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区域经济学(第四版)第四章 区域经济增长及国民收入区际分配 _第1页
高级区域经济学(第四版)第四章 区域经济增长及国民收入区际分配 _第2页
高级区域经济学(第四版)第四章 区域经济增长及国民收入区际分配 _第3页
高级区域经济学(第四版)第四章 区域经济增长及国民收入区际分配 _第4页
高级区域经济学(第四版)第四章 区域经济增长及国民收入区际分配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级区域经济学(第四版)第四章 区域经济增长及国民收入区际分配目 录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二节不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三节产业分布模式与国民收入区际和人际分配第四节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战略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五)输出基础模型评价输出基础模型最大的特点是从小型经济体出发研究区域经济增

2、长问题。该模型利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揭示了区际贸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该模型中,区外输出是区域总需求的最主要部分,而区内自主投资只占总需求的很小比例。输出基础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启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五)输出基础模型评价尽管该模型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缺陷:第一,该模型无法解释区域之间在专业化生产能力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 第二,输出基础模型强调总体,而忽略不同专业化部门或生产部门之间的区别,认为任何部门的收入乘数都是相同的。 第三,该模型认为供给不存在短缺,只要外部需求增加,区内有足够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立即扩大生产。 第四,利用输出基础模型来

3、进行长期经济发展预测时,最主要的缺陷是乘数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第五,该模型忽略了为本地区服务的服务行业的发展,认为这些服务行业的发展取决于基础部门的发展,但在现实中,区域的财政状况、市场化程度、技术水平、经营环境等,都影响该区域基础部门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哈罗德-多马的区域经济模型(一)哈罗德-多马的初始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是以如下假设为基础建立起来的:(1)经济系统中的任何一种产品,既是最终消费品,又是中间投入品。(2)资本品是非折旧的,这意味着计算投资时不用区分新旧资本品。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

4、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哈罗德-多马的区域经济模型(三)哈罗德-多马区域经济模型的重要结论(1)相对于封闭模型,实现经济恒定增长时的限定条件较少,因此相对于封闭的国家模型更容易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但该模型没能给出劳动力和资本的区际流动能够保证区域经济恒定增长的条件,故难以实现稳定均衡。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区域经济模型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欠发达地区从发达地区输

5、入资本,那么当处于稳定状态时,会出现经济的趋同现象,也就是说,当资本从发达地区输入欠发达地区时,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将高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这就解释了区际经济增长趋同现象,也解释了这种趋同现象的原因,即在较弱的储蓄倾向和较低资本与产出比值的情况下,资本输入是实现区内与区际经济均衡的关键因素。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哈罗德-多马的区域经济模型(四)哈罗德-多马区域经济模型的评价哈罗德-多马区域经济模型告诉我们,有限的区内储蓄、较低的资本与产出比以及负向贸易平衡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当区内资本短缺时,从区外输入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生产要素

6、转移可以解释在区内投资和储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的区域之间在经济增长方面出现趋同现象的原因。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哈罗德-多马的区域经济模型(四)哈罗德-多马区域经济模型的评价尽管哈罗德-多马区域经济模型提供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观点和主张,但也存在一些缺陷:(1)该模型缺乏对各种生产要素转移机制的解释,因而就无法预测生产要素区际转移能否实现均衡的问题。 (2)该模型无法揭示区际经济发展差距收敛与否的问题。 (3)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是资本的净输入地区,但该模型没能解释这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吸收资本的能力来自何方的问题。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

7、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三、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结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源于储蓄率、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外生因素,没有这些因素,经济将无法实现持续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假设为规模收益递减。根据这种假设,发达国家或地区资本充裕,因此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较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资本稀缺,因此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较高,这促使资本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这样,随着经济发展,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将出现趋同的趋势,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长期增长没有影响。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四、博茨-斯坦的区域经济增长

8、模型 (一)单部门模型最早的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古典模型是博茨和斯坦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他们进行了如下假设:(1)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2)要素市场完全竞争,生产要素是根据其边际生产率获得收益的,厂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3)通过调整劳动力工资水平,可以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4)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完全自由流动,要素流动无成本。(5)不存在商品贸易。(6)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决定资本-劳动比,资本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完全可以替代。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单部门模型图4-1 资源的重新配置与生产

