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大全篇)_第1页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大全篇)_第2页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大全篇)_第3页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大全篇)_第4页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大全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大全篇)第一篇: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背景介绍白兔和月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套教材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本单元属于人与自我板块,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验人生,树立理想、信念,进一步巩固朗读技巧。白兔和月亮是一则寓言,它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含蓄地写出了人生的哲理,耐人寻味。本节课教学要点是把握寓言的寓意。切入角度本文是一则篇幅短小的寓言故事,寓意深刻,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节课以赏与盯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探讨白兔面对月亮时心情变化的原因,指导学生领悟文字背后的生活哲理,体

2、会作者在这篇寓言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白兔心理活动的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说出白兔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听,引出赏与盯同学们,日本有一位年轻的棋手,在和另外一位德高望重的棋手争夺一项比赛桂冠时,连赢了三局,如果再赢一局,他就将夺得他人生中的第一项桂冠并因战胜那位棋手而名声大振,然而接着他却连输三局。最后一局开始前,他请教了他的师傅,师傅在他手中写了三个字,他心领神会,终于战胜了那位棋手。他师傅写的是哪三个字呢?希望大家能从我们今天学习的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中得到启示,猜出答案。二、读,感知赏与盯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

3、事情节。明确:独具审美慧心的白兔拥有月亮之后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得失之患,于是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2.朗读课文,力求用不同的语气读出白兔在面对月亮时的不同心情,边读边圈画出描写白兔心理活动的词语。明确:心旷神怡、无忧无虑、赏、盯、心痛如割、紧张不安。三、议,解读赏与盯探讨问题1:课文在描写白兔面对月亮时,用了赏与盯两个动词。面对同样的月亮,为什么这只白兔由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地赏月,变成了紧张不安地盯月?分解问题1:细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兔是在赏月?学生找有关语句揣摩,教师适时点拨,侧重引导学生领悟赏的含义。如学生会找到: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说明白兔是在赏月,即以审

4、美的心态看月亮。分解问题2:第四段的第一句话是: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那么,此时的白兔是否真的在赏月?为什么?学生找有关语句揣摩,教师适时点拨,侧重引导学生领悟盯的含义。如学生会找到: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说明白兔不是在赏月,因为依然夜夜到林中的白兔是以一种占有者的心态看月亮,生怕这一宝藏丢失,或被别人抢走。此时白兔心里紧张不安,患得患失,无法以闲适的心情、审美的心态去看月亮,所以她不是在赏月,而是在盯月。分解问题3:白兔为什么怕月亮丢失或被别人抢走?她拥有月亮之前为什么没有这种担心?讨论归纳:因为以前月亮是大自然的美景,而现在则是白

5、兔的私有财产,白兔和月亮的关系由欣赏者与被欣赏者的关系变成了主与物的关系。关系变了,白兔的心态也就变了。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受到侵犯上,所以她牢牢地盯着月亮,无法再以闲适的心情、审美的心态去赏月。这就是白兔由赏月到盯月的原因。探讨问题2:白兔无法再以审美的心态去赏月了,而是像守财奴一样整天紧张不安地盯着月亮,因此独具审美慧心的白兔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定。对于白兔的做法,你是怎么看的?观点1:白兔的选择是对的。如果某种拥有带给你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你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那么,应该果断而勇敢地选择快乐,放弃这种拥有。观点2:白兔的选择是对的,因为自兔拥有

6、月亮完全是一笔意外之财,而非劳动所得。白兔选择放弃,物归原主,这样心里才会坦然。观点3::白兔拥有月亮而非一把青草,白兔无力去保卫这种拥有,自然会引起内心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不如放弃,求得内心的宁静。观点4:反对白兔的做法。因为如果白兔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拥有,并能因为自己的拥有而给他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做到心中有他人,那么她将会拥有更多的快乐。四、比,感悟赏与盯还记得老师在这节课开头讲的那个小故事吗?棋手开始能连赢三局,为什么在关键时刻却连连失利?是他的实力不如那位棋手吗?显然不是,棋手的师傅是一位智者,看出了棋手失利的根源,及时指点迷津,使棋手获得了胜利,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师傅

