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案3篇-1_第1页
《黄鹤楼送别》教案3篇-1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鹤楼送别教案3篇黄鹤楼送别教案 篇1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解题。 黄鹤楼在哪里?(位于湖北武汉长江江畔,名胜之一。) 谁送别谁?(李白送别孟浩然。)老师板书:李白孟浩然 3、老师介绍背景。 李白年轻的时候住在湖北一代,和同住在那里的大诗人孟浩然结成了忘年交。 【老师在课堂上启发同学理解:什么是“忘年交”,并板书该词,目的有二:一,与课文表达的情感呼应;二,让同学多了解点儿学问。】 出示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老师解释。有一天,孟浩然打算“顺江东下,前往扬州”,李白就在黄鹤楼上为他“饯行”,并写下了这首闻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出示诗句 “吾爱孟夫子

2、,风流天下闻。”的用意与上面的相同。王恒老师上课就是这样,经常在不经意间向同学“灌输”点儿东西,以丰富同学的内存。我是很喜爱的。】 4、出示诗句,请同学质疑,并提示同学:这篇课文是“文包诗”,大多数问题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这就是告知同学文包诗的特点,也是告知学习的方法】 二、初读。 1、提出要求。 大声朗读,读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2、检查。 出示简单读错的词:饯行 伫立 凌空 远眺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指名读,齐读。 请同学选择难读的句子相互读,相互订正。 三、再读课文,质疑解答。 1、提出要求。 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提出来。 2、指名逐节朗读,同学质疑,老师留意采纳各种方法指

3、导理解,相机进行朗读,加深理解。 重点指导: “饯行”,提示同学留意形旁理解;【从字形,汉字的独有的特点动身,教同学理解】 “俯临”,比较黄鹤楼和长江的凹凸理解;【结合实际,理解关键字“俯”】 “飞檐”,看图理解;【看图理解,既形象有快捷。课堂上,老师还介绍了:“飞檐”是中国建筑独有的艺术特色,启发同学的民族骄傲感】 “比邻”,联系成语“比肩继踵”的“比”理解;【温故而知新,“习得”就是这样。】 “杨柳依依”,看图想象,说说感受即可;【体会经杨柳轻拂的感受,这样的理解多好!】 “沙鸥点点”,画简笔画示意;【方法自然,倘要解释“点点”倒会难煞人,老师的基本功可要好哇】 “伫立”,联系上文“白帆随

4、着江风慢慢远去,消逝在蓝天的终点”理解;【联系上下文,恰到好处。】 “脍炙人口”,老师解释月字旁和肉有关,“脍”,指细切的肉,“炙”,有火字低,指烤肉;指导同学写好“炙”字。【对“脍”的解释让听课的老师大感爱好,指导写好“炙”,给人的感觉是扎实,信任同学肯定会记得牢,写得好。】 【这段教学中王恒老师引导同学一边读一边理解,既有读准的训练又有疏通的目的,还有理解字词指导,容量不小。方法多样,同学主动学习,自问自答,确有困难处,老师点拨,很精彩。】 【期间,有同学质疑:触动、吟的意思,这是老师没有预设的。老师镇静地引导同学达到共识:“触”是摸、碰,连摸都不能摸,动也不能动,可见情感之深;对“吟”的

5、理解,老师用自己投入的吟诵让同学直观地感悟。这样的处理是需要灵感的。】 四、同学自答原来质疑的问题。 1、老师提问,读了文章,对于这首诗,你们读懂了哪些? 2、同学回答。【敬重同学,信任同学。若我们每位老师都有这剧烈的意识,同学就会“自能读书”。】 3、对于较难的“西辞”,老师画简笔画解释。 五、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老师读得有味儿。应提倡老师范读,由于眼下经常看到,老师总是让同学“你能把读得”,自己读得很少,即便读了,与同学的读,相差不大甚至不如。试想,如此,怎能影响同学?】。 2、同学自提要求,选择一个小节练习。【鉴于是高班级,选择性地读而不是通篇指读是可行的。】 3、指名

6、朗读,老师指导。 六、初读感受。 1、老师提问,读了课文,你们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2、同学回答。 3、老师小结:回想当年,李白肯定也怀有这种种感受,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朗读这首诗。【这是再一次整体感知。】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家人听,请他们为你打分。 2、完成习字帖,写好字,争取得“优”。 【作业符合第一教时的支配。简洁可行,没有加重同学的负担。】 我的思索 第一课时干什么?王恒老师做了讨论。真实、平实、扎实是我们每一堂课所追求的。这一课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体现了我们的追求。这堂课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师要真正地敬重同学,信任同学,