9、优势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四、博茨-斯坦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二)两部门模型 为建立两部门模型,本书进行了如下假设(有些假设已在单部门模型中给出了):(1)有两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两种生产部门,生产两种商品,一种产品供出口,另一种产品供区内消费。(2)贸易不平衡,贸易差额部分由资本流动所抵销。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3)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单个区域的销售数量不会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产品价格,而区内价格水平由当地供需状况所决定。(4)资本只使用在制造业中,这种假设并不影响最终结果。(5)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6)要素边际生产率决定生产要素回报率。(7)生产要素成本等

10、于要素边际产出值,此时实现厂商利润最大化。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四、博茨-斯坦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二)两部门模型假设对其中一个区域出口的商品的需求增加,则直接影响是该产品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价格上升,这使得该区域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提升,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内和区际的重新配置。过程如下:(1)受到某一区域高资本回报率的吸引,外部资本流入该区域,因此该区域出口品生产部门的资本存量大幅提升。(2)出口品价格水平的提高,又提高了劳动力边际产出值(提高了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这就扩大了当地厂商的劳动力需求。(3)由于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高,吸引了本区农业部门劳动力和区外的劳动力。(4)生产规模

11、的扩大和出口品生产部门用工数量的增加对农业部门形成了一种“回流效应”,首先是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接着是扩大生产规模和用工规模。第一节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四、博茨-斯坦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二)两部门模型从中可以得出与从前面的单部门模型中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的两个重要结论:第一,生产要素流向高收入地区,而不是低收入地区,现实中许多经济现象都支持这种结论。第二,存在区际经济增长率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尽管两部门模型的假设条件和分析框架与哈罗德-多马模型不同,然而所得出的结论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结论相同。实际上,这两种模型都主张,如果一个区域是资本的净输入者,则该区域的经济增长率高。第二

12、节不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新增长理论(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逻辑新经济增长理论假设经济增长依靠资本积累来驱动,这里的资本包括物质资本(机器设备)、人力资本(技能)和知识资本(技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又被称为外生经济增长模型,这是因为它关注的是物质资本的积累。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资本积累规模收益递减问题:一是资本收益率不随资本存量的增加而下降;二是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创造新资本所需的成本下降,这种从以前的知识积累中获益被称作知识资本的“跨期外部性”。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新增长理论(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 1.干中学模型 2.知识溢出模型 3.人力资

13、本溢出模型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新增长理论(三)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结论 第一,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中的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存在外部性或垄断因素的条件下,经济可以实现持续、均衡增长。但这种动态均衡是一种次优增长,只有通过政府的干预,消除市场机制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第二,技术进步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进行投资的结果,这种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技术(或知识)、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是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不可或缺的条件。第三,经济政策(如税收政策、贸易政策、产业政策等)能够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第二节不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知识资本溢出

14、模型 (一)知识资本溢出模型的基本假设在知识资本溢出模型中,资本生产成本遵循学习曲线。随着知识资本的积累,当前的资本生产可以借鉴前期的资本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前期知识资本的积累提高了本期资本生产效率,降低了本期知识资本生产的成本。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知识资本溢出模型 (二)知识资本溢出模型的基本思想 1.作为聚集力的“本地溢出效应” 2.不同资本空间分布模式的经济增长率 3.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均衡发展战略。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二、知识资本溢出模型 (三)知识资本溢出模型的主要启示 1.经济的内生增长 2.经济增长强化区位优势

15、3.经济“增长极”和“塌陷区” 4.永久的区际收入差距 5.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6.经济的内生增长为一种聚集力 7.知识溢出为分散力 8.非均衡发展战略与经济起飞 9.有条件的福利补偿作用 第三节产业分布模式与国民收入区际和人际分配一、市场力作用下的产业空间分布市场力作用下的产业配置取决于市场规模和区际市场开放度;当某一区域的市场规模较大时,产业份额也就较大;当区域的市场规模已外生给定时,如果区际市场开放度大,则可流动要素进一步聚集在市场规模较大区域,因此产业份额也就很大。第三节产业分布模式与国民收入区际和人际分配二、市场力作用下的国民收入区际与人际分配 (一)市场力作用下的国民收入区际分配1.

