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伯牙鼓琴》_第1页
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伯牙鼓琴》_第2页
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伯牙鼓琴》_第3页
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伯牙鼓琴》_第4页
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伯牙鼓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伯牙鼓琴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准“少”“弦”“若”“哉”“为”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重点:1.把握朗读的

2、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 2.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要先来考考大家(ppt )谁来? 非常好!反应很迅速。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诗句都又一个共同点就是 大家都说对了,是关于友情的诗句,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

3、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在古代多少真挚的友谊因诗词长存,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见证2500年前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段佳话伯牙鼓琴 请认真看老师板书(板书)齐读 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鼓 是弹的意思 看我们可以联系前后猜出字的意思,这个学习方法真不错。二、了解人物 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两个人物,一位是伯牙,一位是锺子期。那同学们请看图片,谁是伯牙?谁是锺子期?你是怎么发现的? 对,弹琴的是伯牙,听琴的是锺子期。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看,我们通过图片也能理解文言文的句意)【设计意图】本环节以“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的理解为例,使学生明白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要理解

4、文言文就要理解到每一个字的意思,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伯牙是春秋时期的琴师,晋国士大夫。他是一个地位很高的人。锺子期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相传其为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拿板斧的樵夫。什么是樵夫?上山砍柴的人。他们两个好像并不搭配,一个是士大夫,是乐师,一个是砍柴的樵夫。是什么让他们两个相遇,让他们两个互为知己的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这就提到了“知音”,二人互为知音。知音的本义是通晓音律,有了这个传说,我们现在还会把什么样的人叫做“知音”?对!就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这么快速的回答出问题,说明充分预习了,资料袋也没有放过)三、初解“知音” 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故事,初解“知音”、 1、自由朗读课

5、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找个同学来读一下。指名 少选之间 是sho 来跟我读。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是一会儿,不久的意思。再找个女生读一读。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韵律美。)大家试

6、着自己读一下。找几个同学来读一下。读的真不错!读出了韵律美。(出示句子)下面女生读红色部分,其余的男生读,比一比谁读的更有韵律美。我们刚才说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叫做“知音”。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作为知音的锺子期会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师生接读)四、合作探究读懂文意 1、学到这里,我们已经用了好几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你学会了几种?你还会其他的方法吗? (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2)借助注释来理解。(3)联系上下文理解。(4)结合插图理解。(5)小组讨论,问同学、老师。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下面大家根据上面的方法自学,读完后进行小组讨论,遇到实在搞不懂的

7、情举手问老师。我们一起解决。用时5分钟。3.反馈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方:刚才。)“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联系上下文。“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师: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合作

8、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环节,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刚才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五、练讲故事,言语实践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2.小组内练讲故事。不看书,把这个故事讲给小组内同学听,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在小组内试讲。【设计意图】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标落到实处。六、创设情景,训练语言 穿越时空,做一回伯牙或者锺子期,你会选择谁? (锺子期起立,方便进行

9、采访)采访伯牙:看到这里,你会高弹一曲什么样的景象? (出示高山图片,体会高山的险峻和巍峨)此时的锺子期听懂了他的琴声,会说:(子期用文中的话齐说)采访子期:你的话语中哪里表现出了险峻和巍峨?(感受巍巍乎)采访伯牙:看到这里,你会高弹一曲什么样的景象? (出示流水图片,体会流水的湍急和浩荡)此时的锺子期听懂了他的琴声,会说:(子期用文中的话齐说)采访子期:你的话语中哪里表现出了流水的湍急和浩荡?(感受汤汤乎)采访伯牙:除了高山流水,你还会弹什么动人的场景呢? (师示范 清风徐徐)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伯牙鼓琴志在 白雪,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伯牙

10、鼓琴志在 杨柳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依依乎若杨柳。伯牙鼓琴志在 ,锺子期曰:。(伯牙讲词语,子期用文中的句式夸夸他)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不但能听懂声音,还能听懂他的心志。采访伯牙:知我者,子期也。遇到这样的知音会是怎样的心情?(高兴、幸福、开心、珍惜)即使你是士大夫是乐师,就算是锺子期是个樵夫,也是非常珍惜这个“知音”。这样看起来知音不在乎地位的高低,只在乎心灵的沟通。这才堪称真正的知音。这就是有名的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遇知音。【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同时想象当时故事发生的画面,想象会是怎样的“高山”、“流水”,并理解“知音”“巍巍乎”“汤汤乎”等词语。换位思考体会伯牙和子期的关系,为伯

11、牙失去子期内心痛苦做铺垫。七、补充拓展悟情感 1、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在第二年的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见时,万万没想到,面对的他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墓碑。(ppt )大家请读! 课件: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这位知音了,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大家读! 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同学们再读! 5、是

