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诉衷情 送春万俟咏。(8 分)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露。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注】流露:酒的泛称。赊:远,长。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黄昇花阉词选录这首词题作“送春”,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 分)【】即将还家之喜,为返家而沉醉之喜,沿途赏美景之喜,抛却一路艰难跋涉之喜(分付杨花)。(4 分,每点 1 分)不同意。全词紧扣“喜还家”三字,通篇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三个字构思下笔的。因此全词抒发的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之情。(4 分,观点
2、 1 分,分析 1 分,揭示点题 2 分)【】无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2223 题。(6 分)醉花间(唐)冯廷巳睛雪小国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篷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22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2 分)2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正中(冯延巳)词除鹊踏枝蛮十数阕最暄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 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有人认为“斜月明寒草”句读来不顺,如将之改为“明月斜寒草”似乎更上口,意境也不为差。你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4 分)【
3、 】22(2 分)作者用“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 (1 分)词句中春虽未到,但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1 分)23(4 分)同意王国维的看法。(1 分)词中的“月”是“斜月”,说明此时的月并非满月,光为微光,这样的月光照在夜晚生出寒气的草上,渲染出一幅冷、寂之境。(1 分)再与前句“高树鹊衔巢”结合起来,环境的特点更为清晰。(1 分)而如改为“明月”,则光线小同,意境也会不同。(1 分)(如答同意“有人”的看法,分析合情理,能自圆其说,亦可。)【】无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2223
4、题(6 分)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张先【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看一 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你就一“弄”字,谈谈它所显现的“境界”。答:“沙上并禽池上暝”描写了什么景色?作者写这一句的用意是什么?答:【】22“弄”字具有拟人的特点,显出了姹紫嫣红的勃勃生机和月光皎洁、花枝摇曳的美景。23 写水鸟双栖并宿、燕婉之情。之庭园美景反衬自己的孤单愁苦和惜春恋春【】无4、阅读下
5、面两首宋词,完成 2223 题。(6 分)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注 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22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23两首词相同,但风格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22“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衬托作者
6、的乡思离情,“风柔日薄春犹早”写出了作者的愉悦欣喜之情。(2 分)23范词豪迈,上阕写景从大处落笔,意境开阔高远;下阕抒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抒情自然直接。李词婉约,上阕写初春清晨起床后的感受,意境闲适优美;下阕抒情,“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不直说愁,而说酒,说熏香,抒情含蓄隽永。(4 分)【】(22)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时分,斜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蓝的天空与秋水相连,芳草向远处伸展,一直伸展到连夕阳也映照不到的天边。这几句词中主要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羁旅思乡的心情。“风柔日薄春犹早”,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
7、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23)范词豪迈,词的上片写景,景中含情,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抒情,情融景中,直抒思乡情怀。全词大笔振迅,意境深阔。李词婉约,上片措语清淡,意思和平。下片说故乡之愁,一时半刻也丢不开,除非醉了。又说,就寝时焚香,到香消了酒还未醒。醉深即愁重也。意极沉 痛,笔致却不觉其重。不直说愁,而说酒,说熏香,抒情含蓄隽永。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绿水人家绕”中的“绕
8、”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 分)答: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 分)答:【】 “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更广阔的想像空间。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 2 分。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2)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5 分)同意。起句“花
9、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
10、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每种,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1)第一题实际上是考查炼字题。答题步骤:解释这两个字,并带回原诗描摹诗句,但要对比着说明作用和好处,对比之下才能得出谁更好的结论。(2)第二题考查的是评价观点态度。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的观点呢?有人认为本诗是表达什么,有人认为则是表达什么,你同意那种看法?诗人对 xx 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这首诗体现了 xx 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方法点拨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
11、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即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益的启示,在今天 判断。答题模式现实意义。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1、明确你的观点2、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句子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枝头春意闹。照。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
12、,且向花间留晚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答:枝头春意【】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1)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
13、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闹”,是指”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2)好,“春意盛开,争奇斗艳,似蒸霞喷火般的热闹及“蜂围蝶阵乱纷纷”景象。一个“闹”字写活了生机盎然、蓬蓬勃勃的春意。所以王国维称此“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临江仙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问药臼竹问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答: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作具体分析。【】(1)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感
