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 800 字(精选 10篇)文化苦旅读后感 800 字 1 读文化苦旅这本 书,我感受最深,也是最大的,就是: “文人的魔力,竟能 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自己特别想去的 地方,总是古代文人与文化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作者余秋 雨先生认为: “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与它对我的长 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 ”我想,这个原因对每一 个中国人来说,同样适合。我们去某一个地方参观旅游,都总会不自觉地回想那里 的一切,主人是谁,修建的目的,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何许 人也曾经到过这里等等。 这样, 就在这一瞬间, 把人、
2、 历史、 自然浑沌地交融在一起,历史的沧桑感与人生的沧桑感便笼 罩在每一位参观者的全身,历史古迹所蕴藏着的精神与文化 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使每一位参观者都好像亲身经历 过一定的历史事件,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譬如说,我们路过汨罗江,总会在百感交集之中挤出一 声来源久远的喟叹。既羡慕沉睡江底的闲散,又恨楚国忠臣 的轻生;既有感于物换星移的短促,又兴幸楚臣的精神没有 随流水而长逝;既叹惜滔滔江水的无情,又因身为炎黄子孙 而骄傲这众多的感慨,全是因为楚臣遇到汨罗。我们看 到汨罗, 就想到它的主人, 感受到他的爱国精神与浪漫诗篇。又如,我们去参观长城。长城,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的象 征,就是因为它一
3、直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走在长城上, 似乎能清晰地感觉到无数英灵在抗击匈奴时的勇猛,倒下前 转过头给熟悉的大地投去的目光以及那亘古不变的黑色的 眼睛。“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口号的提出,大概也是来自 一个简单的愿望: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历代相存。而不懂得这 一切,长城, 中国的长城, 只不过是一条长长的土堆儿而已。大概,每一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需要一些历史事 件才能得以丰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迹,陈年的石头 与木块也才能深深的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而文人 的作用,也就是把古迹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与人类精神感悟 出来。因此,文人也是丰富历史古迹的内涵的要素。没有历 史事件与人物,人们对于无
4、论有着任何意义的景观都只会 有:“自然的力量多大啊! ”或者“古人的智慧与技术多高啊! 之类单纯的赞叹,而永远也不会有更层次的感慨。旅游的更 高层次,就是要领悟我们祖先的精神,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 数千年来的传统精神。文化苦旅读后感 800 字 2 今年暑假,我浅读了 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生平第一部散文集文化苦旅 受益匪浅。文化苦旅表面是以描写中国各个地方的景点为主, 但实际上是反映中华文明之兴衰,是告诉我们人生之真谛。 阅读中,让我如亲临文化古迹,如徜徉历史长河道士塔建于莫高窟,到了 20 世纪初年,它的所属者竟 是王圆簏,王圆簏既是道士,也是历史中的罪人,是他从外 国人的手中接过极少的钱财
5、,然后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 文物一箱箱运走。也是因为他,如今敦煌研究所的专家们只 得一次次用高价从外国人手中买来文物的微缩胶卷,叹息一 声后走到放大机前这实在是让人感到愤懑。作为一名中 国人, 就应该热爱祖国, 保卫祖国, 为祖国付出我们的一切, 而不是做卖国贼,把祖国的财富交到外国人手中,这不就成 了中国人的笑柄了吗?余秋雨教授笔下的都江堰可谓是“美” 。因为有都江堰, 四川才会成为“天府之国” ,才会使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有一 个比较安定的后方。在余秋雨教授看来,写都江堰决不能忘 了要提李冰, 因为都江堰的这一切都归功于李冰, 四川有幸, 中国有幸。 “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
6、忘 了都江堰。”白发苏州中的苏州人用一个“善”字来描述最合适 不过了。 他们那颗善良、 为人正直、 单纯的心使我非常敬佩。 虽然是西施让他们变成亡国奴,但他们并没有责怪,而是可 怜、同情西施姑娘被利用后还要被人扔到河中去,这种宝贵 的想法有几个人有过。有着“东方巴黎”美誉的上海从来就是我向往的地方! 可也曾经有人认为上海人不厚道、 没有集体观念、 对人冷淡。 - 2010 年夏天,我和爸妈到过上海,不仅游了黄浦江,也 走过了上海的许多大街小巷,逛过那里的许多大小商店,我 却觉得上海人热情、大方,尤其是上海人的拼搏精神与上海 城市建筑的大气十分相称。余秋雨教授在上海人中就写 道:如果人们能从地理