12、什么原因让伯牙毅然决然的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呢? (知音难觅 内心痛苦)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板书:艺术的魅力)【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伯牙鼓琴就是从“伯牙、子期”超越了地位、国籍而成知音,就是因为音乐艺术的魅力。本环节从人物的介绍中,从学生质疑中,来感悟艺术的魅力。不仅牙认为难觅,很多诗人都曾留下诗句。大家读!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欧阳修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这些诗句都表达了一个主题:知音难觅 6、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知

13、音?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7.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总结: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体会痛失知音之情。通过历朝历代关于知音的名句积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影响力,体会知音难觅。在此基础上,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就很容易了。古人之间的友谊有很多种,像锺子期和伯牙之间称之为知音之交,我们读过的桃园三结义种的刘备、关羽、张飞是生死之交,八拜之交我们了解

14、了三个,剩余的五个,请大家课下去读一读了解有关的小故事吧 板书:伯牙鼓琴 艺术的魅力 伯牙 锺子期 知音难觅 痛苦欲绝伯牙鼓琴教学评语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伯牙古琴教学评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九个生字,理解字意,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渲染”“勾勒”等词语。(2)揣摩文中优美语句,体会文中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书法情感的方法。(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1)熟练利用字典等工具书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主感受课文中描述的草原风光及风土人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对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赞美,感悟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15、激发学生对草原风光及草原人民的热爱。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对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赞美,感悟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对草原风光及草原人民的热爱之情。(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两个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暑假期间有没有去什么地方旅游呢?(学生答,师生互动)那有没有哪位这次去了草原或者以前去过草原的同学们愿意说一说你们都去了哪里的草原,都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呢?(学生答,师生互动)看来同学们的草原经历还都挺有意思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第一篇课文草原,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再去那片美丽的大草原走一走。

16、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们也跟随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板书:草原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出示作者简介课件: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17、。(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课后揭示或作为问题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总结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草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用笔做上记号;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字词。优美的词语或者有特殊意义的词语用线画出来。2、检查字词学习效果。采用问答引导方式,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字词大意,教师最后出示课件归纳字词正解。字:毯、陈、裳、虹、蹄、腐、羞、涩、微。(字形、字音、注意点

18、)词:明朗:光线充足(多指室外)。一碧千里:一片碧绿,十分广阔。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茫茫: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如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奇丽:奇特而美丽。无限:没有穷尽,没有限量。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迂回:回旋,环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拘束:过分

19、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天涯:指极远的地方。话斜阳:在夕阳下告别。其他优美词语或特别词语可由学生补充,教师帮助解释。(例如:奶豆腐、陈巴尔虎旗、摔跤、手抓羊肉等。)3、教师提问:作者文中都写了些什么?预测:草原的美丽风光、草原人民热情好客、蒙古族同胞迎接远客设宴款待的情景等。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细读课文,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的。作者是按什么为线索来写作的。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课文内容,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作者按照参观访问的顺序写的:首先描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美景,接着展示了远迎客人、激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的隆重场面,最后用诗句“蒙汉情深何

20、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全文。描述了草原风光美、蒙汉一家亲的场面。(预设板书:草原美景热情迎接亲切相见盛情款待依依惜别)四、精读品析,草原美景1、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看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么描写草原美景的,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草原很美的呢?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或词语。2、学生自主品读,找出优美词句。3、小组内交流总结,教师按课文顺序适时引导学生回答。出示优美例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分析:一个“可爱”就足以间接表达了作者见到草原时的心情,给人一种身心舒畅愉悦的感觉,“清新”“明朗”的草原是

21、作者看到草原时的感受,这种感受使作者感到满心的愉快,以至于想高歌一曲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作者这里由景生情,直接表达了自己初见草原时的惊喜和愉悦,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写法。(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分析:“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辽阔。这句话形容草原一片碧绿,十分辽阔。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是却并不因为空旷而显得苍茫冷清。(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结合图片课件展示这种渲染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翠色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云际”,则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这两者是自相矛盾

22、吗?其实,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显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前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将滴,绿得油亮闪光,给人“欲流”的感觉。这是化静为动,突现草的色泽,草的生命,也抒发了作者无限的热爱和赞叹。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照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再说汽车在前进,视野中的那些“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云天吗?(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分析:这种境界是指草原一碧千里,犹如一幅写意的中国画一样

