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消费行业展望:迈向常态-持续复苏_第1页
2022年消费行业展望:迈向常态-持续复苏_第2页
2022年消费行业展望:迈向常态-持续复苏_第3页
2022年消费行业展望:迈向常态-持续复苏_第4页
2022年消费行业展望:迈向常态-持续复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消费行业展望:迈向常态_持续复苏一、可选和必选消费的划分、特征和走势1.1 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的划分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可以分为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两大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含商品零售和餐饮零 售两大类。其中,对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国家统计局根据商品的主要用途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并公布了 15 项 细分内容。一般市场上将这些内容划分为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两大类。必选消费指的是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消费 的消费品,可选消费是日常生活中非必需的、可选择性的消费,即当收入增加到一定水平后才会纳入考虑集的消 费品。我们将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中西药品类和化妆品类等划分为必选消费。金银珠宝类、通讯

2、器材类、石 油及制品类、汽车类等划分为可选消费。1.2 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的特征可选和必选消费由于涵盖不同的社零分项,因此二者间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必选消费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消费频率高,大多为刚需。食品粮油等必选消费是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 消费的消费品,一般消费频率比较高,消费需求的变动较小。二是周期性较弱,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小。相比于可 选消费,必选消费受居民收入水平影响更小。三是必选消费表现受 CPI 上行影响较大。 CPI 上行将带来必选消 费品价格方面的增长,助推必选消费表现出增长趋势,但同时也需要关注对量的边际影响。可选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需求比必选消费弱,不属于刚需。可

3、选消费的需求不像必选消费那样稳定。 二是周期性较强,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可选消费本身具备较强的周期性,若整体经济形势不好,消费者会倾向 于将可选消费推迟。而必选消费削减和推迟的空间较小,因此整体上受到的影响较小。三是可选消费具有更新换 代的特性。更新换代属性是可选区别于必选最大的特点。食品、日用品等必选消费几乎没有更新换代的需求,而 家电、家具类等可选消费类会受到电商促销活动(如:双十一、618)、产品迭代周期的影响。1.3 疫情以来可选和必选消费的轮动变化疫情发生以来,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在疫情爆发期和修复期表现出不同的轮动走势。(1)疫情爆发期:可选和必选同样遭受疫情负面冲击,但必选消费的影

4、响幅度较小。2020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时, 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均受到负面冲击,但疫情前期必选消费往往领涨于可选消费。从影响程度上看,必选消费同 比增速因疫情下滑了 12.13%,而可选消费同比增速却因此下滑了 28.79%。必选消费的影响幅度较小,这主要是 因为粮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属于刚需,消费表现具有韧性。而疫情后社交场景和消费活动减少,金银珠宝等可 选消费发生推迟,导致可选消费增速回落明显。(2)疫情修复初期:在疫情修复时期,可选消费逐渐赶超必选消费。修复期间,由于疫情可控趋势开始显现, 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继续回暖。随着经济逐渐修复,弱周期属性的必选消费表现具有韧性、稳健恢复,增速修复

5、边际放缓。而 K 型复苏导致可选消费开始触底反弹,进入快速回升阶段,表现出较大的弹性。在可选消费增速反 弹下,可选消费在去年年底赶超必选消费,修复速度大于必选消费。(3)疫情修复中期:基数效应下,可选消费高位回落,当前整体增速略微落后于必选消费。可选消费本身就具 有很强的周期性,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尤其是在外需步入筑顶阶段之后,增长放缓更加 明显,可选消费增速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进入今年三季度后,散点疫情多地频发,一方面部分线下门店大量关 闭,另一方面,社交活动和消费场景的减少也进一步约束了相关消费需求。短期冲击导致可选消费进入新的下行 轮动,略微弱于必选消费。预计受年底消

