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秋季策略:白酒啤酒战高端-特饮烘焙奶酪细分潜力大_第1页
食品饮料行业秋季策略:白酒啤酒战高端-特饮烘焙奶酪细分潜力大_第2页
食品饮料行业秋季策略:白酒啤酒战高端-特饮烘焙奶酪细分潜力大_第3页
食品饮料行业秋季策略:白酒啤酒战高端-特饮烘焙奶酪细分潜力大_第4页
食品饮料行业秋季策略:白酒啤酒战高端-特饮烘焙奶酪细分潜力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食品饮料行业秋季策略:白酒啤酒战高端_特饮烘焙奶酪细分潜力大01 白酒:结构性繁荣,高端价值稳固, 次高端持续扩容白酒价格坚挺,景气度持续验证飞天茅台价格继续保持高位,五粮液、国窖1573批价 站稳千元价格带,价格空间打开后次高端进入新成长 周期。 各大酒厂上半年任务完成度高,在淡季加码控价措施, 严格控制渠道库存来保障旺季放量效果。高端酒:参考头部酒企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CAGR15%左右根据我们统计的前11大高端白酒品牌营收数据,800元以上价位段营收在1497亿元,假设前11大高端白酒的市场份额在 95%左右,预计我国整体高端白酒市场规模在1576亿元左右。高端白酒增长有确定性,未来五年

2、CAGR有望维持15%左右。价盘上,高端白酒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供需紧平衡的双 重作用下,预计高端白酒价格增速维持在5%左右。量盘上,我国高净值人群稳定增长,预计销量也将维持10%左右增长, 行业整体规模有望维持15%左右增速。预计到2025年,我国高端白酒市场总规模达3000亿元以上,有1500亿元扩容空间, 总销量有望达到12万吨,有4.5万吨扩容空间。次高端酒:高端酒价盘上移,次高端酒空间凸显高端酒价格上行为次高端酒打开了天花板,也提高了消费者对于白酒价格的接受度。18年社零消费增速放缓,白酒表现较 弱,次高端提价后市场反馈不佳,19年高端白酒批价大幅上行,次高端的空间开始凸显,20年

3、受疫情影响消费出现分级, 但在这一轮需求承压期各大酒企在量价策略上大多都达成一致,更加重视价格的管控,为疫情后整体次高端白酒的价盘上 行奠定基础。高端白酒价格率先企稳回升,次高端价盘空间凸显。 18年以来次高端竞争激烈,高端价盘上行而次高端基本没有提升的原因:酒企费用竞争,渠道利润受损。 此轮需求承压期各大酒企在量价策略上大多都达成一致,更加重视价格的管控:酒企缩减费用,渠道集中度提升。02 啤酒: 高端化提高均价,降本增效提升盈利从“圣诞树”到“纺锤型”,啤酒主流价位段不断上移高端占比稳步提升,次高端价位段快速扩容。10元以上价位段需要较强的品牌拉力支持,因此该价位段主要以百威、嘉士伯和 喜

4、力等国外品牌为主,国内华润脸谱、青岛奥古特等高端品牌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国产啤酒企业纷纷布局次高端价位段, 雪花勇闯天涯迭代推出Super X,青啤通过产品品质升级推出青岛经典1903以及纯生。48元的价位段是目前啤酒的主流价位, 雪花勇闯是该价位段销量最大的大单品。预计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中端价位段产品将逐步向次高端价格段升维,次高端价位 段将进一步扩容;低端产品未来会进一步收缩,需求逐渐由中端啤酒替代。高端啤酒量价齐升,即饮渠道是高端化的主阵地高端啤酒市场持续扩容,贡献行业主要增量。2015年中国高端啤酒市场销量 仅336.6万千升,市场规模约1200亿元,占比仅24.6%;预计2024

5、年高端啤酒 消费量将突破550万千升,市场规模将达2800亿元,占比跃升至40%。未来量 价齐升趋势明显(量增5%,价增4%)。即饮渠道是高端啤酒主要消费市场,未来将成为竞争重点。高端啤酒的消费场 景一般聚焦在即饮渠道,例如高端餐厅、夜店和酒吧等。消费人群主要为Z世 代年轻人,重视消费场景和设计需求,未来餐饮渠道的消费量将持续提升。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行业竞争格局改善,费用投放有望得到控制。国内各市场基本由12家酒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出现区域割据的局面。预计未 来啤酒企业在成本推动以及股东利润诉求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将通过缩减费用投放等方式缓解竞争强度。产能利用率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关厂提效有望