7、会写哪三个字?提示1:棋手开始能够获胜,与白兔拥有月亮前能赏月有哪些相同之处?明确:棋手之所以能够获胜,因为他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下棋上,体验着与人对弈的乐趣,这与白兔拥有月亮前以审美的心态专心赏月相同。提示2:棋手在决胜局上的心态与白兔拥有月亮后的心态有何相同之处?明确:在决胜局上,棋手生怕失去唾手可得的桂冠,因而患得患失,无法一心一意下棋,这与白兔拥有月亮后,怕失去宝藏,紧张不安、心痛如割地盯月的心态相同。提示3:棋手在领悟了师傅的用意后获胜的原因和白兔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明确:棋手开始的获胜、后来的失利以及最终的胜利,其本质也在于赏与盯。开始白兔是在赏月,心旷神怡,无忧无

8、虑;棋手是在赏棋,即体验与人对弈的乐趣。后来自兔是在盯月,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棋手是在盯棋,即盯着下棋之后获得的名利,心神不安。最后,棋手在师傅的指点下,悟出了自己输棋的原因在于没有用心赏棋,于是及时调整了心态,抛开了名利之心,用平常心去面对比赛,最终获胜。这与白兔悟出了自己在紧张不安、患得患失的心境下无法以审美的眼光、欣赏者的心态去专心赏月,最终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相同。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猜想师傅写的是哪三个字。明确:平常心不贪心五、说,体验赏与盯伪有过和白兔、棋手相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做的?教学反思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看似浅显,实则寓意深刻。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节课如

9、果只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很多学生可能只能了解课文的表层意思,不能真正理解寓意。所以本节课以赏和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思考,指导学生领悟文字背后的生活哲理。但如果教学只停留在此,学生可能会觉得作者写的内容离自己的生活太远,其结果还是不能真正领悟作品的内涵。因而,这节课利用导入中讲述的小故事,设计了师傅写的是哪三个字这一问题,把小故事和这则寓言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寓言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最后提出你有过和白兔、棋手相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由引入、感知、解读、感悟到体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

10、阅读经验的积累,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第二篇:人生寓言之白兔和月亮教学反思人生寓言之白兔和月亮教学反思人生寓言之白兔和月亮教学反思曹静洁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激活点寓言主要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些哲理。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这种体裁,但其实在小学阶段他们已经读过许多寓言。因此在课文导入中,我就从学生接触过的寓言开始引入,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转入文体介绍。初一学生好动活泼,因此在文章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虽然准备仓促,但他们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更重要的是深深地感染了作为观众的同学,在看完表演后,整个班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并激活学生学习

11、的兴趣点,才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附于课文载体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关注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并抓住了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在学生学完了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设计了问题: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你今天学习了这篇寓言,你的人生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变化?畅所欲言,有同学提到面对成绩时应该有平和心态,有同学开始正确认识与好朋友交往的问题,还有同学提到了独生子女如何面对父母的爱等,这些问题正是青少年普遍遭遇着的烦恼,在这堂语文课中,这些颇有共鸣的困扰竟被意外地迎刃而解了

12、,而且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题的归纳上,而应面向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效互动,积极评价,营造民主氛围在这堂课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当学生思考“有无得失之患”这道题时,刚开始十分困难,我提出了变换角色的假设,如以“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进行启发;当学生联系自身谈得失之患时,我也说了同是独生子女的自己的感受和故事,并积极启发他们,最后还把自己找到的金玉良言送给学生,彼

13、此共同领悟,共同进步!我还十分注重倾听,然后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如在品味词句的环节,有些同学在分析时暴露出对部分修辞手法还没掌握,认为“有仿佛就是比喻”之类的情况,我即时给予纠正。每堂课的前五分钟演讲,我总是让学生对演讲者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前一个学生介绍罗嗦,但我更关注于她的优点用了很多课本中的词语,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回顾生字词时,学生们完成得十分出色,我笑说:大家是否已经知道我的正确答案了?怎么那么正确的!当然,在某些题目的处理上,我认为还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讲课时,感情的投入与感染能力还有待加强,同时,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备课组成员的相互启发使得这堂课更为

