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_第1页
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_第2页
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_第3页
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_第4页
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卷I一.参考题库(共30题)1.刘熙载在文艺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A、《诗概》B、《词曲概》C、《艺概》D、《文概》2.陆机《文赋》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遗言也贵妍。”这里的“会意”是指()A、 具体构思B、 文章立意C、 汇合多重境象D、领会文章主题3.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这个通达的诗论观点出自()A、袁宏道《序小修诗》B、李贽《童心说》C、严羽《沧浪诗话》D、谢榛《四溟诗话》4.怎样理解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句话?5.《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诗歌创作要合乎()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与“()”的文学批评方法论。7.试述“滋味说”8.吟咏情性9.刘勰提出了“体性”的概念,讲的是()A、文章的体裁与文学性质的一致性B、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C、创作时要体会各种文学体裁的性质D、在文学鉴赏中,读者要领会文学体裁的性质10.简述白居易诗论的得与失。11.关于《毛诗序》的作者问题,历来“纷如聚讼”,《汉书》认为,汉代治《毛诗》者本乎赵人(),为河间王博士。12.孔子文艺思想对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有哪些积极的影响?13.试述诗言志的观点14.王土禛是清初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是由清人张宗柟辑其论诗之语而成的《()》,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是神韵说。15.试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内容。 16.简述“文本同而末异”17.(孔子的)“思无邪”说18.“讽谏”说19.(钟嵘的)诗有三义说20.明代诗论家谢榛的论诗著作主要是《()》,一名《()》。21.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22.简述为对‚为事说。23.试述“立行为本,立言为表”对写文章的重要意义24.试论王充的文学发展史观。25.整体性思维26.结合孟浩然、韩愈的诗歌作品,谈谈你对严羽对孟、韩二人评价的看法,以及对严羽妙悟说的理解。27.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怎样的比较?这种比较有何意义?28.简述文章十体说。29.叶燮在《原诗》里把创作主体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其中的()处于核心地位。30.试述诗歌的评价标准,严羽提出的“入神”或“兴趣”说。卷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D4.参考答案: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了文学作品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以及为抒发这种真挚的情感而对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描绘,即要求做到情景交融,物我浑然一体。达到了这一步方可谓之有境界。5.参考答案:发乎情,止乎礼义;主文而谲谏6.参考答案:与民同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7.参考答案: 钟嵘在诗歌创作问题上提出了“滋味”说。 1、钟嵘重视诗歌的群、怨,他认为好的诗歌必须是有“滋味”的。 2、“滋味”:钟嵘认为应该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必须赋、比、兴并重,做到言近旨远,形象鲜明,有风力、有藻采,感染力强,才是“诗之至也”。 3、“滋味”说,主要强调文学作品形象性的特征。 4、诗歌形式上,不赞成采用“文约”的四言和“文繁”的骚体,而极务主张五言,因为“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滋味是指作品中蕴含着深厚动人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激动、联想和咀嚼回味艺术感染力。 5、“滋味”说对后世影响很大。杨万里、王士祯均得益于此。8.参考答案:此语最初见于《毛诗序》,钟嵘在《诗品》中借用其语,内涵有因有革。他认为,诗歌本质就是“吟咏情性”,即抒情,并将这一观点贯穿了《诗品》论诗的发生论、创作论和其诗学理想的始终。在对“情性”的具体认识上,钟嵘强调要“情兼雅怨”,他特别重视诗歌中所表现的感慨、哀怨的情思,这种情思正是封建社会诗人们,在政治环境和生活境遇中受到压制和苦痛而发射出来的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同时,他也要求诗歌抒哀怨之情应不失雅正,具有儒家所提倡的温柔敦厚之风。