7、空间上发现时间意义, 那就不难理解: 失落了上海的中国,也就失落了一个时代。失落上海文明, 是全民族的悲哀。看到这里,我不断叫好!这难道是隐藏在 我心中多年的观点与当代文学巨匠思想之间的共鸣吗?柔情似水的江南小镇 ,潇洒自如的寂寞天柱山 是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就像余秋雨教授说的,不 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伤,最后总得闭一闭眼睛, 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让我们走进 文化苦旅 ,去细细品味,并努力去学着做一个知识广博 的人,做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人。文化苦旅读后感 800 字 3 暮色四合,喧哗的一 切复于平静。静静的夜里,最好莫过于读书了。一盏孤灯, 一杯浓茶,摆上余
8、秋雨的游记散文集文化苦旅 ,细细品 位起来。静中求定,这便是读书的境界。书打开了,一瞬间眼前 多了个余秋雨,似乎正与我品茗论文。渐渐,我身不由己的 加入了旅行队伍中,又仿佛整个旅行中就只有一人,那就是 我。天高地阔,万事万物如此真实。余秋雨就象一个导游影 子,摸不着, 却处处皆在, 在指引着我, 在牵动着我的思绪, 让我真实去体验这苦涩的旅行。我爱喝茶,尤其是浓茶碧绿的水透出一股淡淡的清 香。倘若你一口把它喝下,你一定回叫苦不迭。茶,只有慢 慢去品位。初入口也许会感到苦,但细细噙入,仿佛一股细 流淌过,一股甘甜清香自腹中升起直冲脑门,那舒服惬意只 有身临其境才能体到。越咀嚼越有味,读书也是如此
9、。在这里,我的思想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如钱塘江大潮, 细细密密的文字却有席卷一切的磅礴气势。每一个跳跃的字 符是最完美的组合,平实而感人。我走过敦皇,进了莫高窟。 “看莫高窟,不是看一个死 了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 ”在这儿,我 完全被“历史的洪流消融” 。“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 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 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 ”是的在这千年文化的积 累面前,我又是什么呢?在这朝圣者众多的圣地,却偏偏出 了个王道士。从此,它蒙了辱,中华民族蒙了辱,但不也是 王道士才使莫高窟文化大放异彩吗?中国文化何其多,却偏 偏忽视了这座文化宝库,何其
10、的悲哀!“历史,从来不给附庸以地位。 ”“历史,从不给弱者以 怜悯。”上海人就是有一种精神, 他们要证明他们是强者。 “真 正的强者,永远占据一席之地。 这不正是中华民族所需要 的吗?“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 天。废墟是课本, 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 废墟是过程, 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废墟是进化的长 链。”“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 憾的。”在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中,发出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的呼唤。在这儿,已超过了时空的限制,它是一次艰难的旅行。 正如在茫茫沙漠中旅行。它更是一次历史的漫游,一次文化 的苦旅,是对那封存
11、久远的文化内涵的默认。读它,让我受 到了灵魂的震撼,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升华。人生,其实也是一种苦难旅行。文化苦旅读后感 800 字 4 文化苦旅这本书 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你千 万不要因此认为读余先生的书会心旷神怡,轻松自在。整本 书还没读完,我就已经被民族意识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压的 喘不过气来。在我们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著作” 古迹时 ?谁又会去潜心探究这一处处古迹背后到底隐藏了多 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余先生恰恰做到了。他运其妙笔,给 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评论: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 名世。余秋雨先生凭借自己丰富的文史知识功底
12、,优美的文 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化长河中。是的,他的这本著作 文化苦旅也深深印在每个读者的脑海里。有人说,中国 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 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力量。有人称 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开一代散文新风 的第一位诗人。这些话道出了我的心声。我之所以要写出来 与大家分享, 是想要表达我至深的敬意。 在文化苦旅 中, 余秋雨展现给我们那一处处古迹背后的辛酸和沉痛以唤醒我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让铭记我们历史的教训文化苦旅这本书在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同时, 告诉了我们更深一层的道理。跟随作者走到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推引