14、完善生动。我认为只要坚持“享受语文,感受生活”的教学观念不动摇,终有一天,语文也会成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科目。我将为此而继续努力!在山的那边课后反思:取其一,遗其三一气两堂课下来,也算完成了在山的那边的教学。无论是在设计与实际的课堂上,我都作了大量的删减。譬如说诗歌的朗读,虽然也反复读了,但仍然只是服务于诗意的理解与感受,而没有把这一课上成朗读指导课;譬如新诗的语言特点,几乎是一字不讲,作者,只字未提因为我只取一瓢饮,那就是此诗作为人生新起点上的意义。引进盲童戴维的故事,只是因为学生的人生需要数十年写成,今天无法完成,所以我借一个异国他乡人的故事,来喻指每个学生自己的人生。我的理解是:诗人生故

15、事戴维用自己的一生,写了一首活生生的在山的那边的诗,在山的那边一诗,其实浓缩了无数个戴维的故事,也许还会有在座的某一个两个一群人的故事。诗,如果不与人生相连,那么它与什么相连呢?学习在山的那边一诗之后,如果没有须精神上获得提升,在理想上获得重建,那么一切技巧与知识有什么用呢?所以,我的设计与课堂都回到了人生本身,当学生问:“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寿馨蕊在我们的帮助下的回答是:如果考上清华是我的“海”,那么这最后一座山,就是高考,在接到清华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为我灿烂起来。为什么小学六年讲朗读技

16、巧,结果教出来的仍然是一片平平的念经声?因此这些朗读只有技术,并没有真正的精神在里面!精神所到的地方,你甚至不需要技巧,像我一个普通话最差,当初没有任何权利朗读课文的人,也许今天是能够把话送到每个人心中的其中的一个。“铁青着脸”要讲,“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要讲,“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要讲但是不是为了因为下次可能考到而讲,而只是因为理解了这些他不懂的地方,他会对诗意的人生、人生的诗意拥有更为真切的理解。也许,我教的并不是一首诗,而是一段生命的起始。贝壳教学设计及反思贝壳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新增的一篇自读课文,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新课程标准去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人生,现将上课情况简介如下

17、并略做评述。一、课堂教学主要步骤:1、教师向学生简介作者席慕容,饱含感情的朗读两首席慕容的抒情短诗,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导入贝壳一文的教学。2、教师范读课文,多媒体配乐(葫芦丝)和画面(碧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滩、贝壳特写)要求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3、学生齐读课文,发现自己最喜爱的句子。要求:注意朗读速度(舒缓),配乐。4、师生共同品读1、2两节,学生体会贝壳的外形特点,学生结合课文描述自己所看过的贝壳的外形;教师提出讨论题:你看到贝壳时,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向身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教师提2-3名学生回答。)5、分别抽学生美读3、4、5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

18、感情来(找6-8名学生站起来读,其他学生先后对上述学生的朗读做出评价)6、启发学生找感受最深的语句,教师和学生一起反复朗读这几个句子。经过学生品赏,一致认为以下两句最感人:(1)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他制作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2)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7、围绕上述两句学生畅所欲言,感悟人生,升华学生对人生的思考。8、配乐齐读课文,从整体上揣摩课文结构、思想,感悟席慕容的人生情怀和哲理思考。二、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第一,课文要好好地读

19、,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科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共同解读教材,解读人文,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把学生的体验感受放在首位。在贝壳一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的体验感受读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体会人生的意义,应当说,席慕容的这篇散文给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在朗读过程中,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多,在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感悟的共同作用下,全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朗读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感情变化,在赏读一些段落和句子时,许多学生都动了真情,有的学生眼眶都湿润了。第二、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

20、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特别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本课的设计中,有意识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全课;把学生之间讨论作为解决读文疑难的重要手段;用“找最喜爱的句子”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文章的美;课堂小结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人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韩愈曾说,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今天看来,这只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形象了,在信息化的21世纪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教师应当是教学流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传统意义上的

21、教师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第三、应注意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而是师生对话的平台。就文学作品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在文学欣赏中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为什么非要学生对作品(课文)只能按教参或者老师的一种理解去记忆呢?让“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是违背人的审美心理规律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感悟课文,老师只是拿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例如:在前文所述的两个最喜爱的句子欣赏中,有的学生赞叹贝壳的坚韧不拔,有的感慨生命的短暂,有的赞美平凡的伟大,不一而足,我对他们的回答一

