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师课堂:逻辑学与叙事学视野下的阅读能力考查_第1页
高考语文名师课堂:逻辑学与叙事学视野下的阅读能力考查_第2页
高考语文名师课堂:逻辑学与叙事学视野下的阅读能力考查_第3页
高考语文名师课堂:逻辑学与叙事学视野下的阅读能力考查_第4页
高考语文名师课堂:逻辑学与叙事学视野下的阅读能力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名师课堂:逻辑学与叙事学视野下的阅读能力考查“情境”中国高考评价的理念从“知识立意”注重双基,到“能力立意”强调独立思考,再到当前的“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更加突出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体现了与时代背景相符的科学性。1这其中,“四层”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对考试内容的概括。四层中,核心价值起引领作用,学科素养起导向作用,关键能力是考查重点内容,必备知识则是基础。 一、“四层”在高考语文阅读考查中的体现与关系(一)就高考语文阅读考查而言,核心价值往往隐含在阅读材料之中,体现为材料本身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但有时也作为命题直接考查的内容,比如: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

2、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2020年全国卷)(二)而核心素养直接导向了所有的命题设置。同时,基于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高考语文阅读考查的侧重点也发生了转移,信息性阅读(含论述文与实用文)由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比对转向需要更多的归纳、概括、演绎、推理、抽象、批判等思维能力的参与,文学性阅读从基本的理解分析转向以考查审美鉴赏为重点。如: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2020年新高考卷)从选文看,“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一句后,确实列举了两类环境,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但是,地理环境是否只是由

3、这两类环境组成的呢?这其实涉及到逻辑中的不完全归纳,它的科学性是有限的。再如: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6分)(2020年全国高考卷)8.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2020年全国高考卷)14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6分)(2020年江苏卷)这样的命题,乍看和“人物的对话表达了彼此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赏析文中画线的部分”或“请探究小说结尾的意蕴”之类的题没有两样,但细细看,这样设题比较空泛,而上面高考卷两道题的设置,比较集中考查学生对作品人物与作者的情感与心理的体验能力,情境代入感比较强,

4、是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体现。(三)关键能力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如阅读能力虽然一直是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但信息时代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因此,高考语文的关键能力之一阅读能力也相应由注重精读转向强调精读、泛读等各种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由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接受能力转向侧重对文本传递的各类信息的审视阐释能力。2高考阅读材料,是需要采用不同阅读策略的,而且各类文本都允许阅读中空白的存在,也允许阅读中的补白的出现。特别是,对材料的审视阐释,代替了原来的理解、解释,文本就不再是唯一的角度,引入互文本,参以读者反应、时代背景、社会思潮等,对

5、文本做出更具深度与宽度的阐释。如: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2020年新高考卷)基于文本给出的观点与信息,对另一类文本(广义的)进行合理的推断,正是学生在今后社会生活中可能经常遇到的需要解决的,体现的是信息的转化能力。再如:20请参照线条之美的审美角度点评下面这首描写劳动者的小诗。(5分)脊 梁罗长城一条力的弧线,一道破土的犁圈,一条飞来的彩虹,一架厚的青峦。 (2020年天津卷)基于语用的阅读考查倾向,显然是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6、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由此,阅读理解走向了阅读阐释,以阅读的体会去阐释文本,实现了文本与文本、信息、观点与表达的勾连。(四)必备知识是基础。“关键能力是以必备知识的学习探究为载体培养出来的,表现为对必备知识的运用,是形成学科素养的必要前提;必备知识的积累是形成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在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进行考查时,必然涉及对必备知识的考查。”3高考尽管以考查关键能力为重点内容,但关键能力依赖于学生的语文知识,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知识、文学审美知识、中外文化常识。没有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就是无水之鱼。二、逻辑学与叙事学视野下的阅读能力考查事实上,两类知识的欠缺与不足,构成了阅读理解最大的障碍。

7、一类是逻辑知识,一类是各类文体知识(特别是叙事学的理论)。传统意义的句子成分与语法关系的讲解并不系统,而逻辑学知识又长期缺席语文课堂,学生逻辑的认识主要依靠的是经验的积累而不是理性的训练,因而缺乏一定的体系,这使得思维的层次较低,缺乏高阶思维。传统意义上的文体知识比较粗疏肤浅,比如小说的三要素、散文的形散神聚,等等,这使得阅读主要关注的是故事,而不是故事的讲述,没有文本的细读,阅读就很难走向深入。(一)逻辑知识与思维能力2020年,新高考卷考查了一道下定义的题目: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2020年新高考卷)“下定义”这类考法学生可能不陌生,是语言运用和说明文阅

8、读常考的一种题型,但是学生一般只是学习下定义的格式,而忽视下定义中“种概念”“属概念”与“本质特征”之间的关联,这实际上属于概念的基本知识。再如:2020年全国二卷第2题: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B.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C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D.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也

9、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一些学生选了A。查看原文: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学生看到“反思、质疑”字眼,认为不是“明确反对”。但细读文本,“反思”的是“原物”的概念,质疑的是“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作者对“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有一句直接的评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这一题考查的主要是判断。判断包括或然判断、必然判断、已然判断、未然判断、假言判断、选言判断等,容易发生混淆。而此题中的C项,原文第二段中有相似的话: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10、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一些学生以文本有依据,认为此选项正确。即使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还要看到第三段,作者接着写道: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此可见,作者对这则材料有更深入的思考,他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给这幅画“辨伪”,而是借此论述美术馆藏品的“历史物质性”会发生变化。这才是他的观点。这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信息类阅读中最难的一种考查,因为这需要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的加入。这类题目,以对文本论证的分析最为典型,由于难度较高,所以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如:2下

11、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2020年全国高考卷)其中A项,涉及多处文献(材料),以最后一则文献为例,原文(含上下文语境)如下: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

12、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选文引用鲁迅的话,强调“仁爱”的一以贯之性,但同时也透露了鲁迅对“父为子纲”的批判,因而带有辩证性。 (二)文体知识与审美鉴赏能力目前教材、教辅资料提供的文体知识十分有限,而且比较陈旧,陈旧的核心是层次较低,用于中考阅读尚可,用于高考阅读则显然不够用。以小说为例,小说叙事说主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谁讲这个故事,一是讲了什么故事,三是怎么讲述这个故事的。叙事学的相关知识主要有叙述视角(有限视角与全知视角)、叙述人物(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事方式(蒙太奇式不同时空叠加,多个小故事推进,现实与回忆、历史交叉,对同一事件由不同

13、人物从不同角度讲述的复沓,对话,意识流)、叙述技巧(明暗线,伏笔,铺垫,悬念,照应,延迟,突转,对比)、叙述时间(顺序、频率与节奏等)。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2020年新高考卷)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2020年高考全国卷)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2020年高考全国卷)1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6分)(2020年

14、浙江卷)其中全国卷从“阅读中的空白与补白”的角度出题,既关联叙事学中的有限视角,也关联读者反应理论,能检测学生是否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浙江卷考查的是叙述时间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叙述时间中容纳较长的故事时间,是叙事的艺术。叙述时间包括通过追叙来展开过去的故事,通过提前叙述来与结局照应保持故事完整,通过反复叙述事件或事物来突出、勾连主体故事,通过场景固定以集中展现故事或场景转换以推动故事发展,通过概括叙述、放慢叙述、中止叙述、省略叙述等形成不同的叙述节奏。参考答案提供了四种赏析: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识,结尾进行呼应。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