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管理_第1页
手足口病管理_第2页
手足口病管理_第3页
手足口病管理_第4页
手足口病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要内容2011年工作总结2012年督导检查反馈传染病管理手足口病简介手足口病管理要求资料来源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北京市手足口病病原监测方案(市卫生局)石景山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石景山区2011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总体疫情概况我区手足口病整体的疫情呈现平稳态势,流行强度略低于往年 2011年,我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07例,与2010年同期相比,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下降0.63%托幼儿童和学生发生565例,占全部报告病例数的51.0%接报重症病例13例、住院病例3例 年龄性别构成 男性687例、女性420例,男女性别比1.63:1。0-5岁儿童发生1042例,

2、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4.1%。职业分布学生和托幼儿童发生565例,占51.0%;托幼儿童533例、小学生32例、散居儿童529例、其它13例与2010年同期相比,托幼儿童发病比例升高2.8%近两年石景山区手足口病职业构成情况职业2010年2011年病例数构成比(%)病例数构成比(%)托幼儿童50345.353348.1小学生524.7322.9散居儿童54449.052947.8其它111.0131.2合计11101001107100地区分布按病例数排名前三位的是鲁谷305例(27.6%)、苹果园189例(17.1%)、八角171例(15.4%)病原监测累计监测样品151件,监测率(检测数/报告

3、病例数)13.6% ,检测出肠道病毒阳性标本98件,阳性率为65.0%EV71型阳性53件(35.1%),CoxA16型31件(20.5%),其它EV感染14件(9.3%),EV71型、CoxA16、其它EV合并感染1件(10.7%),阴性53件(35.0%) 发病特点报告病例数与2010年相比基本持平,略有下降,而北京市病例数下降明显病例数从4月中旬开始逐渐增多,到6月上旬出现第一个流行高峰,此后开始下降发病呈锯齿状多峰分布,第二个流行高峰出现在33-35周,原因可能是由于部分幼儿园开学所致。43-46周出现最后一个流行高峰,且发病强度高于前两年,与北京市流行状况相一致存在峰期滞后的现象,第

4、25周达到第一个流行高峰,与2010年相比较(21周),峰期滞后约1个月,而北京市峰期基本与2010年相一致 2009-2011年石景山区手足口病周发病情况02040608010012014015913172125293337414549532009年2010年2011年幼儿园病例分布聚集性疫情分布2012年督导检查检查对象:辖区内9个街道40所托幼机构,其中2011年发生疫情的私立打工子弟、民办学前教育机构36所,教委注册园4所检查内容:组织领导与规章制度、疾病监测、消毒、园医、卫生老师资质以及卫生宣传教育五个方面内容检查内容达标达标率制度2424/40(60%)疾病监测2424/40(60

5、%)消毒效果25 25/40(62.5%)卫生老师资质9 9/40(22.5%)宣传教育28 28/40(70%) 2012年石景山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督导检查结果 总体情况主要问题发现1家托幼机构消毒液过期仍使用的情况托幼机构保健医仍存在消毒液浓度配比以及滞留时间掌握不清仍存在各种规章制度、预案以及卫生防病记录不完善的情况集中体现在各保健医无行医资质,保健医多为兼职;不重视手足口病宣传教育工作卫生记录登记不规范,多无规范化卫生记录登记本传染病管理管理制度晨午检消毒隔离因病缺勤追访传染病报告(流程图)报告流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例 地段保健科 区疾控中心 教委体美科(幼儿园) 保健所(中小学

6、)传染病管理预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预案传染病管理卫生记录出勤表消毒记录(含紫外线消毒)晨午检记录因病缺勤随访记录疫情处理记录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柯萨奇病毒 CoxA16 CoxA4、5、7、9、10型CoxB2、5型肠道病毒 EV71型(1998,台湾)埃可病毒病例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

7、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卫生部,2010试题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可有低热或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此点与疱疹性咽峡炎不同,溃破后成浅溃疡,于1周内自愈。局部淋巴结多不肿大。皮疹可先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较水痘皮疹为小,质较硬。皮疹出现于手脚为多,掌、背均有,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偶见

8、于躯干。皮疹数目少的仅有几个,多至几十个。皮疹早期出现低热者约占半数。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 试题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10,通常34天,无明显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发病前12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试题临床表现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鉴别诊断疱疹性咽峡炎: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 疱疹性口炎口蹄疫风疹、水痘等发疹性疾病疫苗后不典型水痘疣重症病例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

9、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卫生部,2010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一)持续高热不退。(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三)呼吸、心率增快。(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五)高血压。(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七)高血糖。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

10、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易感人群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 治疗原则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 手足口病管理要求一、病例网络报告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在最快的时间内填写并报告网络出现故障时,立即 报告区CDC发现病例有聚集性时,立即 报告区CDC发现危重或死亡病例时,立即 报告区CDC二、疫情处理流程临床诊断病例1

11、.所在班级再进行一次认真细致的晨午检2.落实终末消毒工作,浓度500毫克/升,滞留时间40分钟3.做好因病缺课的 追访4.落实手足口病宣传教育,形式(家长信 宣传栏 宣传折页)5.患病班级在检疫期间不得参与集体活动、禁止转入转出儿童6.追访患儿病情进展及未到园健康儿童健康状况7.撰写疫情处理记录三、疫情处理要求各项工作留有记录防病工作台账必须完整定期检查消毒液有效期限完善卫生防病设施四、疫情分级标准1.暴发疫情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的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天内有例或者连续天内有例以上患病,并有手足口病相关症状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2.聚集性病例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以上手足口病例,或发生2例以上重症病例。五、停课标准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