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 首先,白居易重视诗歌的批判现实功能,不主张歌功颂德,而提倡暴露时弊。其报国济民、守仁求善的民本思想,是他诗论的进步之处。而其弊端是将诗歌变成了政教工具,以政治实用立场否定诗的审美价值,认为一些优美的写景抒情之作不过是“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其二,由于极端重视诗歌的政教功能,所以在创作原则上倡导“实录”,反对虚构和想象,这一方面坚持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却忽视了想象、虚构等表达方式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其三,在道与文的关系中,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力主有为而作,不尚形式主义和风月之作;但他将内容与形式对立起来,不重艺术性。 其四,在诗的语言艺术上,白居易以“新乐府”的方式继承了乐府诗的民间语言传统,力求明白晓畅;但过份求直露、浅显,忽视了含蓄、蕴藉。11.参考答案:毛公12.参考答案: ①强调"诗教",其基本观点,是肯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并且也能很好地服务。后世的"文以载道"等强调教育作用的文道观基本上是受孔子"诗教"观的影响; ②思无邪成为文学批评的标准; ③文学的社会作用,即‚诗可以兴、观、群、怨‛说,尤其是‚诗可以怨‛,后世许多诗人、作家正是接受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写出了许多讽刺社会、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形成了我国文学‚诗可以怨‛的优良传统; ④辞达说、文质说; ⑤尽善尽美‛说,这一美学观成为孔子以‚诗教‛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13.参考答案:“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志”指意志和感情。诗的本质在于言志抒情,诗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媒介来表达感情,抒发志向,诗的作用表现在它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上。14.参考答案:带经堂诗话15.参考答案: 他系统地论述了小说与政治,小说与国民的关系,高度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探索了小说的艺术特征,提出了小说的主张。 (1)一反我国封建社会历来轻视小说的传统,把小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提高到空前的高度。“古今欲改良政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出发,要小说为资产阶级改良政治服务,成为其政治宣传的工具。故其欲新有八项,核心则是“欲新政治”。 (2)他如此突出地强调小说的地位和作用,固然有其对抗反动势力,批判黑暗现实和矫正轻视小说的传统观念的积极意义,但无疑过分夸大了小说的作用,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3)他高度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及其作用,与他对小说的功能与艺术感染力的认识分不开。他认为艺术具有反映现实与表现理想和“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 (4)他认为小说能够满足人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二是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在小说中揭露。这是小说具有反映现实和表现理想两功能。这里所论实质上是对历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创作传统与流派的概括。 他从艺术的审美娱情角度对小说的感染力和普及性等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和概括,有其深刻独到之处,但“熏浸刺提”这四种力并非小说所特有,而是其他文学作品,乃到政治家和宗教主所共有,小说不过是:此四力所最易寄者,说明他对小说的艺术典型货摊规律和特点仍缺乏深入的认识,到于他所说小说可成为人类幸福和祸害之本,言过其实了。 梁启超上述小说理论,是为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服务的,它既有积极的因素,又有负面的东西。但从推动社会改革,批判封建正统的文学观念和我国小说的创作和理论批评开创新局面来年,功绩是主要的,应予肯定。16.参考答案: 曹丕认为“文本同而末异”,提出了文体论“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这里所说的“本”,就当指文章写作上的共同根本的原则和规律;“末”应当是指各类具体文章的体裁和表现手法,并连带涉及到了风格问题。17.参考答案: 《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18.参考答案:"讽谏"就是讽刺的意思,‚讽谏"是讽而谏,就是在讽刺之中包含着"谏(劝说)"的意思。《毛诗大序》提出了 "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充分肯定了文艺批判现实的意义和作用。