14、情基调。“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残僧”和“野寺”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如此残破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2)幽禽(写杜鹃也可)。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因为何事,幽禽(杜鹃)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巧妙地抓住一个悲啼的“幽禽”来抒写自己的心曲。【】(1)第一问考查的诗歌的结构章法。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绝句的章法归结为“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的起句,“承”是承接起 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
15、变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而本诗考查的是诗歌的“起”。“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往往有统领全诗、渲染气氛、铺垫意境、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如杜甫登高诗首联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开篇便以急 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2)第二题考查的是诗歌当中的事物形象和情感之间的关系。杜鹃属于愁苦类意象,它的“不如归去”的照。,往往被运用到诗歌当中当作思乡或愁苦的写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蛮舒直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注?西江潮欲平。江潮容易
16、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 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谈谈你的理解。答:【】(1)“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2)江潮来去容易,友人一别难相逢。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借江潮抒别 情,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从将别想到
17、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曲折层深,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希望,情韵深长。【】此题是考查“催”字在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是催促的含义。而又和下文的“留”形成对比,以引出所要表达的离别时的愁苦下片“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仍不离眼前景象,而更侧重写意念,以传达人物的心境。结尾二句虽然表现为感慨 ,却又是循上文章活动继续发展的结 果。所循的思路应该是: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结合。词中以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来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思致”。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蓦山溪自述宋自逊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
18、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注 宋自逊南宋覆亡前那段激烈时期。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如何评价作者这种人生态度?答:【】(1)上片主要描写了词人简洁清幽的居住的环境,下片主要写自己处世的随和的态度与闲吟的自在生活。(2)是一种焚香煮茗,倚竹闲吟,登山长啸,垂钓清溪的事事不关心的隐士生活方式。评价:假如没有民族与家国利益需要去奋斗,这种生活方式也许无可厚非;然而这正是南宋
19、倾覆前的激烈时期,战云四合,腥风,词人却躲进青山,不免过于冷漠,过于忘情,过于自私,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不值得肯定的。【】(1)上片主要描述其居处,从中流露心境情怀。下片言处世的随和与闲吟的自在。(起笔自报家门,直陈心迹,态度散漫,老气。“未老心先懒”,心懒,一种看透世情,失却与进击之心的消极精神。颓莫大于心懒。然这种状态不会是天生如此,而或是人生灾厄、磨难使然。下片客来便请”,一个“便”字,既无热情,亦不冷面拒人于千里。抽身世外而并不与世隔阻,中含着通达。“若肯”二句,仍旧是待人以不即不离。(2)是一种登山长啸,垂钓清溪的隐士生活方式。是一种无奈的逃避。(“吟诗”二句,既应开篇“懒”字,又呼出下
20、文“不关心”云云,是说随意写点文词,吟风弄月,而决不关涉邦国民生。结末三句,是“风月任招呼”的进一步渲染。但说多了,似乎反出破绽,“不关心”反而像是并未忘怀,那么末句则是一种对于 “管”者有所愤愤的讥诮。他的西江月说:“心无妄想梦魂安,万事鹤长凫短”,鹤颈长则自长,凫胫短则自短,造化安排,一切命定,管者自管,我欲何为?联系他也曾那样地想参预与投入,那么这消极里或都含着对于“管”者、统的的愤愤之音。当然字行间的这种声响极其微弱。)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酒泉子(北宋)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1)这
21、首词的上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1)上片写“观潮”,以人与潮两个方面分开写。先写观潮人倾城而出,人山人海,争看江面潮水上涨;后写潮势潮声,潮水像一道道银白色的长城,排山倒海而来,简直让人怀疑大海的水,都被倒得一干二净,集中到钱塘江,声音轰隆轰隆,像战鼓同时敲打,真是天下壮观,人间!(也可回答为“以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词人绘声绘色,描述观潮人人山人海,争先恐后的场面,表现潮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的气势以及传达潮声声如雷鸣,震人心魄的声威。)主要用了夸张和描绘法。如“满郭”“沧海尽成空”“鼓声中”虽是夸张
22、之辞,却也生动写出了观潮的空前盛况,描写了潮水巨浪滚滚,势不可挡之势,特别是潮声声声震耳似万鼓齐鸣。(2)扣住所谓“弄潮儿”就是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戏弄潮头,藐视潮头的健儿。下片写“弄潮”,人与潮结合着写,写弄潮健儿迎向涛头手举,英资飒爽,不可屈服。主要无畏的精神面貌。健儿们敢于大自然和与大自然搏斗的大【】(1)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运用比喻、夸张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鼓声中”是比喻。)(2)下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旗不湿。”表现了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的大无畏的得有声有色,
23、富于动感,眩目惊心。感情。这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忆李重元春词萋萋芳草忆,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注:本指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1)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答:(2)杜牧的“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但其所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答:【】(1)作者精心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2)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魂断”指思乡之情
24、;李词写闺中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魂”是思夫之愁。【】(1)词中写到的芳草、杨柳、杜宇、梨花,无一不雅文学中的基本意象。“柳”同“留”谐音,表示离别。杜宇: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象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2)李词抒写春闺相思。见芳草而念,登楼眺望而不见伊人归来。眼前雨打犁花,窗外杜宇声声。春色恼人,动人愁思。断魂”是一种伤春怀人的思绪。在古代风俗中,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 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
