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七言律诗长征教学设计案例 七言律诗长征教学设计案例 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体验了多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告成终止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欣喜。以下是工作在这为大家整理的七言律诗长征教学设计案例资料,供给参考,接待你的阅读。 七言律诗长征教学设计案例一 一、教材解读: 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务必一韵毕竟;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足联。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
2、党-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启程,开头了举世有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多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结果翻过岷山,历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多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告成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宏大的诗篇。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空前的宏伟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
3、征路上的千种艰苦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的意思,了解每一句诗描绘的情景。在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地根基上,理解诗句地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地情感。 3、能按诗句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能初步按照诗句的停顿读诗。 四、教学打定: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
4、: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了解长征的大致处境。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七律的一些特点,初步感知全诗所表达的意思。能对比流利有感情的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学习掌管课文中展现的生字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解题: 还记得吗?去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告成七十周年,我们还开展大量活动呢?理应说大家对长征还是有一些了解的。谁来介绍一下呢? (见关于长征)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把字音读切实。把诗句读通顺,读流畅。 2、边读边想,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把问题写在边
5、上,打定交流。 (三)检查初读处境。 1、指名朗读课文,相机举行生字教学,指导学社那工读准字音。 2、师:你知道什么是七律吗?(生交流) 师介绍这首诗的体裁:这是一首七律,也就是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听老师范读课文。(或者课文朗读录音) 3、指导朗读: 出示下文,提示学生诗句停顿节奏。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6、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生按节奏试读,反复地读,达成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诗句、学生质疑,解释诗句中一些难懂的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多数的山、多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多数艰苦困苦。 等闲:平平往往的意思。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 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
7、剩下13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古时军队曾有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的,以后泛指整个军队。诗句中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抄写词语句子。 其次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读懂全文,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种.种艰苦险阻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读,稳定
8、已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七律代表什么?长征是怎么一回事? 二、细读鉴赏,会意诗境 1、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斟酌:这首诗为我们概括表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英武雄壮,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长征图? (交流:跨越五岭、翻过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过雪山) 2、在这几幅图中,你最赏识的是哪一幅图?读读说说自己赏识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讲自己赏识的理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上下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我们仿佛看到: (生交流感受)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
9、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读着这诗句,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生练习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3、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响亮号角、奋不顾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苦险阻,取得长征告成的喜悦心情。) 抑制了重重困难,告成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
10、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告成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4、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遇到的就是这些困难吗?你还知道什么? (红军国草地更是历尽艰险,九死一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师: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足以让我们体会到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 红军战士不畏缩在长征中遇到的多数艰苦困苦,这些艰苦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往往的事。 朗读,把只等闲的那种豪迈气概读出来。 三、小结: 1、红军长征,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穿越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然而毛主席只用了七言八句56个字,描绘了战山斗水五幅征战图
11、。这五个典型的画面,艺术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全体的艰苦困苦。 2、谁能用自己的话练习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这首诗的大意可以这样概括:红军不怕长征途中遇到的千难万险,把跨越万水千山只当作平平往往的事。五岭山脉绵延四省;乌蒙山气势雄伟,然而红军战士却把它们看成是微波细浪和小小的泥丸。红军战士以喜悦的心情和旺盛的战斗热心巧渡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以大无畏的精神飞夺天险泸定桥。红军在长征途中体验了多数次大小的战斗。当翻过岷山,长征即将终止,回想长征途中繁重卓绝的斗争,展望无限美好的革命前景,红军战士怎能不喜笑颜开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
