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濂与玉簪记课件_第1页
高濂与玉簪记课件_第2页
高濂与玉簪记课件_第3页
高濂与玉簪记课件_第4页
高濂与玉簪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情欲与宗教、礼教较量的浪漫传奇 高濂与玉簪记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别署瑞南居士,瑞南道人,桃花渔长,湖上桃花渔,钱塘今杭州人,是活跃在明中后期的戏曲家。可惜他的事迹明史不传,生平资料少之又少,如果不是因为他的传奇作品玉簪记至今唱演不绝,他很可能已经埋没了。“贾而好儒”,在父亲的影响下,高濂具有浓厚的文人化倾向,一生从事文化活动,去除商贾气息。除了玉簪记之外,高濂还有很多作品。以陶潜归去来辞为题材的赋归记和以李密陈情表为题材的陈情记,两者合编为节孝记散见于南宫词纪、吴骚合编、太霞新奏等书中的二十多首散曲、套曲诗集雅尚斋诗草二集初集已佚,词集芳芷栖词二卷此外,养生著作遵生八笺十九卷,“以闲适消遣

2、之事分为八类”,内容涉及养生保健,山川逸游,花鸟鱼虫,琴棋书画,金石碑帖,记载偏重实用,对后世影响很大。不难发现,他尝试了几乎所有文人所推崇的文化活动。 高濂活跃在明代隆庆和万历年间,青木正儿认为,这一阶段正是“昆曲勃兴期”和“昆曲极盛期前期”。 万历十九年,高濂的友人冯梦祯在苏州洞庭东山己经看到了玉簪记的演出。快雪堂集卷五十一今年二月十八日日记中写到“许氏设酒相款,作戏。玉簪陈妙常甚佳。”可见,玉簪记已经迅速流传到了当时昆曲的中心地带。陈继儒在秋江送别一出评道“关目好,调好,不减元人妙手”。吕天成曲品将玉簪记列为中下品,说它“词多清俊”,但“第以女贞观而扮尼讲经,纰漏甚矣”。青木正儿中国近世

3、戏曲史“此记情节单纯,似未必为杰构,以其事可爱,关目亦幽雅。颇为人喜。”高濂喜欢在自己创作中透露一点自己的消息。第十二出“下第”【菊花新】云“两度长安空洒泪,无栖燕傍谁家。梦魂化蝶入桐花,飘蓬人在天涯。” 玉簪记出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潮流涌动的时代。各种主张观点或明或暗汇聚于此,在纷纷扰扰的背后,却蕴藏着突破创新的历史机遇。这个伟大的时代注定要赋予玉簪记不凡的品格。“分明是西厢行径”西厢记用惊艳、寺警、赖婚、琴心、赖简、酬简、拷红、哭宴、捷报、团圆,表现莺莺和张生爱情的悲欢离合,玉替记则有幽情、琴挑、耽思、词靖、姑阻、促试、追别、摆第、合庆,同样写出陈妙常与潘必正从相识、相爱、分离到团圆的

4、过程。【前腔】老旦上绣窗风雨促残年。莺花又遍春园。靑衿朝暮喜承欢。志在虀盐。乐在斑斓。 三月莺花啭绮林。隔墙红杏得先春。玉钩未许惊飞燕。静院人闲白昼深。相见科外夫人。孩儿功名之事。每挂于怀。家室之宜。常存念想。我自开封府与同僚陈老先生十分契合。指腹结姻。他女我男。曾以玉簪鸳坠为聘。今经一十六载。别来岁久。未得谐姻。一向杳无音问。不知亲家晚景如何。儿媳闺训如何。使我时常忧念。外(张于湖)背云王安。这观主半老佳人。琼姿玉立。好一似雨过樱桃。来年老酒。意味自佳。快到寓取香绢来送观主。外写科碧玉簪冠金缕衣。玉如肌。从今休去说西施。怎如伊。香腻桃腮不傅粉。最偏宜。好对眉儿共眼儿。觑人痴。旦接看科词章虽妙

5、。只是言语太狂。我这淸净堂中不卷帘。景幽然。闲花野草漫连天。莫狂言。外独坐洞房谁是伴。旦一炉烟。闲来窗下理琴弦。末应科王安。我在此不便。可作速打牌到建康。报说二十三日到任。快去。末知道了。外下末云我老爹在此数日。想是与那道姑无缘。只得去了。正是巫山隔渺茫。空作襄王梦。【雁儿落带得胜令】净(王公子)我为他动春心难摆划。我为他赊下了相思债。你看他笑盈盈花外来。哄得我闹嚷嚷魂不在。赤紧的害张生消瘦些。这一会病相如渴不解。恨只恨隔几重离恨天。苦只苦扯不拢的合欢带。疑猜。莫不是凌波袜在巫山外。若得个和也么谐。小使。我把他做活观音常跪拜。 第十九出词媾【宜春令】生上云房静。竹径斜。小生病起无聊。好生烦闷。