老百姓可以用用文艺的形式对上层统治者进行批判,而且"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包含着一定的民主因素。它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用文学创作干预现实,批判社会黑暗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了比较明确的论述。19.参考答案:诗有三义是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来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三义具体所指是什么呢?文中接着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用现在的话说,钟嵘的‚兴‛,就是诗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就是写景叙事要寄托作者自己的情志;‚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但写物中也要用有寓意的语言。并且要综合运用这‚三义‛,即如他所说的,要‚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诗之至也‛,才是最有‚滋味‛的作品。20.参考答案:四溟诗话;诗家直说21.参考答案:文本同而末异22.参考答案: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强调诗的重点在于义,也就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明显是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论思想,但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作了积极的发展。他所谓的‚为时‛‚为事‛具体说就是‚裨彩时缺,救济人病‛,‚救济人病‛就是主张用同情怜悯的笔墨来抒写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裨补补缺‛就是要用诗歌来暴露‚时缺‛揭示时政的弊端。23.参考答案: 学古文的宗旨要以“立行为本,立言为表”。韩愈从“文以载道”的观点出发,认为文章的写作要以儒家之道为准则,思想不纯,就不能写好文章。对作家来说,重要的就是立行,即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其次是立言,即写文章。“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机时希其光”作家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使自己不断充实,这样才能“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即根深叶茂,果实饱满,油脂充足,光辉灿烂。 作者的德行是根本,言辞文章是德行的外部表现,有好的道德修养,就会有相应的文章表现。韩愈强调作家主观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突出他的“文以载道”的观点,表现了韩愈倡导文章复古的基本宗旨。24.参考答案: 汉代经学‚述‛而不‚作‛,复古模拟倾向严重,语言追求艰深古奥,晦涩难懂,严重脱离当时口语。王充对此十分不满,他大胆突破儒家传统,鲜明地提出了反对复古、主张独创的进步文学思想。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后世超过前代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不一定比‚今‛好,‚今‛一定比‚古‛大大前进。他所强调的发展进步的历史观,对后朝的葛洪、萧统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反对复古必然要提倡独创,王充最赞赏的是有独立创造性的文人。他在《超奇》中把文人分为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其中有独立见解,能创造性地写作文章的鸿儒是最了不起的,在王充看来,品评作者高下,不应以读书多少作标准,而应当以是否博通能用为标准。25.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文论主要思维方式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中国儒、道文化的天人合一、物我一体,其文化精神的原型是人类远古社会的"万物有生"、"万物同情"和"神人以和"。古代文论的整体性思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己度物的生命化和人格化,二是惟务折衷的综合性和统一性。26.参考答案: 孟浩然继承陶渊明和二谢(谢灵运、谢朓)的传统,诗多取材山水田园。注重总体印象和情绪的把握,风格冲淡而富于韵味。韩愈诗歌的主要特色就是气势宏大,尚险好奇,瑰丽奇崛。但在整体意象方面就没有达到所谓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浑然一体之境界,韩愈写诗着力太重,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远没有孟浩然诗中韵味深长的朦胧含蓄美。 所以严羽《沧浪诗话》在《诗辨》里将韩愈、孟浩然相比较,说明妙悟这样‚别材‛不同于学力。韩愈学问高出孟浩然,但严羽却认为其诗远逊于孟,这就是‚诗有别材,非关书也‛的注释。这里讲的‚妙悟‛,无非是诗人看景物时,产生出一种情思,没有这种情思,写不出诗,所以‚诗道惟在妙悟。‛有了情思,再结合具体景物来描绘,景中含情,这就是神韵。