12、、课后收集毛主席的诗词,读一读,与同学交流一下,感受其诗词的风格。 板书设计: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远征难 只等闲 革命英雄主义 总括 革命乐观主义 千山: 五岭 乌蒙 岷山 七言律诗长征教学设计案例二 教学要求: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体验的艰苦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体验的艰苦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3、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打定: 红军长征路线图。长征朗诵录音。长征行军图片。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电视剧长征片段。 课时安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历史,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距今75年前的1933年,国民党-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出示长征路线示意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启程,开头了举世有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结果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毛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
14、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出示幻灯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指名读诗歌,校正字音。 师:但是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才能把诗读的更好 2、齐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 生齐读 3、质疑问难,感知诗歌的大意。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么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词语不能理解? (1)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 (2)教师质疑:三军。 (3)学生试说诗歌大意。 4、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 生:查字词典 生:先查字词典,再参考相关的资料。 师:假设还不能理解,我们还可以向别人请教。这些
15、都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综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三、品词析句,感悟诗情: 1、学生畅谈初读感受,体会长征的艰苦: 师:那么读了这首诗之后,假设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 生:难 、长、险 师:不错,在那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断定会遇到许大量多的困难。其实诗中也有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红军对待长征的态度,谁找到了?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细读诗句,品评红军的不怕与等闲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体会长征的遥远:抓远征一词,学生体会,教师补充 2)体会长征的艰苦:抓万水千山一词 3)情境引读,感受红军的精神 师:那么红军知不知道长征途中会遇到艰苦险阻
16、,(知道)明知困难重重,依旧义无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士气呀!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纵然是千山万水,哪怕是千难万险,红军战士依旧是等闲视之,勇往直前,这是何等的乐观呀!让我们一起读。 生读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红军身上的一种什么精神? 生:不怕困难、无所畏惧、无比乐观(教师板书) 师:其实这种精神我们从下面这句也能感受到。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通过逶迤和磅礴体会千山的险峻 2)补充资料体会体会千山的险峻,学生补充资料,教师补充资料。 3)师:假使你就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员,请你想象一下,要想翻越这样的山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山路险峻、分外难
17、走。 生:荆棘丛生,野兽出没。 生:饥渴难耐,体力不支。 4)通过腾细浪和走泥丸体会红军的不怕与等闲。 师:长征难,难于上青天呀!可是在红军战士的眼里,逶迤的五岭就像(生:腾起的细小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生:脚下滚过的泥丸),多么猛烈的比较呀,让我们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对困难的藐视 生:红军战士很乐观 5)情境引读,深化感受: a(出示长征图片)翻越了一座有一座高山,抑制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疲惫的身躯被划出了带血的伤痕,可是红军战士一向这样认为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面对着饥饿和死亡的要挟,承受着心理和生理地磨折,红军战士依旧没有放慢
18、自己前进的脚步,他们总是这样认为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面对着敌人的围追堵截,眼看着自己的战友纷纷倒下,红军战士擦干血泪、持续前行,由于他们自始至终都是这样认为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这正是巍巍青山何所惧,崇山峻岭任我游呀,雄伟的高山已然翻过,这白浪滔天的大河又岂在话下,谁来读这一句 C:金沙水拍云崖暖 1)教师引发学生质疑暖,理解暖。 师:这句话的哪一个字引起了你的留神,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红军渡过金沙江为什么会感到暖? 师:是呀,金沙江波涛汹涌,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直插云霄。渡过这样的一条江,红军战士怎么还会感到和暖呢? 生:由于当时正值夏天,
19、气温较高。 生:由于红军战士渡江得到了当地农人的扶助,所以心里感到和暖。 生:(介绍桥渡金沙江的故事)没有滥用一颗子弹,没有一个士兵受伤,心里分外欣喜,所以感到和暖。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暖,读出暖。 师:是呀,不费一枪一炮,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所以红军战士感到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从这个暖字当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这种乐观。 生齐读。 D:大渡桥横铁索寒 1)观看视频片段,体会寒: 师:很快红军战士来到了天险大渡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恶战。(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段) 师:(出
20、示带有画面的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诗,我想此刻你对寒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大渡河地势险要,河面宽300多米,泸定桥的13根铁链寒光闪闪,看了让人心寒。 生读 生:这场战斗分外强烈,在战斗中死伤了好多红军战士,使红军战士心里分外痛苦,所以感到心寒。 生读 生:这场战斗是红军和国民党-打仗,而国民党也是中国人,却对红军战士赶尽杀绝,令人心里感到分外寒冷。 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受。 生齐读 师:这可是沾满红军战士鲜血的一句诗呀!再读 生读 师:这可是融入红军战士生命的一句诗呀!再读。 生读 师: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两场战斗、两种心情,让我们一
21、起读出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生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欣喜地),大渡桥横铁索寒(沉重地) E: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体会喜的内涵 师: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体验了多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告成终止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欣喜。 生齐读 师:红军战士喜的是什么呢? 生: 2)读出红军的欣喜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喜悦 生齐读 四、拓展延迟,写出感受: 师: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难到红军仅仅是翻越了这样几座山,这样几条河吗?谁能用查阅到的资料回复这个问题? 生:不是。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共翻越了18座高山,24条大河 师
22、:这么多的高山和大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18座高山留下了红军的踪迹,24条大河记载了英雄的历史。除了诗中所说的自然界的困难之外,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让我们看看毛主席对长征的评价(播放电视剧长征片段) 师:在毛主席的心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么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书写,教师指导,然后交流: 生:长征是一首诗 生:长征是一幅画 生:长征是一段历史 生:长征是一种精神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 五、总结全诗,升华主题: xx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踪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在世代相传。气壮山
