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第1页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第2页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第3页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第4页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复习导入1教师谈话:回忆上节课读书的情况,谁能说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印象深的有哪些?生:我印象深的有腊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2师为什么你对这些内容印象深刻?生:因为作者详细的写出了这几天包含的春节的习俗。3教师继续谈话:这长达四十多天的春节被作者称为美好快乐的日子,今天我们深入的读课文,了解春节的习俗,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感受老舍先生对这些日子的描写。二指导自学课文1明确学习任务。每个四人小组选择一个日子,读读课文,弄明白作者写了哪些民俗,交流你查找的资料,谈一谈感受。2小组交流自学。三汇报学习成果(一)腊八队1教师谈话:哪位同学首当其冲,选择一个日子来介

2、绍。2生:我们组选择的是腊八这一天。课文主要讲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样习俗。通过交流资料,我们有了这些了解:腊八粥起源于北宋年间。最早的发源地是我们河南开封,当时称为汴梁。一些寺院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会熬一种“七宝五味粥”赠给百姓。这种七宝五味粥被公认为是腊八粥的起源。3师:你们查找的资料既让我们了解了知识,又让家乡人民感到自豪。还有谁能补充介绍?我想补充一点,腊八粥谐音腊八祝。在民间有祝福农业生产的意味。4师:资料查找得很充实。能读一读你们喜欢的句子吗?5生:好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6师: 这到底是

3、不是粥,为什么又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7生:我认为这指的就是腊八粥,它当然是粥的一种,但是里面的材料太多了,又不是简单的,普通的粥,像个农业展览会。8师:请你读一读。9教师创设情境引读:对,正是由于腊八粥是由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材料丰富品种众多,所以,作者说-腊八粥里面包含了人们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将五谷丰登的景象浓缩的展示出来,所以老师说腊八粥包含着人们丰收的喜悦,新年的快乐,以及对来年农业生产的美好祝福,所以大家说10师:看来,大家都品出了腊八粥中美好快乐的滋味。那我们怎么读腊八蒜的味道呢?11生:我认为应该突出色如翡翠。因为腊八蒜的颜色像翡翠。翡翠都是碧绿碧绿的,晶莹透亮。1

4、2师:请你来读。还有谁想读?13生:我认为应该读出色味双美,让人感到一种好滋味在嘴边。我是这样读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他读出色味双美。大家一起来读。4同学们都读出了,腊八粥和腊八蒜的味道。谁能带我们领略其他日子里的春节文化?(二) 除夕队1生:课文主要讲了做年菜,贴对联年画,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亮灯守岁等习俗。通过交流资料,我们有了这些了解关于守岁:最早的年是一个怪兽,每年的大年三十这天都会出来吃人,人们不敢睡觉,亮着灯,熬到天亮,年就不敢来了。为了壮胆子,人们便喝酒。许多年过去,人们渐渐淡忘了这件事情,于是放松了警惕。有一年,年

5、兽来到江南的一个小村子里。那里的人们几乎被吃光了。只有一对新婚的小两口因为穿者红色的衣服,贴着红红的喜字而幸免了。还有几个孩子在那里烧竹子玩,噼里啪啦的响声把年兽给吓跑了。以后人们的春节就这样过了。我们喜欢的句子是全段。朗读全段。2师:太棒了,讲得头头是道。还有谁跃跃欲试?3生:我想补充对联的资料。春节期间贴在门上的*联。通常是辞旧迎新的含义。4教师谈话;当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你感受到了什么? ( 除夕真热闹。)读出热闹。3师:让我们继续体会,谁还能从文中的句子中看出除夕的热闹?5生: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我读懂必定和万不得已,我感受到中华民族那种强烈的渴

6、望团圆的心理。6师:这是一种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现象。在这方面谁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知识?7生:我想补充,如果真的有家人不能回家,人们通常回给他留下一个座位,摆上一副碗筷,象征着已经团圆了。8师:但是这样的团圆远远不如亲人回家的温馨,所以课文上还是说。引读-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9熬过了除夕夜,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于是正月初一到来了。谁来介绍?(三) 初一队1生:课文主要讲了初一的光景,男人拜年,女人招待客人,小孩子逛庙会。通过交流资料,我们发现直到现在初一的过法都差不多。现在人们仍旧是拜年,逛庙会等。2师:那么有没有不同呢?虽然还在拜年但是方式有

7、很多创新对不对?3生:对,现在我们可以用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和电子贺卡,发短信,网聊的方式给远方的亲友拜年。4师:你很细心。是的,尽管方式有了一些不同,但是人们拜年时那美好的祝愿,热切的祝福却丝毫没有减少。现在的正月初一和以前相比还有什么不同?5生: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正月初一的光景和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扳子,门前堆放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说明,老舍先生生活的时代有很多生意人为了和家人团聚过春节是要关门停业的。但是现在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店铺春节不放假。比如说很多超市,就是全年无休,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让人们在春节也能购物逛商场,心情也就更好了。6师:为了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更有滋有味,那些坚持工作的

