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_第1页
2022年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_第2页
2022年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_第3页
2022年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_第4页
2022年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2022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15篇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方案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方案犯愁了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凑向我们共同成的和弦?、第二单元为?我在民族大家庭里?、第三单元为?不屈不饶的的中国人?、第四单元为?日益富强的中国人?。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那么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

2、,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到达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

3、,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会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5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现在已进入小学阶段最后一年,学生的思品课学习即将结束。本学年,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提高。三、教学目标1、学会善待自己,养成正

4、确的生活习惯,形成开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学相处,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领悟到奏响共同成长的和弦的秘诀在于真诚、善良等等;培养感恩情怀。3、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4、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日益富强的开展过程,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发奋有为的责任心。四、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民族,热爱祖国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的中国人站在儿童面前,

5、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历史开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荣耀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行动。五、教学措施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开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

6、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到达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时机。六、课时安排第一、二周:第一课第三周:第二课第四周:第三课第五周:第四课第六周:第五课第七周:第六课第八周:第七课第九、十周:第八课第十一周:第九课第十二周:第十课第十三周:第十一课第十四周:第十二课第十五周:第十三课第十六周:第十四课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2一、学情分析五1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0人。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

7、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开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开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三、教材的主要特征?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应该加强认识社会的根本方法和根本技能的培养,要为学生呈现出具体的、生活化和

8、情境化的知识,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要注意教科书编写的儿童化。本册教材编写追求的根本理念是: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2、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开展中生活。3、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生活。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5、表达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四、教学目标本册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开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五、教学措施1、提高四个

9、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诊断意识2、做到四个尊重: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3、实现四个转变: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4、表达四个互动:师生信息互动;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现实的互动;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3一、学生根本情况分析:三年级共有四个班,绝大局部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

10、率100%,但也有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松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二、教材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标准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

11、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开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根底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根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三、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开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

12、任心的品质。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初步了解个人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那么,初步懂得规那么、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开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

13、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保护上。四、具体措施:1.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表达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3.精心准备,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五、课时安排:每周二课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4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

14、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开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你我同行?,意在使儿童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

15、活,开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二、全册教学要求:1、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开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

16、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开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翻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四、提高质量措施: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

17、、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1周至第3周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4周至第6周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7周至第12周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第13周至第15周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5一、学生情况分析: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 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

18、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这个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根本领实,把保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变、未

19、来通信的开展作为根本领实,将文明通信,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表达。三、预期教学目标: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开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根底。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根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开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良,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

20、会经济开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开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群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根本领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外表,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开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

21、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如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让学生了解工农业生产过程,对学生来说比拟困难和陌生,教材从“吃穿用哪里来切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一日三餐的饮食,首先把握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的根本概念,然后通过大量的图片 “到农村去看看和“到工厂去看看 ,让学生感受到亲临其境,让学生认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方面的根本过程。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表达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

22、、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表达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下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

23、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教材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教材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特点等。四、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根底。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开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6一 、学生情况分析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开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

24、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开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二、教材重点与难点: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根底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第一单元: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

25、、地球外表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根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效劳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第二单元:1

26、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根底,是国家可持续开展的珍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平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

27、种的意识的情感。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开展的物质根底,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

28、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开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开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开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第四单元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忆,

29、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忆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根底,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30、三、任务、目标: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开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个性质老师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根底将品德、行为规那么、法那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开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

31、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局部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开展已经到了一个比拟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开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32、和社会性开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四、具体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心生存的家园。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6、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7、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五、教学进度:周次 课文 课时1 男生和女生 22 朋友之间 23、 学会和谐相处 2

33、4、 只有一个地球 25、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26、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27、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28、 放飞和平鸽 29、 我们手拉手 210、 我的成长足迹 211、 临别感言 212-16期末复习 10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7一、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同学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开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标准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同学通过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时丰富和开展自身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

34、,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根底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根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生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二、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同学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开展,为同学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家长对自身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恩,热

35、爱家庭、尊重家长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身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根本的自护自救的身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那么,初步懂得规那么、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开展的重要影响。3、了解一些交通平安知识,通过对水、电、火的平安使用问题,培养他们的平安意识。三、具体措施:1、全面掌

36、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2、善于调动和利用同学已有的经验,结合同学实际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起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空虚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开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实际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五、教学进度布置: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在爱的阳光

