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获奖说课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获奖说课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获奖说课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获奖说课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获奖说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 辽宋夏金元的政治和军事目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壹贰叁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肆南宋的偏安【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太祖赵匡胤(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历史故事“杯酒释兵权” 961年,宋太祖邀石守信等高级将领宴饮。众人酒意正浓

2、,太祖对他们说:“我依靠你们的力量才当上皇帝,可是当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眠。”石守信等忙问原因。宋太祖回答说:“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也由不得你们。”石守信等惊惶下跪,问该怎么办。太祖乘机劝他们解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石守信等领会了他的用意,次日都称病辞去兵权。宋朝从此改变了“长枪大剑”的重武轻文局面。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加强地方控制材料一 (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材料二 自

3、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材料三 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未乱故也。司马光涑水记闻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军政(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分散机构权力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

4、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二府三司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分散机构权力材料一 枢密院原为唐代枢密使,权力不大;但中唐以后,随着宦官掌军,枢密使职权因而大增,后来还出现了专属的办事机构枢密院。宋代保留枢密院,将其职权限制于军事管理,与中书门下合成“二府”。而“三司”本为出现于唐中叶以后的临时使职,后来逐渐形成体系。宋初,“三司”即为“度支”“盐铁”“户部”,成为管理国家财政的机构,。“二府”与“三司”互不统属,各自直接向君主负责。材料二 台谏的言论对宰相的权位有直接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宋仁宗时

5、最为明显。宋哲宗时苏辙曾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余年当时所用宰相二、三十人,其进退皆取天下公议,未尝辄出私意,公议所发常自台谏。”据统计,仁宗朝其实有宰相二十三名,因台谏弹奏而罢相者有十三人,可见台谏言论对宰相去留的重要。【思考】推行“二府三司”、设置“台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目的:削弱宰相权力,强化君主权力。即分散中央机构权力。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分散机构权力地方: 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州一级增设通判 ,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目的: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即分散地方机构权力。四监司(3)

6、抑制武将权力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课堂探究】根据所学知识,阅读教材第50页中的史料,探究宋初中央集权的加权具有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特点:(1)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从集中兵权入手,全面分割地方节度使的权力。(2)重文轻武,文人治国。(3)地方派文臣做知州。(4)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将地方精锐部队调到中央组建禁军。影响:(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2)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3)导

7、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1.边疆压力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北宋与辽宋辽交战形势图图辽太宗: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宋太祖: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宋太宗: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宋真宗: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 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 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 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 “澶渊之盟”。1.边疆压力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2)北宋与西夏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

8、战争,也是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庆历和议”,内容包括: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讨论】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2.财政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冗兵:北宋虽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但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募兵制)。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一半以上。(2)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冗兵冗官冗费积贫积弱“三 冗 二 积”2.财政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的募兵政策】(1)目的:通过广泛募兵而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不收为兵,则恐为

9、盗”“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2)实际情况: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军费恶性膨胀,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募兵场景构想图1.背景王安石变法(1)“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2)“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3)王安石少有大志,意志坚定,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王安石范仲淹【庆历新政】改 革 者:范仲淹支 持 者:宋仁宗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改革结果:失败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2.主要内容富国强兵(目的)王安石变法领域措施内容作用富国青苗法青黄不接之

10、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募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赈灾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强兵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取士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

11、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3.评价王安石变法(1)进步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2)局限性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课堂探究】王安石变法缘何失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王安石变法(1)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宋神宗在

12、变法后期立场动摇,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且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最大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农民的支持,更不能很好的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2)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革除社会弊端,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手段。改革必然会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要体现百姓利益,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要注意用人。1.南宋的建立南宋的偏安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宋徽宗赵佶

13、徽钦二帝五国城关押地(复原)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伎女等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之变”。 赵毅、赵轶峰 中国古代史(下册)2.宋金之战南宋的偏安(1)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秦桧夫妇像岳 飞岳飞满江红今人书法作品2.宋金之战南宋的偏安(2)偏安局面的形成 此后宋金之

14、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和议时间内容绍兴和议1141年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隆兴和议1164年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嘉定和议1208年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绢、银各增至30万匹、两;犒军钱300万贯;维持原来边界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宋金三大和议对比课堂总结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5、加强地方控制: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分散机构权力抑制武将权力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中央:二府三司、三衙、台谏地方:四监司、通判特点及影响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边防压力财政危机三冗二积北宋与辽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背景主要内容(富国强兵)评价、败因、启示南宋的建立宋金之战岳飞抗金偏安局面的形成(三大和议)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目录01.02.03.04.辽朝契丹族(916-1125)金朝女真族(1115-1234) 西夏党项族(1038-1227)元朝蒙古族(1271-1368)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

16、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辽朝契丹族(916-1125)1.起源契丹族契丹帐北宋苏颂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2.建立耶律阿保机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辽朝契丹族(916-1125)3.统治政策(1)南、北面官材料一 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契丹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北面,以其在牙帐之北,以主蕃事;又有汉人枢密院、中书省、汉人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南面,以其在牙帐之南,以主汉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材料二

17、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卷四五百官志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辽朝契丹族(916-1125)3.统治政策(2)四时捺钵 秋冬违(避也)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辽史营卫志序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四时捺钵主要地点 时间活动内容春捺钵长春州鱼儿泺正月上旬捕鹅、钩鱼夏捺钵永安山炭山四月上旬

18、七月中旬避暑、议政秋捺钵庆州伏虎林七月中旬入山射鹿冬捺钵永州广平淀十月以后避寒、议政、猎虎四时捺钵: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西夏党项族(1038-1227)1.起源党项族 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2.建立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3.统治政策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现藏于宁夏博物馆的西夏“鎏金铜牛”金朝女真族(1115-1234)1.起源女真族 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2.从建立到迁都

19、(1)建立:1114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2)对峙: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完颜阿骨打金朝女真族(1115-1234)2.从建立到迁都(3)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今北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这是北京建都史的开端。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课堂探究】金朝的统治者(海陵王完颜亮)为什么要将都城从上京迁至中都?统治者自身具有远大抱负,意图统一华夏;同时崇尚中原文化,力主汉化改革。金朝当时统治范围扩大,上京居东北,不便于统治。上京地区相较于中都自然环境更恶劣

20、。金朝女真族(1115-1234)3.统治政策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的制度。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金史兵志猛安谋克军事单位社会组织基层制度金朝女真族(1115-1234)4.从鼎盛到衰落(1)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金史章宗纪(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元朝蒙古族(1271-1368)1.民族崛起(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

21、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号。(2)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蒙古帝国简图成吉思汗元朝蒙古族(1271-1368)2.完成统一(1)建立元朝:1260年,忽必烈继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四大汗国示意图忽必烈元朝蒙古族(1271-1368)2.完成统一(2)统一进程: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22、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形势图(1330年)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元朝蒙古族(1271-1368)3.统治政策(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目的:巩固统一;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元代急递铺令牌(2)实行行省制度: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行政效率较高。(3)吐蕃地区: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4)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5)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元朝蒙古族(12

23、71-1368)【行省制度】1.划分依据: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2.作用:(1)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2)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3)是中国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尝试,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元朝蒙古族(1271-1368)4.蒙古族与回族的形成(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2)回族: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