22、一肯定,也许教参给定的答案很完美,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却是弊大于利。通过贝壳的教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构建课堂教学的多元,把师生的平等的关系展示出来,走出技术设计的误区。紫藤萝瀑布教学后记散文好读不好教,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在我看来,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课就象是跳水运动员做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成功了满堂喝彩给人美的享受,失败则成残缺品全部变味,教的人不是滋味,听的人更是无聊。该怎么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课呢?准备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思考这一问题。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23、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我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新课标特别注重语文教学

24、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口语交际,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回忆性的启发导入,要学生将小学时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背出来,回忆其中描写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态 和气势,接着我问学生喜欢什么花,描绘一下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最难以忘记的花开的情景,包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中见到的开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们想象,自己喜欢的花象瀑布一样是什么景象,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最合适,学生沉默了,我让他们翻开课文。简单的将课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课文的导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听的很认真,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讲述自己曾经历过的感动一刻。由于课文的生字词特别多

25、,而且比较难,所以我在课堂上将重点生字词再解释了一遍,并且将所有生字词带读了两次,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两次。这样,对于字音、词义就有一个巩固的作用效果。新课标提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这个要求,我让他们听课文的录音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问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她是按什么思路来组织文章的?检验他们能否读懂文章。设定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助于他们仔细看课文,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等他们看完课文后,我提问时很多同学举手表示能够回答这两个问题,叫了3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回答正确。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

26、。因此,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像,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成功的导入了文章之后。我采用了“欣赏法”的教学方法,即以审美为主干的阅读方法。这篇文章首先打动人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与结构。我首先要求学生将他们认为的文章中最精彩的句子划出来,并且思考这些句子文段好在哪?这个问题我让他们四人学习小组讨论。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品词品句,欣赏美 大概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教学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举手,当时场面有些混乱,学生都认为自己找的句子是写得最好的,主动分析句子罗列理由证明自己的选择是“英明

27、”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基本没怎么分析学生自己就将文章句子分析了,并且分析的很到位。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学生对文章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以及“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等句子能够理解到这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能将写景的句子的妙处说出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的生动具体形象化。我觉得品味语言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散文常以生动的语言取胜,散文将文章的语言分析好了,文章结构就好办了,剩下的收尾工作也好做了,接着我就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8、我要学生将文章朗读一遍,将文章中写到紫藤萝树和花的句子画出来。然后思考三个问题:1.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写出树的什么特点?2.作者是怎么描写紫藤萝花的?3.作者描写紫藤萝树和花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给五分钟的时间思考,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这三个问题分析文章语言时都有提到,基本只要他们归纳总结好就行啦。到这里文章基本就讲完了。接着,我让学生提出文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听明白,或者有疑问都提出来,提了几个问题,同学之间自己解决了。这篇课文是我真正走上三尺讲台教书以来,最有感觉的一堂课,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并且完成了预定目标,这从作业批改可以看出来,我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是

29、学习紫藤萝瀑布的写法写一篇小作文,完成的非常不错,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优秀”,并且其中很多人还写成了大作文,只有极少数学生拿“中”。第一篇: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背景介绍白兔和月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套教材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本单元属于人与自我板块,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验人生,树立理想、信念,进一步巩固朗读技巧。白兔和月亮是一则寓言,它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含蓄地写出了人生的哲理,耐人寻味。本节课教学要点是把握寓言的寓意。切入角度本文是一则篇幅短小的寓言故事,寓意深刻,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节课

30、以赏与盯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探讨白兔面对月亮时心情变化的原因,指导学生领悟文字背后的生活哲理,体会作者在这篇寓言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白兔心理活动的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说出白兔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听,引出赏与盯同学们,日本有一位年轻的棋手,在和另外一位德高望重的棋手争夺一项比赛桂冠时,连赢了三局,如果再赢一局,他就将夺得他人生中的第一项桂冠并因战胜那位棋手而名声大振,然而接着他却连输三局。最后一局开始前,他请教了他的师傅,师傅在他手中写了三个字,他心领神会,终于战胜了那位棋手。他师傅写的是哪三个字呢?希望大家能从我们今