6、不免往白云楼下。闲步一回。多少是好。欲求仙恨着天台路迷。问津何处。傍靑松掩着花千树。悄地行来。乃是陈姑卧房。正値他独睡在此。作番书介这是他看诵的经典。面为何有字一幅。却是陈姑诗稿。词云。松舍淸灯闪闪。云堂钟鼓沉沉。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唾咽凡心。争奈凡心转盛。细观此词。陈姑芳心尽露。敢是天就我的姻缘。把此词做个公案。伴残经香渺金猊题红句情含绿绮。心知。此词入手呵。天付姻缘。送来佳会。 待我揭帐戏他。看他如何回我。陈姑。陈姑。旦作惊起介【降黄龙】惊疑。闪得我魄散魂飞。倦体轻盈。倩谁扶起。生小生在此相扶。作抱旦旦怒介你是书生班辈。好个书生班辈。错认仙姑。比

7、做神女。生差不多儿。文君幸见相如。两下情同鱼水。旦休题。文君佳趣。这其间相如料难是你。生多分是小生无疑。旦潘郞好生无礼。我对你姑娘说来。生说我何事。旦秀才们偷香窃玉。意乱心迷。 丑不好了。不好了。观主知道。去叫地方拿你们两个送官。怎么是好。旦如何是好。丑不妨。我哄你两个。适纔我替你遮瞒过了。我只要捉个头儿。生我在此。你休得这等胡说。丑旣然相公在此。你只叫我一声。旦教我叫你什么。丑随你。旦进安哥。丑不好。除下哥字。添上相公二字。旦难道是进安相公。丑正是。正是。旦作难介丑我就叫将起来。旦也罢。我便叫他一声。进安相公。丑笑介出庵奶奶。生怎么叫做出庵奶奶。丑没有我进安相公安能奶奶出庵。一、对宗教戒律的

8、嘲讽和批判“十部传奇九相思。”明传奇大多取材于才子佳人故事,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多为书生与官宦小姐。 玉簪记一剧中的男主角也是书生,但与之相恋的女主角的身份却是道姑,这段仙凡之恋与其所处环境和人物身份之间的矛盾特殊性,使得该剧具有了很强的宗教批判精神。1、第八出 谈经里众道姑纷纷表露自己的凡心尘念时,妙常一本正经地劝说众人要苦守清规,还请观主出来谈经说法,声称自己 “芳心冰洁”、 “蜂喧蝶攘春愁不上眉窝”,背地里却 “暗想分中恩爱,月下姻缘”。2、“我把芳年虚度,老大蹉跎,衣食浑无措,空门来托钵。做尼姑,也只是当年没奈何。”3、妙常不是真的如她自己描述的那样,过着 “清静堂前不卷帘”,甘愿整日与青

9、灯古佛相伴的日子,她所等待的,寻找的,是一种超越权、钱、理、教的真正的爱情。二、张扬人欲、追求个性解放 明中叶以后,最高统治者日益奢侈腐化,内乱外患接连不断,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专制统治,不得不采取一些改革弊政的措施,力图革新自救。与此同时,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尽管此时的商品资本仍带有很强的封建性,但它的发展却动摇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男耕女织、贵贱有序的封建社会秩序的信念。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心学肯定下层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否定“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追求人性自由与解放,集中代表了正在崛起的市民阶层的愿望和

10、要求。1、玉簪记中两个正当青春妙龄的年轻人彼此一见倾心,一个忘却了书生礼仪,琴词并挑;一个抛却了清规戒律,词媾交心。2、妙常从宗教戒律和 “理”的精神枷锁中挣脱出来,热烈执着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最终大胆地冲出尼庵,战胜了命运,实现了婚姻的自主,这种以 “情”胜 “理”的结局在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中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它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性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正是时代思潮在戏剧领域里的反映。三、匠心独运的喜剧艺术 爱情主题便是文学领域中长盛不衰的主题,亦是古典戏曲创作中最常见的题材。喜剧则是一种以夸张的手法对社会弊端或落后事物加以讽刺、嘲弄、揭露,或对美好事物加以赞扬,从而引起人们发笑的戏剧样式。当爱情主题与喜剧形式结合时,才子佳人们的悲欢离合就变得轻松活泼,富有诗情画意的浪漫主义色彩。1、波折的运用。“古人呼剧本为 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2、潘陈二人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宗教的禁欲之地,环境的典型性和人物身份的特殊造成人物的心理矛盾,推动故事情节曲折而有致地向前发展。但:曲品: “幽欢在女贞观中,境无足取”, “第以女贞观而扮尼讲佛,纰谬甚矣”4、清丽典雅的曲词和声口毕肖的宾白 夜深人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