23、的境界。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让作者感到非常惊叹;而草原的辽阔,小丘额柔美和羊群的点缀犹如一幅中国画令人感到非常舒服。“愿久立四望”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让人恨不得一直看下去;“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诱发起激情,想吟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赞叹与喜悦。作者用这种看似矛盾却又合理的笔触巧妙地刻画出“我”在这种特定境界里的丰富的内心感受。句式:既。又。(并列关系)会用该句式造句。4、教师总结:本自然段作者由景生情,又寓情于景,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了自己初见草原的惊喜和对草原风光的赞叹之情,字里行间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由衷的赞美

24、。板书:草原美景 风光美5、师:同学们,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不美,老舍先生用非常优美的语言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为我们描述了草原的美景,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让我们试着背诵第一自然段,把这一幅如画的美景记到心里吧。五、深读感悟,人情之美师:既然来到了美丽的蒙古大草原,自然要去看看独居特色的蒙古包,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中吧。请同学们自读二到五自然段,读后小组讨论你的感受。1、走进草原,热情迎接出示优美例句:(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问:“洒脱”是什么意思?(潇洒、自由)可以换成哪些词语?(自

25、由自在、无拘无束、)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分析:在广袤的草原上,可以自由的开车,不用顾忌有任何阻碍,而且一路翠色尽收眼底,在这样的环境里心都变得宽广和洒脱了,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啊!(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问:这句话给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热情好客)你都是从那些词句感受到的?(“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分析:“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表现了蒙古人民的迎接远客的

26、急切表现,他们都是盛装打扮,挥动马鞭疾驰的像我们本来,体现了他们对于远客的重视和热情。该句为比喻句,作者把这种景象比作彩虹,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景象,更把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比作了彩虹一般绚烂,不仅形似而且神似。(3)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调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你在朗读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试着朗读这句话。分析:草原人民热情好客令人动容,让人感动,读起来也是充满了激动之情。板书:热情迎接2、蒙古包外,亲切相见师:作者一行跟随这骏马一路到达了蒙古包,那么主人与客人们在蒙古包外相见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

27、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蒙古包外的情形,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朗读分析。出示例句:(1)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分析:主人和客人相见的激动之情。(2)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分析:语言不通却并不妨碍大家相见时表达彼此的激动兴奋之情。师:该段描写了主人和客人们在蒙古包外亲切相见时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双方都非常激动的心情。板书:亲切相见3、蒙古包内,盛情款待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着客人们一起和主人去蒙古包里面看看吧。看看主人们是怎样招待客人的?分析:“倒上了”“摆上了”“不大一会儿”说明主人早有准备,用自己民族的特色美食招待客人。干部和老人向客人敬酒,为客人唱民歌体

28、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客人的重视。而客人们回敬酒,跟着唱歌,这种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主人的盛情款待和客人的宾至如归的场景也正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相亲相爱的深厚情谊。板书:盛情款待4、面对离去,依依惜别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朗读最后一段,看看描写了怎样的场景?你又是怎样感受到的?学生朗读,学生小组内总结,分析情感。教师引导总结。分析:饭后小伙子们和姑娘们纷纷表演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客人们也跟着一起唱歌跳舞,慢慢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体现了蒙汉两族依依不舍的美好情感。板书:依依惜别出示例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引导分析:在这美好的草原

29、美景和蒙族同胞的热情款待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我们在这种深情厚谊和欢声笑语中怎么忍心离别呢。面对着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在夕阳下两族人民互相诉说着依依惜别之情。该句问文中的中心句,作者直接抒情,从主人热情迎客款待到联欢话别处处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两族人民团结友爱难舍难分。充分表明了作者感受到的草原人民的人情之美。板书:人情美六、课堂总结,体会情感师:同学们一起来回味整篇课文,作者都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表达手法来抒发感情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该篇课文描写了作者初入草原,看到了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美丽风光,让人感到非常愉悦和洒脱,后

30、来到蒙古同胞的热情相迎、盛情款待和联欢话别依依不舍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到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抒发了作者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希望祖国各个民族的大团结的美好祝愿。文中作者采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板书设计:草原美景 风光美热情迎接亲切相见盛情款待 人情美依依惜别七、作业布置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情感,并背诵第一自然段2、根据自己去草原的经历,或者从文中所感受到的,写一篇关于草原的小诗或者散文等,来描述下你眼里的草原风光。3、完成课后习题。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

31、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涩、摔跤”等词语。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5.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9个生字,理解“绿毯、渲染、勾勒”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具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

32、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

33、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5】“(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2)渲染:

34、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4)迂回:回旋,环绕。(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

35、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后写产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教

36、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板书:风光美)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出示课件6】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

37、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出示课件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

38、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

39、家来比一比,赛一赛。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出示课件9】( )迎接 ( )相见 ( )款待 ( )联欢 ( )话别(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

