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上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试题一、单选题(40个,共60分)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网络歌曲给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披上了一层文学浪漫的薄纱。元谋人或周口北京人的“浪漫”生活不包括( )A.用打制方法制作石器B.结伴采集、捕鱼和狩猎C.与其他伙伴群居在一起D.集体种植粟和饲养家畜2.距今7000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人工栽培稻谷,其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在已发现的同时代遗址中是极为罕见的。这说明( )A.新石器时代已产生了小农经济 B.中国最早完成食物采集到生产的转变C.余姚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D.中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3.“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2、,经启九道”“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上述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禅让制的形成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4.有学者指出,一方面,西周分封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建立“殖民基点”,形成具有“中央权力系统”性质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封国只是承担了出兵助周、进贡朝觐的义务,其余仍自治其事。这一论述意在说明西周(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紧密结合 B地方诸侯只是在形式上履行义务C国家政权结构由松散走向严密 D中央权力系统制度建设水平不高5.西周时期,鲁、齐釆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方针使得殷旧遗民具有“国人”身份。入晋国后 的側氏(属于戎狄)与姬姓毕氏贵族通婚,并

3、受到其他封国贵族的重视。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利用宗法关系强化了地方秩序C.推动了族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D.促使政治中心由西向东的转移6.三字经中写道:“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齐桓公 秦朝B.晋文公 齐国 C.齐桓公 秦国 D.楚庄王 秦国7.左传记载:“晋献公曾娶二女於戎,鲁庄公也曾娶东夷族须句国人成风为妾。”这些现象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 )A.华夏族开始形成 B.夏夷间普遍通婚 C.华夏文化的先进 D.民族交融的加强8.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

4、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B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C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D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9.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10.下表为中国古代史籍中有关郡县制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的历

5、史结论是( )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具之。十一年,初县杜、郑”。“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因县陈” 晋“遂灭祁、羊舌氏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 秦孝公十二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郡县制 B春秋时期郡县制已取代分封制C县制产生的过程形式多样 D秦国是最先推行县制的诸侯国11.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12.秦朝时,中国

6、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B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D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1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

7、.郡守、县令和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14.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B.秦灭四维(指礼义廉耻)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D.内兴功作,外攘夷狄,以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15.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16.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

8、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井、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17.下表是某学者对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的分析。由此可见,“独尊儒术”( )序号原因分析一原来的宗法社会并没有被完全破坏,汉初的平民乐于使用昔日贵族的礼教制度。二汉完成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新制度,离不开儒家学者的帮助,在这方面,其他学派远不能与儒家相比。三儒家六艺兼容并包,儒家独尊后,其他学说仍可在六艺的大帽子下,改头换面,保持存在。A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B适应了贵族政治需要C使诸子百家实现了充分融

9、合D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18.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商业贸易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A.张骞对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重要贡献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19.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明代医学家叶文龄说:“医,仁术也,爱之道也。”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得益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10、C.得到国家政权的支持 D.取决于小农经济高度发达20.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B.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21.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从中可推断出符合事实的结论是( )时期郡县数西汉三国两晋隋朝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4郡50县5郡70县7郡43县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4郡51县6郡58县7郡19县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1郡9县2郡14县1郡5县5州28县A.中央政府

11、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C.行政区划设置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D.地方权力不断加强,削弱了中央集权22.唐朝诗人羊士谔在忆江南旧游二首中写道:“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感叹王谢家族因文采风流、功业显著、权倾朝野而彪炳史册。这说明( )A.王谢为西晋统治江南打下了基础B.晋书专为当时世家大族歌功颂德C.高门士族是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D.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全面繁荣23.隋炀帝在位时期的许多措施泽被后世,但隋朝却短命而亡。史学家评论时说:他错就错在把许多措施放在一起做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隋炀帝采取的措施违背了时代潮流 B.隋朝的灭亡对后世影响深远C.指出

12、了隋朝灭亡的根源是制度腐败 D.该评论分析了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24.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历程的重要主题。下列语句能反映唐代民族关系的是( )A.“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B.“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风光好”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

13、城更为坚固”26.据记载,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攻下广州,战乱中伊斯兰教徒、犹太人、基督教徒等死于非命者达十几万人。另有学者估算当时寄居广州的海外各国商人总数有2万之多。据此可推知( )A.广州是当时的宗教文化中心 B.中央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C.广州是当时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 D.中东商人在宋代大量进入中国27.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丁未,徙后于上阳宫。戊申,上后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新唐书本纪“丁未,太后徙居上阳宫戊申,帝率百官

14、诣上阳宫,上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资治通鉴A.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B.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C.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D.武氏被迫移住至上阳宫28.以下图表为唐朝进士出身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确立B.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C.依旧以门第出身为标准D.杜绝了门阀恩荫的现象29.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三省