31、天学习的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中得到启示,猜出答案。二、读,感知赏与盯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明确:独具审美慧心的白兔拥有月亮之后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得失之患,于是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2.朗读课文,力求用不同的语气读出白兔在面对月亮时的不同心情,边读边圈画出描写白兔心理活动的词语。明确:心旷神怡、无忧无虑、赏、盯、心痛如割、紧张不安。三、议,解读赏与盯探讨问题1:课文在描写白兔面对月亮时,用了赏与盯两个动词。面对同样的月亮,为什么这只白兔由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地赏月,变成了紧张不安地盯月?分解问题1:细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兔是在赏月?学生找有关语句揣摩,教师适时点拨,侧重引导

32、学生领悟赏的含义。如学生会找到: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说明白兔是在赏月,即以审美的心态看月亮。分解问题2:第四段的第一句话是: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那么,此时的白兔是否真的在赏月?为什么?学生找有关语句揣摩,教师适时点拨,侧重引导学生领悟盯的含义。如学生会找到: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说明白兔不是在赏月,因为依然夜夜到林中的白兔是以一种占有者的心态看月亮,生怕这一宝藏丢失,或被别人抢走。此时白兔心里紧张不安,患得患失,无法以闲适的心情、审美的心态去看月亮,所以她不是在赏月,而是在盯月。分解问题3:白兔为什么怕月亮丢失或被

33、别人抢走?她拥有月亮之前为什么没有这种担心?讨论归纳:因为以前月亮是大自然的美景,而现在则是白兔的私有财产,白兔和月亮的关系由欣赏者与被欣赏者的关系变成了主与物的关系。关系变了,白兔的心态也就变了。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受到侵犯上,所以她牢牢地盯着月亮,无法再以闲适的心情、审美的心态去赏月。这就是白兔由赏月到盯月的原因。探讨问题2:白兔无法再以审美的心态去赏月了,而是像守财奴一样整天紧张不安地盯着月亮,因此独具审美慧心的白兔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定。对于白兔的做法,你是怎么看的?观点1:白兔的选择是对的。如果某种拥有带给你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你紧张不安,失去了生

34、活的乐趣,那么,应该果断而勇敢地选择快乐,放弃这种拥有。观点2:白兔的选择是对的,因为自兔拥有月亮完全是一笔意外之财,而非劳动所得。白兔选择放弃,物归原主,这样心里才会坦然。观点3::白兔拥有月亮而非一把青草,白兔无力去保卫这种拥有,自然会引起内心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不如放弃,求得内心的宁静。观点4:反对白兔的做法。因为如果白兔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拥有,并能因为自己的拥有而给他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做到心中有他人,那么她将会拥有更多的快乐。四、比,感悟赏与盯还记得老师在这节课开头讲的那个小故事吗?棋手开始能连赢三局,为什么在关键时刻却连连失利?是他的实力不如那位棋手吗?显然不是,棋手的师傅

35、是一位智者,看出了棋手失利的根源,及时指点迷津,使棋手获得了胜利,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师傅会写哪三个字?提示1:棋手开始能够获胜,与白兔拥有月亮前能赏月有哪些相同之处?明确:棋手之所以能够获胜,因为他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下棋上,体验着与人对弈的乐趣,这与白兔拥有月亮前以审美的心态专心赏月相同。提示2:棋手在决胜局上的心态与白兔拥有月亮后的心态有何相同之处?明确:在决胜局上,棋手生怕失去唾手可得的桂冠,因而患得患失,无法一心一意下棋,这与白兔拥有月亮后,怕失去宝藏,紧张不安、心痛如割地盯月的心态相同。提示3:棋手在领悟了师傅的用意后获胜的原因和白兔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明确:棋

36、手开始的获胜、后来的失利以及最终的胜利,其本质也在于赏与盯。开始白兔是在赏月,心旷神怡,无忧无虑;棋手是在赏棋,即体验与人对弈的乐趣。后来自兔是在盯月,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棋手是在盯棋,即盯着下棋之后获得的名利,心神不安。最后,棋手在师傅的指点下,悟出了自己输棋的原因在于没有用心赏棋,于是及时调整了心态,抛开了名利之心,用平常心去面对比赛,最终获胜。这与白兔悟出了自己在紧张不安、患得患失的心境下无法以审美的眼光、欣赏者的心态去专心赏月,最终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相同。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猜想师傅写的是哪三个字。明确:平常心不贪心五、说,体验赏与盯伪有过和白兔、棋手相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做的?教

