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省赛获奖 完整版课件_第1页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省赛获奖 完整版课件_第2页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省赛获奖 完整版课件_第3页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省赛获奖 完整版课件_第4页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省赛获奖 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标要求】 概括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目标引导】 掌握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在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建筑、航海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成就,认识古代中国科技的世界领先地位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简牍!纸张!火药!印刷术!一、四大发明四大发明:造纸、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1造纸术(1)早期的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缺陷:笨重、不易携带、昂贵、不便推广等(2)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纸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3)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

2、、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制成了植物纤维纸,取代了竹木简和帛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为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蔡伦 东汉人(4)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术的外传(5)造纸术发明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印刷术(1) 发展历程: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这是保存到现在载有明确日期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在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到隋唐时期,人们从印章和拓石中受到启发,把字雕刻在木板上,使它成为反的凸字

3、。然后刷上墨,铺上纸,一张一张地就印成了,它大大方便了文化地传播。堆积如山的雕版雕版印刷的缺陷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的泥活字版示意模型图 排版时用两块带框的铁板,板上铺一层松脂、蜡、纸灰的混合物。先将泥活字依据需要排在一块板上,用火烤板底,混合物遇热熔化,再取另一铁板将字压平,待混合剂凝固,就可以印刷了。另一铁板接着排字,两版交替使用。第一版完后,再加热熔化药剂,将活字取下,另行排新字。 毕昇元代王祯发明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作坊 外传: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很快传入

4、日本、朝鲜。向西传至西亚、北非一带,随后又传入了欧洲。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2) 印刷术的外传及其影响 影响:欧洲人借鉴中国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火药 (1)起源:火药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家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火药的发明历程: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据说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准备了条件

5、。东晋葛洪的抱朴子 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古代在炼丹时偶然发现了火药。最早的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火法。(2)发展: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军事上广泛适用火药。南宋震天雷(3)外传及影响:蒙古西征时大量使用火炮、火枪,于是火药的制造及应用方法随之传入西方(14C)。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 “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精锐的火炮在欧洲的工厂中制造出来,装备着威

6、力强大的舰队,扬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A.结束了冷兵器时代;B.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C.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D.促进了冶金业的发展。4.指南针 (1) 概况: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 “司南”;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司 南(汉)指南鱼 司 南(战国)(2)外传及其意义 宋元时期,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其后更远传至欧洲(13C),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及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重要条件。 总之,“四大发明”为欧洲率先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阅读: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

7、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惑,指迷失方向)也。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问: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项目发明和发展外传对世界影响(1)西汉发明 (2)东汉改进-蔡伦(3)魏晋成熟-取代(4)唐宋繁盛-品种(1)隋唐出现(2)宋代彩色套印(3)毕升活字(1)唐末用于军事;(2)宋朝广泛.(1)战国司南(2)北宋用于航海.751-大食,12世纪传入非欧14世纪初传入欧洲13纪初传

8、入西欧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促进人类文明传播,推动欧洲文化发展摧毁封建骑士,有利资革命.促进新航路、地理大发现、殖民。探究学习: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产生的条件有哪些?提示: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封建经济繁荣。具有强大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外部先进成果充实发展自己。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传播。二、数学成就九章算术和珠算1 九章算术(1)成书年代:东汉(2)特点: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3)地位: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4)

9、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珠算(1)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演变为算盘,元末明初已出现了现代样式的算盘;(2)明清 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3)明朝 时,珠算法传。至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算盘算筹(4)意义:珠算是古代中国发明的最伟大的计算工具,是计算机出现以前最先进的计算工具三、天文学、历法成就石氏星表、浑仪和授时历 古代中国的宇宙结构学说:盖天说“天圆地方”说:“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地之间有八根柱子撑着。 浑天说:大地是个球形,外裹着一个球形的天穹,地球浮于天表内的水上(后来发展为“地在

10、气中”),日月星辰附在天壳上,随天周日旋转。 昼夜说: “天”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流动。 赤道坐标、石氏星表、浑仪和简仪的发明都与浑天说分不开。 2成就:(1)天文观测记录(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 A.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B.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C.中国首创赤道坐标的科学性及价值为现代天文学所承认:赤道坐标(2)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等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 我们的祖先为了满足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通过观天象等方式逐渐积累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浑仪 浑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

