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锦集八篇精选_第1页
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锦集八篇精选_第2页
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锦集八篇精选_第3页
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锦集八篇精选_第4页
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锦集八篇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锦集八篇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开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教学难点: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四、教学具准备:、铅笔假设干五、说教法和学法: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归纳总结。六、说教学过程一根本训练:由于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上课时就先让学生写一个分数,并

2、说说它表示的意思。通过让学生写分数、说分数表示的意思,其实是对分数意义的加深认识和理解,根据分数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问题情景:课前准备了不同数量的4盒铅笔,上课时请4位同学到台前,分别从盒子里拿出铅笔枝数的1/2。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能发现什么问题?通过怎么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要把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几个?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根据学生拿出铅笔的枝数不同,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而拿出的铅笔枝数不一样多呢?三建立模型:通过刚刚的质疑“:为什么拿出的铅笔枝数不一样多呢?经过学生讨论交流,请台上同学拿出铅笔总数进行验证,通过验证

3、,一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是把一个整体(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几支;二是让学生感悟到整体相同拿出的1/2的数量是相同的。学生也就清楚的感悟到原来是铅笔总数不同造成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1/2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整体不同时,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四解释应用:1、“说一说:先是利用学生对分数的新认识,来判断两个小朋友谁看的页数多,通过比较知道两个小朋友虽然都看了自己手中书的1/3,但他们手中书的总页数不同,也就是整体“1不同,所以,他们看的页数就不一样多。使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有了提升;一个分数对

4、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2、“画一画:先判断1/4的意义,再由1/4判断整体“1的具体数量是多少,最后画出图形,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即可。通过画图,让学生明白:当我们知道了一个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就可以求出整体“1。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理解,也有利于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练一练:第1题重点是利用分割法、移动法、旋转、合并这些方法来看图写分数,通过看图,思考:都是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局部占总份中的几份?第2题重点表达涂法的多样性。第3题重点除了表达画法多样性之外,还要比较平均分之后,每一个图形的两个1/2是否相同,重

5、点理解“平均分。这题其实是对:“整体不同,同一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这句话的加深理解。让学生在直观的根底上,把已经形成的抽象认识,进行了及时的练习和必要的稳固和强化。第4题是结合“云南昭通彝良5.7级地震和“捐零花钱的实际活动,体验分数的对应性,教育学生“勤俭节约,有爱心等。五回忆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让学生自由说出来。六板书:板书与步骤同步,学生通过活动说出来的,我就把它写了下来。课后反思:整节课下来,感觉教师引导得过多,不敢大胆放手,学生的参与面不够,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方法让学生大面积的参与学习;没有注意细节的处理,有些题目讲的太快局部学生

6、没有跟上,对“平均分的理解不透彻;没有掌握好时间和教学节奏,以至于有点拖堂。还希望各位老师不要保守,毫无保存的给我提出珍贵的意见,我一定虚心接受,谢谢!教学目标: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根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开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根本特征,会画高。教学难

7、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教学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彩纸、剪刀、平行四边形纸等,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谈话:游戏猜图形导入。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谈话:看看录像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楼梯扶手、电动门、篱笆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的外表见过平行四边形?学生举例三、学生探究特点1、刚刚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了,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来想方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2、教师巡视,并进行一定的辅导。3、哪个小组派代

8、表上来交流?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说说这么做的理由,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4、刚刚我们已经能用多种方法来制作平行四边形,现在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独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想想应该怎么画?注意些什么?5、我们已经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并且能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到底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根据你们在制作平行四边形的体会,你们可以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6、学生小组讨论后提问并板书猜想:对边可能平行;对边可能相等;7、那我们能够自己想方法来证明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学生分组验证猜想。8、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自己验证了猜想,现在我们就来交

9、流一下,其他小组认真听好,他们的答复是否正确,你觉得怎样?9、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自己小组的验证方法,其他小组在其完成后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板书出经过验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10、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理由(课件)四、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底1、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并且自学课本44页2、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4、完成“试一试:(1)先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2)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5

10、、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五、练习提高1、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2、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3、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4、想想做做6,用饮料管做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六、阅读调查自主阅读“你知道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类似的例

11、子。七、全课小结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的根底。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或理解并掌握,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4、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到达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是。二、说教学方法

1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或观察比较: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根底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稳固和深化新知。2巧设疑问,表达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气氛,有目的,有方案,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到达掌握新知和开展能力的目的。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

13、、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三、说学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响总结。一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评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根底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探索新知这一程序主要安排个教学环节:评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展。三实践应用评价: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展思维

14、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稳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根底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四反响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8页例2。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加法计算,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那么,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为后面学习连续退位的减法作好铺垫。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乡村学生的特点,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

1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那么,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计算。这样的目标定位既是对知识的探究,也是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培养,同时,通过具体语境的创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伴随着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展。二、说学生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因此在教学前我准备录音带和配套的画面,以增强直观形象性,符合学生心理开展的特点,而且学生之前已学过加法计算,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些情况都为本节

16、课的学习奠定了根底。三、说教法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蓝猫这个让孩子们心动的形象的出现,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说学法分组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让学生“活起来,是优课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在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真正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造的时机,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五、说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如:同学们,你们看过蓝猫淘气三千问吗