‚妙悟即真‛当是指诗人对于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的一种直觉,一种感悟。显然,这是诗歌创作最为独特的艺术规律,所以,严羽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由于‚悟有浅深‛,各个诗人悟的深浅不同,因而形成各人各派诗歌的审美价值的不同,亦即形成诸家体制的高下之别。韩愈、孟浩然的‚悟‛不同,尽管韩之才学高于孟,但孟之‚悟‛强于韩所以韩诗远逊于孟诗。27.参考答案: 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史记》所处理的是现成的历史事实,作者不能任意改变或虚构,只是用有文采的笔把它写出来,这对作者就构成了限制,作者的艺术才能就体现在对现成的史实的组织和处理上。而《水浒传》则不然。 作者可以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自由的虚构,《水浒传》中的‚事‛大多不是真实的历史事实,而是作家在概括大量生活现实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想创造出来的。这种虚构性更可以发挥作者的艺术创造才能。金圣叹将有文学色彩的历史著作和纯粹的艺术作品小说明确地区分开来了。从纯艺术的角度上说,他更推重这种虚构文学。28.参考答案: 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成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29.参考答案:识30.参考答案:“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诗的好坏,主要看能否写出“兴趣”,写出“兴趣”诗就达到了最高境界,即“入神”,严羽评价诗的最高标准是“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入神”之诗尽善尽美,无可指责。卷II一.参考题库(共30题)1.试述皎然关于意境的本质及其审美特征的看法。2.(钟嵘的)滋味论3.诗有三境4.试述元好问强调直观与体验,反对模拟的观点5.试述刘勰认为应该培养艺术想像力。6.试评述袁宏道的诗歌发展观7.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8.评价严羽的诗歌理论。9.试析王骥德戏曲理论的主要内容。10.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 发愤著书 ‛说,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  《毛诗序》提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二曰(),三曰(),四曰(),五曰(),六曰()。”——主张:创作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揭露和批判黑暗现实,则要‚主文而谲谏‛,提出了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11.(叶燮的)才胆识力说12.陈子昂在《修竹篇序》评东方虬《咏孤桐篇》说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教材认为,这里的正使之音是()A、指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开创的盛行于魏晋的玄谈风气B、指曹魏正始时期的作家具有建安风骨的作品C、泛指曹魏正始时期的作家宣扬玄理的作品D、泛指曹魏正始后期出现的阮籍、嵇康等作家的作品13.韩愈在《答李朔书》中还继承了孟子的()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14.风骨15.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在以()A、“思无邪”为核心的文艺批评标准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C、“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D、“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16.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A、读者之意B、作品之意C、作者之意D、古人之意17.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他的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A、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B、所表达的作者的爱憎感情C、构思和布局D、情节所反映的主题思想18.试述叶燮“才、胆、识、力”和“理、事、情”的理论内涵。19.剖析具体作品,阐释张炎提出的清空说的词论观点。20.兴趣说21.王国维词学理论核心是()A、境界说B、神韵说C、性灵说D、格调说22.试述《文赋》对古代文论建设的突出贡献。23.简述知人论世说。24.试述司马迁对“春秋笔法”的概括25.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段诗论出自()A、严羽的《沧浪诗话》B、王夫之的《姜斋诗话》C、袁枚的《随园诗话》D、叶燮的《原诗》26.李渔的一部内容涉及戏曲、歌舞、建筑、园林、饮食等方面的著作是()A、《十二楼》B、《风筝误》C、《比目鱼》D、《闲情偶寄》27.试述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原则。28.(孔子)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这段文字说明了苏轼哪些文学理论批评观点?29.