8、人牺牲了自己的春节,他们是多么可敬。7师:还有什么补充?8生:我觉得人们在春节时应该多去庙会看看。那里云集了各种民俗表演,还有很多美味的小吃和好玩的小玩意。我每次去都特别开心。9师:你是多么爱我们的节日春节,是啊,春节的快乐属于海内外每一个龙的子孙。老师也想加入这欢腾的场面,请让我为大家朗读正月十五这一段。(四) 正月十五队1师范读然后提问:课文主要讲了正月十五的哪些习俗?2生:正月十五吃元宵,和正月十五的花灯。3师:谁能读一读写花灯的句子?4生:我来读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水浒传故事。5教师出示课

9、件,展示图片6教师谈话:走在这样的大街上,看到这喜庆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呢?7生:我感觉到咱们的春节真热闹。我感受到每个铺子老板不同的构思和爱好都显示在了灯上,真是让人叹服。我感受到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多么厚重,丰富。我要好好研究它,过好春节,当一个春节通。四总结拓展,升华感情1师:大家被春节的魅力吸引,老师也是如此。其实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节日,谁能说一说?2生: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3师:2008年国家调整了假日安排,这些节日开始放假,能体会到这样做的用意吗?4生:我感受到人们想要好好的过这些传统节日。我感受到国家正在努力地保护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5师:这些历史悠久的节日蕴涵了丰富的文

10、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心理,每一个节日都积淀了太多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6深化主题,课件出示对联,全班齐颂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依次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几个特别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本课教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从而引发探究民族传统文

11、化的兴趣;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地叙述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做到以下几点: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细读课文,了解详写的几个日子,画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初读体会年的味道。再感知,批注这几个节日里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二、有详有略地处理讲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

12、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除夕、初一和十五三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要是在学习时处处点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达到囫囵吞枣的效果,所以,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三个重点时段来品读,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三、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我重视了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

13、: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是啊,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的生活,丰富多彩的体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欲罢不能。一节课下来,我欣喜地感受着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这一切都源于生活这个最好的老师。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明确目标,进入情境 1、揭示目标。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过春节时,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就用他那京味的语言、“俗白”的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14、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幅画卷,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习俗的特点,习俗的丰富内涵,并体会作者为突出习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朗读歌谣。 现在来读一首儿歌,感受刚刚过去的新年的年味。二、正音读词 ,理清文路。 1、正音读词 轻声: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掺和 红火 亲戚 儿化: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多音:万象更新 正月 间断 分外 娴熟 2、理清文路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北京春节的?北京的春节历时多长时间?是从哪天开始,又从哪天结束的?三、速读全文,分清详略 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人们要做的事情可真不少,可老舍先生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在文章中依时间顺序有

15、条不紊地为我们一一道来,做到了脉络清晰,但所用笔墨的多少并不相同,这就是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写文章一定要做到什么?那详略得当的好处是什么? 那么老舍先生是抓住其中哪四个重要日子进行详写的呢?速读课文,找出作者详写的这四个部分。四、深入重点,品读课文 (一)、以组品读(课件出示)读书目标:(1)边读边找 这四个重要日子给你的感受上分别是什么?哪些句子体会到的?(2)边读边想 勾画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想想为什么使自己印象深刻? (3)挖掘内涵 再想想其中哪些习俗还有着丰富的内涵?(4)读出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有体会的语句。(二)、引导交流 一)腊八:1、(课件出示腊八粥、腊八蒜图片)(!)“腊七

16、腊八,冻死寒鸦”。 (2)“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感受到节前人们的忙碌以及对春节的重视。 “农业展览会”是把粥里的各种米、豆、干果比作农业展览会,体会到米、豆、干果非常多。 腊八粥包含着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丰收的美好祝愿。 2、“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老舍先生用词有怎样的特点?对,用词简洁、形象,好像这幅画面就在眼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除夕 1、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什么?对,中国人注重亲情,注重团圆,大家都要在除夕夜吃顿团圆饭。 2、理解“守岁”(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读一读: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

17、守岁”。“守岁”有两重意思,一重意思是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重意思是孩子们守岁,有为父母延寿的意思。 “守岁”的内涵? 3、指导朗读 三)正月初一: 1、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铺户们,伙计们 2、这些习俗有着怎样的内涵呢? 3、指导朗读。读出这悠闲的感觉 四)元宵节 1、数量多、种类多 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指导朗读,读出花灯的特点 2、大家都吃过元宵,那你们知道吃元宵的内涵吗? 3、指导朗读。感受元宵节的红火与美丽。五、小结所学,总结写法 作者以时间为序,详略得当地进行布局谋篇,而且抓住主要风俗的特点来描写,才使得

18、我们印象深刻。学习作者这些表达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六、作业布置 读“阅读链接”中两篇关于春节的文章,体会与北京的春节一文不同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 忙碌 时间为序 除夕 热闹 详略得当 初一 悠闲 抓住特点 十五 红火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北京的春节是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中列举了大量的春节习俗,情趣盎然,读后既能增长见识,又能培养语感,还能学到写作方法,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经典文章。 在设计本课时,我首先定位自己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课文很长,但是文章每一节都很精妙,尤其是描写腊八、除夕、初一、十五的四个重点段,越品越有味道,因此不知如何取舍,最后结合教参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