11、器。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圆环构成,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圆球。浑仪的最基本构件是四游仪和赤道环。四游仪由窥管和一个双重的圆环组成。窥管是一根中空的管子,类似于近代的天文望远镜,只是没有镜头。双重圆环叫四游环,也叫赤经环,环面上刻有周天度数,可以绕着极轴旋转,窥管夹在四游环上,可以在双环里滑动。转动四游环,并移动窥管的位置,就可以观测任何的天区。赤道环在四游环外,上亦刻有周天度数,固定在与天球赤道平行的平面上。这样,就可以通过窥管观测到待测量的天区或星座,并得出该天体与北极间的距离,称“去极度”,以及该天体与二十八宿距星的距离,称“入宿度”。去极度和入宿度是表示天体位置的最主要数据。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

12、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简仪 简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它与浑仪一样用于测量天体的位置。但是,浑仪的结构比较繁杂,观测时经常发生环与环相互阻挡视线的现象,使用极不方便。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将浑仪化为两个独立的观测装置,安装在一个底座上,每个装置都十分简单实用,而且除北极星附近以外,整个天空一览无余。因此,古人称这种装置为“简仪”。 简仪的主要装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环面平行于地球赤道面,叫做“赤道环”;另一个是直立在赤道环中心的双环,能绕一根金属轴转动,叫做“赤经双环”。双环中间夹着一根装有十字丝装置的窥管,相当于单镜筒望远镜,能绕赤经双环的中心转动。观测时,将

13、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星的位置值。 有两个支架托着正南北方向的金属轴,支撑着整个观测装置,使这个装置保持着北高南低的形状。这是我国首先发明的赤道装置,要比欧洲人使用赤道装置早500年左右。3历法方面的成果(1)夏朝: 夏小正(2)商朝: “殷历”(干支纪日法)(3)春秋时:置闰法;战国时:“月令”(4)秦汉以后:越来越精确(4)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郭守敬编制了我国古代最先进的授时历,它被沿用达400 年之久。授时历的精确度很高,以365.2425 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个值与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所采用的回归年值基

14、本一致。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300年。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56789012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5678910110123具体计算方法是:如1894年,先看个位,是4,对应的是甲,然后把1894除以12,余数为10,10对应的是午,因此,1894年是干支纪年的甲午年。西汉汜胜之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朝王祯农书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记录了东汉以后5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林业、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

15、其他手工业等。书中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精耕细作。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果树栽培可通过培育实生苗、扦插、嫁接等方法,培育优良品种。徐光启 徐光启,上海徐家汇人。出生于明嘉靖 四十一年(1562年),生活于明代晚期, 崇祯六年(1633年)逝世,终年71岁。徐 光启是明末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高级官员, 担任过翰林院检讨、詹事府少詹事、河南 道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位,71岁时又 被授为文渊阁大学士。当时的明王朝政治腐朽,吏治黑暗,以至于整个国家十分萧条窘困,劳动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徐光启为人守正不阿,面对这个局面,他向朝廷提

16、出了许多救国救民的主张,可是都没有被采纳,他反而受到了贵族官僚的排挤迫害。于是他把大部分精力从事于科学研究,写出了中国集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巨著农政全书60卷。徐光启与汉代胜之、东魏贾思勰、元代王祯,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农学家 五、医学成就从皇帝内经到本草纲目时间作者成就世界地位战国至西汉东汉末张仲景唐朝唐政府明代李时珍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唐本草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多年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东方药物巨典”探究学习:2.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为什么得不到充分利用?提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缺乏将

17、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别是选才制度不利于科技人才的成长。中国古代在思想上重文轻技,阻碍了科技的利用。中国古代科技本身的特点,注重实用,缺乏理论以及传播的保守性等。小结四大发明,西方发光;应用数学,数我九章;干支纪年,仔细思量;授时历法,实在辉煌;四大农书;内容细想;三大医书,各有见长。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能够领先世界的原因: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2)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及其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3)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广泛,外国先进科技的传入,推动了中国高度科技的进一步发展(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个人努力与不懈探索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4)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1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 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 D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