37、学反思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看似浅显,实则寓意深刻。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节课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很多学生可能只能了解课文的表层意思,不能真正理解寓意。所以本节课以赏和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思考,指导学生领悟文字背后的生活哲理。但如果教学只停留在此,学生可能会觉得作者写的内容离自己的生活太远,其结果还是不能真正领悟作品的内涵。因而,这节课利用导入中讲述的小故事,设计了师傅写的是哪三个字这一问题,把小故事和这则寓言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寓言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最后提出你有过和白兔、棋手相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从而

38、更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由引入、感知、解读、感悟到体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阅读经验的积累,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第二篇:人生寓言之白兔和月亮教学反思人生寓言之白兔和月亮教学反思人生寓言之白兔和月亮教学反思曹静洁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激活点寓言主要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些哲理。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这种体裁,但其实在小学阶段他们已经读过许多寓言。因此在课文导入中,我就从学生接触过的寓言开始引入,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转入文体介绍。初一学生好动活泼,因此在文章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虽然准备仓促,但他们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更重要的是深深地感染了作为观众的

39、同学,在看完表演后,整个班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并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才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附于课文载体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关注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并抓住了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在学生学完了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设计了问题: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你今天学习了这篇寓言,你的人生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变化?畅所欲言,有同学提到面对成绩时应该有平和心态,有同学开始正确认识与好朋友交往的问题,还有同学提到了独生子女如何面对父母的爱

40、等,这些问题正是青少年普遍遭遇着的烦恼,在这堂语文课中,这些颇有共鸣的困扰竟被意外地迎刃而解了,而且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题的归纳上,而应面向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效互动,积极评价,营造民主氛围在这堂课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当学生思考“有无得失之患”这道题时,刚开始十分困难,我提出了变换角色的假设,如以“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进行启发;当学生联系自身谈得失之患时,

41、我也说了同是独生子女的自己的感受和故事,并积极启发他们,最后还把自己找到的金玉良言送给学生,彼此共同领悟,共同进步!我还十分注重倾听,然后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如在品味词句的环节,有些同学在分析时暴露出对部分修辞手法还没掌握,认为“有仿佛就是比喻”之类的情况,我即时给予纠正。每堂课的前五分钟演讲,我总是让学生对演讲者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前一个学生介绍罗嗦,但我更关注于她的优点用了很多课本中的词语,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回顾生字词时,学生们完成得十分出色,我笑说:大家是否已经知道我的正确答案了?怎么那么正确的!当然,在某些题目的处理上,我认为还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讲课

42、时,感情的投入与感染能力还有待加强,同时,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备课组成员的相互启发使得这堂课更为完善生动。我认为只要坚持“享受语文,感受生活”的教学观念不动摇,终有一天,语文也会成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科目。我将为此而继续努力!在山的那边课后反思:取其一,遗其三一气两堂课下来,也算完成了在山的那边的教学。无论是在设计与实际的课堂上,我都作了大量的删减。譬如说诗歌的朗读,虽然也反复读了,但仍然只是服务于诗意的理解与感受,而没有把这一课上成朗读指导课;譬如新诗的语言特点,几乎是一字不讲,作者,只字未提因为我只取一瓢饮,那就是此诗作为人生新起点上的意义。引进盲童戴维的故事,只是因为学生的人生需要数十年写

43、成,今天无法完成,所以我借一个异国他乡人的故事,来喻指每个学生自己的人生。我的理解是:诗人生故事戴维用自己的一生,写了一首活生生的在山的那边的诗,在山的那边一诗,其实浓缩了无数个戴维的故事,也许还会有在座的某一个两个一群人的故事。诗,如果不与人生相连,那么它与什么相连呢?学习在山的那边一诗之后,如果没有须精神上获得提升,在理想上获得重建,那么一切技巧与知识有什么用呢?所以,我的设计与课堂都回到了人生本身,当学生问:“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寿馨蕊在我们的帮助下的回答是:如果考上清华是我的“海”,那么这最

