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轼教学课件_第1页
方山子传轼教学课件_第2页
方山子传轼教学课件_第3页
方山子传轼教学课件_第4页
方山子传轼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方山子传轼教学课件方山子传轼教学课件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

2、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字词正音 闾(l)里 折(zh)节 岐(q)亭 陈慥(co) 矍(ju)然 勋(xn)阀 阳狂垢(gu)污 傥(tng) 字词正音 闾

3、(l)里 折1、通假字犹见于眉间(3-4)往往阳狂垢污(5-1)(“有”通“又” )(“见”通“现”,显现)(“阳”通“佯”,假装)前十有九年(3-1)1、通假字犹见于眉间(3-4)往往阳狂垢污(5-1)(“有”遗像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折节读书使从事于其间2、古今异义古义:老样式(都指衣冠等)。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古义:指墙。今义:堵塞)(古义:妻子和女儿。今义:妻子)(古义:改变作风。今义:为两个不同的词)(古义: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遗像2、古今异义古义:老样式(都指衣冠等)。今义:人死后留与公侯等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此岂无得而然哉见其所

4、著帽过岐亭,适见焉4、重点字词(等同,相似)(神色)(名声远播)(这样)(戴)恰好与公侯等4、重点字词(等同,相似)(神色)(名声远播)(这样余既耸然异之庵居蔬食岁得帛千匹见方山子从两骑5、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名词作状语;用草房,用蔬菜)(名词作状语,每一年)(从,使动用法,使跟从)余既耸然异之5、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名词然终不遇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鹊起于前呼余宿其家6、文言句式(被动句,不被提拔重用)(判断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省略句、状语后置)6、文言句式(被动句,不被提拔重用)(判断句)(宾语前置)(乎一、语气助词。1)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

5、可译为“吗”“呢”。例如: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2)表示揣测语气。译为“吧”例如: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3)表示感叹语气。“啊”“呀”例如:噫嘘唏 ,危乎高哉。4)用在形容词和副词词尾。译为“.的样子”或不翻译。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凛乎其不可久留也二、作介词,相当于“于”1)介绍处所、时间。“在”“到”。例如:反而登舟,放乎中流。2)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给”“向”“跟”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表示比较。“比”例如: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一、语气助词。语气词兼词,于之盖二客不能从焉听其所止而休焉过岐亭,适见焉代词,他语气词兼词,于之盖二客

6、不能从焉代词,他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 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 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 号东坡居士。苏轼简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 县,追谥文忠公。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

7、,深 受民众拥戴。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 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 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 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 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 都有重要成就。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教学目标:写作动机: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

8、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写作动机: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2、翻译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1、 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呢?明确:(一)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

9、著帽,方屋而高研读课文:明确:(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四)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四)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明确: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明确:俯而不答,仰而笑 。因与余马上论用

10、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4、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所以笑过之后邀请作者住宿在自己破旧的家里,让作者自己感受远离政治的安宁。 5、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4、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提示:方山子的表现不是常人的表现,超乎寻常,因而作者“耸然异之”;又在其家看到萧条的景

11、象,这使作者自然联想到少年方山子。同时,也使前后形成对比,突出方山子淡泊的心态个性。6、作者为何“耸然异之”,继而“独念”少年方山子意气风发之状?提示:方山子的表现不是常人的表现,超乎寻常,因而作者“耸然异7、第四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明确: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所谓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

12、口吻问他是否见过“阳狂垢污”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7、第四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明确:为了突出其“异1、方山子其人有怎样的个性?领悟重点:提示:少年方山子仰慕豪侠,是侠义之士,年轻有为。人皆宗之。中年方山子“弃武从文”,一心读书志在仕途。老年方山子悄然避世,摒弃尘世的功名杂念,自由快乐;不慕荣华富贵。1、方山子其人有怎样的个性?领悟重点:提示:少年方山子仰慕豪2、方山了为什么会有如此重大的变化?作者写这些有何用意?提示:方山子因为怀才不遇,看破红尘。作者写此意在突出其人之奇,同时也给自己的遭遇找到心灵的依托,作者因此而豁达开朗。 3、本文高度评价方

13、山子的一句话是什么?提示:“此岂无得而然哉?”2、方山了为什么会有如此重大的变化?作者写这些有何用意?提示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方山子生平的生动介绍和描写,给读者展示了一位出身富家,少年踌躇满志,威武侠义,中年舍弃豪华、自甘清贫、崇尚道义、崇尚自然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流露出作者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主题归纳:鉴赏艺术:1、本文着墨不多,却生动鲜明动刻画了一个性格饱满的人物形象。2、本文深得散文之精妙。作者没有按部就班地叙写其生活经历。3、语言质朴、流畅、含蓄。在文中,作者对方山子的感情和看法,没有直接说明,但赞美之意跃然纸上。4、文中时时用对比。鉴赏艺术:提示:本文重点写其

14、隐居时的生活和思想态度,详写人物个性奇异,略写其少年琐事和生活经历;详写其外貌举止之奇特,略写其内心世界。 提问:本文详略有度,试举例说明。提示:本文重点写其隐居时的生活和思想态度,详写人物个性奇异,文言知识1、通假字方山子傥见之与(“傥”通“倘”,或许)文言知识1、通假字(“傥”通“倘”,或许)遗像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折节读书2、古今异义古义:老样式(都指衣冠等)。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古义:指墙。今义:堵塞)(古义:妻子和女儿。今义:妻子)(古义:改变作风。今义:为两个不同的词)遗像2、古今异义古义:老样式(都指衣冠等)。今义:人死后留提刀而立使骑逐而射之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余知而无罪也3、一词多义(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前后动作的承接)(表转折)(表并列)(第二人称代词)提刀而立3、一词多义(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前后动作的承接)与公侯等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此岂无得而然哉4、重点字词(等同,相似)(神色)(名声远播)(这样)与公侯等4、重点字词(等同,相似)(神色)(名声远播)(这样余既耸然异之庵居蔬食鹊起于前岁得帛千匹5、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名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