40、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3)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板书:热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1)热情迎接: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41、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激情相见: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3)盛情款待: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有感情地朗读。(4)尽情联欢: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5)深情话别:出示课件:【出示课件10】“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

42、”响起。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这正是【出示课件1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

43、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2.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板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听歌曲)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

44、原,齐读课题。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三、自学课文,合作探究。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

45、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四、激励评价,赏读涵咏。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1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说说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书上的词语或者自己概括词语加以总结,请同学把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你体会的很好,能否用书上的重点的词语加以总结,把它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参与

46、板书课文中的重点的词语。学生板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错别字。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展示课件),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放课件)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过渡: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优美的语句,我们真的应该多读读。选择本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板书:景色美4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出示课件)(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过渡:同学们通过边读边谈体会的方法,我们感受到草原的美,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在访问的过程中又什么的感受

47、呢?第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人教版语文园地六(蒋庆庆)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中的情感,积累语言。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学习资料袋学习过程导入(直接课题揭示)学习“我的发现”请2生,1生扮小林,1生扮小东,读“我的发现”。听了对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我的发现: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齐读)幻灯片出示。再次默读我的发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先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补充。顺便说说平时搜集资料中的学习体会。资料袋交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日积

48、月累”学习用上面的方法来学习过故人庄。(幻灯片出示诗歌)请生读,把诗歌读准确、流利。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意。质疑,谁来说说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诗意。(幻灯片出示作业)作业交流。让生读诗歌。听范读。闭眼悟诗情。你听着诗歌,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齐读过故人庄背诵。拓展:课外搜集的有关友情的诗歌,课堂上交流。作业:根据过故人庄编写一个小故事;和同学交流写友情的诗歌,从中选择一首或几首搜集到自己的资料袋中。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语文园地六1.学会向别人表示感谢,能安慰别人。2.能看图写一件由图想到的事,或是写一件生活中的真实

49、的事。 3.学会用查字典与联系上下文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词语。 4.积累古诗过故人庄和成语故事杏林春满。胜似亲人的看图作文训练。恰当地表达感谢和安慰别人。3课时。(口语交际)一、导入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这一单元,我们围绕“爱”这个主题学习了几篇描写人间真情的课文。这节课,让我们也化作爱的天使,来学会感谢,学会安慰!(课件出示课题:感谢和安慰)大家齐读课题。二、模拟情景请看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广告片。(课件出示:公益广告片)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你最想说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点拨:孩子应该感谢母亲,感恩母爱,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是一个眼神,应该说都是对母亲最大的安

50、慰。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也要有献出爱心的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话题。(课件出示:感谢和安慰)三、交际指导 1.学会感谢。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也许也有困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请大家回忆一下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你需要感谢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感谢的话?先想想,再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学生自由对话交流)教师请同学上台把感谢的过程向大家展示一下,并作小结:刚才几位同学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帮助过的人的感谢。我们表达感谢的方式可以用掌声,可以用语言。我们的掌声是热烈的,发自内心的,我们的话语也是真心实意的,所以我们在感谢别人时,话语要做到真心实意(课件出示:真心实意)是发自我们的内心。(课件出示

51、:发自内心)2.学会安慰。(1)现在,我们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希望得到在座的同学的帮助。前几天,心理辅导老师收集到了同学们许许多多的烦恼,其中有些烦恼老师能够解决,但还有许多烦恼需要同学们来帮助解决。谁能来帮忙一下呢?教师点拨:这个烦恼是很多同学都有的烦恼,那就是家长给我们加重了学习负担。但是同学们应该给家长讲清楚,合理的安排,适当地阅读课外书,让家长给我们自由,自己保证完成学习任务。(2)大家都知道神舟六号遨游太空的事吧!(课件出示:天地对话)看看两位遨游太空的英雄的妻子与两位英雄进行的天地对话,请同学们认真看,看看他们都讲了些什么?你从中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

52、:同学们,安慰别人需要我们用真心实意,鼓励和同情的话,从这两位阿姨的话中我们得到了启发,以后同学们在安慰别人时应该注意向这两位阿姨学习。只要留心身边的事情,我们就会发现身边处处都有需要安慰的人,或者说你受到别人帮助时要学会感谢别人。四、回顾总结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困难、烦恼或挫折。在获得别人的安慰和帮助时,老师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学会感恩,献出自己的爱心,对需要帮助的人进行安慰。感谢他人要发自内心,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谢意,从而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安慰别人是很有讲究的。首先我们对别人要有同情心,要有爱心,要真心实意地给一些鼓励;其次要注重保护对方的自尊心,语言一定要委婉得体。