44、后一座山,就是高考,在接到清华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为我灿烂起来。为什么小学六年讲朗读技巧,结果教出来的仍然是一片平平的念经声?因此这些朗读只有技术,并没有真正的精神在里面!精神所到的地方,你甚至不需要技巧,像我一个普通话最差,当初没有任何权利朗读课文的人,也许今天是能够把话送到每个人心中的其中的一个。“铁青着脸”要讲,“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要讲,“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要讲但是不是为了因为下次可能考到而讲,而只是因为理解了这些他不懂的地方,他会对诗意的人生、人生的诗意拥有更为真切的理解。也许,我教的并不是一首诗,而是一段生命的起始。贝壳教学设计及反思贝壳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新增的一篇自读课

45、文,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新课程标准去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人生,现将上课情况简介如下并略做评述。一、课堂教学主要步骤:1、教师向学生简介作者席慕容,饱含感情的朗读两首席慕容的抒情短诗,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导入贝壳一文的教学。2、教师范读课文,多媒体配乐(葫芦丝)和画面(碧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滩、贝壳特写)要求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3、学生齐读课文,发现自己最喜爱的句子。要求:注意朗读速度(舒缓),配乐。4、师生共同品读1、2两节,学生体会贝壳的外形特点,学生结合课文描述自己所看过的贝壳的外形;教师提出讨论题:你看到贝壳时,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向身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

46、法,教师提2-3名学生回答。)5、分别抽学生美读3、4、5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来(找6-8名学生站起来读,其他学生先后对上述学生的朗读做出评价)6、启发学生找感受最深的语句,教师和学生一起反复朗读这几个句子。经过学生品赏,一致认为以下两句最感人:(1)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他制作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2)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7、围绕上述两句学生畅所欲言,感悟人生,升华学生对人生的思考。8、配乐齐读课文,从整体上

47、揣摩课文结构、思想,感悟席慕容的人生情怀和哲理思考。二、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第一,课文要好好地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科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共同解读教材,解读人文,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把学生的体验感受放在首位。在贝壳一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的体验感受读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体会人生的意义,应当说,席慕容的这篇散文给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在朗读过程中,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多,在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感悟的共同作用下,全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朗读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感情变化,在赏读一些段落和句子时,许

48、多学生都动了真情,有的学生眼眶都湿润了。第二、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特别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本课的设计中,有意识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全课;把学生之间讨论作为解决读文疑难的重要手段;用“找最喜爱的句子”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文章的美;课堂小结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人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韩愈曾说,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今天看来,这只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形象了,在信息化的21世纪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9、因此,教师应当是教学流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第三、应注意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而是师生对话的平台。就文学作品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在文学欣赏中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为什么非要学生对作品(课文)只能按教参或者老师的一种理解去记忆呢?让“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是违背人的审美心理规律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感悟课文,老师只是拿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例如:在前文所述的两个最喜爱的句子欣赏中,

50、有的学生赞叹贝壳的坚韧不拔,有的感慨生命的短暂,有的赞美平凡的伟大,不一而足,我对他们的回答一一肯定,也许教参给定的答案很完美,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却是弊大于利。通过贝壳的教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构建课堂教学的多元,把师生的平等的关系展示出来,走出技术设计的误区。紫藤萝瀑布教学后记散文好读不好教,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在我看来,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课就象是跳水运动员做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成功了满堂喝彩给人美的享受,失败则成残缺品全部变味,教的人不是滋味,听的人更是无聊。该怎么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课呢?准备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我着重

51、思考这一问题。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我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

52、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新课标特别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口语交际,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回忆性的启发导入,要学生将小学时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背出来,回忆其中描写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态 和气势,接着我问学生喜欢什么花,描绘一下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最难以忘记的花开的情景,包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中见到的开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们想象,自己喜欢的花象瀑布一样是什么景象,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最合适,学生沉默了,我让他们翻开课文。简单的将课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课文的导入应该是比较成功

53、的,学生听的很认真,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讲述自己曾经历过的感动一刻。由于课文的生字词特别多,而且比较难,所以我在课堂上将重点生字词再解释了一遍,并且将所有生字词带读了两次,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两次。这样,对于字音、词义就有一个巩固的作用效果。新课标提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这个要求,我让他们听课文的录音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问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她是按什么思路来组织文章的?检验他们能否读懂文章。设定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助于他们仔细看课文,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等他们看完课文后,我提问时很多同学举手表示能够回答这两个问题,叫了3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回答正确。写景抒情的文章,

