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13课件_第1页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13课件_第2页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13课件_第3页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13课件_第4页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13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工业园润盐工业集中区(北部工业区)位于盐源县城建城区东部,307 省道北侧,距建城区约2 公里,已经规划区用地1.7 k,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29 k,规划区居住人口约0.8 万人,主要包括一、二、三类工业生产、中心公共服务及生活居住职能。一、概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gio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背景资料美国在1969年通过立法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环境保护由被动治理向积极防治转

2、变。局限:考虑的是局地污染问题,是针对单个项目的传统环境影响评价。背景资料随着开发步伐的加快和开发规模的扩大,在198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次环境问题高潮。这次高潮伴随大范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如大气污染物越界传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背景资料关注:由局地环境问题 区域或全球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评价:由项目层次 规划和政策层次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应运而生国外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进展始于1970年代,早期采用“分析评价”的途径,将区域开发活动作为一个项目来评价。1970年代中期,美国和日本开展了一系列区域性土地开发活动及大规模工业基地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上沿

3、用了单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在评价方法上,日本采用了环境容量分析方法和排污总量控制方法。日本称之为“计划评价”。国外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进展1980年代末1990年代,开始在规划层次上进行探讨,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SEA)”,将区域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称为“区域SEA”。国内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进展从1980年代开始探索,有自己的特色;主要围绕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总量控制技术与环境承载力分析为核心的评价方法和技术。评价思路上突出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管理”功能。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0-200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项

4、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开发区区域环评报告书基本内容 a总论 b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开发现状 c 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 d 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e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f 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g 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和环境保护h 公众参与i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j 结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区域发展规划初步分析收集相关规划、环保政策、法规等有关资料现场踏勘,初步环境现状调查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重点等有关资料编制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现场监测规划方案分析污染源分析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合理性

5、分析与综合论证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编制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区域环评主要内容评价重点评价等级评价范围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地域因素:现有地理属性,自然资源特征,人为的边界法律权限行政权限:管理边界,行政区减缓或补偿要求:环境敏感区等重要区域公众和相关团体意见环境影响识别主要内容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环境影响属性(包括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短期影响、长期影响;阶段影响、累积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影响类别影响因素可量化的评价因

6、子备注社会经济能源及利用方式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汽)率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比例交通运输路网密度土地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率原辅材料动拆迁及居民生活质量动拆迁居民人数动拆迁建筑面积居民人均收入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自来水普及率历史文化遗产人群健康流行病发病率区域景观多样性协调性生动性区域经济发展人均GDP人口结构人口密度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例18-30岁人口比例流动人口比例影响类别影响因素可量化的评价因子备注自然环境水环境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地下水水质达标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污水集中处理率水污染物排放量水土流失率重污染区域应考虑土壤、作物、地下水空气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声环境区域噪声

7、交通噪声生态环境绿化覆盖率多样性指数(Diversity)优势度指数(Dominance)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产生量固体废物资源化率固体废物无害化率污染物总量控制:大气 (1) 总量控制指标因子:烟尘、粉尘、SO2。 (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质量目标。 (3) 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现状达标情况。 (4) 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即满足环境质量目标的前提下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 (5) 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废水(1) 总量控制指标因子:COD、氨氮、TN、TP等以及受纳水体最为敏感的特征因子(2) 确定受纳水体水环境容量(3) 分析基于

8、环境容量和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 在水体己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资利用的情形下,应在制定区域水污染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确定排放总量 在预测的总量值均低于上述基于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时,可选择最小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 如预测总量值大于环境容量和允许排放总量,则需调整规划,降低污染物总量大气环境容量的估算 在选择适当大气污染因子之后,根据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并监测其现状,从而对各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置 采用类比的方式,通过固体废物流程表来分类确定开发区可能发生的固体废物类型和总量,分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

9、化、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及方案,并测算需采取不同处置方式的最终处置总量,确定可供利用的不同处置设施及能力。在总量控制过程中,对于一些老工业基地的再开发,要贯彻“增产不增污”、“以新代老”、“集中治理”的原则。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环境空气(1) 能源结构的类型、特征、排污特点对开发区环境空气的影响。(2)预测集中供热(汽)厂的环境质量的影响(3) 各类装置工艺尾气的排放方式、污染物种类、排放量控制措施,分析评价其产生的环境影响。(4) 区域内污染源对区内、外的环境影响。(5) 区外污染源对区内的环境影响。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固废(1) 固体废物的类型,确定分类处理方式。(2) 对利用现有处理处置