53、(习作)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出示图片)先仔细观察,再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一位少数民族的老太太、一个汉族小姑娘、晾好的衣服、木盆、桶等。一位小朋友根据这幅图还写了一篇文章,就是看图写画。(出示课件:例文)谁愿意把这篇文章读一读?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点拨:文章对图画观察有序,并结合图画展开合理想象。二、思路点拨1.出示课件,明确写作要求。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人?给小姑娘取一个名字。小姑娘与老奶奶是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思考)3.理解题目:“胜”的意思是什么?“胜似亲人”呢? 点拨:超出,

54、胜过;就是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4.理解图意:仔细观察画面思考:老奶奶正在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搂抱、抚摸小姑娘呢?请仔细观察画面,好好想一想,事情可能发生在什么时候?小姑娘是怎样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呢?老奶奶又是怎么感谢她的呢? 5.小组讨论,师巡视。 6.指名反馈。提出要求,试写片段。点拨:同学们都能根据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小姑娘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过程想得很具体。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让每位同学将自己的想法在这里一一交流,那么赶紧把它写下来吧!片段讲评。(出示作品)学生评价,提修改建议,教师评析。注意起因、经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有没有写清楚等。三、展开想象 1.图前想象。课上到

55、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老奶奶为什么是孤身一人呢?她没有亲人照顾吗?乐于助人的小姑娘平常还可能会帮她做些什么事情呢?点拨:小姑娘对于老奶奶来说,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老师觉得可以把这些内容放在我们习作的最前面,也就是刚刚写的片段的前面,作为故事的起因。2.图后想象。这么一位美丽、善良的小姑娘,用她的爱心让老奶奶得到了比亲人还好的照顾,人们是怎样评价她的做法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 老师点拨:我们可以把它放在习作的后面,作为故事的结尾。 3.习作题目。这么感人的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用(课件出示:胜似亲人)来做题目,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以取什么题目?4.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你可以写自

56、己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其它有关爱心奉献的事情。四、习作例文胜似亲人这一件事发生在一座农村的旧屋子里。这个村子,有一位汉族的小女孩叫段丽丽。她的邻居是一位80多岁的苗族老奶奶。有一天,丽丽放学回家准备做作业。回到家门口一听,老奶奶家传来一阵沙沙的声音。她走过去一看,原来老奶奶在家洗衣服。丽丽马上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太辛苦了,如果您要做家务,就叫我帮您做吧!您还是休息一下吧!我很快就能把衣服洗完了。”话还没说完,丽丽就接过老奶奶手中的衣服,坐在小板凳上洗了起来。过了一会,丽丽把洗好的衣服拿到太阳下晒。老奶奶一看,高兴地对着丽丽说:“丽丽你真乖,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情不自禁地抱住她

57、,把脸紧紧地贴着她说:“好孩子啊,你对我这么好,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丽丽红着脸说:“不用谢了,这是我应该做的。”就这样,每逢放学之后,丽丽都会去老奶奶家帮忙做家务。老奶奶逢人便谈起丽丽,还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说:“丽丽比我的亲人还要亲。”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爱的奉献这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评析:这篇习作写得太好了!通过段丽丽给80多岁的老奶奶洗衣服,表现新一代的青少年尊敬老人,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最后收尾也很精彩,引用歌曲爱的奉献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实在是妙哉!(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一、我的发现1.读学习伙伴的

58、说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展示,再个性展示。3.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4.延伸拓展。让学生再说几个字进行练习。二、日积月累1.读古诗,自读指名读齐读(小组齐读) 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3.自读并尝试背诵。4.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三、成语故事1.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杏林春满这个故事。 2.读题、解题、字词质疑。 3.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4.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各是什么意思?点拨: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

59、明医术和高尚医德。5.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来历的故事吗? 点拨:程门立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四、拓展延伸1.学生练习讲这个成语故事。2.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3.读更多的成语故事,并选择一个写写感悟。 4.比赛课外积累古诗词或自己仿写小诗。语文园地六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共安排了五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分别是“感谢和安慰”的交际训练、“胜似亲人”的习作训练、“我的发现”的阅读方法训练、诵读过故人庄的积累训练、朗读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训练等。在设计指导过程时,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的储备状况,侧重了几点:一是注重

60、了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有效交流结合起来;二是适度进行拓展训练,在习作训练中,不仅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引导学生将习作“写出去”;三是整合资源,将“我的发现”和“成语故事”结合起来进行。这样设计并实践,确保了训练目标的实效性。第三篇: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人间真情,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现场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创境揭题公益广告“洗脚”的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师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