6、费的驱动,可选消费有望在四季度加速,缩小与必选消费之间的差距。二、散点疫情对 2021 年消费的再次冲击2.1 警惕散点疫情对消费的再次冲击散点疫情抬头,社零增速边际修复有限。10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为 4.9%,比 9 月的 4.4%环比增 加了 0.5 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修复幅度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受到当月散点疫情和上一轮疫情的滞后影响。 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 1.9%,比 9 月的实际增长 2.5%,下滑了 0.6 个百分点,表明 10 月同比增速的恢复有 部分价格因素的支撑。自今年 8 月份起,社零增速开始落后于去年表现,虽然差距缓慢收窄,但依旧显示出散点 疫情

7、爆发对消费存在滞后,需警惕散点疫情再次对消费修复造成冲击。2.2 社零表现受商品消费的影响较大社零表现主要受商品消费拉动。从社零类型上看,社零中 90%左右均属于商品社零,餐饮社零占比约为 10%。占 比较大的商品社零在消费复苏中起着重要作用。今年 3 月起餐饮消费对社零的拉动作用逐月降低,在 8 月疫情扰 动下,餐饮消费甚至起到拖累作用。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各分类来看,必选消费各分项对 10 月社零起拉动 作用,可选消费中汽车类拖累社零 1.0 个百分点。石油类拉动社零 1.5 个百分点,相较上月石油类拉动的 0.86 个百分点,本月石油拉动作用显著增加。汽车类对社零整体表现仍有拖累,原因

8、有供需两个方面。10 月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速-11.5%,已连续 四月同比增速为负。中汽协数据显示,汽车产量同比增速已连续六月低于零,这反映出汽车行业的供需现状。在 供给端上,汽车行业“缺芯”、产能不足严重阻碍汽车厂商向经销商供货,车辆交付延迟。在需求端上,疫情反 复导致部分地区封闭,消费场景受限扰动汽车销售,从而对总体消费形成拖累,影响汽车类总体零售数据。石油及制品类受油价上涨影响,同比增速大幅回升。石油类社零走势与布伦特原油价格高度相关,10 月布伦特 原油的平均价格由 9 月的 74.77 美元/桶上升至 83.81 美元/桶,在价格的带动下,石油及其制品类社零的当月同 比增加较

9、多。从历史数据上看,布伦特原油自去年疫情起价格就不断波动上升。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 于新冠疫情爆发,许多原油产国无法正常开工,石油供给量有所减少。另一方面,冬季临近,燃料需求增加,间 接推动了石油的需求量,因此也将导致国际油价上升。石油及制品类受油价上涨影响,同比增速大幅回升。石油类社零走势与布伦特原油价格高度相关,10 月布伦特 原油的平均价格由 9 月的 74.77 美元/桶上升至 83.81 美元/桶,在价格的带动下,石油及其制品类社零的当月同 比增加较多。从历史数据上看,布伦特原油自去年疫情起价格就不断波动上升。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 于新冠疫情爆发,许多原油产国无法正常

10、开工,石油供给量有所减少。另一方面,冬季临近,燃料需求增加,间 接推动了石油的需求量,因此也将导致国际油价上升。2.3 疫情对社零的拖累取决于传播范围和疫情强度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病毒的传染性强,疫情涉及的省份多。从疫情传播范围上看,10 月疫情涉及省份数量仅次 于去年疫情爆发期的前两月,位居第三。截至目前,11 月疫情波及全国 26 个省份(除安徽、湖南、海南、新疆 和西藏外)。从疫情强度上看,尽管中国疫情控制得比较好,但今年进入三季度后也多次出现局部疫情,甚至新 增确诊病例数量比去年同期还要严重,这对消费的复苏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截至 11 月 17 日,全国各省 11 月 一共新增确诊病例

11、 1160 例,全国中高风险地区已上升至 77 个。疫情对消费的实际影响取决于疫情传播范围和疫情强度两方面。回顾 2021 年前三季度的疫情,今年散点疫情爆 发较严重的主要是 6 月份的广东疫情和 8 月份的江苏、河南疫情。从社零体量占比来看,占比较大的省份主要 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省社零约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0%,是 31 个省份中体量最大的省份。 而江苏和河南两省合并占比约为全国社零的 15%。社零体量占比高决定了散点疫情对整体社零产生明显扰动。以 河南为例,8 月新增确诊病例高增,社零当月同比增速下滑至低谷。2.4 国内散点疫情对服务消费形成明显拖累疫情再度抬头对国内