13、, 走上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 像 . 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 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一次刀 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 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 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 . 深层的蕴藏。“报纸上说我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 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苦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 不管是春温秋凉, 是大喜悦大悲愤, 最后总是要闭一闭眼睛, 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 ”这是余秋 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千年之前的那场浩劫,绝不能只是过眼云烟。
14、我们要吸 取教训,将文化的精神永贮于华夏大地 !合上书卷,走向窗前,看着流动的车潮和人群,每每, 处处不在宣泄着一种文化,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我们真应该去辽阔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咀嚼,体验 释放自己那涌动着满心 . 满眼. 满脑的渴念 文化苦旅读后感 800 字 5 对于余秋雨先生及余 秋雨先生的作品是有所闻,但是一向没有接触过。我很少看 电视,这次去河北与同去的大姐住一间,她一向在看青歌赛 的节目,因此我也一齐看了好几期的比赛节目,比赛中有文 化知识的考试,评委正是余秋雨先生,其中的考题都是一些 常识、专业性的知识,考题本身并不复杂,而与考题有关的 相关知识的连接,余秋雨先生解读的十分到
15、位,可见余秋雨 先生渊博的知识,余秋雨先生对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 解和评判,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正好手头有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书,利用双 休日的时刻翻阅了一遍,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静静体味的 书,余秋雨先生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 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充满民族风情西南边陲,余秋雨先生的足 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是余秋雨先生在悠久灿烂的中 华文化里的苦苦求索,莫高窟的色彩、线条令余秋雨先生着 迷:北魏色彩的浑厚沉着,隋朝的畅快柔美,唐代的喷射和 舒展,五代的 精细、温煦, 。,这是一条色彩的河流,也 是文化的河流,一向汹涌地向我们奔泻而来。天一阁的藏书 曾令余秋雨先生
16、迷惑,而最后有一天显现了藏书的社会好 处。而西湖终究是文人们心中的一个飘渺的梦境, 只能意会, 无法用文字解读。中国文化如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流经祖国大地,流 向浩瀚的太平洋。文化是内化于心的一种精神财富,在有华 人的世界里,就有中国文化的延传,漂泊海外的华人们能够 把原始的巨树当成神庙, 供奉着 “大公伯”,然后进化成 “拿 督大公伯” ,期望庇佑着余秋雨先生们。这是典型的宗族文 化,一辈子也无法挥去。960 万及其海域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 有如一朵朵奇葩绽放着,包容和开放的海派文化,亲新婉约 的江南文化,浓郁思乡情结的华人文化。我无法用语言表达 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解读,我
17、只能用心去细细体味。合上书卷,我们不由自主地走向窗前,流动的车潮及人 潮正自我宣示另一种文化,那里是高雄,而深埋千年文化的 故土呢也许咱们就应背起满满对中国文化的疑虑,亲自去辽 阔的土地,让我们读过书后,沉重而苦苦的步伐,也走在上 方。文化苦旅读后感 800 字 6 回望过往的时光,总 会发现如此多的极好的诗文都是在文人墨客的足迹中诞生 的。他们总会以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壮美的山河,而同时也 会令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美景跃入人们眼中。虽说如今有无数 大学,图书馆讲授着人文或古代文化,但那种就只是“纸上 谈兵”而已,真正的文化却是这天地间的山山水水。初读文化苦旅 ,只觉作者的细腻的笔触将我带入了 那些