23、河的长征,永远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功垂千秋的红军,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心爱的人,结果让我们齐背这首诗。 七言律诗长征教学设计案例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长征,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苦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会3个生字;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的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时精心体会,做到入情入境,动心动情的才能。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中间四句的意思,体会长征的艰苦,体会诗歌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流程:
24、 (一)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1.同学们,在70年前,曾有一次宏伟的壮举,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共和国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根基,那就是举世有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告成终止后,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宏伟的诗篇,那就是这首七律.长征 (好,请同学们先看屏幕) 方才我们跟随主席的笔触走近了长征,我察觉了好多孩子和我一样都沉浸在那恢宏磅礴的旋律中,那看过短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板书:苦、难) 2.师小结:是啊!长征历尽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而仅用短短的8句话,56个字就生动地概括二万五千里的艰苦历程,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在语言文字当中去会意长征的惊险悲壮,相信你们确定会有新
25、的收获。 (二)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1.下面就请同学们快快把书开启136页来读读这首诗吧! 2.好,谁容许来读,其他同学留神倾听,看看读音是否切实,节奏是否合理。 3.你们认为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七律诗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指生再读,请举手同学一起读。 (三)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1.过渡:老师察觉孩子们真会读书,这么快就能把诗句读的正确、流利,真了不起!老师报告你们呀,学习诗词的关键就在于诵读,那怎么样才能把诗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你的天性化理解呢?学生自由回复 师: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很好!那就按照你们说的小组合作再认专心真地把诗读一读,并根据这学期的读书方式来举
26、行批注,看看你们能有哪些收获? 2.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查指导。 3. 谁来把你们的收获汇报一下,你们都读懂什么了,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自由汇报读诗后新的见解,新的体会或新的疑问。 (1)学生自由汇报对词句的理解,学生相机到板前板画逶迤,师相机板画磅礴。 (2)学生提出质疑:第3、4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不冲突吗? 师相机指导同学们看黑板,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他们到底矛不冲突? 学生自由汇报,从而察觉比喻和夸诞的写作方法,也可能带出七律中对仗的手法,体会用词的精炼,(师相机板画细浪和泥丸。)指导朗读:这是一种反衬的手法,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峰峦起伏的五岭,越过了高大雄伟的
27、乌蒙,走出了一千三百多公里的崇山峻岭,多少的艰苦险阻,在红军的眼中,都算不了什么!谁能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 (3)学生可能体会出巧渡金沙江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暖字含有暖洋洋的告成的喜悦心情,还可能察觉寒和暖是一对反义词,这两句运用了比较的手法。 师相机指导:你能抓住重点词来理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诗词的方法,老师也很热爱这两句,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一次新的感受,你们也来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 老师相机指导: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寒字你是怎样理解的? 那它切实的意思是什么呢?快,看看他有几个解释?在这句话中应是什么意思?这个寒字仅仅是字典上说的意思吗?这样吧!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结合画面来体会这个寒字的思
28、想感情,相信你们还会有更深的体会(放录像,师描述:泸定桥的桥头刻有两行诗:泸定桥边万重山,颠峰入云千里长。大渡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泸定桥由13根碗粗的铁索组成,长101米,宽2.6米,高达14.5米,东西横跨,高悬于湍急的大渡河上。1935年5月25日,22位突击勇士就是在这座桥上,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大胆地冲进火海,冒着枪林弹雨向东岸发起进击,为后继部队杀出了一条血路。) 学生精心体会:令人心惊胆寒,作为悼念死难烈士的忧伤心理;对泸定桥险恶自然环境的陪衬;体会出长征的惊险悲壮;表达出红军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师指导感情朗读:一个寒字蕴含着多少种感情呀!我们不仅要理解字词外观的意思
29、,而且要深刻的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那快把你的体会化作你的朗读,读出来吧! 师:长征途中仅有像巧夺金沙江那样的智取,和飞夺泸定桥这样的恶战吗?(不是)那你还能从哪看出来? 生汇报:从五岭逶迤看出来 从乌蒙磅礴看出来 师:对了,就像这样来精心体会,看看你还能有哪些新的见解。 从千里雪看出来,师:是啊,翻越雪山确实不是一件轻易的事,请同学们看屏幕,师相机描述:红军飞夺泸定桥以后北上四川,翻越了五座大雪山。8月间渡过了一望无际的草地,9月17日来到了四川西部,海拔4000米左右的岷山,踏上了长征的结果征程。岷山高入云霄、终年积雪,红军冒着刺骨的寒风。脚穿草鞋,踏着冰雪勇往直前,多少红军战士长眠于这大雪山,化作了晶莹的丰碑生相机补充丰碑, 师:是啊,像这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 师:同学们从这么多词语中都能体会到长征的艰苦,那红军长征途中仅仅就遇到了诗中所提到的这些困难吗?谁能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 这么多的困难,怎么可能一一写下,所以用了一个词来高度概括,找一找,是哪个词?(万水千山)对了,这就是艺术的高度概括。 诗中哪个字更能突出远征的艰苦呢?(板:寒) (4)生提出疑问,长征很难,为什么写得那么喜悦,尤其是只等闲,就感觉不出长征有多难了? 师:从哪些诗句能体会出只等闲? 生:从腾细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2025年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版
-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024-2025学年高一下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2025年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知识产权法律实务操作在创业企业中的应用
- 2025年湖北省鄂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知识产权交易中的技术转移与转化策略
- 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 2025年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公司资产情况说明范文百度
- 医疗器械中有害残留物检验技术
- 2015-2022年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产品过程特殊特性初始清单(示例)
- 两篇古典英文版成语故事塞翁失马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中)13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 GB/T 14643.4-2009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测定方法第4部分:土壤真菌的测定平皿计数法
- DL-T 5190.1-202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附条文说明)
- GA/T 914-2010听力障碍的法医学评定
- GA/T 642-2020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
- 建筑工地生活区管理制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