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24 页 共 NUMPAGES24 页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5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1 (一)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领悟其中真意。 2.体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1.理解赏析作品。 2.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学会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感悟人生真谛。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 2.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等待中包含的人生百味。 教学关键;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学会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圈点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让
2、学生自由说说等待的经历及等待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 三、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惆怅倚门萌生希冀蠢人魅力 链子依偎迫不及待引人入胜不速之客 四、同学之间互相探讨: 1、为什么说“等待”是贼? 2、作者说:“希冀在等待中获兔的人岂止守株者。”仔细揣摩这个句子,体会其深刻含义。 3、“人生是条长长的链子,等待是各环节链子间的纽带。”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4、“等待的未必能获得而且绝对取不走,避不开”,这句话蕴含着什么深刻含义? 5、“引人入胜的风景更远处有瀑布”这里的“亭台”“溶洞”“瀑布”指的是什么? 五、学生探讨后,教师明确。 六、课堂练习: 1.课后思考与讨论三。 2.吴冠中
3、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文章既有画的意境,又有诗的韵律。朗读课文,题为作者的语言特点。 提示: 文字简练,有画的意境,又有诗的韵律。 借用中外的谚语及俗语。变抽象为通俗。 语言生动、跳跃、鲜明、空灵。 七、小结:文章以等待为题,意在说明人们常怀希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难遂人愿的无奈和岁月催人老的感慨。 八、作业:片断练习 请用一段文字写出你对等待的独特感悟。 板书设计: 等待的滋味 等待包含的人间百味学会等待 等待的况味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2 知识目标: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言词句,背诵,翻译全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 能力目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情感目标:感悟
4、“物外之趣”,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全文,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式:精讲、研讨、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合作研讨第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5、”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学法指导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2、学习本文,首先
6、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3、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作品,作者简介 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1、 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读音和句读。 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
7、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2、学生自读,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 童稚(zh) 藐(mio)小 项为之强(jing) 鹤唳(l)云端 怡(y)然称快 凹(o)凸(t) 土砾(l) 壑(h) 庞(png)然大物 虾(h)蟆(ma) 3、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方式: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合作研讨第12段。 1、 小组合作研讨第1-2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略 2、 词语积累: 余 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藐小 之 其 故 时
8、 物外 成 私 拟 于 之 则 或 项 强 素帐 徐 以 作 观 如 唳 为 怡然 3、 再读课文12段,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1、背诵12段 2、注音10个,每个5遍。 第2课时:熟读课文,合作研讨第34段,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感悟“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12段。 2、抽查词语掌握情况: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于,在。)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
9、硬的意思。)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6)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7)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8)徐喷以烟。(以,用。) 3、翻译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赏识和激励性评价。 二、合作研讨第34段 1、齐背12段,试背34段。 2、小组合作研讨第3-4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
10、交流。略 3、词语积累: 其 为 怡然自得 斗草间 兴 盖 方 尽 鞭 驱 4、“之”的用法: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 (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 (4)驱之别院。(之,它。指癞蛤蟆。) 5、反复读34段,背诵。 三、合作、探究、质疑: 1、背诵全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背诵后,引导同学回答,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小组合作研讨: 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 “物外之趣”: (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11、 (2)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 教师点拨: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投影显示: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12、 癞始蟆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同学自己畅谈启发。 教师小结: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3、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始蟆处死? 答案不求一致:珍惜生命;处置有度;不忍心。 四、体验反思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
13、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五、练习巩固: 试解释下列词。 1、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3、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 4、以草为林。(以,把。) 5、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翻译句子 1、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 3、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4、捉始蟆,鞭数
14、十,驱之别院。 (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全文。 2、 “体验反思2”写成300字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五、童趣 沈复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始蟆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八、教学反思: 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强调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把传统的朗读和背诵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强调教师的
15、组织和引导作用。让学生认识自然之美和创造之美,突出了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的观察并生动地描写。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创景导入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景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 (投影出示课
16、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 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师生同赏: 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 嫩嫩的、绿绿的 偷俞地、钻 理由: 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
17、,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_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
18、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四、作业布置 1、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 第二教时 五、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六、词汇参考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 二、描春 1、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2、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
19、、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 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4 在理想一课第二课时教学时,笔者抓了以下两个环节:1.“仿写”第一诗节;2.“朗读”全诗时,读出关键词的重音。学生饶有兴趣,意味盎然。 先看第1个环节。一开课
20、,笔者就让学生朗读诗歌标题、诗人及第一诗节。(第一诗节内容为: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之后,要他们体悟本诗节诗行的特点:每一行诗句都是比喻,整个诗节又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方法。接着布置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仿写”。为了大多数人“仿写”能较为成功,笔者将事先“仿写”的一个诗节板书在黑板上,竟然“节外生枝”引起学生修改诗句的冲动,笔者就将教学环节宕开一笔与学生一同研究修改起诗句来笔者的板书如下:“自信是石油,烧亮煤气灶/自信是煤气灶,煮熟锅中饭/自信是锅中饭,填补人的养分/自信是养分,供人们摘到果子。”写到“烧亮煤气灶”时,学生
21、哗然,有人干脆窃窃私语起来:烧亮煤气灶,煤气灶烧亮我说:“烧亮煤气灶是有煤气灶烧亮的感觉,我们等一下再来修改吧!”在写到“自信是锅中饭”时,又有学生试补道:填饱人的肚子。我马上接口说:“我原先也填的填饱人的肚子,可接下去要么是自信是肚子,能消化食物、要么是自信是肚子,能生出儿子,前者食物与锅中饭绕了回头路,不好;而后者肚子生儿子太过庸俗了点,也不很好。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将自信是锅中饭后改成了填补人的养分;虽然养分是名词术语不如肚子具体形象,但是写作诗歌不能为了追求形象化而因词害义,养分替代肚子就是力求避免为了追求形象化而因词害义这种情况。”说着这些,我又让前排的同学看了我手中教案的修改处,以
22、示决非信口开河。回过头去让大家又讨论了“烧亮煤气灶”的修改问题,有同学认为“烧亮煤气灶”给人有“煤气灶”本身烧着了的误导,故不如改为“点燃煤气灶”。受此启发,又有同学对“石油”发起了质疑,认为烧煤气灶的是“石油汽”而非未经提炼的“石油”。经大家合计,确定改“自信是石油,点燃煤气灶”为“自信是石油汽,点燃煤气灶”。也即如下诗节大家较认同:“自信是石油汽,点然煤气灶/自信是煤气灶,煮熟锅中饭/自信是锅中饭,填补人的养分/自信是养分,供人们摘到果子。”再一声令下,学生全体仿写起来。师生一片怡然自乐景象。 再来看第2个环节。我先让学生集体朗读全诗,结束后我评价了他们朗读的语气平淡及指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
23、因是朗读时不含激情或者说是没读出诗句的重音,换言之,给诗句划出重音朗读时加以区别就定能感人多了。接着,我以第一诗节内容(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为例作了示范,按“着重号”读出重音且稍微拖腔拉调,果然较有趣味。接下去,十余个诗节分给各组加着重号,小组交流定型后进行集体朗诵,朗诵声就“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韵味悠长”多了下课铃响了,学生也坚持把后四节诗全部朗诵完。学生的着重号不可能完全加对,但看着他们念自己加重音号的诗歌那么开心,我也很欣慰。一句话用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我喜欢!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5 一、导入。 杜甫在25岁
24、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25、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
26、,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三、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春望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