17、?你最喜欢谁?又如:“蓝猫得知我们同学学习了很多知识,今天它来到我们教室考考同学们,大家有信心吗?等等。巧妙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问题,借助“蓝猫这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创设了良好的活动情境,自然地进入到“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中来。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播放录音带,出示配套的画面和题目:“蓝猫说:“谁能就题中给我们的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长此以往,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了解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了估算的方法。可是,如果“蓝猫想知道一个精确数,你们说怎么办?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各抒己见。

18、如:用竖式计算;把相同数位对齐等等。此环节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最后平台展示。不但使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且使每个学生都有时机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解决了本课的重点。2接着听录音,从“蓝猫的录音中,你学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再发言汇报。生1:我知道了用竖式计算时要相同数位对齐。生2:我学到了笔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生3:我还学到了在计算时,别忘记加上进位的1。如此,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数学知识编成学生感兴趣的“蓝猫小故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把所学知识进一步稳固。3、自主练习,体验成功师:我为大家准备了几个“蓝猫图片,想要吗?出示“蓝猫图

19、片,你答对了图片后面的题,“蓝猫图片就属于你。此环节利用游戏形式出现,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为能得到“蓝猫图片,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六、说板书设计连续进位的加法376248=376248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反思:整个教学环境,学生自始自终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蓝猫的每次出动都牵动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而老师那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聆听“蓝猫录音的过程中,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整堂课

20、表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课本35页,例题2、例题3、及做一做。)2、教材分析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根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表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时机,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解比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稳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

21、一步认识比例的根本性质。、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安排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2、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解比例。5、说教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6、说学情、学法:学生是在学习了比、比例和比例的根本性质后学习解比例的,比照例的内项和外项已经认识,为了更好的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主要采用了以练习法、讲解法和自学辅导法等。二、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

22、得,能力开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不想去旅游(想)现在跟老师一起去北京世界公园去看一看,好不好!(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并让学生说图片的认识,适当教育)(这样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注意。)(1)同学们请用这四个数写一个比例,(请学生展示作品)。(2)比例同学们已经写出来了,那么谁来说说什么叫比例(表扬学生)(3)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学生齐说)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板书)(二)教学新课1、出例如2。(1)、提问:这道例题和刚刚的复习题有什么不同你能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来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动笔写一写。)(2

23、)、学生汇报解答过程。(3)、揭示课题例题2就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例题2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如果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会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来解比例了吗(能)出示练习题8U12=XU45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教学例3。出例如3:(略)请同学们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来解这个比例,求出未知项X,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方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然后教师指出:解比例一般按

24、比例的根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出示练习题(略)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结方法。提问:你认为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要怎样解比例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课堂小结。: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是怎样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解比例说板书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容易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我设计以下板书。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根底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识别和区分所学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

25、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一些关系。本课时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材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动,体会和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如:在做风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把长方形的纸转化成正方形的纸,再把正方形的纸剪成做风车叶片用的三角形,做成的风车转起来的轨迹形成圆形;再如:教材在做一做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怎样把一个圆形剪成正方形,教师在处理这道题时,还可以让学生把剪成的圆形再剪成正方形。同时教材还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事

26、物。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正方形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情感目标:4、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三教学重难点: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创造的根底。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的师生交往;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

27、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气息。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创造,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确实定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这正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必须的根本素质。带着这些对新课程的认识,在图形的拼组教学中,我采用猜想、验证、操作等方法,具体如下:1、运用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特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受,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先大胆的猜想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再运用语言引导学生想方法验证猜想,从而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感知数学的严谨性。2、动手操作,积极互动法: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折、剪、拼等,运用多种感官理解

28、图形的特征和联系,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3、观察讨论、交流合作法: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根底上,小组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实效性。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出示风车。问:“这是什么?风车“喜欢玩风车吗?喜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需要哪些材料?小棒、钉子、纸“用什么形状的纸呢?正方形的纸。二探究新知: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对,做风车要用正方形的纸

29、,正方形我们上学期已经认识过了,它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回忆一下我们还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1、探究长方形的边特征。“我们先看长方形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介绍对边在长方形里上面的边与下面的边相对,象这样的一组边叫做一组对边。找找看长方形里还有哪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一个长方形里有几组对边?让学生指出来“请你观察一下,你认为长方形的对边有什么特点?对边一样长你能想方法证明吗?教学设想:对于长方形边的特点,学生已有感性的认识,这一环节,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先激活学生对长方形边的特点的感性认识。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

30、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布置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布置,匠心不只在于加深同学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时机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同学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开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那么。其逻辑顺序如下: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引导同学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同学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

31、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它遵循了同学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考虑,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2.本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3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确实定力图表达“开展为本的理念,不只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同学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1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2使同学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

32、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提高同学的探究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同学经历从实际问题中笼统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采取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电化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让同学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笼统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同学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采取多种教学

33、手段使同学初步懂得应如何考虑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置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三、说学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同学体会生活中的许多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2运用独立考虑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一联系实际,复习旧知以本班同学参与课外活动的人数为例,我设计了三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复习题,如第1题:二年级三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同学说出答案后,讲一讲考虑过程。这时,教师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

