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特质与统战文化建设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特质与统战文化建设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特质与统战文化建设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特质与统战文化建设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特质与统战文化建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特质与统战文化建立论文关键词:统战文化和谐建立论文摘要:对于中国人而言,“和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一个不变的追求,它浸透于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处世观、审美观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为特质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开展、对中国“大一统社会构造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更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统战文化建立指明了方向和途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开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灵魂,凝聚着民族对世界和生命历史的认知及现实感受,积淀着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那么,是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彰显,更是民族创造力、开展力的重要源泉,同时还是国家经济建立、政治建立、社

2、会建立的重要支撑。在中国文化中,“和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一个不变的追求,无论是对待天人关系、人际关系还是认识宇宙万物关系,人们都把和谐当作最高境界,可以说,中国人对和谐的憧憬和向往已人脑人心人骨人髓,且表现于国人观念和行为的方方面面:在天人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它是一种和谐关系,“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因此,人类行为的最高境界就是符合天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把“和为贵作为国人待人处

3、世的根本原那么,认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竭力追求人际之间的和睦、和平与和谐,“和谐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的所在。在宇宙万物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宇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和谐的生命统一体,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的交感即互相组合与互相作用实现阴阳总体的和谐平衡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也是万物生成变化的前提:阴阳的交感和趋于平衡是自然界及人类社会获得和谐开展的根本条件,顺之者吉(阴阳和谐那么开展顺利),逆之者凶(阴阳失和那么必定招致祸乱),“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统一战线就广义

4、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及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的,在某些共同利益的根底上组成的政治联盟。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新的历史时期统战工作作用重大、地位重要,仍然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法宝。“要把稳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进步党的执政才能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大任务,摆到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抓紧抓实抓好,努力把统一战线建立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立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宏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不断稳固全体

5、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共创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妙将来。要实现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这项重大部署,需要做的工作很多,统战文化建立尤其应领先行一步。所谓统战(统一战线)文化,其实就是社会各民族、党派、宗教、阶层、社会团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的而协同合作的内在追求和外在行动。由于统战文化与传统文化在“和谐意义上高度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特质客观上为统战文化建立奠定了厚重的历史根底,积淀了充足的人文养分。一、传统“和谐,文化追求和而不同、多样统一,为统战文化建立奠定了思想根底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和谐。“和谐不是完全相“同,不

6、等于整齐划“一,所谓“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即一种声音不成弦律,没有听头;一种颜色不成文采,没有看头,因此,“和谐的前提是多,多样统一(不“同但彼此协调)才一可谓“和谐,如五音成声、五色成文只有多种声音有机组合才有“和声,只有多种色彩有机交织才有“美纹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国语?郑语?提出“和实生物,同那么不继更是将其上升至政治、社会层面:和谐开展(和)可以使万物生生繁衍并产生新的果实,一样东西的简单叠加(同)那么会导致死亡。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表达了中华民族包容万物、求同存异的大智大慧,使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历经磨难而薪火相传,今天我们正在建立的统战文化究其根本也正是“和谐文化的产物。

7、目前,我国客观上还存在着不同民族、不同党派、不同信仰、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所有制的状况,作为社会各民族、党派、宗教、阶层、社会团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的而协同合作的内在追求和外在行动,统战文化本身就是“和谐的产物,是“和而不同的结果,是同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详细表现为同中存异,异中求同,和衷共济,共生共荣。没有异,就无所谓统战文化,没有同,就构不成统战文化,因此统战文化本身就是一道“和谐风景线,既存在多样性、差异性,又存在共通性、统一性,还存在互动性、互补性,闪耀着“和谐的光芒。可见,传统“和谐文化追求和而不同、多样统一,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我国各党派之间、各民族之间、各阶层之间、

8、各团体之间、各宗教信仰者之间人们和谐相处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矗二、传统“和谐文化主张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为统战文化建立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思想根深蒂固,且“和谐不止于天人之间、物我之间,也不止于亲人之间、朋友之间,而是施及天下,泛及群众。如?礼记礼运?所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国人普遍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的“和谐文化反映了国人

9、对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殷切向往。因此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崇仁尚义、谦和蔼良、温顺敦厚、海纳百川:张赛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和藩、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七下西洋等等,无一不昭示着中华儿女在传统和谐文化引导下向外播撒和平的种子、传播中华文明,同时又不断吸收他方的优长和异域的养分,客观上开展和完善了自身,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兴盛,毕竟泰山不辞杯土方能就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当前,我们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认识、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加上社会构造急剧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长期积压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社会矛盾正处于一个相对活泼期,各党

10、派、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宗教系统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详细要求和利益诉求,如何通过与人为善的积极引导、沟通协商,彼此谅解,达成妥协,从而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实现多赢,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中的重要问题。而传统“和谐文化主张互相尊重、和睦相处,那么有效地为今天的统战文化建立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三、传统“和谐文化强调和衷共济,共同开展.为统战文化建立指明了目的途径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和谐不是简单的知雄守雌,不是静态的维持不变,更不是相见笑脸相迎、相处一团和气的外表景观,而是一种积极的激荡,一种动态的整合,一种内在的凝聚,正如老子凝炼的概括:“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虽然在激荡和整

11、合的过程中.矛盾和冲突不可防止.但只要各方真心实意地“兼爱“兼善“兼济他方,真正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之成为一种心灵深处的默契,进而外化为各成员之间的互谅互让互帮互助,那么矛盾和冲突不仅不会影响和谐,而且可以激发各方的活力,促进和谐进人更高境界。在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中,“和谐追求亘古不变。今天,我们正在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历以供学习,没有既成的形式以供借鉴,要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必须最大范围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必须得到尽可能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的鼎力支持,必须结成尽可能广泛的统一战线

12、,无论其属于哪个党派、哪个群体、哪个民族、哪个阶层,无论信仰什么、追求什么,无论其人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只要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只要是热爱祖国的团体和个人,只要其希望国更富民更强,我们都要与他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共同奋斗,齐心协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团结的面越宽,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大,对党的事业就越有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有了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就有成功。我们的权力越大,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这是很硬的道理。要结成最为广泛的统一战线,“量的“众多是必然要求;要结成最为结实的统一战线,“质的“和谐更至关重要。由于“统一战线这支浩浩荡荡的联盟大军中会聚了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行各

13、业的人士,要使其成为一道铜墙铁壁,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其中沟通情感、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友情,促进团队成员和洽、和睦、和悦、和乐。只有这样,才能使各成员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使大家肝胆相照、精诚团结、齐心协力、荣辱与共,才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升团队的战斗力,才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广泛团结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可以说,强调和衷共济,共同开展的“和谐文化的熏染、沐浴,不仅能使每一个成员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而且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人们真诚互助,团结协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