12、消费形成压制,消费活动有所降温。近期,全国各地不断出现零星疫情,目前已有 20 多个 省市出现新增确诊病例。局部地区疫情的反复,导致各地防控趋严,河北石家庄等地进入应急状态,多个区域封 闭,整体消费活动有所降温。多地疫情频发对我国当前餐饮、出行、电影娱乐等服务消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相比于商品零售,散点疫情对餐饮消费的压制更明显。年初至今,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当月同 比增速始终保持在 5%左右,显著低于疫情之前 8%-9%的水平,而餐饮收入当月同比增速一直在 0%附近徘徊。对 比来看,餐饮服务的压制更加明显。一方面,线上商品零售对商品的消费起到补充作用,即使线下消费场景受限, 大多商

13、品消费依旧可以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另一方面,餐饮消费的社交属性较强,对消费场景的要求更高,属于 接触性消费。国内散点疫情对餐饮的压制更加明显,疲弱的餐饮消费表现验证了这一点。具体来看,10 月餐饮 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从上月的 3.1%下降至 2.0%。疫情频发,消费活动半径缩短。本轮疫情涉及多个省市,多地防控措施升级。在跨省人员流动受限的情况下,消 费活动半径缩短,短途和本地消费成为出行消费的主力。具体来看,代表本地活动的城市内地铁流量数据(即百 城拥堵指数)基本恢复到疫情前 2019 年水平,甚至超过了疫情前的拥堵水平,表明市内出行消费相关活动较为 活跃。跨省、跨市交通明显减少,旅客周转量在散

14、点疫情爆发期间,受到的负面冲击更大,数据表现下滑更多。 此外,从国际、国内航线客运量上看,疫情后国内航线客运量快速恢复,期间多次受散点疫情扰动走弱。而海外 疫情形势一波三折,出国旅游短期内必是难有起色。三、居民消费倾向和疫情管控3.1 疫情制约居民收入与消费倾向居民消费恢复缓慢主要是受到收入和消费倾向两个方面的限制。我们在报告消费复苏的瓶颈和希望分析 框架、影响因素和未来展望中提出了居民消费的分析框架,影响居民消费的三因素是就业、收入和消费倾向,其中收入和消费倾向的权重更高。疫情发生以前,我国消费增长主要体现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2020Q1 疫情冲 击下企业生产停滞、产业链中断,全国居民人均可

15、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 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 3.9%。 得益于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我国经济随后重启复苏态势,收入增速重回主导地位。在 2020 年消费倾向深度受挫 的情形下,2021 年消费倾向明显修复,成为拉升居民消费的重要力量,也是接下来影响消费走势的关键因素。预计四季度全国调查失业率中枢在 5.0%左右。截至10 月,就业市场恢复表现较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 与上月持平。从经济先行指标看,从业人员 PMI 为 48.8,虽有所下降,但与疫情前水平相比,当前从业人员 PMI 依旧较高。从分项上看,中小型企业虽然仍位于荣枯线以下,但均同时显示出改善迹象。年末就业压力或稍有

16、上 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四季度失业率大幅反弹概率较小,预计失业率依旧低于去年和疫情前水平,中枢有望徘徊 在 5.0%左右的水平。预计四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当季同比增速在 7%左右。今年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显著慢于经济 增长速度。居民可支配收入走势反映出内需周期依旧较为疲弱,尽管收入增速仍在回升,但与疫情前水平相比, 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有很大差距。具体来看,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为 10.45%,两年平 均增速为 7.14%,低于 2019 年同期的 8.87%。从收入结构上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拖累项依旧是工资性收入和经 营性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并未回到无疫情情形下