16、名义收入分配上的区际差异 2.区际生活成本上的区际差异 3.实际收入分配上的区际差异 第三节产业分布模式与国民收入区际和人际分配二、市场力作用下的国民收入区际与人际分配 (二)市场力作用下的国民收入人际分配当初始的产业分布不均衡时,如果产业分布趋向于更加不平衡,则损失者的福利损失部分大于获益者的福利增加部分,总体福利水平是递减的;如果产业分布趋向于平衡,则获益者的福利增加部分大于损失者的福利损失部分,总体福利水平是递增的。所谓的产业份额的变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本地原有厂商(资本)数量的增减;流入本区的厂商(资本)数量的增减。第三节产业分布模式与国民收入区际和人际分配三、政府有效干预时的福

17、利水平改进 (一)政府干预有效时的总体福利水平和最优产业分布 如果政府能够采取措施消除市场扭曲现象,那么整个经济系统的福利将达到最优状态。 如果政府实施边际成本加成定价法定价,则可以实现社会总体福利的最大化,但此时两个区域的产业分布并不是均衡分布,而是非均衡分布,人口规模较大区域应拥有较大的产业份额,区际市场开放度越大,人口规模较大区域的产业份额也就越大。第三节产业分布模式与国民收入区际和人际分配三、政府有效干预时的福利水平改进 (一)政府干预有效时的总体福利水平和最优产业分布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有关政府调控的重要结论,即政府调控的内容有两项: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保护合理竞争,尽可能消

18、除市场的扭曲;对市场规模较小的欠发达地区实行有别于发达地区的一些特殊政策,尽可能保证欠发达地区拥有一定份额的产业。第三节产业分布模式与国民收入区际和人际分配三、政府有效干预时的福利水平改进 (二)政府干预无效时的总体福利和次优产业分布如果政府无法消除上述的扭曲现象,那么总体福利水平将下降,经济系统处于次优状态。假定边际成本加成定价法无法实施,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完全自由定价。此时,总福利函数中不包括因实施边际成本加成定价法定价而获得的福利改进项,因此总体福利水平下降,此时的产业份额分布是次优分布。比较社会最优的产业份额和社会次优的产业份额,则这两者在产业份额结构上是相同的,但社会最优产业配

19、置所强调的是人口规模,市场力作用下的产业配置所强调的是支出规模。 第三节产业分布模式与国民收入区际和人际分配三、政府有效干预时的福利水平改进 当存在要素收益和相对要素禀赋差异时,如果市场开放度高,则无效率时的产业份额和有效率时的产业份额之间的差距就大,这说明市场开放度越高,市场配置无效率程度也越大。 现实中,在无法人为解决区际要素收益和相对要素禀赋差异的情况下,解决市场配置无效率的主要途径就是适度降低区际市场开放度,而区际市场开放度主要由不同区域之间政策的一致性程度决定,政策的一致性程度越大,区际要素流动性越强,区际市场开放度就越高。因此,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适度降低欠发达地区对发达地区的市

20、场开放度。第四节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战略一、平衡增长理论所谓平衡增长理论,是指在整个经济系统的各部门或各行业中,按照相同比率进行投资或者是按照不同比率同时全面地进行投资,通过各产业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推动来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增长方式从各种投资和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出发,把经济系统看作不可分的整体,强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均衡发展。第四节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战略一、平衡增长理论(一)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二)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 第四节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战略二、不平衡增长理论与平衡增长理论类似,不平衡增长理论也承认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这两种理论的区别在于,平衡增长理论特别强调各种经济活

21、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并把它作为逻辑基础和理论前提;不平衡增长理论把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看作理论研究的对象,也就是探索把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经济机制。当然,不平衡增长理论并不否认大规模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种方法论上的区别使二者得出不同的结论。第四节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战略二、不平衡增长理论(一)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二)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三)增长极理论 (四)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第四节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战略三、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一)贸易保护与欠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在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这种低生产率又导致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低下。 本国贸易壁垒的提高对国内工业品消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贸易壁垒的提高导致区位效应。 其次,贸易保护直接导致区内消费品价格水平的上升,这种影响被称为直接效应。 这样,单边贸易保护措施对区内价格水平的最终影响,就取决于降低价格水平的区位效应和提高价格水平的直接效应的相对大小。 第四节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战略三、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二)贸易自由化与欠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在实际上,贸易自由化能够促进本国的工业化进程,进行贸易的货物为中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