合国家成果展示与推广平台累积展示水专项重要成果50%以上。(3)构建水专项成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覆盖水环境产业30%以上的

59、产业信息。(4)建设1-2个具有技术示范、应用展示、市场服务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示范工程,完成1-2项重点环境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推广应用。(5)形成1-2套市场化的水污染防治技术成果推广交易模式,课题执行期内实现技术推广30项以上。(6)建立水专项技术成果推广联盟,在课题执行期间通过技术推广、技术转移核心技术带动相关产值不少于2亿元。(7)提出水专项科技推广联盟的运行方案、我国环保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战略政策框架、水专项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建议稿)。4、课题实施年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中央财政经费不超过2000万元,地方等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比例不少于1:1。6、其他要求申报单位须具备环保技术孵化、转移、推广和市场拓展的工作基础。鼓励环保企业、金融机构、产业组织、研究院所联合体共同申报。产业化13、重点流域分散型点源处理及小流域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课题申报指南一、概述水专项产业化是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重要任务之一,是以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支持、培育、引领和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目标的实现。重点围绕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与末端控制技术研发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