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知识的课件_第1页
藏象学说知识的课件_第2页
藏象学说知识的课件_第3页
藏象学说知识的课件_第4页
藏象学说知识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藏 象 学 说 第 一 节 概 述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即内脏。 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如“心象尖圆,形如莲花”(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 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 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 ( 一)是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

2、系; (二)是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关系。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研究对象 精、气、血、津液、神脏腑:内脏的总称。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肝、心、 脾、肺、肾。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 脏腑学说又称藏象学说,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即是以脏腑为物质基础,运用脏腑与其他组织器官的系统联系及与自然界相互通应的关系,构成自己的理论系统。通过脏腑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来把握人体生理、病理的活动规律。 五脏的

3、生理功能特点:五脏主贮藏精气,藏而不泻。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各种精微物质,均贮藏于五脏。贮藏于五脏的精气,越充满越好,而不能过度耗散,故称藏而不泻。如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六腑主传化水谷,泻而不藏。中医学认为,六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纳、消化饮食物及传导排泄糟粕。因其摄入饮食物,在吸收水谷精微后,要及时把糟粕排泄到人体外,称为泻而不藏。故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3. 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也是“藏而不泻”与五脏类似。但其形态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形类似于腑。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以五

4、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五脏代表人体的五个生理系统,它们之间通过经脉的络属沟通和气血的流贯相互联系。五脏功能的协调共济,相互为用,是维护人体生理平衡的重要保证。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的生理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机体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二)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机体外部的各种表现与内脏的功能活动存在着相互的联系,通过对人体的整体观察,通过分析人体反映于外部的征象,来认识内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如面色恍白。 第 二 节 脏 腑 是位于人体颅腔、胸腔之内,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内脏器官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一.五

5、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神志活动也归属于五脏。中医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其在内联络六腑及其他组织器官,在外应自然界四时阴阳,构成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系统联系。(一)心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 中医学对心的形态结构也有较明确的记载,如类经图翼经络说:“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在有的中医文献里,已经把心分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主血脉,神明之心主神志。如明代医家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说:“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

6、昧者是也。”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 主,有主持、管理之意。血,指血液,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脉,指经脉,为气血运行的通路,中医又称为“血府”。所谓心主血脉,即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 心脏位于胸中,有经脉与之相连,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系统。心脏在人的一生中不停地跳动,通过经脉把血液输送到各脏腑组织器官,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颈侧部(人迎脉)、腕部(寸口脉)、足背部(趺阳脉)、虚里 生理 在生理情况下,人的心气强健,推动血液运行的生理功能正常,气血运行通畅,全身的生理机能正常,表现为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脉搏节律均匀,和缓有力。 人体面部的气血比较丰富

7、,心脏气血的盛衰亦常通过面部的颜色与光泽显现于外,故称心“其华在面”。望色,亦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中医学认为,心脏之所以能够正常搏动以推动气血的运行,均依赖于心气的作用。 病理 1. 心气不足:即心的精气虚少,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减低。可见心慌心跳,面色无华,脉虚无力等。2. 心血瘀阻:若心气不足,血运无力,可导致心脏血液瘀阻。可见心悸,心前区憋闷疼痛,面色灰暗,口唇青紫,脉搏节律不整等。3. 心血亏虚: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以心气强健、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如果心血虚少,脉道不充,则可见心悸、面色口唇苍白,脉细无力等。 (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又称心主神明或心藏神。 1. 神的概

8、念:神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常指事理的玄妙、神奇。如谓“阴阳不测之谓神”、“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在中医学中,神的基本含义有二:广义的神: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即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狭义的神: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 维敏捷,反应灵敏。 病理: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 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关系密切。2. 心主神志的理论依据: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即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 中医学把神志活动归属于心,其理论依据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神志活动分属于五脏。二、是认为心为神志活动产生的场所。三、是

9、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的仍归属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因此,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而正常。反之,如果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从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则谵狂;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2.系统连属:(1)心在志为喜: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活动的“喜”有关。 生理:喜乐愉悦,一般说来,对人体属于良性的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所以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病理:喜乐过度,则又可使心神受伤,神志涣

10、散而不能集中或内守。故灵枢本神又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即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是说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反映于面部的色泽变化。华,是荣华、光彩之意。心脏气血的盛衰可从面部的颜色与光泽上反映于外,故称心“其华在面”。 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有泽;如心的阳气虚损不足,则可见面色白甚或滞暗;若心血虚少,则可见面色苍白无华;心血瘀阻,则可见面色青紫等。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 (3)心在窍为舌: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舌的主要功能是主司味觉,表达语言。心的经脉上通于舌,舌的

