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大全5篇)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教材分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本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
2、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教学准备: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题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
3、我给大家上一节。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那,有信心把这节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题。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说一说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
4、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学生摸模型。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滑滑的平平的。2、做一做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
5、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生:想。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
6、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生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
7、个面?生:不是,有6个面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4、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三、巩固练习1、连一连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2、涂一涂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3、说一说
8、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四、堂小结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板书设计:认识图形立体图形第二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认识图形_4688(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认识图形(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了解用途。课时安排:1课时课
9、前准备:1、图片;2、自己动手做几个你认识的图形;3、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2小组互相介绍。3小结学习情况。二、新课教学1小组汇报: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2归纳板书:长方形圆三角形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正方形(1)小组交流(2)汇报评议三、巩固练习1连一连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2涂一涂按要求画一画。3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4数一数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案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二、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
10、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培养初步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设计意图认识图形是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课,由于平面图形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难,因此本课确定了“由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通过“摸一摸”和“描一描”的活动,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四、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2.摸一摸师:小朋
11、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生:平平的、滑滑的。师:大家模到的平平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平平的面吗? 生:不是。师:圆柱体上容易滚动模着弯曲的面是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我们以后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上可以模到几个平平的面?在三棱柱上可以摸到几个平平的面?它们一样吗?在圆柱体上呢?摸一1 摸,数一数。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平面图形 3.描一描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
12、家欣赏一首小诗,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要把这些立体图形的脚印也留在白纸上,怎么办呢? 生:可以描一描。 生:可以印。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描”和“印”的方法)接下来老师想请你来当小画家,用描一描的方法把这些立体图形的脚印留在白纸上,请看活动要求:图形紧紧的贴在纸上,将立体图形的脚印“描”在白纸上。每张纸上只描一个图形。4个立体图形都描完后,收拾好积木,坐直表示 。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得到它的?生1:我是从长方体上得到这个图形的。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
13、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得到这个图形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师:大家真能干!把刚才模到的平平的面描了下来,老师把它们搬到了电脑上,这些图形都是从哪里得来的,还记得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4.认一认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5.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描一描的方法从长方体上得到长方形,从正方体上得到正方形,从圆柱上得到圆形,从三棱柱上得到三角形,我们把这些图形都叫做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这些平面图形和
14、原来我们原来学的 2 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吗?生1:这些图形都是平平的,立体图形是有厚度的。 生2:立体图形有几个面,平面图形只有一个面。 生3:立体图形可以站起来,平面图形站不起来。 生4:平面图形都是从立体图形上移下来的。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四种图形,接下来老师要请孩子们“分一分”连一连,请看到数学书第36页。 请生做题。展示学生作业。我们先学习了立体图形,今天又学习了平面图形,你们看,知识间是有联系的,在我们的身边就能找到他们,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师:谁来说说从画面上你找到了什么图形。 生:我找到了一个交通标志牌。师:那请你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 抽生回答。
15、6.巩固加深,迁移拓展(讨论解疑)(1)摆一摆师:通过刚才的举例看来孩子们已经学得很不错了,那老师想要考考大家,你们能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吗? 活动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桌子上的小棒(10)根摆一摆。同桌互相欣赏并交流。(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生: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生:圆。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不能用小棒摆出来。3 7.反馈总结数学日记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看来大家都把这几个平面图形“印”到了自己的脑子里了。接下来老师要请孩子们和我一起去写一篇“数学日记”“今天我们认识了(
16、 )、( )、( )、( )这四个图形朋友。我们在圆柱上找到了( ),在三棱柱上找到了 ( ),在长方体上找到了( ),在正方体找到了( )。他们都是( )图形。” 8.欣赏与设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学了今天的知识后,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画了几副漂亮的画,想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孩子们,想自己动手拼一拼吗?那我们就在下次上数学课的时候一起来拼吧。其实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孩子你就一定会感受到数学给你带来的乐趣。三、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正方形 长方形 圆 三角形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
17、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三、教具准备: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