6、进一步释放利润。国内啤酒企业在扩张阶段收购了很多低效产能,拉低了整体的 产能利用率,因此在产能优化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以重庆啤酒为例,公司于2015年关闭5家工厂,20162018年每年关闭1 家工厂,基本实现了关厂当年承担大额一次性资产减值损失,并于次年享受到关厂带来的降费提效的双重红利。未来罐化率提升,成本降低。啤酒行业早期罐化率较低,包装材料多为玻璃瓶,重量大且货值低,导致运输成本高昂、利润率 低,制约了运输半径。根据欧睿国际数据,2004-2019年期间中国啤酒罐化率从 15%提升至 27.8%, 但对比日本/巴西/韩国/美 国的90%/84.8%/71.5%/67.8%,差距仍然巨

7、大,公司乃至全行业罐化率增长空间巨大。铝罐原料成本低,运输成本低,也有利 于扩大运输半径。2019年成本构成中包装物占比约为50%。一个铝罐成本约为0.5元,一个玻瓶成本约为0.8元。假设未来青啤 罐装化率达到50%,吨成本下降幅度约为5.0%左右。03 特色酒饮: 赛道空间广阔,龙头兼具、收益预调酒:中国市场规模与美日等国家仍有差距美、日预调酒市场规模遥遥领先,中国市场有待扩容。中国预调酒行业在经历过2015年前的爆发式增长及2016年-2018年库存 消化行业调整后,当前步入回暖后的高速健康成长期。根据2020年各国预调酒市场规模数据,美国拥有最大的预调酒市场,销 售额达到95.8亿美元,

8、日本紧随其后,销售额达到85.0亿美元,中国当前市场规模较小,销售额仅为7.4亿美元。从人均消费量 来看,2020年日本人均消费额为425.5元,而中国仅为3.7元,不足日本的1/100,我国预调酒市场当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整体 规模较小,且人均消费量少,市场渗透不足,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消费者培育。预调酒:年轻化、女性化、场景多元化等助推行业增长借鉴日本市场经验,预调酒女性群体消费比例高,且能满足独酌 场景需求。日本核心品牌三得利推出的和乐怡凭借低酒精度数、 以女性为主要目标群体、独酌的营销场景等成为爆款大单品。多重因素共同推动预调酒市场高速成长。1)根据苏宁易购数据, 预调酒消费者中女性占比

9、为46.1%,远高于白酒消费者中的女性 占比27.2%。2)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低度潮酒中18-34岁 人群占比达到71.4%,年轻化趋势明显。3)中国预调酒销量渠道 中非即饮渠道占比逐年提升,从2006年的41.6%提升到2020年的 68.5%。04 烘焙:冷冻烘焙需求旺盛,产能扩张支撑成长行业增长稳健,集中度尚低行业稳健成长,消费不断升级,未来尚存较大发展空间。2020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零售额市场规模达到2358.2亿元,2015- 2020年复合增速9.3%,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销售量略有下降外,量价均有增长,行业内消费不断升级。但当前中国人均烘焙食 品消费量仅为7.3kg,与发

10、达国家仍有显著差距,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初期,市场集中度低。由于烘焙行业下游的终端客户数量众多、烘焙产品品类众多,且当前大多生产企业经营范围存 在区域性、产能规模受限等原因,行业仍呈现较分散的状态,未来龙头企业有望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进行全国化的产能布局, 抢占更多份额,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冷冻面团起步期,潜力巨大国内冷冻面团食品处于起步期,对标欧美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冷冻面团有助于解决租金、人力成本日渐增长的难题,疫情下 人工短缺加速催化冷冻面团的使用。2019年欧洲的冷冻面团占面包行业的比重大约是40%,美国大约是70%,而国内可能不足10%,发展前景广阔。中性测算下2025年市场规

11、模预计近220亿元。经测算,2025年我国冷冻面团食品市场容量在中性下将达到216.32亿元,2019- 2025年CAGR为25.56%,渗透率为25%;悲观情况下市场容量达到173.05亿元,2019-2025年CAGR为20.98%,渗透率为20%; 乐观情况下市场容量将达到259.58亿元,2019-2025年CAGR为29.44%,渗透率实现30%。05 奶酪: 奶酪消费实现,妙可蓝多具备先发优势规模高速增长,常温奶酪成为新增长点奶酪市场规模增长,行业高景气。根据欧睿预测,2020年奶酪市场规模为88.43亿元,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15.45%,2025年有望达到181.35