15、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A B C D30.唐朝实行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1.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共92篇,其中涉及饮食烹任的有25篇,包括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等。据此可知,齐民要术( )A.汇集了当时最高超的烹任技术 B.是实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著作C.是北方民族大融合在文化上的反映 D.介绍了当时食品加工相关技术3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帮助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的“六度”与

16、儒学的“五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全梁文中记载,“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这反映了( )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B.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D.三教合流的趋势已出现33.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作为史料,它( )A.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B.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C.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D.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34.盛唐时代,可算得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鼎盛。后人歌咏唐代灿烂文化星空中“双子星座”的典型诗文是

17、( )A.“颜柳二公书尤多”B.“唐之文章称韩柳”C.“奔放雄杰有若苏辛”D.“李杜诗篇万口传”35.表格所示史实反映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路线人物内容结果唐天竺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7年,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唐日本鉴真鉴真6次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A.文化繁荣,世界领先B.交通发达,纵贯欧亚 C.双向交流,兼容并蓄D.国力强盛,威震四海36.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成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合约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

18、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37.下表显示了 3位历史人物对宋朝王安石的不同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人物评价司马光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梁启超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度足以当之矣列宁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38.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优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唯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19、”宋太宗有此“用心”主要是因为( )A.唐中叶至五代政局给宋太宗的启示 B.宋太宗夺取帝位的方式C.安史之乱给宋太宗的经验教训 D.辽与西夏的政权严重威胁北宋统治39.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B.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D.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的突出表现40.据史料记载,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 年。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这说明隋朝( )A.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B.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D.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二

20、、材料题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 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隋炀帝

21、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8分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考试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说明两者的关系。6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历史影响。8分42.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变化是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基本特点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周时期的贵族政治是一种典范政治,保证其正常运作的第一推动力便是贵族的典范作用,

22、但是自西周立国百年之后,贵族阶层素质普遍下降,自孔其制,贵族政治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败。春秋时期,诸侯、大夫逐级僭越,卿族之间的相互斗争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个过程。面对强宗大族对君权构成的巨大威胁,君主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以打击贵族势力、维护君权,而社会也急需建立起一种新的政治体制,这便是官僚政治。摘编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 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 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大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 以换取其的效忠。由此,“

23、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采取的有助于官僚政治的措施。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6分答案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难度中等。原始农业和饲养家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元谋人和北京人均处于旧石器时代,采集和渔猎是他们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农业和饲养家畜尚未产生,故D项符合题意。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早期农业。根据材料可知,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人工栽培稻谷,说明当时我

24、国长江下游地区的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因此中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D项正确。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在1万年前,世界上就出现了原始农业,实现了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转变,且B项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不仅有长江流域,还有黄河流域,余姚属于长江流域,排除C项。3.答案:C解析:法律和城墙等被看作是国家机器,按地域而不是血缘关系划分版图是国家区别于氏族的地方,因此材料主要反映了早期国家的诞生,故C项正确。4.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封国只是承担了出兵助周、进贡朝觐的义务,其余仍自治其事”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西周的分封体制下

25、,中央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地方拥有自主权,故D正确;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尚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必须承担相应义务,而不是形式上的义务,排除B;西周时期国家政权尚未体现出严密的特征,排除C。5.答案:C解析:从题干可知分封制的推行,有利于周朝扩大统治范围,加速王族与少数民族和殷旧遗民的交流融合,故C正确。秦朝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A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按照血缘关系分封政治权力和按照血缘关系确立等级制,故B错误。西周政治中心一直在镐京,并未东移,故D错误。6.答案:C解析: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所以“

26、战国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是秦国,故选C项。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民族交融,难度中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与四周少数民族通婚,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但无法体现华夏族的形成和先进,两组事例也不能表明夏夷间通婚是普遍现象,故D项正确,A、B、C三项排除。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难度中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为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要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即如果人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仁者爱人”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难度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伍、什内的各家

27、互相纠察,一家犯法,其他人家必须告发,如隐瞒不告,就以相同罪名处罚。材料中“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即反映了这一内容。商鞅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故选A项。10.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县的产生多来自于军事防卫、兼并战争、合并行政区域而成,产生方式多样,故C项正确。B项,出现于秦统一后,排除D项,春秋时期县已出现,故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郡的设置,排除。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全面推行郡县制,着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C项错误;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使得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故B项错误;秦朝皇位继承依然实行世袭制,政权依