54、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像,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成功的导入了文章之后。我采用了“欣赏法”的教学方法,即以审美为主干的阅读方法。这篇文章首先打动人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与结构。我首先要求学生将他们认为的文章中最精彩的句子划出来,并且思考这些句子文段好在哪?这个问题我让他们四人学习小组讨论。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品词品句,欣赏美 大概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教学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举手,当

55、时场面有些混乱,学生都认为自己找的句子是写得最好的,主动分析句子罗列理由证明自己的选择是“英明”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基本没怎么分析学生自己就将文章句子分析了,并且分析的很到位。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学生对文章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以及“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等句子能够理解到这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能将写景的句子的妙处说出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的生动具体形象化。我觉得品味语言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散文常以生动的语言取胜,散文将

56、文章的语言分析好了,文章结构就好办了,剩下的收尾工作也好做了,接着我就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要学生将文章朗读一遍,将文章中写到紫藤萝树和花的句子画出来。然后思考三个问题:1.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写出树的什么特点?2.作者是怎么描写紫藤萝花的?3.作者描写紫藤萝树和花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给五分钟的时间思考,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这三个问题分析文章语言时都有提到,基本只要他们归纳总结好就行啦。到这里文章基本就讲完了。接着,我让学生提出文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听明白,或者有疑问都提出来,提了几个问题,同学之间自己解决了。这篇课文是我真正走上三尺讲台教书以来,最有感觉的一

57、堂课,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并且完成了预定目标,这从作业批改可以看出来,我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是学习紫藤萝瀑布的写法写一篇小作文,完成的非常不错,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优秀”,并且其中很多人还写成了大作文,只有极少数学生拿“中”。第一篇:京改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跟陌生人说话教学设计跟陌生人说话教学设计丰台一中王淼一、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1、通过圈画原文中的关键词,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2、通过对比材料的异同,学习本文多角度选择材料的特点。(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理解作者倡导的,与人交往时人们应相互信任、真诚相待的情感。(三)知识积累4、掌握(学会)词语。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

58、圈画原文中的关键词,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难点:理解作者所倡导的与人交往时人们应相互信任、真诚相待的情感。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品读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善意的忠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这句话让我们时时睁大警惕的双眼,时刻保持戒备的心态。因为由于跟陌生人说话而引发的矛盾、纠纷乃至悲剧,时有发生。正是因此,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家公认的处世哲学。作家刘心武为何要与现实背道而驰呢?就让我们走进作品,去一探究竟。(二)认读课文,感知文章情感基调。(8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读后提问:请你用一个词

59、语或一句话说出你读完文章的感受。(我从文中读出了-)预设:感动、幸福、温馨、母亲嘴上不设防、母亲的善良与热情、以诚相待、好人有好报。(三)快读课文,概括事件。(15分钟)作者用了大量笔墨记叙了母亲和陌生人说话,共记叙了几件事?分别在第几段?1 (第2段,第45段,第6段)请概括这三件事。过渡:概括要全面,概括时得有什么?人物和事件,时间、地点有时也需要指出。这些要素的语言来源我们去哪找呢?尽量从原文中选取可用的词语。原文中实在没有,再自己想词语。过渡:现在以第二段为例,请同学们看投影,我们一起画出对你的概括有帮助的词或句子。谁?在哪?跟谁?干嘛?到什么程度?过渡:说出刚才所画的句子。以前老师说

60、过概括的标准,除了内容要全面之外,语言要简洁,让不读课文的人看到你的概括知道课文在写什么。老师和学生一起说一遍,说完后让一名同学再重新说一遍。(1) 在往返四川的火车上,母亲与陌生人言谈极欢。(板书) 预设:“絮絮”畅所欲言,“言谈极欢”也有畅所欲言的意思。 过渡:请同学们依照此方法,概括其他两件事。(2)在去张家口的火车上,(母亲与抢劫犯攀谈并给他们抹药),母亲用真心(真诚)打动了两个抢劫犯;母亲的善意感动了两个抢劫犯。(板书) (3)在我家附近,母亲认修鞋匠做干儿子。(板书) 总结概括要求:内容全面、语言简洁。(板书:全面、简洁)(四)比较材料(10分钟)过渡:文章第二段和第四五段都写母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