11、功能要靠心的精气之充养才能维持。舌的味觉功能和正确的表达语言,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如果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则可导致味觉的改变和语言表达的障碍。同时,由于舌面无表皮覆盖,血管又极其丰富,因此,从舌质的色泽即可以直接察知气血的运行情况,并判断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一般来说,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有病变,则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4)心在液为汗:汗液,是人体津液经过阳气的蒸化,从汗孔排出之液体。所以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温病条辨亦说:“汗液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同时汗液的排泄,还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腠理开,则汗出;腠

12、理闭,则无汗。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均为水谷精气所化生,因此又有“血汗同源”说,而心主血,故又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如心气虚损,则可见自汗;心的阳气暴脱,即可见大汗淋漓等。反之,汗出过多,也可损伤心脏阳气。 (二)肺 肺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左右各一,上连气道,并通过口鼻与外界直接相通。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居于诸脏之上,故有“华盖”之称。关于肺的部位与形态,古代 医家早有描述。灵枢九针论说: “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类经图 翼对肺的描述更为详尽:“肺叶白 莹,谓为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 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 虚。”以上描述,与现代解剖学基 本一致。 1.肺的主

13、要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主,即主持,管理之意。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肺主气,即指全身的气均由肺来主持管理。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与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主呼吸之气: 主一身之气:主一身之气: 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医学实在易亦说:“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气的生成方面,主要是宗气的生成。二是肺能调节全身的气机。二者关系: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取决于肺主呼吸之气的功能。肺的呼吸均匀和调,则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反之,呼吸功能失常,亦必然

14、会影响及宗气的生成和气的运动。一般来说,肺主气的生理功能失常,一方面表现为呼吸功能失常,如肺气不足可见呼吸无力,动则气喘,或因肺气壅塞而致咳喘胸闷,声高息粗等症;另一方面则可表现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宗气的生成、运动障碍,导致全身机能减退,可见身倦乏力,语声低微或血循环不畅及水液代谢障碍等病变。 (2)肺主宣发和肃降: 所谓宣发,即指宣布与发散。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布散的生理功能; 所谓肃降,即肃清、洁净和下降。肺主肃降,即指肺气具有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生理功能。肺主宣发:生理: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 宣散水谷精微和津液。 排出浊气,完成气体交换。由于肺主宣发并

15、能布散津液,调节汗孔开合,故和津液代谢也密切相关。病理: 一是卫气和水谷精微以及津液不能及时布散于体表周身,皮毛失于温养、润泽则憔悴枯槁不泽,汗孔开合失度,卫外功能减低而见自汗出,易感外邪。二是津液不能及时布散而停留于局部。停于肺则为痰饮,停于肌肤则见颜面周身水肿。三是体内浊气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呼吸不利而见胸闷咳喘,呼吸困难。 肺主肃降:生理: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向下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 肃清呼吸道。病理: 一是清气不得下行反而上逆,可见胸闷、咳喘、呼吸急促表浅。二是水津不能及时向下输布,则易于停留于局部,可见小便不利、痰饮、水肿。三是肺内异物不得肃清,可见咳嗽、吐痰、呼吸不畅。四是大肠传导

16、障碍,可见大便困难、甚或闭结不通。(3)肺主通调水道: 通,即疏通;调,即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 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人体水液代谢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生理:肺气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 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可将人体的津液布散于皮毛周身,而且由于肺能布散卫气,主司腠理的开合,故一部分代谢后的水液,则可通过汗孔排出于体外;同时,肺的呼气还可带走一部分水分。肺气肃降,促进水液的下行: 通过肺的肃降作用,一方面可使津液向下布散,另一方面,则可将代谢后的水液经肾的气化作用下输到膀胱,生成尿液排出于体外,同时,肺的肃降,推动大肠的传导,通过大便排出一部分水液。病理: 由于肺位于人

17、体的上焦,肺的宣发与肃降对水液代谢具有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故有“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之说。 无论是宣发或肃降的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出现痰饮、水肿等病理变化。如肺气失宣,水津不布,水道失于通调,出现尿少,颜面周身浮肿,中医常用“宣肺利水”的方法治疗,即是肺主通调水道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4)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 朝,即朝会,聚会的意思。 肺朝百脉,即是指全身的气血,都通过经脉聚会于肺。 肺朝百脉的生理意义体现于两个方面: 一是进行气体交换 二是肺气助心行血 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辅佐心脏,对全身进行治理调节的作用。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治理和调