12、亿元市场,行业高景气,规模维持高增长。常温奶酪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目前奶酪产品以低温奶酪为主,与低温奶类似,极大受到运输条件和贮存条件的限制, 难以像常温奶能够在全国铺开,常温奶酪是对于这一限制的极大突破,尚处一片蓝海,市场空间广阔,有望成为行业新 的增长点,均瑶健康已推出常温奶酪棒,妙可蓝多预计下半年也将推出常温奶酪新品。行业竞争格局:奶酪消费逐步实现国产品牌占比持续提升,妙可蓝多跃升至第一。2018年我国奶酪市场TOP5均为国外品牌,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法国 的百吉福(28.3%)、乐芝牛(7.7%)和安佳(7.0%),国产品牌妙可蓝多仅凭借3.9%的份额排名第六。随着国内消 费者对国产品

13、牌美誉度的提高以及妙可蓝多在渠道、产品、品牌等方面发力,妙可蓝多市占率2019年上升至12.50%, 排名第二;2020年上升至22.70%,与第一名百吉福仅相差2.10pct。根据欧睿,2021年妙可蓝多市占率达27.7%,跻身 行业第一,高于百吉福3.3pct。06 其他乳制品: 原奶上涨成本承压,提价控费改善盈利行业增速对比:常温增速回落,看好低温赛道常温白奶销售额增速乏力,巴氏奶、酸奶销售额增势强劲。细分赛道上,巴氏奶和酸奶增势强劲,14-19年销售额年复合增 长率分别为9.2%和17.0%,预期19-24年的年复合增速为6.6%、7.1%;常温白奶增长乏力,预期19-24年复合增长率

14、仅为 2.0%。低温奶毛利率更高一筹,成为各家乳企关注赛道。新乳业招股说明书披露,低温产品毛利率高于常温产品10pct以上,且呈 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蒙牛、伊利、光明等多家乳企均布局低温奶,看好低温奶赛道。消费升级常温奶呈现高端化趋势。常温鲜奶目前主打有机、高营养的富含3.8和4.0g/100ml蛋白质的高端奶增长迅速,如金 典有机奶、特仑苏有机奶、三元的A2酪蛋白奶、光明的优加等。行业竞争格局:双龙头格局稳固,费投收缩进入改善期伊利蒙牛双龙头格局稳固。2010年至2019年乳品业销售总额从1939.79亿元上升至3946.99亿元,而乳企数量从784 家下降到565家。伊利蒙牛呈双龙头格局,C

15、R2从2010年的28.1%上升至2020年的34.7%。2018-2020蒙牛和伊利年 销售费用投入平均超200亿元,远高于行业其他公司,高销售费用投入进一步巩固双龙头格局。双龙头竞争趋缓,竞争格局优化后费投收缩。由于蒙牛管理层的变化、龙头企业实现千亿的战略目标等等导致过去四 年行业竞争较为激烈,而当前时点下两强的战略重点已经从抢占份额转向提升盈利能力。行业:原奶成本承压,关注提价和费投控制原奶价格持续提升,成本端承压。我国的鲜奶供应主要依靠国内自 产,进口占比较少。2020年6月生鲜乳平均价进入了上行通道,从 3.56元/公斤上升至2021年8月4.36元/公斤。受到原奶成本持续上 涨,乳

16、企在成本端承压,后续将关注公司在价格以及费用投放上的 应对。如伊利主要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理性的促销,来缓解原奶成 本上涨带来的压力。07 调味品: 成长依旧,静候拐点基本面回顾:四面围堵,上半年业绩料将承压上半年调味品业绩普遍承压,四方面因素共驱。(1)高基数:20Q1疫情较为严重影响销售,Q2疫情缓解后需求反弹,调味品 企业普遍录得高增长,奠定21Q2高基数。(2)需求疲软:一方面餐饮恢复缓慢,另一方面零售端社区团购分流商超,原有渠 道通路萎缩。(3)库存高企:2020H1疫情影响较大,下半年冲刺年度目标后库存较高,结转至2021年,21H1压货更困难。 (4)成本上行:21H1原材料价格上升较大,成本压力导致调味品企业利润端承压。量价共驱,测算终端市场规模5000亿调味品行业2020年零售端规模1450亿,量价共驱增长。根据欧睿数据,2020年调味品行业零售额达1449.9亿元,同比增长 11.41%,近五年复合增速达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