18、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2、摸一摸,感知特点。(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2)汇报交流。(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出示相应的实物。2、记忆想象。(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辨认,再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4)先让
19、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1、做“做一做”l(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2游戏:“看谁摸得准”。(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3)数图形。(五)游戏先让学生想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图形5
20、教案 北京版认识图形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动手实践能力。 思品目标: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养成会观察、爱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几种图形,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具: 实物 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认识的立体图形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乐园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乐园里去看一看。会学习的孩子就会发现在这个动物乐园里有许多我们以前认识的老朋友,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要求说动物乐园的
21、都是什么图形)这节课老师又把这些老朋友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大屏幕出现立体图形)你还认识他们吗?谁来说?在你们的桌上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这些好朋友,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老朋友来认识新朋友。二、初步感知,体会面在体上从你的学具堆里找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摸一摸他的面,和你小组同学说一说你的感觉?(学生自由活动汇报平平的,滑滑的)动手实践,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 1. 画图形通过刚才摸我们知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是平平的,滑滑的,现在谁能想一个好办法把你们刚才摸到的图形的面留在我们的纸上(学生各抒己见)重点指导画一画的方法,找一个学生和老师合作,边画边说
22、(图形要紧紧贴着纸不可以移动,铅笔要紧紧靠着图形的边)小组内两个人合作画一画,画好一个以后两个人互相交换,如果你能独立的画也可以自己画(能不能试着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2. 展示师:谁愿意把你们刚才画的图形展示给大家?(每个图形找一个同学说一说)生展示(师生共同评价,要求学生说出这是从哪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上画下来的)试着给出图形的名字。师小结:老师觉得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画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说明人人都有一双巧手,让我们为自己的杰作鼓掌吧! 3. 课件展示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把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留在纸上的。 4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比较一下我们刚才得到的图形和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
23、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止一个面,今天的图形只有一个面 生:立体图形能立着,今天的不行 生:立体图形鼓鼓的,今天的图形平平的师小结:我们把原来认识的这些鼓鼓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留下来成了平平的图形了,这些平平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平面图形) 5分类、理解图形特点师:课下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这些图形,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图形分类。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分?(生小组内动手分,轻声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分类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汇报(追问分的原因)生1:把圆形放在一起,剩下的图形放在一起生2:把圆放在一起,三角形放在一起,四边形放在一起 生3:每个图
24、分成一组 重点讲解生2的分法生说的时候,教师黑板贴图,都谁这样分的?你们可真了不起,老师也和你们分的一样。为什么这样分?(生边说边讲图形)A 介绍图形,它是由弯弯的线组成的,这个图形就叫(圆形)请你找一找在哪见过圆形? B介绍三角形,为什么把三角形单分出来(它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一般在图形里我们把他这三条线段叫做它的三条边,这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在教室中找一找) C介绍四边形师:观察这三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四条边师:大家观察的真认真,因为他们都有四条边,所以我们把他们叫四边形,但每个图形都有自己的名字,用你智慧的小眼睛去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可先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也可
25、以先讲平行四边形)生1:有一个图形的边是斜的(这时候就讲平行四边形)生2:(指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说)他们有两条长的边,有两条短的边 生3:指正方形他的边都一样长(生说的过程中教师板书图形名称)师: 长方形和正方形就像双胞胎一样,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指导学生动手折一折)说给同桌听听,找生汇报(课件展示)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现在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找一找教室的哪些面是长方形的,哪些面是正方形的?(生找,然后汇报) 摆一摆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至少需要多少根同样长的小棒?(学生自由摆)展示 6.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新的图形?(课件,你能叫一叫他们
26、的名字吗?)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考考你的眼力分别拿出各个图形的纸板,变换摆放的角度让学生辨认,或者让学生换位置来观察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不管我们是变化图形,还是变换自己观察的位置,这些图形都没有变。2现在我们一起来做超级侦探,到生活中去找一找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看看谁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课件:超级侦探)3老师用我们今天学的图形画了一幅画,可惜他没有颜色,你们来帮帮老师,让它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课件涂色)4猜一猜,看到你们帮老师把图画漂亮了,几个淘气的图形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猜一猜都是什么图形? 5数一数四、课堂小结生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的生
27、活中到处可以见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你们的小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第一篇: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跳绳2跳绳(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掌握100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1.快速口算下列各题。48-15= 91-3= 34-22= 23-5= 56-34= 42-9= 47-27= 72-7= 2.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8、?二、自主学习1.课件出示“100-48=?”。(1)学生自己探索,说一说应该怎么算,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算法。 从100中减去40再减去8;把48看成50,“100-50”,多减了2再加上2; 2.拨一拨,再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1)说一说计算时的困难在什么地方。(2)要求学生在计数器上把借的过程演示出来,边说、边拨。(3)让学生对照竖式,联系拨的过程,说说怎样借数。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计算过程从哪位借了数,就可以这一位上面点上退位点,做个标记,以免忘掉。 1 0 04 8第二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跳绳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跳绳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
