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_第1页
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_第2页
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_第3页
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_第4页
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例1。1、投影出示例1(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

2、3)小题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二、 新授: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2:(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2)如果用字母a、 b或 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3、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ab=ba (ab)c=a(bc)可以写成:ab=ba或ab=ba (ab)c=a(bc)或(ab) c=a(bc)(a+b)c=ac+bc可以写成:(a

4、+b)c=ac+bc或(a+b)c=ac+bc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3(1):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师强调:a 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省略数字和字母之

5、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xx mm 0.10.1 a6 3n 8 ac教学例3(2):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1、2题。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2、练习十:第1-3题 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一)乘法交换律:ab=ba S=aa C=a4可以写成: ab=ba或ab=ba S =a2 C=4a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练习题一、填空。(14分)1、甲数比乙数少5,设乙数是x,甲

6、数是( ),甲、乙两数的和是( )。2、一本书有a页,小敏每天看b页,看了c天后,还剩( )页。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米,宽是3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4、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是( )。5、爸爸今年m岁,比儿子大n岁,mn表示( )。6、如果3x+6=24,那么5x7=( )。7、五(1)班有女生x人,比男生少5人,男生有( )人,全班有( )人。8、有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第一个是b,第二个是( ),第三个是( )。9、一辆汽车t小时行了s千米,每小时行( )千米;行100千米要( )小时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1、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 )2、x

7、=3是方程 8+2x=30的解。 ( )3、小数0.3535是纯循环小数。 ( )4、因为22=22,所以x2=x2。 ( )5、方程53.2=3x与5=3x3.2的解是相同的。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含有( )的等式称为方程。A、字母 B、未知数 C、等号2、下列各式中不是方程的是( )。A、7x=5 B、0.3x1=1.7x9 C、7(x+2)3、水果店运进柑桔m千克,运进李子的重量比柑桔3倍多n千克,运进的李子重( )千克。A、m3+n B、3m+n C、3mn4、与方程3(4+x)=12.9的解相同的是( )。A、4(3+x)=12.9 B、2(

8、4x)=7.2 C、6(x0.1)=1.25、小敏今年a岁,爸爸今年36岁,20年后爸爸比小敏大( )岁。A、36a+20 B、36a C、20四、计算题。(30分)1、解方程。(12分)13+x=28.5 (要检验) 2.4x=26.4 (要检验)4x+13=365 30 x+15x=22.5966+4x=56 3x27=402、简便计算(18分)12.5(0.70.8) 6.251.02 1.259912.5322.5 4.12-1.78-1.22 4.20.76五、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8分)1、x的3.5倍刚好是14的一半,求x。2、一个数与2.5的乘积是14,求这个数。3、三个连续

9、自然数的和是24,中间一个是n。六、列方程解决问题(28分)1、197路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50名,车到站后有一些人下车,又有7人上车,这时车上比原来少23人。问有多少人下车?(5分)2、根据统计,2004年亚洲人口约有39亿,比欧洲人口的5倍还多4亿,2004年欧洲人口有多少亿?(5分)3、一头牛和一头大象共重5445千克,大象的体重相当于8头牛的体重。这头牛和大象的体重各是多少千克?(6分)4、小苟花了7元钱买了面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两种邮票的数量相同,小苟买的两种邮票各有多少枚?(6分)5、长江服装厂有布1200米,做了150套大人服装,每套用布5米。剩下的布料做小孩子衣服,每套用布3米

10、,可以做小孩衣服多少套?(6分)走进赛场:1、在一个停车场停车一次要交5元,如果停车时间超过2小时,每多停1小时要多交2元。有辆车离开停车场时,车主付了13元停车费。这辆车在这个停车场停了几小时?2、有一列数是1.1, 2.2, 4.3, 5.4, 7.5, 8.6,这列数的第10个数是多少?3、有一个月有5个星期一,但这个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都不是星期一。你知道这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吗?4、苟苟的妈妈今年32岁,她的年龄是苟苟年龄的6.4倍。当苟苟妈妈的年龄是苟苟的3.7倍时,苟苟多少岁?5、某人乘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按时由甲地到乙地,但因出发时晚了0.25小时,汽车便以每小时50千米速