17、的趋势水平,可见可支配收入为消费提供的动力不足,居民消 费需求缺乏根本的支撑。 整体消费意愿不强限制了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强有力拉动。从收入-支出的增速缺口上看,疫情前收支增速基本持 平,差距较小。而今年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累计同比 15.8%,两年平均增速为 5.7%,落后于收入修复 速度 1.4 个百分点。这反映出疫情之后,居民消费信心受损,消费倾向下降,导致消费支出增长不及收入增长。 居民收入预期放缓仍然是制约消费意愿的最大掣肘。与此同时,收入-支出增长间的缺口正在逐步收窄,这表明 预防性储蓄动机仍在缓慢下降,随着疫情逐渐好转,预计消费潜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3.2 多地散点疫情导致防

18、疫措施仍总体趋严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全国防控措施步步趋严。截至 11 月 12 日 24 时,根据卫健局公布信息,本轮疫情的重 症患者中 78%已转为轻症,全国高风险地区数量较 8 月最高时期有所减少,但我国维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的总策略不变,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松懈,各地防疫措施仍总体趋严。且当前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在多病共 防目标下不宜放松防疫措施。这预示着我国管控措施在政策面上的宽松依旧难以出现,疫情零容忍的防控政策对 众多服务类消费仍构成限制,尤其是社会集团消费。四、2022 年消费复苏走势展望4.1 疫情是 2022 年消费复苏不可忽视的因素疫情是明年消费复苏的核心影响因素。

19、回顾 2021 年,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疫情的制约。三季 度部分地区疫情加重,管控程度加强,对商务活动等影响更是直接扩大了居民消费和社会集团消费之间的增速裂 口。2022 年的消费修复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明年疫情的演绎。一是疫情演绎方向会对居民收入和消费倾向产 生干扰,二是疫情变化会影响防控部门对防疫措施的收紧和放松,进而影响防控措施对社会集团消费的制约程度。境外整体疫情演变尚未看到拐点,增加了国内疫情走势的不确定性。从今年的新增确诊数据上看,上半年境外 输入病例为主要来源,下半年本土确诊多地散发占主导,这表明境内和境外的疫情演变都对我国的疫情形势有重 要影响。当前散点疫情爆发导

20、致部分城市防控措施收紧,国内疫情开始得到控制,新增确诊病例明显回落,而境 外总体疫情演变尚未看到拐点,这无疑增加了明年国内疫情走势的不确定性。冬春季节来临,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的风险增加。从疫情本身的传播规律上看,时间进入 秋冬季节之后,今年底到明年初疫情防控压力季节性上升可能给消费和服务业带来新的挑战。这主要是因为随着 冬季来临、气温降低,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的风险增加,疫情存在季节性恶化的可能性,多 病共防增加了疫情防控难度,也形成了消费复苏的阻碍。此外,春节春运大潮临近,人口流动加大,交叉感染几 率增加,更是对防控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当疫情因季节性因素加剧,

21、甚至超季节性恶化,势必会对明年年初消费 产生滞后影响,国内可能继续呈现消费脆弱性,全面的经济开放节奏或较慢。4.2 2022 年消费复苏,社零增速有望接近疫情前水平预计 2022 年疫情更接近今年二季度形势,消费存在进一步复苏空间。我们预计明年疫情有所好转,消费整体继 续向好。一是当前散点疫情已呈现可控态势,二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要毫不放松的抓好防疫工作。鉴于此, 我们对明年疫情演绎方向的研判是,明年整体疫情将延续今年二季度的形势。即局部地区存在零星散发疫情,但 传播范围较小,疫情强度可控,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及去年。在此基准情形下,预计明年整体消费将 延续修复,向疫情前水平靠拢,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增速也将有所回暖。居民消费将延续较好复苏态势。从增速上看,当前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均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此外,三季度央 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更多居民愿意储蓄、更少愿意消费,这主要是由当季散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所拖累。 在明年疫情趋稳的基准假设下,劳动力市场不断恢复,居民收入逐步改善,可支配收入增速趋稳。谨慎的消费者 情绪有望进一步松动,预计明年年底储蓄率有所回落,消费意愿接近基准情形。基于我们对疫情形势的判断,预计 2022 年居民消费回归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