25、二字。1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蛮 宜兴作苏庠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注岚:山林中之雾气。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简要分析本首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本首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1)开篇两句以寒风、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两下的夕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将是满树春光。以景结情,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第一题考
26、查的是诗歌的意境。提问方式1、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2、前人评论这首诗的意象(意境)图的优或劣,你同意吗?为什么?请就全诗某一联赏析。3、诗中某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或关系。答题步骤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表达作者诗情。解答提示:1、描摹诗歌图景。即用自己的优美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象、意境描摹出来。这里应注意几点:用自己的语言而非翻译。描摹主要景物而非面面俱到。语言应优美形象而非平铺直叙。2、概括意境特点。即用一句简炼的话准确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景氛围特点。这里应注意的是:一句简炼的话。概括意境特点时用一两
27、个双音节的形容词即可。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生机勃勃等。马致远秋思的意境特点就是萧瑟凄清。因此,意境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境”和谐的。3、表达作者诗情。即根据这首诗情景氛围的特点,谈诗人所表达的可根据不同类别的诗确定作者诗情的倾向。第二题考查的是句意题和景情关系。答题模式:感情。(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意思)(2).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28、注 酴醿:一种观赏植物。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答: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答:【】(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嫩绿”与“红(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1)第一题考查的是诗歌的写景手法。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叠,已有绿渐“看得成”(“得”一作“渐”),即指此而言。当然只有这第一成阴的
29、感觉。句,还不成其为画,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记。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映衬;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了感。“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感。“小红英”三字重要。这三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照亮了画面的每个角落。画面,变活了;春天的气氛变浓了。正可谓“一字妥贴,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作 用。“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工整的两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
30、“红英”之中引开,放在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如果说,一、二句两句是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个画面就动静结合“酴醿”,又作“荼,俗称”佛儿草“,落叶灌木。”蜂儿闹,说明酴醿已临开花季节,春色将尽,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杨柳行间燕子轻”极富动感。“蜂儿闹”,是点上的特写:“燕子轻”,是线上的追踪。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忙于捕食,哺育乳燕,上阕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此题的答题步骤是:点明手法;结合诗句说明此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最后注明效果和作用。(2)第二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情感。词人在上阕描绘了衣服生意盎然的春景图,对这一画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
31、也反映了他的审美与创作思维。但是,盛时不再,好景不长。春天已经结束,词人又怎能不由此引起伤春而自伤之情呢?下阕,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换头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变化。“春婉娩”,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而“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由于长年作客在外,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 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故曰“残酒”。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打
32、发掉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 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此题的答题步骤:点明情感,结合诗句分析为此种情感。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谒金门怀旧故居李好古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这首词的题目为“怀故居”,上阕采用手法,描写这一主体形象,表现一种春仍归来,人无归处的情感。后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1)拟人 燕子(2)这一结句写得
33、令人耳目一新:想“东风”吹去“胡尘”,是一奇;封“东风”为“万户侯”,是奇之又奇。而更妙的是在这不经意之中,用俏皮幽默的文字隐含一个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百姓渴望,朝中却无人抗金。给人天真之处露真情,风趣之中藏冷峻之感,真可谓“寓庄于谐,别开生面”。【】第一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和意象。“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燕儿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当春暖花开的时候,燕子归来,本应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但现在却是“愁不语”,为什么呢?原因是“旧巢无觅处”。借燕子来写自己的愁苦,“
34、愁”字表明拟人修辞。这里以燕子旧巢,比喻自己的故居。春仍归来。人无归处,作者大概是当时区里的人而流落他乡的,因而不胜悲凉之感。所以是借燕子来表明人物归处的。第二题考查的构思技巧。下片“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里用了一个对比句,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当时一方面是戌边将士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一方面是南宋者和达官贵人们在灯红酒绿中寻欢作乐。对比,表现了诗人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玉关”,原指关,在。“玉关”一向泛指边塞。“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玉楼歌舞”,则是对昏君佞臣、达官贵人醉生梦死生活的典型写照。由于南宋者整日沉缅在的生活中,不思收复失地,所以诗人最后以辛辣的讽刺结束