37、下 10课时第一、二周 家人的爱第三、四周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第四、五周 来自社会的爱我们共欢乐 8课时第七周 不一样的你我他第八周 换个角度想一想第九周 分享的快乐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6课时第十一周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第十二周 阿姨、叔叔辛苦了第十三周 说声“谢谢寻路和行路 8课时第十四周 学看平面图第十五周 校外探路第十六周 出行的学问第十七周 马路不是游戏场第十八周 复习、考核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8一、 学生现状分析:四年级学生虽然掌握的根底知识比拟牢固,但有些综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知道的比拟少,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在过去的教学中只知道在课堂中学品社,没有让学生真正走向生活、

38、走向社会,感受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这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克服。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三个单元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示活动,第一主题单元?我能为你做什么?从学生身边最为熟悉的人和事为切入口,了解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应该为他们伸出友谊之手。第二主题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通过设计一系例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懂得怎样保护家乡的一草一木。第三主题单元?我与外界的联系?。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与外界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如何正确让学生处理媒介的利用,了解我国的媒体开展变化日新月异。这样的编排目的是:一是在学生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的根底上的自己的交往面越来越广三、

39、教学建议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无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二教师的角色和任务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三教学活动指导的注意点教师在

40、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方案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教案和活动指导应具有方案性和灵活性。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开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开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

41、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四、教学措施:1.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提高。2.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标准的价值观。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4. 充实教学内容,联系丰富生活。五:教学进度略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9一本年级情况分析:本年级共有学生三百多人,在以前的学习及现实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42、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本期的教学活动中,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开展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标准的价值观。二教学目标:1“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教学内容以社区为中心,从社区的居民、设施入手,加深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社区的认识,由此

43、拓展到对不同社区的了解。从社区中共同问题的出现、解决,认识社区组织的作用,通过了解它的产生过程,建立初步的民主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考虑社区的开展,并且以恰当的方式付诸实践。2“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以地图学习为根本线索,从画教室、画学校周围的地区,逐步拓展学生有关地图的知识及相应的技能,丰富合作的体验,并增强合作的能力。3“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以商业活动为中心,从家庭日常购物入手,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购物场所,思考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了解商业工作者的劳动。在此根底上,进一步探讨价格的形成及商业活动的道德问题。认识货币的功能及开展,学习保护人民币的常识。三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

44、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开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念或结论。2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四课程安排:第一单元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9课时第二单元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9课时第三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11课时品德与社

45、会教学方案10一、学生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这些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拟强,大局部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二、 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

46、,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表达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到达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话说社区“生我养我的地方“东西南北中“人类共同的家园。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根底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开展有

47、机地融为一体。二、教学总目标: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根底,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根本的社会公德意识。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根底,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三、教学重点: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

48、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四、 教学难点:1.初步了解儿童的根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那么,初步懂得规那么、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开展的重要影响。五、 教学措施.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力表达“用中学、学中用的原那么。教学进度:第一

49、周: 期始教育第二周:?社区我的大“家?第三周:?可爱的社区人?第四周:?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第五周:第一单元的总结与提高第六周:?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七周:?我来做个小导游?第八周:?家乡特产知多少?第九周:?了不起,家乡人?第十周:第二单元的总结与提高第十一周:?我国的行政区?第十二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第十三周:?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第十四周:第三单元的总结与提高第十五周:?我们的地球?第十六周:?世界真奇妙?第十七周:?我们这样生活?第十八、十九周:期末复习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11一、指导思想1、贯彻?国家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表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

50、稿?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开展的课程目标。2、教材表达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开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表达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六5班有学生59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

51、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开展。三、教材的根本特色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那么,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根底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2、教材表达了较强的综合性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开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

52、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那么,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防止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开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四、具体措施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

53、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开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品德与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

54、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五、教学内容安排表略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12一、学生状况分析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潜力、情感价值观构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必须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构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用心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

55、,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心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礼貌居民。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开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用心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开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56、主要透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根底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第一单元:1透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外表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根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

57、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明白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效劳的同时,又务必持续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第二单元: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齐,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明白保护环境能够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

58、,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根底,是国家可持续开展的珍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个性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平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明白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开展的物质根底,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

59、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1从战争给人类,个性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明白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好处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学生明白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开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开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

60、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开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明白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用心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第四单元1使学生透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透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忆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带给借鉴。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