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统编(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统编(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统编(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统编(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统编(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目录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壹三国与西晋 三国鼎立局势的形成根据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发展208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的建立魏曹丕洛阳(220265)蜀刘备成都(221263)吴孙权建业(222280)263 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66 年,司马炎(晋武帝)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80 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西晋的统一 西晋的

2、灭亡材料1: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帝求之,不过数十。济候其上直,率少年诣园,共啖毕,伐树而去。帝尝李其它,供馔甚丰,悉贮琉璃器中。蒸脑甚美,帝问其故,答曰:以人乳蒸之。帝色甚不平,食未毕而去。统治集团奢侈腐化八王之乱五胡内迁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的高潮八王之乱消耗了西晋的国力,削弱了西晋统治。内迁的少数民族长期遭受压迫,掀起了反抗斗争。 根据材料,归纳西晋的灭亡的原因?公元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 思考:从西晋的灭亡的历史教训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统治者统治要开明;国家内部要团结;处理

3、好民族关系贰东晋与南朝 一、东晋的兴衰(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灭亡:420年,武将刘裕夺取皇位,东晋政权灭亡。建业与建康南京在秦代被称为“秣(mo)陵”,东汉末年,孙权改秣陵为“建业”,意谓将在此“建帝王之大业”。西晋改“建业”为“建邺(ye)”,西晋末又改“建邺”为“建康”,东晋与南朝(宋、齐、梁、陈)均定都建康。二、南朝的政权更迭(1)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改国号宋。(2)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 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3)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知识补充士族门阀士族又称

4、世族、势族、世家、门阀等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 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3)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4)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自西晋灭亡后,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因此在东晋时期,士族政治得到充分发展,进入鼎盛阶段。士族门阀有利于抵抗北方少数族的侵入。奠定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5、等各方面的官僚门阀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同时激化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导致南北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而且,士族田庄经济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的发展结合教材28页相关内容,归纳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为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热条件好。江南地区社会秩序相对安定。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结合教材28页相关内容,归纳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2)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

6、等行业有进步叁十六国与北朝北朝: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不久后被北齐、北周所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十六国: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胡在中国北方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概念解释十六国、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一: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悲平城诗说:“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北魏流行的歌谣也这样唱道:“纥

7、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楼楼邱穆陵穆步六孤陆贺兰贺独孤刘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与汉族联姻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30页第一段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根据教材30页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边塞六镇之鲜卑及胡化之汉族,则仍保留其本来之胡化,而不为洛都汉化之所浸染

8、。故中央政权所在之洛阳其汉化愈深,则边塞六镇胡化民族对于汉化之反动亦愈甚,卒酿成六镇之乱!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从材料中我们得到那些信息?说明什么?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是前进的或上升的,但其发展又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探究:简述魏晋以来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从生产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交流、民族心理,民族关系等)(1)生产生活: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开始定居生活。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些变化都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2)政治制度: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实行君主专制制度。(3)民族关系

9、: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4)文化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5)民族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三国并立,鼎足天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朝与北朝三国西晋西晋统一的进程西晋灭亡政权沿革:从东晋到陈朝士族门阀:士族专权与门阀衰落南方开发:江南开发与民族交融疆域变化:疆域收缩,覆亡已定十六朝:发展概况与民族矛盾北朝北魏的建立与孝文帝改革北朝的演变与终结课堂小结随堂巩固1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产物。极大地促

10、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A张骞通西域 B人口大量南迁 C江南的开发 D孝文帝改革2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D B 8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由此可知()A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 B东晋出现了分裂割据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皇权与相权实现了合理制衡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11、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A C 3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过都。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A长安 B洛阳 C应天 D燕京6“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土地大量开垦 农作物品种增加 纺织、造船等有了明显进步 番禺成为主要外贸港口A B C DD B 1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给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