35、全篇:“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既然收复失地,那就只有寄希望于“东风”了。若东风能将胡尘吹去,则东风便可被封为万户侯了。末句讥讽抗敌之!“侯万户”,“侯”,封侯。封万户侯,是享有万户人家的封邑的收入。所以是“寓庄于谐,别开生 面”。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秋波媚陆 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注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灞桥:在长安东,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开篇
36、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答: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答:【】(1)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要有“述。)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2)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法,描写长安之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想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胜利在望的感情。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1)第一题考查的是
37、意境。提问方式1、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2、前人评论这首诗的意象(意境)图的优或劣,你同意吗?为什么?请就全诗某一联赏析。3、诗中某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或关系。答题步骤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表达作者诗情。解答提示:描摹诗歌图景。即用自己的优美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象、意境描摹出来。这里应注意几点:用自己的语言而非翻译。描摹主要景物而非面面俱到。语言应优美形象而非平铺直叙。概括意境特点。即用一句简炼的话准确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景氛围特点。这里应注意的是:一句简炼的话。概括意境特点时用一两个双音节的形容词即可
38、。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生机勃勃等。马致远秋思的意境特点就是萧瑟凄清。因此,意境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境”和谐的。表达作者诗情。即根据这首诗情景氛围的特点,谈诗人所表达的根据不同类别的诗确定作者诗情的倾向。感情。可(2)答题步骤:点明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分析怎样运用得此种手法;最后说明作用情感。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垂地。年年今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有人认为“寒声碎
39、”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答: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答:【】(1)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寒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体现了自己处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2)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1)本题考查
40、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诗歌语言的赏析点主要是三个:语言风格、炼字(意)、诗眼,三个考点的答题规范和思路基本一致:先解释所选择对象的意思,解释所在句子的意思,并分析其表达法或者效果。词人先从落叶写起,“纷纷坠叶飘香砌”枯黄的落叶轻盈的落在地上,轻而细碎,然而词人仅凭耳朵就能将这些轻细听出来,说明词人的内心极度孤寂,也反衬了夜的岑静。声音本是无知无觉的,可词人再在其前冠以“寒”,意在告诉读者这细碎的声响不仅带着寒冷的秋意,更传达着词人落寞的心境。 “碎”则更增羁旅之人的内心凄苦。注意写自然之境,寓含作者的情感。(2)这是一首怀人的婉约词。上阕由更深夜静,听秋叶飘落于石阶之零碎声响写起,突出心之
41、空虚和人之孤独。抒发了良辰美景却无人与共的孤愁。下阕抒情。“酒未到,先成泪”,比词人在苏幕遮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句意又更进一层,词人推陈出新的卓越创造才能。从整体构思看,“酒未到”二句,申说“无由醉”的理由,补足“愁肠已断”的事实,思路超拔。“残灯”句提起“孤眠滋味”,呼应开头“夜寂静,寒声碎”的境界。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这首词的特殊性于丽景与柔情的,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阕所
42、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17、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6 分)越调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越调天净沙?江上 (元)张可久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嗈嗈(yng):雁鸣简要概括这两首词的内容。(3 分)马致远词:。张可久词:。“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3 分)【】(1)表现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1 分)表现渔翁宁静恬美的生活情景。或表述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2分)(2)不一致。(1 分)前者凄凉,后者恬静。(2 分
43、)【】从这支曲子的题目和末一句可知,写的是游子在某一个深秋季节的夕阳里的所思。内容可以概括为,表现深秋暮色中游子无比孤寂凄凉的心情;后一支曲子也可以从题目和末一句窥出端倪:江上小舟,渔歌声声,疏林残霞,这一切都像是一副恬淡的小品画,所以,这支曲子内容可以概括为,表现了渔人安闲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当然不一致,前者色彩暗淡,后者画面灵动而有生机,前者凄凉,后者恬美1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苏 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煕宁七年(1074)四月
44、,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居润州(今注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1)词的上片所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作用?答:(2)本词在写法上分析。答:特点,试作简要【】(1)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为下片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作铺垫。(2)本词写法新巧别致。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运用了比拟手法,上片中“飞雪”与“杨花”互喻恰当,比拟工整,手法独特;二是运用了反衬手法,词人栖燕反衬出单栖人的思念之苦,月照梁上双燕,反衬出妻子思情之孤苦、凄 冷;三是整首词借思妇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表达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以思妇口吻诉说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
45、的痛苦心情。【】(1)上片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 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 ”。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公务在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 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 ”,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 ”。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