18、节呼吸运动,使呼吸节律均匀,平稳深沉,有利于气体交换。二是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即通过肺的有节律的呼吸运动,以协调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三是治理和调节气血之运行。肺通过宗气,贯心脉以行气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治理和调节水液代谢。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治理和调节着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对人体的水液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系统连属:(1)肺在志为悲忧: 以五志分属五脏,则肺在志为忧,若以七情配属五脏,则悲、忧同属于肺。 悲哀和忧伤,虽属不良性情志刺激,但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都导致人体发病。只有在过度悲伤情况下,才能成为致病因素。它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使气不

19、断地消耗。 由于肺主气,所以悲忧易于伤肺。反之,在肺虚时,则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从而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2)肺在液为涕: 涕,为鼻腔粘膜分泌的一种粘液,具有润泽鼻窍的功能,并能防御外邪,有利于肺的呼吸。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肺为涕。” 在正常情况下,涕液润泽鼻窍而不外流;在临床上观察涕的变化,常有助于对肺病的诊断。如风寒犯肺,则鼻流清涕;风热犯肺,则鼻流黄稠涕;燥邪伤肺,则干而无涕。 (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输精于皮毛: 肺气宣发,可以把卫气、水谷精微和津液输布到体表,温养肌肤、润泽皮毛。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抗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亦较强;

20、反之,肺气虚损,宣发卫气和输精于皮毛的功能减弱,则卫表不固,抗御外邪侵袭之能力低下,即可出现多汗或自汗,或皮毛憔悴枯槁等病理表现。正是由于肺与皮毛相合,所以在外邪侵犯皮毛,腠理闭塞,卫气郁滞的同时,也常可影响及肺,而致肺气不宣;反之,外邪袭肺,肺气不宣时,也同样能引起腠理闭塞,卫气郁滞等病变。皮毛助肺呼吸: 在中医学中把汗孔称作“气门”,即人体皮表之汗孔,不仅能排泄由津液所化之汗液,实际上也随着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进行着体内外的气体交换。所以唐容川在医经精义中指出,皮毛亦有“宣肺气”的作用,并指出:“遍身毛窍,俱暗随呼吸之气以为鼓伏。”这是肺合皮毛的有力说明。 (4)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鼻为

21、肺之窍,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鼻与喉皆是呼吸道的重要部分。肺通过鼻窍与外界直接相通。 鼻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方面:一是通气功能,鼻、喉本身即是呼吸道的一部分,其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呼吸的进行。二是嗅觉功能,可分辨各种气味。中医学认为,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均依赖于肺气的作用。喉主通气和发声,但均依赖于肺气才能完成,故称喉为肺之门户。 在病理情况下,肺的功能失常,常引发鼻与喉的病变,可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喉痛,音哑或失音等。而外邪侵袭,也常从口鼻而入,引发肺的病变。 (三)脾 脾位于人体中焦,在横膈之下的腹腔内。关于脾的形态,类经图翼说:“脾,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俞当十一椎下。”而难经

22、四十二难也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 温五脏。”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 : 运化水谷: 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 运化水谷,即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散作用。 饮食物 胃 小肠 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中医学认为,脾的运化水谷的功能,全赖于脾气,只有在脾气强健的情况下,水谷精微才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从而使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病理: 若脾气虚损,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则可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甚则面黄肌瘦,倦怠乏力等病变

23、。还可因气血生化不足、正气虚损而变生它病,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液: 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功能,是脾主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只有脾气强健,则运化水液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方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的停滞,亦就防止了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 由于人出生后,主要靠从饮食物当中摄取营养,而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靠脾的运化功能来完成,脾胃的运化功能对维持人体的生命和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2)脾主升清 :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 脾主升清可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头目心肺,以滋养清窍,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

24、以营养周身。 如果某种原因导致脾不升清,则清窍失于水谷精微的滋养,可见倦怠乏力,头目眩晕;清阳不升、水谷并走大肠,则可见腹胀,泄泻等症。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 中医学认为,存在于胸、腹腔的内脏,之所以能保持其位置的相对恒定,是有赖于脾气主升的作用。如果脾气虚损,不能升清反而下陷,则可导致人体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久痢脱肛等,中医学称之为“中气下陷证”,则可用益气升提的方法治疗。(3)脾主统血: 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所谓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内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统血的主要机制,实际上即是气的固摄作用的具体体现。生理: 脾之所以能够统摄血液,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转输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而气的固摄作用也较健全,则血液也不会逸出于脉外而致出血。病理: 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虚亏,气的固摄功能减退,则可导致出血。但是,由于脾主升清,脾气主升,所以习惯上多以便血、尿血、崩漏及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