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青年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专业成长培训课件】如 何 备 课_第1页
【高中青年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专业成长培训课件】如 何 备 课_第2页
【高中青年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专业成长培训课件】如 何 备 课_第3页
【高中青年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专业成长培训课件】如 何 备 课_第4页
【高中青年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专业成长培训课件】如 何 备 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备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常风琴1 特级教师斯霞说: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常常把备课比作指挥员在组织“战役”,我总是反复推敲,直到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为止。 特级教师张子锷说:我教中学物理五十年了,同教三个班,课已经讲了一百五十遍了,但是到最后一遍,不备课我还是不敢上课。 北京特级教师陈毓秀讲战国七雄一课极为精彩。课后有人问她:“这节课用了多少时间备课?”她回答说:“要说时间长,我准备了一辈子;要说时间短,我准备了15分钟。” 2 上好课的基础是备好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好的效果,形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

2、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备课时间多 钻研教材深 课堂效果好 学生问题少 学生补课少 师生负担轻 教师辅导少 学生作业少 3备课的基本点及其方法一观念决定行为1、学习课标的基本理念,确立正确教学观念。 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42、认真研读教学目标,理解其关键词语的含义,重点掌握课标中对所任年级段的具体要求。总体目标 学段目标 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三维目标的确立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说:低于儿童发展水平的目标要求是

3、没有意义的,而高于儿童明天的发展水平,任学生付出多么大的努力都不能达到的目标同样是没有价值的。(举例)单元目标课时目标5二深入钻研教材,灵活处理教材。 叶圣陶: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教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1、把知识点放在知识的体系中研究。2、研读例题,把握编者的意图。 (1)弄清例题的教学目的。 (2)例题所体现的教学重、难点、关键各是什么。 (3)例题中的提示语和旁注十分重要(新课标教材体现尤为充分)。 (4)理解例题中插图的编排意图。3、用好习题(这一点对新教师使用新教材更为重要)。6 4、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

4、,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摒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教师在

5、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7三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备课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他的认知基础、认识水平和认知特点。孩子只能是自己长大,孩子的心理状况、思维方式和大人都不一样,将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代替他们下决心,强迫他们按自己的意志去做,其后果、效果往往与愿望相反。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以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81、了解学生

6、的知识基础。 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备课时,不仅要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还要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和可能出现的各种学习情况,备教师对每种情况的处理方法,做到心中有数。2、了解学生的能力状况。 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积极性、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独立性决定着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如阅读中能否主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能否完成探究学习中的实验,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必需的探究方法。 93、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4、了解学生的个性。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

7、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总之,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说明:2-4点可以在平时的观察和交流中获得,不是一定要写在

8、你的教案中。 10四恰当确定教学要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高度关注学习方式。 1、教学要求的确定要做到全面、具体、集中。 全面:知识方面、一般发展能力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具体:对每一节课有针对性,不模糊。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每篇课文均如此制定教学要求,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且无实效。 集中:教学要求不能像天女散花,面面俱到,在单元教学中教学要求是有内在联系的,在课时教学中教学要求应根据你的教学内容而定。 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依据教学原则。 (2)依据教学目标。 (3)依据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法,就是依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特点选择教法。学科

9、的性质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11(4)依据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特点。(5)依据学生的特征(年龄、个性差异)。如:低年级以采用具体直观形象的教法为主,且需要教师不断的变换教学形式,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学中可适当的采用语言描述,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6)依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世上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教学方法,我们所要努力做到的是:探索合适的教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使学生可以多学,使学生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123、关注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方式

10、 : 阅读 听(接受式) 看 做中学 说中学 学习效率 : 10% 20% 30% 50% 70% 研究教法首先要研究学法,这样才能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须臾也离不开学习。如果学生在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时,变得讨厌教育,厌恶学习的话,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失败了。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像,在他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未来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

11、、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独特的我。 13 因此在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例:假如你要带一名学生从A地到B地,你会怎样做?) 学生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的面对世界; 学生学习-遵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的与人相处; 学生学习-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的立于天地之间。 为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须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就是当教师所讲授的东西都已经被忘掉的时候

12、,仍留在你的心中,帮助你正确解决千变万化的新鲜问题的东西。14 总之,选择教法要掌握好“三个特点”,处理好“三个关系”,明白“三点价值”。三个特点:a 掌握课程的性质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根据不同内容 选择不同的方法。 b 掌握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c 掌握不同学习的特点采用不同教法。三个关系:a 处理好方法与内容的关系,使方法更好地为内容服务。 b 处理好方法和效果的关系,讲实效,不图形式。 c 处理好教法和学法的关系,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三点价值:a 适应性-教法适应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和适应学生的 智力结构。 b 启发性-启发式反馈教学原则。启发独立思考,鼓励 主动寻求知识,

13、掌握方法。 c 生动性-能激起学生兴趣、情感,达到反馈求知,开 发智力的目的。15五设计好板书。 1、板书的作用。 (1)集中注意 (2)强化记忆 重难点知识的来龙去脉,复习时起引导提示作用。 (3)发展思维 体现知识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渗透美育 简洁美,对称美,布局合理、行款巧妙的结构美, 字秀书端、色彩变化的和谐美。 (5)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美观整洁、字体匀称、清晰顺畅的板书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2、板书的形式。 图文式、词语式、表格式、结构对称式、图解式。16六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1、教学设计的含义 (1)是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使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

14、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 (2)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学校教育技术操作全书)()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教育心理学尽管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不同,但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活

15、动制定蓝图的过程,是教师钻研教材的结晶。17、教学设计的特征()指导性()综合性教学是由多种教学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教学设计则是对着诸多要素的系统安排与组合。()操作性()预演性设计过程实质上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突显性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的突出某一种或几种教学要素,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从而是教学活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富有层次感。()易控性()创造性、教学设计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教师的教学经验等。18、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

16、测量的行为变化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学习动机、状态等。()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考虑用什么办法引起学生的反映并提供反馈。()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集中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四要素:()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为达到预期目标应选择怎样的知识经验?(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如何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教学评价)19简而言之,备课时我们可以按下面六个步骤

17、进行: 教材内容生活化 生活内容问题化 问题内容教学化 教学内容学习化 学习内容思考化 思考内容实践化205教学反思(教学一得、教学随笔、教学札记)的撰写就内容来讲,可以概括为:全面审视教学过程,特别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个别疏漏、课堂上自己的随机应变、学生的创意表现的回顾和记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学法指导是否得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学习方式有哪些变化?()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共同发展()课堂教学中有无艺术特色、闪光点,学生学习的情绪、积极性、兴趣如何?()教师的语言、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具、学具的使用是否恰当,发挥了什么作用或操作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板书设计是否美观清晰21 总之,写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工作负责的表现,它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是整个教学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坚持和执著的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来做教学的有心人,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认真写好教学反思。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教师都会成为一名善于发现、总结、解决问题的反思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22八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与探讨.独立设计与抄教案.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