11、度行驶,结果比预定时间还提前了0.05分钟到达乙地。则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1.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练习题及答案2.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3.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数学简易方程的教师教学反思 5.简易方程教学反思6.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知识的能力。3、通过复习旧知识、自学教材中三个关系

12、式,观察与分析,将旧知识推移到新知识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哪位同学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吗?师: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

13、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1、猜测0.71.21.20.7(0.80.5)0.40.8(0.50.4)(2.4+3.6)0.52.40.5+3.60.5师: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2、验证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一组算式都相等。师: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生: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3、举例验证师: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生:不能。师: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

14、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同学们你们能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学生动手写,让学生进行汇报,尽量让多个学生进行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学生汇报。(教师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师: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4、应用出示例7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0.254.784 0.65202(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2)指明学生板演。(3)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

15、算定律?师:第题,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生:因为0.25和4相乘,正好得1,计算起来比较的简便。(使学生体会理解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师:你认为第小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生:把202分成200+2,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师: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4)交流评价。三、方法应用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小数乘法简便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这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你

16、能想出几种算法4.81.25(1)让学生独立做。(2)小组内进行交流。(3) 汇报(体现算法多样化)(4)评价总结。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题目。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谈话: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 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六、布置作业:练习三第4.5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二)教学目标1、 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2、能够正确的、合理的、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

17、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哪位同学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吗?师: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1、猜测0.71.21.20.7(0.80.5)0.40.8(0.50.4)(2.4+3.6)0.52.40.5+3.60.5师: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可能会不一样。

18、)2、验证(同桌合作)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一组算式都相等。师: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生: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3、举例验证师: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生:不能。师: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同学们你们能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学生动手写,让学生进行汇报,尽量让多个学生进行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学生汇报。(教师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师:小组同学相

19、互交流, 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4、应用出示例7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验证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是正确的,但究竟怎样才能使计算简便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0.254.784 0.65201(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2)指明学生板演。(3)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0.254.784 0.65201=0.2544.78 乘法交换律=0.65(200+1)=14.78 =0.65200+0.651 乘法分配律=4.78 =130.65师:第题,为什

20、么先让0.25和4相乘?生:因为0.25和4相乘,正好得1,计算起来比较的简便。(使学生体会理解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师:你人为第小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生:把201分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师: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4)交流评价。三、方法应用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小数乘法简便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两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161.25 (3+5)

21、0.8(1)让学生独立做。(2)小组内进行交流。(3) 汇报(体现算法多样化)(4)评价总结。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谈话: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 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课堂检测(一)、 我会填。2.5(0.770.4)= 6.13.6+3.93.6=( + )2.028.5= 8.5+ 8.5(二)、我会选0.312.5 - 0.24先算( )A.加法B.减法C.乘法3.64.5+3.65.5可以运用( )进行简算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三)、我会改,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50.41.9-1.8=50.40.1=5.043.760.25+25.8

22、=0.094+25.8=25.894(四)、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2.524 0.25320.1253.799 (4+0.4+0.04)25(五)、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校举行文艺汇演,要分别订做一些合唱服和舞蹈服,如果平均每套用布1.8米,一共需要用布多少米? 舞蹈服38套元套 合唱服62套六、布置作业第13页练习三,第4题。第14页练习三,第9题。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分配律: (a+b)c=ac+bc一、教学内容:位置。(教材第19-23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

23、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3、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的图形或地点的位置。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两张图片,(:在大型的会议室开会的图片,足球场看比赛的图片)2、谈话导入:在这么大的场所那么多的作为,人们是怎样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呢?(每张票上都写着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座位了。)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位置的内容。(板书课题:位置)(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19页例1.

24、(1)教师:同学们,张亮是这个班的班长,你能根据老师这话找到张亮吗?(出示:老师问话的情境图)板书:班长张亮坐在第几列第几行?(2)明确列、行排列规则。(出示:介绍图)小结: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学生按列报数;把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学生按行报数。【设计意图:由原来的两个条件迁移到两个数据。直奔难点。让学生明白怎样确定列和行,为用数对表示数的正确写法奠定基础。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感知“列” “行”的含义,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2、认识数对。(1)教师:老师用“张亮坐在第二列第三行”这样表示你觉得方便吗?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25、同桌之间讨论讨论一下,可以用数字,也可以用符号。(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2)从不同的方法中寻求相同的方法。(3)介绍数对的方法: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地表示位置。这就是数对(4)教师:那你们能用数对把张亮的位置表示出来吗?(2,3)你还能表示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5)联系教室实际: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且说一说。小组交流。(6)玩游戏:说数对,找自己的位置(7)确定一个学生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8)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学习,明确数对的表示方法,明确数对的表示是先列后行的规定,