18、各异的景色之中: 敦煌莫高窟, 三峡,洞庭湖, 天柱山, 西湖但他又不只是单单记录景色这么简单而已,内里有 着许多对过往人们故事的描写,使得旅程中似乎又融入了一 丝丝的沉重与思索。也许是人生的经历让作者深感苍老,正如作者在自序中 所说:“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 引发人生沧桑感。 ”坐着的心思或许正是古时文人的心思, 都会在如画的景色面前大发感慨。当自己的回忆与经历与某地的自然、文化、人情相融合式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想。如今的我们早失了那种与万物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了。 每天都为生计而打拼着,没了欣赏和善河山的闲情逸致,更 没了关注文化生活的心。我们都惧怕于闯荡那些人烟罕至的
19、 地方,即使那里有着非尘的美景,却还是宁愿身居嘈杂的都 市,假惺惺地与别人相处,却不愿远行,感受真性情。这是 进步,亦是倒退?而同时,国庆长假的各个景点令人望而兴叹的拥挤,一 片片山林因旅游开发而失了自己本真模样,尽管有许多的人 前去游玩,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我们游历的似乎并不是自 然的潇洒,而是人潮的壮观了。真正的欣赏不是这样的。古时文人墨客的游历总是伴随着诗词文化的欣赏,他们 只微微伫立,便有了联贯千年的力量。这力量只由少少的方 块字组成,却能穿透时光,使人文的力量注入大地之中。这 种微妙的力量是只有在远离尘嚣的宁和境地中才能真切感 受到的。山水千万年间不曾改变过,如今的我们也应只用与 古
20、人同样的眼光打量世界,而非改变它们的面貌。听自然之声,感受古风古韵。赏美景如画,回味人文悠长。文化苦旅 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 余秋雨那伸张有力的笔法和豪迈中略带凄苦的哲语,让我们 阅读后留下了丝丝挥之不去的回味对历史的感悟,对文 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思索文化苦旅读后感 800 字 7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读过之后,掩卷沉思,多种情感交 织在一起:悲愤、沉重、欣喜道士塔前,他感慨万千:既悲又愤。悲的是王道士 的无知幼稚,不懂得文物的价值,官员随意处置那唐朝的经 书,送给京官做生日礼物,留在家中自己收藏,在少量经书 运往京城的过程中任它被拿走。愤的是那些外国人知
21、道这文 物的价值,却利用王道士的无知用极少的钱或物品换得大批 经卷,使得大批价值连城的文物流落到海外,而中国的专家 研究自己国家的敦煌却要饱含屈辱地从英国人手中买微缩 胶卷。雪灾人们心中大都是美丽的, 阳光雪却带着一千多 年的沉重飘飘洒洒, 站在这昔日的战场, 带着这沉重的心情, 在这如潮的沙坟, 如浪的寒峰间, 又想起了昔日王维的劝酒, 又想起贬谪逐官的人们, 飘扬的雪花中独立寒风, 无论是谁, 处于此情此景,心情都会不由自主地沉重下来,本还该有几 声羌笛和胡笳做伴,可那却是士兵的哀叹,在这昔日的战场 上,其实心头最多的还是沉重的心情。也许苦旅中作者还带着几分欣喜吧。腊梅,生在病院里的腊梅,
22、带着一种高雅淡洁的清 香,在病院竟还有腊梅,芬芳淡雅的香味让所有病人的情感 都投在上边了。下雪了,他们在乎梅花朵数的增减,下大雨 了,他们在乎梅花会不会被打落。下雪了,有身子袅娜的护 士冒雪数花,下雨了,有身材颀长的护士架伞。即使是生病 也带给作者以欣喜,他的心中应是快乐的吧,因为冬天,他们有过一枝腊梅淡黄色的腊梅,傲然立于雪中很久很 久也许这文化的苦旅带给作者的不仅仅是苦,还有悲愤, 还有沉重,还有欣喜,还有我读了这文化苦旅是带 着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 后的年轻。作者的漂泊旅程中,每一次的留驻都不会否定新 的出发。每一次心的感悟,都带着一丝智慧的光彩,也许它 比
23、任何一段文字都苍老,但作者的心是永远年轻的,怀着一 颗年轻的心去游历大江大河,遍访大好河山,趁着我们还拥 有一颗年轻的心,让人生永远充满年轻的心情,拥有年轻的 色彩,永远年轻!山水间的跋涉之时,作者有时有许多的回忆,而这种回 忆渗入笔墨之中,让我感受到山水历史之外,人生回忆也能 增加声色情致,也许作者本无心写这些,是山水给了他回忆 往事的空间。也许这些只是因为作者的心还是年轻的,年轻 的心不只属于年轻人。文化苦旅 读后感 800 字 8 夏季暴雨倾盆的夜晚, 世俗的喧嚣被一时浇灭,在黯淡的灯光下,见到这般滋润蕴 籍的文字,只得死心塌地地在小楷的包围中默默端坐。夜雨 的诗意中, 心里泛起一阵阵涟
24、漪。 轻轻地触摸这泛黄的纸张, 我踏上别样的旅程,有着文字这般安静的旅伴。第一篇便是直白的开头,简单有序的描写,却没有任何 苍白无力的表现。一步一步走近,满载敦煌文化的车队留下 深深的车辙,道士塔旁凄艳的晚霞印入我的眼帘。刹那间, 原本乏力瘫软的身躯随着灵魂起舞,在芳香四溢的舞台上找 到了我专属的味道。这是我耳熟能详的交响乐,每一串音符 都能引起我的共鸣。这无尽的旅程的第一站就俘获了我那颗 即将热血沸腾的心。随心所欲地慢慢翻阅 , 与耳边的喧嚣隔绝,留下一片心 灵净土,啜饮着文化的甘泉,印刻着行旅的记忆。只要顺从 他的牵引,脑中便是紊然不乱的条理;只需跟随他的脚印, 一路上都是幻美绝伦的风景