28、然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但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家天下在管理上不再是分封制,而是中央集权制,故D项正确。12.答案:B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因为“史实”是历史事实,“史论”是评论,“史识”是修史的见识,所以题中A、D项是史实,B项是史论,C项是史识。故选C项。答案:D解析:“内兴功作,外攘夷狄,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反映的是赋税沉重、徭役繁多,体现了秦的暴政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15.答案:A解析:本题通过“历史教训”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而导致新问题的产生”,秦朝灭亡后,汉代统治者认为秦短期而亡是因为郡县制,实行结果郡国并

29、行制导致王国问题产生。B、C、D三项,都使新王朝初期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并没有产生新的问题。16.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17.答案:D解析:D. 依据材料“汉初的平民乐于使用昔日贵族

30、的礼教制度”“汉完成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新制度,离不开儒家学者的帮助”“儒家独尊后,其他学说仍保持存在”来看,平民、儒家学者以及其他学派都可以接受“独尊儒术”,表明其具有深厚的的社会土壤。故答案为D项;A. 材料未体现出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排除;B. 西汉时,贵族政治已经解体,排除;C. 汉代儒学并未把诸子百家充分融合,排除。故选:D。18.答案:C解析:材料指出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后来的丝绸之路的西段已经开通,这得益于希腊化社会,即希腊文明的传播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故C项正确;材料指出张骞到达中亚之前,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实际上已经开通,不是在强调张骞的贡献,也没有指出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必

31、然性,A、B两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项错误。19.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医,仁术也,爱之道也”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受到了儒家济世利天下、仁爱思想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大一统政治体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家政权对医学发展的支持,排除2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难度中等。材料中的“土德”“万物之元”等都是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故A项正确;B、C两项是孝文帝改姓氏的作用之一,不是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故B、C两项错误;改姓氏并未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故D项错误。21

3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难度较大。材料中表格主要反映了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郡县设置越来越多,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故选A项;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始于秦朝,汉至唐前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体现的是郡县制;经济重心南移主要是指从西晋到南宋,与材料中的“汉至唐前期”不符,排除C项;随着郡县设置越来越多,则地方权力不断削弱,D项说法错误,排除。2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门阀政治,难度较大。东晋政权是在南迁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建立的,诗句“王谢风流满晋书”反映了王谢家族在东晋政权中的支柱作用,故选C项;王谢家族是东晋政权的支柱,而不是西晋,A项错误;B项表述绝对化,

33、D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均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知小农经济和医学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隋场帝的许多措施泽被后世,没有违背时代潮流, 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隋场帝的许多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故B项错误;材料指出隋场帝“把许多措施放在一起做”,急于求成是导致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正确。24.答案:C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

34、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25.答案:C解析:“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对唐代以和亲政策加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重要作用的肯定,故C项正确。“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出自1912年孙中山发表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故A项排除。“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风光好”是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功业的赞颂,故B项排除。“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出自于康熙之口,故D项排除。26.答案:C解析:材料“当时寄居广州的海外各国商人总数有12万之多”说明广州是

35、当时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公元878年中央政府并未实行“海禁”政策,故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推知宋代中东商人大量涌入中国,故排除D项。2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素养,难度较大。仅旧唐书提及传位于皇太子之事,其他未提及,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武则天退位,未提及武则天称帝的相关事宜,故B项错误;三则材料都提及武则天被尊号为皇帝,故C项正确;武则天移往上阳宫,三则材料都提到,但没有提及“被迫”,故D项错误。28.答案:B解析:据所学,唐朝以前推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依靠门第,士族垄断做官,据材料小姓子弟和寒素子弟也占有一定比例说明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故选B

36、项;据材料“寒素子弟、小姓子弟”可知不全是士族子弟,排除A项;唐代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其依据是才学不是门第,排除C项;材料中士族子弟仍占大部分不能说明杜绝,排除D项。29.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的制度下,仍然是皇帝个人决策,不属于集体决策。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加强了皇权专制。由此说法正确。三省六部制是皇权强化的表现,故排除。综上所述,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30.答案:A解析:政府税制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是增加财政收入,因此A项正确。缓和矛盾,降低剥削程度,调整生产关系,最终也是为了增加财政税收。31.答案:D解析:

37、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著作。根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介绍了当时食品加工的相关技术,故D项正确。A项中的“最高超”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只涉及了饮食烹饪方面,无法说明齐民要术是实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著作,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特点,排除C项。32.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它主动地吸收儒家思想来适应社会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佛教的变异,而不是儒学的变异,故排除A项。B项说法既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道家思想,故排除D项。33.答案:C解析: 画中天王等穿着、天王与其夫人和儿子体现出汉族的传统装束和家庭关系,体现其中国化的态势,故C项正确。34.答案:D解析:颜柳是唐代楷书大家,柳公权所处时代不属于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