34、再汇报一下自身的学习成果,教师向取得优异成果的同学表示祝贺。复习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一是唤起同学对已有“倍的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二是复习时密切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师生情感交融,使同学发生愉悦的学习心情。三是为同学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同学的学习欲望。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在课的新授局部,我结合例2的电化教学,设计了一个让同学参与的用小棒摆飞机的游戏活动。主要过程是这样的:先以动画形式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三位同学在用小棒摆飞机并演示5根小棒摆一架飞机的过程。这时老师问:“你们想参与这个游戏活动吗?引导同学亲自参与到动手摆飞机的活动中来。同

35、学在音乐声中摆完飞机以后,汇报结果,如“我用5根小棒摆了一架飞机“我用15根小棒摆了3架飞机等等。在此根底上教师又适时提出问题“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同学兴趣盎然,提出了诸如“我用10根小棒摆几架飞机的问题,由此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为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奠定了根底。在同学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根底上,课件出例如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请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动脑考虑、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

36、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15三5=3。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同学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由于倍概念的复习和例2的学习,同学已经理解了用除法计算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完全放手让同学自身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件首先出例如3情境图:35人唱歌、7人跳舞、5人看节目,请同学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是看节目的几倍?等等,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同学独立列式解答后,讲解

37、题思路,这样不只使同学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能体会合作交流给自身带来的收获。此环节的优秀教案,摒弃了保守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的套路,把应用题和运算教学结合起来,重点引导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同学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快速获得正确答案,而是着重探索和研究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四稳固深化,质疑拓展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有根本练习、变式练习、开放练习等几个层次,目的是稳固新知,协助同学更进一步理清解题的思路,到达融会贯穿。五开展评价让同学畅谈自身在本课中的表示和收获,表达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同学充分表示自身的时机。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38、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根底。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安排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稳固单位间的进率。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

39、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2、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

40、: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二、说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努力把开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始终,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我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认识长度单位的具体观念。三、教学程序设计本着“以开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的素质教育课堂

41、观,我特地设计了实践操作、以旧引新;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总结全课,回忆整理;综合运用,深化稳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努力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的理念。先说第一层次,实践操作,以旧引新。安排两个环节:1、复习长度单位米。同桌合作剪一条1米长的绳子。2、请学生用这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觉得怎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因为旧知是新知的根底,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开展。这样设计,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一方面通过剪1米长的绳子,复习了米,另一方面为下面建立四个长度单位的具体观念,提供了直观材料,并且安排用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

42、笔的长度,激起了学生对探索新知的强烈渴求,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去。再说第二层次,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先安排让学生简单的认识一下刻度尺,找到0刻度,为接下来学习厘米等单位做好准备。然后就是厘米的认识。我打算先让学生着重建立1厘米的具体观念,再认识几厘米,在认识厘米的根底上,学习简单的测量。具体我是这样做的:1、认识厘米。先让学生知道ol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再找一找直尺上还有哪里是1厘米?让学生尝试着归纳直尺上怎样的长度是1厘米,接着通过闭眼想,动手剪1厘米的绳子,与图钉比较,找自己身上的1厘米等手段建立并强化1厘米的具体观念。我想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例子,一定会让学生印象深刻。2、

43、认识几厘米。充分发挥学生手中尺子的作用,让学生数0-5、47各是几厘米,从哪里到哪里是2厘米、4厘米,数数尺上共有几厘米。着重认识几厘米,可以为下面学习分米打下根底。从认识1厘米,到认识几厘米,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3、学习用厘米测量。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将充分表达学生的自主性。先让学生量纸条的长度,然后交流,说说到底是怎样进行操作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后再归纳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方法中也许会出现不是从0刻度开始,或者尺子没有0刻度的情况,这里进一步让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测量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在学具或身体上寻找物体进行的练习。对于用直尺测量的方法,在传统教学上,是一定要让学生测量物体对准0刻度后进

44、行操作,而现实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因此,对从任意刻度开始的测量方法绝对不能加以否认。测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量,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生间的不同差异,先让学生尝试,再反响,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来掌握测量的方法。探索新知的第三方面我将一改以往先教分米的做法。在学生学会量之后再去测量,往往兴趣很高,但在量的过程中发现所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难以准确表达,出现了新的认知冲突,以此为突破口激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的兴趣。先数直尺上的小格,引出1毫米,1厘米=10毫米,然后问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用剪刀剪下1毫米,用1分硬币比划一下1毫米,说说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等等。这里我将课前准备的大量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因为“毫米这个概念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比“厘米更难以建立,教学中通过比划、找实物和观察老师提供的1分硬币的厚度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一定会学得很愉快。接下去请学生用1米、1厘米、1毫米的绳子去测量一下课桌边的长度,试一试有没有困难,引出分米的教学。教学时直接让学生能够剪出10厘米长的绳子,直观的感受1分米的具体观念,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比划1分米的实际长度,找1分米的实物。虽然在整节课中这是一个弱化的环节,但因为学生已掌握了厘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