简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内涵和影响。30.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把上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卷I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1)皎然在诗学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对于诗歌意境学说的阐述。要求作诗应当充分抒情达意,又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斤斤计较,他主张借助形象来传情达意。他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命题,认为诗歌是通过描绘“境”来抒发思想感情的。抒情性最强的诗应当是通过“境”来表现而给人以无穷馀味的。他所说的“境”,指的是作品中所描绘的能够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典型的生活环境或精神状态。它来自客观世界,但又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主客观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即后人所说的“意境”。皎然所谓的“境”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和构思的产物。 (2)他把有无意境和意境创造的程度作为衡量诗歌作品优劣的主要艺术标准。他认为,诗作的艺术效果首先是由“取境”决定的,“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如他赞美王粲《七哀诗》,是因这首诗创造出令人产生“伤肝之叹”的意境。推崇谢灵运的诗也是由于谢诗善于创造“情在言外”的意境,“诗情缘境发”是皎然的诗歌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原理,他的《诗式》、《诗议》等著作就是以此为核心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的。 (3)他很重视“取境”问题,“取境”就是创造意境,须经巧妙的艺术构思。所谓“尚于作用”,就是重视诗的艺术构思。他要求“取境”要独创,即立意新颖、境象独特、语言精粹;创造出的意境要自然,描绘意境要有动态美,意境中要蕴含深刻的思想。 (4)总之皎然善于诗歌意境方面的论述是多方面的,是我国诗歌意境说的真正奠基人之一,他继王昌龄所阐明的意境说,开创了我国诗歌理论的新局面,对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诗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是我国传统诗学发展史上的座里程碑。2.参考答案: 钟嵘《诗品》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只有‚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作品,才是‚诗之至也‛。钟嵘是中国古代文论家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文艺理论批评家。要做到作品有深厚的‚滋味‛,钟嵘提出‚诗有三义‛说,认为要使诗有‚滋味‛,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好‚赋、比、兴‛的写作方法。 怎样综合运用‚三义‛呢?‚三义‛中,他又将‚兴‛放在第一位,并使‚三义‛综合运用,这就突出了诗歌的艺术思维特征。并且说:‚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滋味‛的作品。3.参考答案:唐代署名王昌龄著《诗格》中对诗歌三种不同境界的概括。《诗格》云:“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日情境。三曰意境。”《诗格》所言“物境”,指在外部景物境象与诗人主观心神沟通化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情景交融的诗歌艺术境界。其涵义与后人理解的“意境”比较接近。《诗格》所言“情境”,指将真挚浓烈的情感加以直接抒发而以情动人的诗歌艺术境界。《诗格》所言“意境”,则指集中而又真切地表现某种意识或事理的诗歌艺术境界。这里最早将“意境”概念引入了诗歌理论领域,然而其涵义与后人视为诗歌艺术极致的“意境”有着明显的不同。《诗格》对“诗有三境”的阐释,总结了唐代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体现了唐代受佛家思想影响而以“境”言诗的风气,丰富了正趋于成熟的诗歌“意境”学说。4.参考答案:元好问认为,真正的具有天然神韵的作品,不是闭门苦呤,模拟古人而得来的,只有像杜甫那样,在具体环境中获得切身感受,以直观所见,感受入诗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暗中摸索”无法达到“真”的境界,“眼处心生”最终目的是写出具有天然神韵的作品。5.参考答案: (1)艺术想像是作家创作才能的一种体现。对于艺术构思想象过程中有时思如泉涌,有时又灵感全无,刘勰认为,要提高艺术想象的能力,保持文思的畅通,关键在于一要有虚静的心态,二平时要在知识的积累、才干的培养上下功夫,三要在写作中体现“博而能一”的原则。且明确将“虚静”办公室为作者心调气畅、淡泊宁静,重点在于作者的主观精神状态的专一与超功利。与庄子讲究“心斋”的理论一脉相承。 (2)要求作家通过学习以积累知识,明辨事理以丰富自己的才能,参照生活经历以提高分辨事物的能力,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磨炼、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些都关系到作家生活的积累、思想境界的提高、艺术素质的培养问题。尽管不属于艺术的构思想象阶段,刘勰却认为是保证文思畅通、创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根本方法。他在此为写作者指出一条培养文思的有效途径。 (3)他还强调:无论文思敏捷,为文神速,还是喜欢深思熟虑,作文迟缓,若要取得成功,都必须以广博的学识,杰出的才能为基础。这些都有赖于平时的积累和磨炼。也就是说,只要平时加强修养,刻苦磨炼,创作时保持虚静的心态,创作的灵感就会自然来临。 (4)他认为,增加见识,可以拓展思路;突出重点纠正内容贫乏和杂乱无章的弊病。又指出,平时有浓厚广博的常识素养与创作时中心明确、突出重点,对艺术构思想象是有益的。“博见”是“贯一”的基础和前提,“贯一”是写好作品的关键。刘勰为写作者深刻地阐明了平时的学识积累与艺术想象顺利进行、艺术创作获得成功之间辩证统一关系。这些论述都是十分深刻和精辟的。6.参考答案:袁宏道的诗歌发展观是变,从主体(指创作者)方面言,变是真的必然结果,他说: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与丘长孺》)从时代方面言,诗歌的变化也是必然的。他说:‚文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不同的作家风格不同,不同的时代面貌不同。而复古派(前后七子)承认文学是变化的,但否认变是合理的,要复古就是要诗歌不变。袁宏道肯定变的合理性、必然性,这就打破了前人的陈陈相因的成法,‚不拘格套‛,‚从胸臆流出‛,并主张向民歌学习,形成其诗歌的独特风貌。7.参考答案:常人之境即人人皆能感之之境,诗人之境:人人皆能感之而难以言之,常人难以感之而诗人感之之境。8.参考答案: (1)严羽提出“别材别趣”说,“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是说诗歌有自己的特殊题材,不同于书本的知识 、学问;诗歌有其特殊的旨趣,不同于议论著作以阐明道理为宗旨。这个特殊的旨趣(兴味、兴会),也就是审美感受。他对诗歌的审美特性与形象思维规律的认识和概括是相当自觉和深刻的。他既认识到诗歌所遵循的思维规律不同于议论说理,但并非排斥理性认识。把诗歌的审美特点及其思维规律如此明确和系统的阐述,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尚属首次。 (2)以禅喻诗,提出“妙悟”说。他强调:学诗主要不是靠“学力”,而是靠“妙悟”,即要靠心领神会,不能靠逻辑推理、文字解说。就诗歌和宗教都要遵循形象思维的规律来说,二者是相通的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并举孟浩然和韩愈为例,孟浩然学力不及韩愈,但论诗则韩不及孟,原因是孟“一味妙悟”。他强调“惟妙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即学诗的正路,可见把“悟”作为学诗作诗的基本思维方法。他还把“悟”及其最高境界“入神”作为评价历代诗歌成就的标准,推崇盛唐为诗歌的最高境界。这里所论,正是诗歌的形象思维的规律,说得如此具体明了,且有条理,亦大体得当,是前人所未发。但把历代诗歌与佛教门派生硬比附,又反而弄巧成拙。 (3)提倡“以盛唐为法”。严羽认为:盛唐之诗到达了“透彻之悟”,是诗歌的最高境界。于是力倡“以盛唐为法”。他概括出盛唐诗时代风格:既笔力雄健(即雄浑悲壮),又气象浑厚,相当准确。他力倡盛唐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他认为盛唐符合诗歌的审美特点和思维规律,二是盛唐之诗寄托了他的审美理想。追慕盛唐气象,瞧不起孟郊、贾岛和“四灵”苦寒狭小的诗风。 总的来说,严羽的《沧浪诗话》突破儒家诗论传统的影响,自学地捍卫诗歌的审美特性,对提高诗歌创作的艺术水平,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重要的诗歌美学理论著作。但他阐述诗歌的审美特性尽管有时也接触到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但未能从根本上着眼,故难免给人有迷离恍忽之感;所倡“以盛唐为法”又过于绝对,成为明清时期复古拟古的先声。9.参考答案: 《曲律》是王骥德戏曲理论的代表作,是明代重要戏曲论著之一。它论述全面,自成体系,全书40章,分别探讨了南、北曲源流,南曲声律,传奇作法,以及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的许多问题,并对元、明两代戏曲作家和戏曲作品进行广泛的品评。《曲律》在戏曲理论发展中起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也对戏曲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1)他的戏曲理论深受徐渭的影响,重本色,认为戏曲要“模写物情,体贴入理”,剧本写作应作到“词格俱妙,大雅与当行参间”才是上乘之作。对明中叶以来传奇作品中案头之作提出尖锐批评,推崇《西厢记》、《琵琶记》与汤显祖诸传奇为本色典范。理论自成一家。 (2)在前人的理论上对传奇作法作了进一步探讨,意识到剧本是一个整体,每一出的曲、白都应服从这个整体而相互照应。他在戏曲理论方面,是第一个重视戏曲结构、重视曲的完整性的,如《论章法》,将作曲喻为工师筑室,定规式,然后建造。对传奇作法的论述见《论剧戏》,对写剧本的要求无论布局还是情节还是音乐都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3)他的理论对清代李渔戏曲理论影响甚大。无论是李渔的“结构第一”“密针线”“脱窠臼”“戒荒唐”、“减头绪”“立主脑”都是对王骥德世态见解的继承和发展。 (4)王骥德是一位着眼于演出实践的理论家,他的曲论是对前代人和同代人的艺术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戏曲创作规律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总结。他的戏曲理论较前人更有系统性,又对当时和后世的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都产生了较大影响。10.参考答案:风;赋;比;兴;雅;颂11.参考答案: 《原诗》中叶燮把创作分成‚在物者即创作客体与在我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从创作主体言,在四要素当中,识是审美判断力;才是审美表现力;‚胆‛是主体的自信力,它建立在‚识‛的基础上,识明而胆张,‚因无识,故无胆,使笔墨不能自由‛;力是才所依赖的生理心理能量,体现在作品中是作品的生命力。中心意旨就是要确立一个具有艺术独创性的诗歌创作主体,只有有了这样一个独创性主体,才会有诗歌的独创性。从主客体关系上说,才、识、胆、力是表现理、事、情的。这种表现必须要‚当乎理,确乎事,酌乎情‛,要与表现对象的性质特点相符合12.参考答案:D13.参考答案:养气14.参考答案:“风骨”一词,魏晋以来有之,《文心雕龙》更设专论。从总体说,“风”是一种审美观念,主要是指刚健之美的形式,“骨”则属内在的“质”的范畴,指有坚实的思想内容。陈子昂对“风骨”下的定义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此可谓对有“风骨”之诗总体的审美观。15.参考答案:B16.参考答案:A17.参考答案:A18.参考答案:叶燮创作主体论的中心意旨就是要确立一个具有艺术独创性的诗歌创作主体,因为只有有了这样一个独创性主体,才会有诗歌的独创性。在“在我者”的才、胆、识、力四要素中,识是判断力,包括知性的判断力和审美的判断力两个方面。知性的判断力对客体的理、事、情作出判断。理、事、情本是错杂相陈于前,往往令人不能清晰分辩,有了识,就可作出判断和选择。而审美判断力则对“体裁、格力、声调、兴会”等审美表现问题作出判断和选择。具备了两方面的判断力,主体才具有独立性,不会跟随世人或是古人的脚步亦步亦趋。根据叶燮的论述,才是审美表现力,是将理、事、情“敷而出之”的能力。识与才是体用关系,识为体,才为用,内有识才能表现出才。胆是主体的自信力,它也是建立在识的基础上的,“识明而胆张”,无识也就不可能有胆,无胆就不能有创作的自由,不能有审美表现的自由。只有建立在识的基础上的“胆”(即主体的自信力),才能使创作达到自由之境界。力是才所依赖的生理心理能量,体现在作品中是作品的生命力,力的大小影响到才的大小与力度。在主体的四要素中,识处于核心地位。这种以识为核心的主体乃是真正独立的、具有创造性的主体,而正是这个主体构成了诗歌艺术独创性的基础。19.参考答案:《词源》中专设‚清空‛一节,可见其对清空的重视,其开篇即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什么是清空呢?从他对一些词人词作的评论看,主要有这样几个层面的内涵:在构思上,想象要丰富,神奇幻妙;所撷取或自造的词之意象要空灵透脱,而忌凡俗;由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象结构整体,构架要疏散空灵,不能筑造得太密太实。这样的词作表现出来的风貌就会自然清新、玲珑透别,使人读之,神观飞越,产生丰富的审美联想。《词源》推崇姜夔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等,都被推为清空,骚雅之作。20.参考答案:严羽提出的有关诗歌特质的一个重要范畴。所谓“兴趣“就是指诗歌具有即景生情、情景妙合、情趣无穷的诗美特质,往往景真情切,不露人工痕迹,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貌。21.参考答案:A22.参考答案: (1)突出文学的情感因素。他提出“诗缘情而绮靡”,不提“止乎礼义”。整个《文赋》处处讲情,甚至把“言寡情现时鲜爱”列为文病,把“悲”(以情动人)作为审美标准。这种以情感为文学的根本、以抒情为文学的特征的观点,具有突破儒家诗教,转变文学观念,开一代风气的作用。 (2)揭示艺术想象的特点。他对构思过程的描绘,说明想象有如下特点:一是思维的广阔性。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想像跨越时空,包罗万象。二是情感与形象互相促进:“情瞳昽而弥鲜,特昭晰而互进“。实际上已初步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特点。 (3)发展了风格论。他看到文学作品的描绘对象是千姿百态的,风格也是屡屡变化的,作品风格也与作家个性有关,他强调各种文体的风格特征,在曹丕四科八体的基础上,把文体分为十类,并一一具体阐明其风格特征,特别是诗与赋分别论述,以“缘情”和“体物”来区分,把握了二者各自不同的特征:“绮靡”和“浏亮”,比曹丕的“诗赋欲丽”更为明晰。 (4)灵感的发现。他发现灵感对创作具有重要作用:文思的通塞决定于“感兴”即灵感,作品的优劣取决于灵感的有无。他对创作中灵感的来去作了生动的描绘,但无法解释其来源。其实他所说的创作前应玄览万物等,实际上已论及作家获取灵感的途径。他对灵感的论述,是他对文学理论的巨大贡献。 (5)突出强调形式美。从西晋到南朝的文学创作,突出地发展了形式美,为唐代诗歌的繁荣打下了基础。陆机对结构美、辞采美、音韵美的突出强调,即是对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潮流的理论总结,又大大推动了形式美的发展。儒家传统的观念多少对形式美有轻视。陆机却提出“遣言贵妍”、“音声迭代”,强调形式美对表达内容的重要作用,并以“绮靡”、“浏亮”作为文体特征,甚至以“妍”作为审美标准,批评古乐古文的清淡简质,大大地突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