29、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法多样化。2、发展初步的会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通过跳绳的活动,引入。1、先引导学生看懂主题图中的统计表,然后让学生提出总是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并记录学生当时 跳绳的次数,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总是可以先引导学生先解决类似“小东比小红跳几下”这样的问题3、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教科书上三种方法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方法,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帮助。三、试一试。
30、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独立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四,想一想。10048, 先让学生估算,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五、练习反馈。1、用竖式计算。请4位学生板演,再集体校对,2、买一个羽毛球拍多少钱?先让学生看懂图意,再列式解答,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第3题中()+40的答案不唯一。可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如果是其它数,它就无家可归了。第三篇: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跳绳1跳绳(1)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 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
31、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看表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
32、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 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2.合作探究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1)学生独立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0-28=) 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估计40-28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学生可能想法:把28看成30,40-30=10; 把28看成20,40-20=20。(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计大了?哪些把差估计小了?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法:把差估计小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30,减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 把差估计大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20,少减了,剩下的就多了。 说明正确的
33、结果应该比10大,比20小。 3.探究算理。(1)尝试计算“40-28”的得数是多少? (2)交流算法。40-20=20,20-18=2 40-30=10,10+2=12 用竖式计算 4 02 8 1 2课后反思:第四篇:2013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跳绳表演教案跳绳表演(共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
34、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教学难点: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具:铅笔、圆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还记不记得是怎么解决的。(教师演示:左手拿3枝铅笔,右手拿2枝铅笔,老师提出问题:说说哪只手拿得多?多多少支铅笔?)(列式的方法:32=1)2、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美丽的大森林举行的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3、投影出示10页的主题图师:请边
35、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1)我看到飞行员在表演跳伞,降落伞有红色的、蓝色的,还有黄色队。(2)我想到了红伞比黄伞多多少个?蓝伞比黄伞多多少个?红伞比蓝伞多多少个? (3)黄伞比红伞少多少个?黄伞比蓝伞少多少个?蓝伞比红伞少多少个? (4)红伞和黄伞共有多少个?红伞和蓝伞共有多少个?黄伞和伞队共有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1、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3)用圆片或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146 =8 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147 =72、思考:你从
36、中发现了什么?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三、比一比,算一算师: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这图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生:老奶奶的鸡圈里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只生了5个蛋。 师:你们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今天和昨天一共生了几个蛋? 生2: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师:我们暂时把其他问题放入问题库中,现在我们来专心的解决生2提出的问题,好吗?(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师:请列式计算 11-5=6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四、巩固练习(11页练一练)1、谁摘得多,多几个?(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
37、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2黄花比红花少几朵?(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3、谁多?多几只?(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4、 (1)先数出几种图形的数量,强调“不要漏数”。 (2)进行比较,集体订正五、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新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 下
38、册 教案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课 时: 第1、2课时 课 题:小数的意义(一)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2、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重点:1、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2、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 生活中的小数(课前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同学之间踊跃发言,互相分享1 / 26一下生活中的小数。出示书上的图片,引导学生尝试说说图片中反应了哪些数学信息
39、。学生答:1、一元钱里面有10角,就相当于把一元钱平均分成十份,一份是一角。一角就是一元的十分之一。2、一元钱还可以分成一百份,一份就是一分,一分就是一元的一百分之一。3、一元是一元,一角是0.1元,一分是0.01元。4、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学习的兴趣。二、 小数的再认识1、2、 课件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小组交流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3、 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2 / 264、 巩固练习5、
40、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以此类推。三、 当堂练:四、 作业: 第3页 练一练 1-4题五、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一)1元=()角=()分1角是1元的(),也可以写成()元3 / 261分是1元的(),也可以写成()元六、课后反思:课 时: 第3课时 课 题:小数的意义(二)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2、能用小数表
41、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准备: 尺子、课件4 / 26教学过程一、测量活动: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36厘米=36/100米=0.3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0厘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二、填一填: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
