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选择题1.下列考古发现说明我国()A.人工栽培水稻历史悠久B.原始农耕遗址分布广泛C.原始农业生产工具进步D.家畜驯化饲养种类丰富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掌握钻孔技术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A.B.C.D.3.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某遗址时,发现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大面积的木建筑遗址、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等遗存。这一遗址最有可能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4.小杨同学制作了一批介绍河姆渡人生活的卡片,其中搭

2、配有误的是()A.生活时间七八千年前B.生活区域长江流域C.农业技术人工栽培水稻D.建筑技术建造半地穴式房屋5.观察右图所示房屋,该房屋最早可能出现的流域是()A.长江流域B.海河流域C.黄河流域D.珠江流域6.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哪些反映半坡人生产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模型猪纹陶钵人面鱼纹彩陶盆粟的朽粒A.B.C.D.7.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在半坡遗址,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这些发现说明他们都()A.过着定居生活B.使用磨制石器C.学会制作陶器D.养殖家禽家畜8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

3、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城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9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下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是( ) A刻有甲骨文的牛骨 B司母戊鼎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铁制农具图1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10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图1所示的文物出土于(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辽河流域11.由于台风和大雨、暴雨的时常袭击,其他获取食物的手段如狩猎等就会受到很大限制,而且鱼、肉、果子等又不能长期保存,所以

4、稻谷也就成为河姆渡人的主要依赖,种植栽培稻谷获取大量食物也就成为他们为了生存而被迫选择的一条必然道路。上述材料说明了()A.地理环境限制了河姆渡地区的发展B.种植水稻成为河姆渡人生存的唯一出路C.河姆渡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D.气候变化是河姆渡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12.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了半坡原始居民()A.会人工种植水稻B.以捕鱼狩猎为生C.住半地穴式房屋D.已从事农业生产13.下面为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对照表。据此可知()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6000年生活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流域房屋类型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方式原始农

5、耕(以种稻为主)原始农耕(以种粟为主)A.中华文明有区域性特征B.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C.半坡人已进入文明社会D.南方比北方文明程度高非选择题14.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比较看进步】(1)与北京人相比,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有了哪些进步?【读图识史实】(2)观察上面陶器上的动物图案,这些动物和当时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3)请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图(c)、图(d)建筑的名称。这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说明了什么?【总结看贡献】(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世界性贡献。答案1.A2.C2.C3.D3.D4.D4.D5.C6.C7.A 8.D 9.C 10.C11.D12.D 13.A14.(1)进步:河姆渡原始居民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等等。(2)河姆渡原始居民会饲养猪等家畜;半坡原始居民会捕鱼。(3)图(c):干栏式建筑。图(d):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决定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