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借思维之光,探寻园林之美“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都列五中学 阳光莉【设计说明】我校是思维发展型学校联盟中的一员。我学习相关课程知识和参与思维发展型课堂教研活动仅一学期,对如何将学科学习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相融合,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提升师生学习力,提高思维训练的可操作性,尚处初步探索尝试阶段。本教学设计以人教版2023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苏州园林第二课时为例,探索思维工具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方法。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中的“阅读教学”明确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

2、间,提高阅读质量。八年级人教版第五单元的编者意图也明确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特点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升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从文体上看,是一个说明文单元,从题材上看,是有关中国文化题材的文章,介绍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和杰出创造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课的教学,在本单元第一课已经对说明文知识有了一定介绍的情况下,不再局限于对文体知识的把握,而是把重点放在对文本内容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的理解上,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究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追求,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挖掘特征背后的艺术审美内涵,从而

3、让学生学着从游览者的角度去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之美,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和鉴赏力,落实课标有关阅读教学方面的要求。(三)学生分析1.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鉴赏评价的能力。许多同学没到过苏州园林,园林艺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很少,形成一定的认知期待和认知冲突。2.对绘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观缺乏理性的认识,学习任务有一定挑战性。3.所教学生已经上了一学期的思维课,对于八大思维图示和思维导图,愿意尝试绘制,但还不够熟练,对概念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掌握得不是很好,完成学习目标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四)教学目标知识目

4、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审美追求,独特创造和艺术成就。技能目标1.领会和初步运用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的角度和方法。思维目标1.借助圆圈图,发展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2.借助概念图,通过自主合作互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探究苏州园林与绘画和古人审美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3.迁移运用,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鉴赏苏州园林之美的角度,提升学生鉴赏评价的能力,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增强文化自信。(五)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2.教学难点体会苏州园林的美学内涵,探寻苏州园林与绘画艺术和古人审美观的关系,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教学策略鼓励小组合作

5、探究、师生互动式学习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帮助探究理解梳理文章内容。(六)教学用具1.多媒体多功能教室 纸,笔,ppt课件,实物投影幻灯机,苏州园林视频、图片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部分:搜集资料,初感知,做准备让学生在课前利用书籍、网络等课程资源,如登录“园林”旅游天地网站,看苏州园林纪录片,走进图书馆,了解苏州园林的概况,增强感性认识,激发探究兴趣,为课堂的探究打下基础。(二)新课导入部分:观看视频,创情景,激兴趣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园林,有着独特的园林艺术之美。请观看下面的视频并说说,你对苏州园林都有哪些印象?(放多媒体,展

6、示并欣赏有代表性的苏州园林部分图景)淡雅 美 自然静谧 图画 舒适 师:请借助圆圈图用词语描述你对苏州园林的第一印象。生:绘制圆圈图苏 州 园 林 图1圆圈图捕捉苏州园林的特点,激发兴趣师:(展示交流几幅学生作品)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对苏州园林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也用圆圈图捕捉了苏州园林的特点,但还显得比较粗略无序。那么怎样才能更细致深入地理解苏州园林的美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苏州园林的视频,创设情境,从感性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借助圆圈图捕捉苏州园林的美,初步直观感受苏州园林的特点,为后面深入探究园林之美做铺垫。(三)师生互动部分:细读课文,析特征,探内涵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梳理课文的

7、结构层次,清楚了文章的说明顺序,也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那么,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和建造呢?这个特征和绘画艺术有哪些联系?背后蕴含着古人怎样的审美追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一下。找句子,寻联系师: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试找出文章中把苏州园林和绘画艺术结合起来的句子并勾画圈点。生:找文章中把绘画和苏州园林联系起来的句子。 (小组讨论交流)(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3)池沼或

8、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4)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5)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6)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2.析联系,挖内涵师:请同学们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

9、,看看苏州园林和绘画艺术有些什么联系,苏州园林体现了古人怎样的审美观?(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师生共议,合作完成)师:这其中的画是指什么画?生:美术画!生:中国画!生: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师:苏州园林是一幅画,这幅画是中国画,而不是西洋画,中国画讲究的是什么?生:课文里说了讲究自然之趣,也就是不讲究对称,没有人工的痕迹。师:这就是我们古人所追求的一种什么美呢?生:自然之美。生:这幅画还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池沼假山,花草树木和色彩等的搭配。师:讲究各种因素的合理搭配,非常和谐,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有一种什么样的美?生:和谐之美。师:镂空的图案使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这又使得园林有了一种什么美呢?生:

10、层次之美。生:含蓄之美。生:朦胧之美。师:对,有点像蒹葭描写的所谓伊人,若即若离,隐隐约约是吗?这幅画还很注重每个角落,每个细节的完美,有一种什么美?生:细节(细腻)之美(四)课堂总结部分:师生合作,悟内涵,明美点用概念图呈现苏州园林与绘画艺术与古人审美观的联系,归纳总结苏州园林之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完成概念图并交流展示。图2.学生绘制的概念图 苏州园林与绘画艺术与古人审美观的联系图3.学生绘制的概念图 苏州园林与绘画艺术与古人审美观的联系师点评:1.同学们有一双擅于发现美的眼睛,挖掘出了苏州园林的很多美点,其中还有老师没有发掘出来的美,比如,苏州园林的精致、淡雅之美。对于苏州园林与绘画艺术

11、与古人审美观的内在联系,还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还需要多学习,多思考。2.同学们对概念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掌握得不是很好,概念图通过表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回答焦点问题是什么,绘制的时候,焦点问题要居中置顶要加框,概念词要加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线中间要加连接词来体现概念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加强练习。图4.教师绘制的概念图 苏州园林与绘画艺术与古人审美观的联系师总结:是的,同学们说得很好,也很善于探究和思考。我们中国古人讲究浑然天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课文里说的那样,身在城市的人们,不能时常游山玩水,不能肆意亲近自然,于是设计了一座座园林,使人在游玩的时候忘却城市的喧嚣

12、纷扰,只觉得身在山间,身在大自然。苏州园林曲曲折折的回廊,以及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都无不体现中国古人“曲径通幽”的审美观。而这种审美观,也慢慢地积淀成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因此才有了园林设计者和建造者们这样的美学追求:自然、和谐又含蓄、精致。这就是文化,所以苏州园林不仅是一种建筑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中国人,只要仔细品味,都能产生深深的共鸣,而苏州园林这种美的追求,正是经由绘画艺术来得以实现的,同时这种美的追求也巧妙自然地契合了中国古人的审美观,体现了中国人尤其是文化人追求美好精致生活又含蓄内敛的传统文化品性。【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苏州园林和绘画的联系,探寻苏州园

13、林的美学追求和美学内涵,并用概念图加以梳理和总结,提升对苏州园林之美的理性认识。(五)迁移运用部分:再读课文,知美点,试品鉴师:通过前面的特征把握,以及绘画和苏州园林以及古人审美观的联系探究,你领会到哪些欣赏苏州园林的角度和方法?请用思维导图绘制出你的想法,并用“我看苏州园林的美,美在”的句式表达。师启发:比如,园林布局是否适宜和谐,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不呆板等。(小组合作完成导图,各小组派一位代表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图4思维导图梳理鉴赏角度(教师尝试)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苏州园林,不仅仅是把它当做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来学习,也把它当做了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来学习。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的

14、地方,更是提升同学们素养的地方。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更美的生活。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和探究,能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我国古典园林之美,也带着美的眼光,去探寻和欣赏生活中更多的美。【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巩固探究的成果,并梳理鉴赏思路和角度,锻炼学生灵活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和所学鉴赏方法,当堂实践,提升鉴赏能力和理性分析的思维能力。(六)课后拓展部分,中外延伸,做比较,深认识(布置作业)师:园林在人类历史中出现得很早,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园林体系。它们风格各异,“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宗白华语)。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了解并比较中国,西亚和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用思维导图的形

15、式呈现你的认识。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通过该教学设计的实施,基本完成了设定的教学目标,尤其圆圈图和思维导图的绘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但概念图的理解掌握比较弱,苏州园林与绘画与古人审美观之间的联系,学生还很难准确全面地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这与学生的阅历认知知识积累不足有一定联系,这也正是留待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加深的空间。在授课之后,通过和学生的讨论互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苏州园林之美实质体现了人们尤其是中国文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他们追求自然淡雅又无不精致细巧,“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如画般的意境,这种画与西方的油画不同,不讲对称和整齐,因而它所体现出来的每一

16、部分之间的美,并不一定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因而,这堂课所探究的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位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答案,这也正是思维的乐趣和美妙所在吧。在说明文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比较注重说明文的知识学习,如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等,容易把课文分解,上得枯燥乏味,而忽视了课文的整体美感和文化内涵。因此,本设计把重点放在了梳理文章结构,把握说明顺序之后,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探究绘画和园林艺术的联系和背后蕴含的美学内涵上,同时借助聚焦化的教学目标,较为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和课堂开放活跃气氛的营造,挑战性的认知冲突,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运用,迁移性的层级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迁移运用,是将语文学科学习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相结合,提升师生学习力的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究,思考,改进的过程。在设计中我认识到: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集中,情景和问题设置一定要能启迪学生思维,方法和步骤要能推动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教学设计的过程,也是师生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可视化,教师促进学生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设置问题是什么,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