7、许多问题靠同学已有的学问、力量加上老师适时、适当的点拨是可以解决的;老师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功,老师的功底扎实了才能驾轻就熟,才能给同学更多的东西,同学崇拜哪个老师就会自然地喜爱那位老师所任教的课程;老师要吃透教材,吃透同学,唯有吃透,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黄鹤楼送别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能通过文诗对比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伴侣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预备:音乐,(可能的话多媒体) (过渡:伴音乐) 相聚意味着别离。伴侣,我走了,为我送别。 眼前迷漫的烟雾系不住过往的飞鸟,浓浓淡淡日子里的琐碎似云影般随风轻摆,

8、搁浅心情之舟,我试图打开耳朵听尽这一季五音之外的声音,我试图翻尽书页捕获一切淋漓尽致词句,我试图用一种舒适而亘古不变的素语来形容这一季七色之外的光荣,这一季枝枝叶叶都是离情,这一季千缕暇思已迈上枝头。这是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离情啊(导出第一自然段:或范读或听录音) 你知道了什么,你好像感受到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齐读 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边出示黄鹤楼图片)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文章的字里行间透出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你能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用笔划划。 其次段:找出:一会儿一会儿 送君千里终需一别,黄鹤楼下,李白、孟浩然举酒话别:指名读李白的话 孟浩然何

9、尝不是如此:自读 体会友情之深(李白的话理解时应抓住“令人仰慕”“誉满天下”“始终”等词,孟浩然的话理解时要抓住“海内”“永世不绝”等词句) 练读、分角色读 表演 (过渡)伴侣要远行了。或许会回来,或许不会。我曾经受过很多次的离别,我甚至以为,我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离别,但是,或许正是这丝丝入耳的幽扬音乐,又或者是那茫茫的江水,让我又一次莫名地陷入了一种伤感。我凝视着这烟波中的长江,犹如凝视着生命里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细节。假如心情可以溶化,我想,此刻我的心便已慢慢溶化在了这东去的江水里,有些苦涩。 我心中似有万语千言,千言万语,我无法割舍你,我的伴侣,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假如此时你便是李白

10、,当伴侣登上小船,当伴侣的身影在自己的眼中渐行渐远时,你此时此刻的感受是什么? 你想的是什么? 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诗人感情 是啊,诗人李白最终按捺不住感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同学随即说出诗句) 你此时,能感悟诗句的意思和诗句中蕴涵的全部感情了吗? 沟通 你还能说出些古人用来写离情的诗句吗? 小结 不必努力去记忆一些往事里的细节,由于这些恍如就在眼前,如此的详细,又如此的亲切。 我们相互凝视的时候,在彼此的眼中好像还可以看到曾有过的欢乐和眼泪。无论是在阳光绚烂的日子里,还是在有点阴郁的雨中,这个城市,都曾留下曾经共同散着步前行的身影。 人总是要离别的。在这暮春季节,记忆依旧可以在

11、草长莺飞里流淌。我想,话别,可以只用一杯茶的时间,可是友情,却是一辈子的 黄鹤楼送别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媒体:投影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识,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指名沟通 2、今日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幻灯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12、6、揭题25黄鹤楼送别 7、同学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 (3)理解课文也许内容,思索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 烟雾迷漫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远眺 仰慕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注视 a、指名读,师订正字音 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留意点 “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 “饯”字与吃食物有关是“食”字旁。 “酒”字已在生活中熟悉,书写时区分于

13、“洒” 3、依据同学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同学描红、临写字(师巡察订正写姿)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 其次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比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伴侣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比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伴侣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媒体: 收录机配乐录音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日我们连续学习(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 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详细化。 (指名说) 3、在李白

14、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沟通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留意力集中,老师信任大家能在课文中查找到答案。 1、听课文录音,思索刚才提出的疑问?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同学动手圈画)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沟通一下。 (小组争论,师巡回指导) 4、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故人

15、“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 你从哪里知道的? (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 5、在漂亮的春景中,老伴侣要分别了,或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6、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随机出示第2节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读,同学评价,齐读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 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开头。 9、同学自由练读,表演。 10、下

16、面我们要聘请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仔细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同学读) b、评价 c、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d、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e、下面要选择演孟浩然的同学。(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f、“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珍贵的阅历要告知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教导一下。 开头表演。 11、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其次句诗。 12、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