42、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三、试一试:5 / 26强调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厘米=0.1分米=0.01米学生在由米换算到厘米的过程中,可以先将米换算成分米今儿换算成厘米。四、作业:第5页 练一练2、3、4、5五、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二)1米=10分米=100厘米 1厘米=0.1分米=0.01米 1千克=1000克六、 课后反思6 / 26课 时: 第4、5课时 课 题:小数的意义(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
43、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以及小数的读写。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2.222,试着说出其中的2表示多少?7 / 26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二、 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44、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2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三、 认一认8 / 26四、 试一试5元=5.00元(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结果不变) 一定要强调是小数的末尾。5元和5.1元做比较的话,因为小数的末尾是非0,所以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五、作业第7、8页 练一练1、2、3、4、5、6六、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三)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分 分 分位 位 位七、 课后反思9 / 2
45、6课 时: 第6、7课时 课 题:练习一 课 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练习册 教学过程 P3第3题:10 / 26明确小数的意义,正确写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P5第2、4题:小数数位间的进率。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P
46、7第1题:在计数器上表示小数。正确识别小数各个数位的名称。 P8第4题:复习小数的性质。 P8第5题: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反思:课 时: 第8、9课时 课 题:比大小 课 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第第9-10页 教学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3、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1 / 26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 观察图片信息,提出问题:1、 问题1:王红和李娜谁跳的高?2、 问题2、郑强、李明和张华
47、谁跳的远? (小组讨论并说明比较的方法。)3、 汇报1: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几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时,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0.690.84、 如果几个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2.973.133.085、 汇报2:12 / 266、 针对两种比较方法,请同学们比较哪种方法更好。二、 试一试应用上面总结的两种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两组分数的大小。1、 根据题意是比较在0.48米与0.5米的大小。应用法一,首先比较整数部分,两个数的整数部分全部为0,继续比较十分位。0.48的十分位上是4,0.5的十分位上是5。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可得出0.48
48、0.5。2、 1.1与0.95的比较方法与上题一致。3、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1.1和0.95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三、作业13 / 26第10页 练一练2、3、4四、板书设计比大小比大小的方法:1、 从数位来考虑,几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时,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2、 如果几个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五、课后反思课 时: 第10、1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14 / 26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9、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课堂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买菜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1、 估算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一共需要多少钱?2、 讨论如何核对售货员收的钱对不对的问题。15 / 261.25+2.41=()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向学生强调两个数的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3、 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二、试一试分析题意得出:爸爸的身高=亮亮的身高凳子的高
50、度0.05米 列式为爸爸的身高=1.450.4-0.0516 / 261.4 5 0.4 1.8 5 0.0 5 1.8 0 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首先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三、作业第12页 练一练1、2、3、4、6四、板书设计买菜两个小数相加减的时候,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1.4 5 0.4 1.8 5 0.0 5 1.8 0五、课后反思17 / 26课 时: 第12、13课时 课 题:比身高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 教学目标:1、 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2、 培养学生综合
51、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以一个数为参照来同时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课件 教学过程一、 出示情境图18 / 261、鹿妈妈身高多少米?小花2.4米,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 鹿妈妈的身高=小花的身高1.7米2、小黑高多少米?小花2.4米,小黑比小花矮0.8米。小黑的身高=小花的身高0.8米3、 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鹿爸爸身高6米,小花身高2.4米。 鹿爸爸比小花的身高高=6米-2.4米4、比较、归纳:类似的题中,首先要带领学生读懂题目的意义。尤其在比较大小19 / 26的问题中。何时是
52、加何时是减,通过帮助学生总结关键词汇来判断。还应该多做类似的练习。在全班交流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二、 试一试: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计算淘气上次的体重,根据题意用这次的体重38千克增加的体重2.65千克就是上次的体重。 淘气上次的体重=38千克2.65千克第3题:学生根据2题的计算方法独立计算3题,集体订正。三、 练一练:根据上题中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本题的计算。注意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四、 作业20 / 26第14、15页 练一练2、3、4、5、6、7五
53、、 板书设计比身高小花 2.4米 小黑比小花矮0.8米鹿妈妈 我比小花高1.7米 鹿爸爸 6米六、 课后反思课 时: 第14、15课时 课 题:歌手大赛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1、 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1 / 26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重点:1、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二、探索计算方法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22 / 262、探索计算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维修外包协议书
- 男女流产协议书
- 药店安保协议书
- 绵羊购销协议书
- 资金来往协议书
- 幼儿体智能活动协议书
- 婚之夜夫妻调解协议书
- 租赁地面协议书
- 股金筹募协议书
- 美越贸易协议书
- 2024-2025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 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解读
- 浙江开放大学2025年《社会保障学》形考任务2答案
- 【+初中语文++】++第11课《山地回忆》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5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 煤炭工业建筑结构设计标准
-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试题集及答案
- 消防设备维护质量控制及保障措施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压轴题训练(含解析)
- 2025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考试测试试卷题库及答案
- 注射泵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