46、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杨花在诗歌中是用来象征离情别绪的。抓住上阕中时间名词“去年”“今年”结合杨花即出基本内容。上阕主要是在回忆叙事,点明下阕情感产生的原因。(2)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结尾三句是说,妻子在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苏幕遮】草梅尧臣露
47、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和烟老。,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1)这首词“翠色和烟老”中的“老”字用得极妙,请分析其妙在何处。答:(2)宋代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试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并者借咏草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作答:【】(1)“老”字与上片的“嫩”字遥相呼应,在春草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恰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真实写照。(2)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词的上片以绮
48、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落入苍凉之境。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惜草、惜春的情 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1)第一题考查的是“炼字”题。先点明此字在诗中的含义,然后带回原诗描摹此字所在的诗句含义,最后点明此字的作用,表达的情感。(2)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绿,品服青。刚释褐入
49、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结拍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2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点绛唇朱 翌。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桠。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白璧青钱,欲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1)咏梅词大多写得干枯瘦硬、老
50、气,而这首词历来被公认为是咏梅词中最富特色的一首。请你结合上片词句内容归结该词所表现的意境。答:(2)简要分析“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的表现手法。答:【】(1)在流水发出泠泠响声的河边,梅树的枝杈横在河桥旁的,梅花开得像雪花飞白一般,很像是一幅描绘江南景色的风景画。短短四句,将早春描绘得清光明媚,俊赏,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咏梅图。(2)游春回来,春风吹过平原野外,一缕梅花的香味随着马飘散跟着骑马的人。末三句抒发了词人郊游归来无限喜悦的心情,然而这心情又并非直抒胸臆,而是融情于叙事、寓怀于写景之中的,使抒情、叙事、写景达到了高度统一。【】(1)第一题考查的是意境。提问方式1、这首诗展现了
51、一幅怎样的画面(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2、前人评论这首诗的意象(意境)图的优或劣,你同意吗?为什么?请就全诗某一联赏析。3、诗中某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或关系。答题步骤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表达作者诗情。解答提示:描摹诗歌图景。即用自己的优美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象、意境描摹出来。这里应注意几点:用自己的语言而非翻译。描摹主要景物而非面面俱到。语言应优美形象而非平铺直叙。概括意境特点。即用一句简炼的话准确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景氛围特点。这里应注意的是:一句简炼的话。概括意境特点时用一两个双音节的形容词即可。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
52、清、萧瑟凄怆、生机勃勃等。马致远秋思的意境特点就是萧瑟凄清。因此,意境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境”和谐的。表达作者诗情。即根据这首诗情景氛围的特点,谈诗人所表达的根据不同类别的诗确定作者诗情的倾向。感情。可(2)“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游春回来,春风吹过平原野外,一缕梅花的香味随着马飘散跟着骑马的人。“归来也”是叙事,“风吹平野”是写景,“一点香随马”是嗅觉描写,从叙事写景和嗅觉描写三个方面来写心情。答题步骤:点明手法,结合诗句说明为此种手法,注明手法的作用效果。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
53、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兴?答:“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来的呢?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1)“复” 写出作者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状态;回临皋寓所时,“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天色很晚,说明畅饮之久;“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样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来了。这份醉饮的豪兴诗人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2)词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苏东坡在政治
54、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的心声。【】前两句点明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饮酒的量之多,更可见是一醉方休的畅饮;“仿佛”二字,刻画出词人醉眼朦胧之态,传神地写出作者的朦胧醉意;“家童”三句,则通过回到寓所门前驻足叩门的情事,写出饮酒时间之久。词人就是这样通过三层描写,表现自己的醉态。而作者的这份醉饮豪饮的情致,是词人独特个性和旷达人生态度的又一次显现。“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此即孔子“道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能技术项目合同管理与纠纷处理考核试卷
- 天津市饲料(添加剂)买卖合同
- 个人建房施工合同
- 货物配送合同
- 国际服务贸易合同范本
- 资产转让合同书模板
- 2025光伏电站施工合同模板
- 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合同
- 简易版劳务承包合同书范本1
- 某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清分机构协议,该行
- Cinema 4D从入门到精通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T-SHSPTA 002-2023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销售管理规范
- 我国双语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建议
- 放射治疗技术常用放射治疗设备课件
- 保研推免个人简历
- 《计算机组成原理》武汉大学2023级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 广东广州白云区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诊断调研六年级语文(含答案)
-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体检表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评估测试题
- GB/T 9944-2015不锈钢丝绳
- GB/T 5019.11-2009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11部分:塑型云母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