26、再把学习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座位中的表示,达到学而致用的最佳效果,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数学就在身边。】3、出示教材第20页例2.师总结:生活中,我们也用数对的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下面我们看一下如何在地图上确定位置,大家想一想在地图上是利用什么来确定位置呢?(1)观察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2)你能找到大门的位置吗?如果用

27、(3,0)表示它的位置,那么你们能确定熊猫馆在哪里吗?(3)分组讨论:如何找到熊猫馆的位置?(学生讨论)(4)你能描述大象馆的位置和海洋馆的位置吗?用数对该怎样表示?(5)师:我们可以用数对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分别是(1,4)和(6,4),观察一下,你注意到这两个位置有什么关系吗?(学生会发现(1,4)和(6,4)这两个数对中的第2个数都是4,并结合动物园示意图,明确在方格纸上这两个场馆是在同一条横线(行)上。)师: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引导学生比较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

28、数对,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1,4)和(6,4)这两个数对中的第2个数都是4,并结合动物园示意图,明确在方格纸上这两个场馆是在同一条横线(行)上。最终让学生明白: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数对在同一列;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2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数对在同一行;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三)课堂作业设计:1、教材第20页做一做的第1、2题;2、教材第22页练习五的第6题;3、教材第23页练习五的第7题。六、板书设计:位置竖为列,横为行; 先说列,后说行数对:(列,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

29、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2、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所在班级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30、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二、互动新授(一)明确行、列的意义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板书:列行)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第2列、第3行)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

31、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的位置等)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学生练习)(二)认识数对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1.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王艳、赵雪等)学生回答: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

32、,3)。2.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四)应用知识1.先说一说自己班里,哪里是第一列,哪里是第一行,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多名学生回答,加强数对练习。2.你能用数对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邻居的位置吗?说一说,并思考有什么发现。(1)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2)师引导:前后邻居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相同,左右邻居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相同。3.做游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同学。4.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学生自由发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找座位,找楼座等。三、巩固拓展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33、。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我学会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生2:我知道了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所说的之外,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还要注意,列是从左往右数,行是从前往后数。五、作业: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2题。板书设计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竖排一列 左一右横排一行 前一后作业设计课后小结第二课时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提高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2、教学难点: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具准备师:多媒体。生: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复习: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谁来说一说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表示什么?(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2.导入:(出示如下示意图)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可数对的知识,先来看下面的示意图,你们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所在的位置。指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确定它们的位置的。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20页“动物园示意图”。(1)引导学生

35、观察图,并比较它和刚才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2)提出问题: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纵向排列的数字表示行,从下往上数;横向排列的数字表示列,从左往右数。图上的数字表明行和列的起点均为O。(3)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方格图,问: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吗?指生回答:大门(3,O)。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他场馆的位置。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集体订正,并用多媒体出示各场馆的位置:大象馆(1,4)、猴山(2,2)、大门(3,O)、熊猫馆(3,5)、海洋馆(

36、6,4)。2.指生到黑板指一指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O,3)、狮虎山(4,3)。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的。引导学生回答:飞禽馆(1,1)是在第1列第1行,猩猩馆是(1,3)在第1列第3行,狮虎山是(4,3)在第4列第3行。3.拓展延伸。(l)引导学生分别观察飞禽馆、大象馆以及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图中的位置,并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大象馆和飞禽馆在同一列,它们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同一行,它们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师小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2)质疑:如果用

37、(某,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小组交流,并指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由于字母表示的数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数对只能确定这个场馆在哪一条横线上,但不能确定这个场馆的具体位置,使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4.找生活中的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例子吗?小组讨论交流,如: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十字绣、围棋棋盘等。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的。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自主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我

38、学会了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生2:我知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五、作业:P2122练习五第3、4、6题。板书设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熊猫馆(3,5) 海洋馆(6,4)猴山(2,2) 大象馆(1,4) 大门(3,O)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作业设计课后小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主题图,播放动画。怎样才能既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这节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