10、设施进行固废处理时,应确保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核实现有固废处理设施可能提供的接纳能力和服务年限。如达不到要求,应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并确认其选址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3) 对规划中拟议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案,应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其选址的合理性及方案的可行性。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噪声根据开发区规划布局方案,按有关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和方法,拟定开发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对于开发区规划布局可能影响区域噪声功能达标的,应考虑调整规划布局设置噪声隔离带等措施。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生态(1)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和历史、生态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区的情况。(2) 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功能及生态景观的影响: 土地利

11、用类型改变/资源开发利用/ 污染物排放量增减/污染源空间结构变化(3) 着重阐明对生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影响性质与程度、生态功能补偿的可能性与预期的可恢复程度、对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及保护的可行途径等。(4) 保护、恢复、补偿、建设措施的基本框架。 开发区规划的综合论证(1) 选址合理性(2) 总体发展目标的合理性(指开发区性质、发展规模、产业结构、行业构成、开发速度和强度等)(3) 总体布局及内部功能分区合理性(4) 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开发区规划的综合论证(5)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6)环境保护目标的可达性与上一级地域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的相容性分析技术经济可行性污染负荷削减的可行性环保

12、政策和战略相容性其他保障措施环境保护措施 主要针对识别、预测的主要不利环境影响,逐项列出环境保护对策和环境减缓措施。 环境保护对策包括对开发区规划目标、规划布局、总体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整方案。规划调整方案(一)选址:当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较低,或区域环境敏感性较高时,应考虑选址的大规模、大范围调整。规划目标(发展规模):包括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土地开发规模的调整;在拟定规模的调整建议时应考虑开发区的最终规模和阶段性发展目标。规划调整方案(二)布局:开发区内各功能区除应满足相互间的影响最小,并留有充足的空间防护距离外,还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各产业间的合理连接,以及适应

13、建立循环经济和生态园区的布局条件来考虑布局的调整。空间防护距离:当选址临近生态敏感区,或周围环境中有重大污染源并对区域选址产生不利影响以及某类环境指标严重超标且难以短时期改善时,要建议提出调整;一般情况下,开发区边界应与外部较敏感地域保持一定的空间防护距离。区外环境污染控制:当开发区发展目标受外部环境影响、且不能进行选址调整时,要提出对区外环境污染控制进行调整的计划方案,并建议将此计划纳入到开发区总体规划之中。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典型工业行业:依据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原理提出替代方案与减缓措施。(2)大气环境:应从改变能源系统及能源转换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和多方案比较。重点是煤。(3)水环境:应

14、重点考虑污水集中处理、深度处理与回用系统,以及废水排放的优化布局和排放方式的选择。(4)固体废物:重点是集中收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5) 生态环境:应根据生态影响特征制定可行的生态建设方案。(6)提出限制入区的工业项目类型清单。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提出开发区环境管理与能力建设方案,包括建立开发区动态环境管理系统的计划安排。拟定开发区环境质量监测计划,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区域噪声的监测项目、监测布点、监测频率、质量保证、数据报表。提出对开发区不同规划阶段的跟踪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的安排,包括对不同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估(阶段验收)、环境影响评估(阶段验收)的主要内

15、容和要求。提出简化入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案例 A 市拟在城市东南方向 5km 处 C 河右岸新建占地 55km2 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规划以电子、新型材料加工、机械加工、生物工程和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C 河由南向北流经 A 市,流量 15 立方/秒,该河上游距 A 市 15 公里处为该市主要水源地。开发区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设定 4 个功能区划,分别布局 4 大类型产业。中部为商贸和管理区。开发区拟集中供热,在开发区的东南角建一个热电站,热电站规模为 2300MW,烟筒 200m。开发区还要建一个污水集中处理厂。 经初步调查,热电站东南 3km 处为 D 镇,东南 2

16、1km 处有一国家级森林公园,东南南 6km 有区小学,本区主导风向为 NW,C 河开发区段及以下河段为III 类水域环境功能。问题:1报告书的开发区总体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 A 开发区的性质 B 开发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指标 C 开发区地理位置、边界,主要功能分区及土地利用规划 D 优先发展项目拟采用的工艺、设备 E 开发区环保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2在开发区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协调分析中,应包括主要内容( ) A开发区的规划布局方案与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性 B开发区环境敏感区与城市环境敏感区的协调性 C开发区功能区划与城市功能区划的协调性 D开发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分析3从环保角度考虑,合理的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可选在开发区的( )4据本区域特点,在开发区选址合理性分析中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 A大气环境质量分析B原辅材料利用率分析 C水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D水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5从环保角度,电子产业最适宜布置在开发区( ) A东南区 B东北区 C西南区 D西北区6热电站建设环评中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须包括( ) AD 镇 BA 城市 CE 小学 D森林公园7该开发区废气常规因子(SO2、烟气)排放量应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