25、- 枝干虬曲苍劲的腊梅、飘渺 冷艳的西湖、狂暴雄大的庐山瀑布余秋雨鄙弃陈词滥 调,细腻又不失大气的笔触下描画着一幅苍健浑厚的山水 画,书写着一首抑扬顿挫的诗歌,哼唱着一支轻柔婉转的小 夜曲。那使人感同身受的旅行心情,直锲人心的历史感怀, 用悠长的歌谣谱写出心中的悸动。这如同一块天然的璞玉, 把瑕疵与光泽一并展现,一切都未经雕琢,一切都回归它本 来的面目。我领略了大智大愚的李冰创造的神话般的都江 堰,三峡那翻滚咆哮的长江水;见识了中国华丽的文化瑰宝 之地莫高窟与天一阁;拜访了清新婉约的江南小镇,精致幽 深的苏州园林。山重水复,无言的大地上,总有无端的感动,无端的喟 叹。走走止止,在山水历史间跋涉
26、的时候,回忆渗入了笔墨 之中。听着花鸟虫鱼的歌声小憩一会,心中却泛起一阵不可名 状的惆怅。或许我也感受到了历史气压的沉重,禁不住一些 诱人沉思的片段和作者自身感慨。每每读到发人深省的句 子,思绪就不经意间地游离开去,整个人便瘫软下来,脑中 一片空白,无力再读。总要反反复复地从开头连到结尾,然 后继续让某句话引发的联想散漫地在我的神经中游荡。慢慢 地迷恋上这种感觉,这是历史文化悠久的魅力熏陶着我,感 染着我。仿佛是旅程中的“苦” ,实则是最甜最美的享受。多年前,父亲也曾踏上过这段旅程,不知他又是如何定 义的呢?而今天, 我要抛弃所有的忧伤和疑虑, 踏着文化的脚印, 去追逐无尽的潮水,漂泊在思想的
27、云端。既然是漂泊旅程,那么,每一次留驻都将是新的出发。文化苦旅读后感 800 字 9 初读余秋雨的文化 苦旅总是感叹于他那伸张有力的笔法和豪迈中略带凄苦的 哲语。是什么使得作者笔下的文章能够吞吐千年,博通古今 而显得游刃有余 ?是一种阅历,一种修养。大江南北,长城 内外无处不见证着他那沧桑而深邃的足迹。就是这种阅历和 修养造就了文化苦旅的那种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对于 读者来说,欣赏余秋雨的美文在很大程度上留给读者本身的 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文化省思的自由空间; 就其作品本身来讲,语言的诗化,叙事的故事化更给这部美文以强烈的美 感。下面就详细将讲这两方面的艺术特色:首先,文化省思,精神洗礼的社会
28、功用是其主要的艺术 特色。在文化苦旅中涉及的内容可谓古往今来,不仅有 莫高窟的玄秘与圣洁,还有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不仅有江 南的秀美与娇艳,还有庙宇的悠远与深沉,在描述的字里行 间,作者的那种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解很自然地融合到文章 中去( 这种文化见解包括了作者对历史现象的批评,赞扬等 态度) 。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理解了作者的历史 观点,甚至接受了这种观点,从而引发了读者对文化的某种 反思,在此同时读者的精神也得到了洗礼。比如, 道士塔 这篇文章,作者并没有过多的批评那个“王道士” ,而是将 “敦煌失窃”的过错归咎于那些官僚们的身上,读者从这一 点可以联想到当今社会,从而读者的精神某种程度上受到了 洗礼。其次,语言的诗化, 叙事的故事化也是其艺术特色之一。 余秋雨文化苦旅语言的诗化现象比其它作家的美文表现 的更为突出,比如江南小镇这篇文章中的语言就显得那 么的富有诗意,特别是文章中引用了一些楹联,例如“浅诸 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等 ; 还有在洞庭一角中多次 引用古代诗句,更添加了文章的那种诗韵味儿。另外在庙 宇中作者详细叙述了“胖和尚”与“瘦和尚”一些对话 在风雨天一阁中也描述了天一阁遭浩劫的一段细节等, 这些故事化了的叙事成了文化苦旅的一大特色。文化苦旅凭借作者对山水的诗化描写以及对历史事 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季节性库存管理的工作计划
- 运动技能竞技活动拓展计划
- 烟台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年度班级工作任务计划方案
- 信阳师范大学《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林业大学《固体物理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幼儿园应急事故培训
- 西京学院《外国文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大学《Java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人物素描写生》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4.4《世界的气候》精美课件(第1课时)
- 《自然教育》课件-概述与发展
- 机械制图作业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ZZ019 智能财税基本技能赛题 - 模块二-答案
- SL 168-2012 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附条文说明)
- 2024年东南亚制造执行系统(MES)市场深度研究及预测报告
- 08SG520-3 钢吊车梁(H型钢 工作级别A1~A5)
- 大学生健康教育与自卫防身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大学(威海)
-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 2.7 车迟国斗法 通天河降妖(第44-49回)同步自测
- 湘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七八年级4册知识点考点背诵提纲
- 医美整形抗衰-嗨体祛颈纹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