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秋天名师精品教案 一、文本教学解读 秋天是一篇介绍秋天的短文,描写了秋天到来时天气、树叶、天空及大雁活动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全文注音并配以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及认识事物。1.识写生字。课文共55个汉字,其中10个生字要求认读,4个要求会写。10个生字中,“了、片、大、飞、个”等字已在前面的教学中出现过,是熟字,宜用“再认”的方式认读;其余生字,宜用“拼读”的方式认读。认读“秋、气、大、会”4个字,宜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再用字组词说一说,最后根据字形记一记。例如“秋”字,先认读“秋天”,再用“秋”组成“秋风、秋雨、秋月、中秋”等词语,最后用“
2、拆合法”记一记“秋”的字形,“禾+火”合成“秋”,意思是“谷物成熟”。“会”宜借助熟字“人+云”识记,并认识偏旁“人”字头。认读“树、叶、飞”3个字,宜借助课文插图,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再借助熟字“木、口”,认识“木”字旁、“口”字旁。认读“片、个”2个字,可以组成“一片、一个”,说一说:一片雪花、一片树叶、一个孩子、一个汉字等,表示单数,再组成“一片片、一个个”,再说一说:一片片雪花、一片片草地、一个个孩子、一个个汉字等,表示多数。认读“了”字,这是一个轻声字,宜整体认读“凉了、黄了、落了、来了”等词语,熟读为主。“了、子、人、大”4个要书写的字都是独体字。在掌
3、握横、竖、撇、捺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横撇”的写法。教师需要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横笔略上斜,撇笔不宜长。要求学生练熟新笔画后再书写整字,教师示范并提示:“了”,横笔略上斜,撇笔不宜长;弯钩沿中线,不能一直线。“子”,“了”字加一横,横笔略长在中线;“人”,撇从中线起,捺从撇上出,撇尖与捺脚,同在一条线;“大”不是在“人”字写完后加一横,而有特别的写法,即:长横在中线,竖撇横中穿,捺从交叉下方出,收笔略比撇尖低。2.朗读课文。在识字的基础上,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准轻声字“了”,应在熟读中形成“轻而短”的发声技能;读准“一”字的变调,应根据注音读正确、读熟练,此处不讲变调规则
4、。针对学生自读中出现的问题,运用“跟读”与“问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将句子读正确、读连贯。跟读:学生跟着教师朗读,从分句到整句、从一句到几句,逐步扩大跟读句子的长度,读熟课文。问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读出相应的词句,在问读中学习根据句子的意思正确停顿,积累朗读经验。例如:什么从树上落下来?一片片叶子从哪儿落下来?3.背诵积累。在正确、连贯地朗读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背诵课文。秋天语句长短不一,且分成3个段落,学生背诵时的难点在于“长”。教学时宜“化长为短”,先根据所写的事物分别背诵,再按顺序将短句串联起来,背诵全文。还可以借插图分层背诵。借助插图,按照从近到远(或从地面到天空)的顺序,分
5、两个层面进行背诵。近处的事物:天气、树叶、叶子;远处的事物:天空、大雁、雁阵。需要提醒的是,学生的背诵方法不局限于上述方法,应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背诵。4.迁移运用。秋天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描写了秋天里事物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认识了秋天这个季节的特点。常用的句式是“什么怎么样”,比如“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等。这样的认识方式和表达句式,学生可以迁移到对秋天的认识中。教学时可以借用课文中的另一侧插图“松鼠储粮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秋天的变化:高粱;果树;松鼠。跟着教师阅读其他文本,用相同的句式反复地进行说话训练。而后,可以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秋天还有哪些
6、事物也发生了变化,运用这样的句式自由说话。这样的说话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语句积累。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0个生字。2.学写汉字“了、子、人、大”。3.学习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背诵课文。4.借助图文阅读,丰富对秋天的认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认读字词,认识事物1.认读“秋天”,识记“秋”字。(1)出示“秋天”:谁能根据拼音读一读这个词语?谁能用“秋”字组成不同的词语?(2)“秋”可以拆成哪两个字?这两个字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要点:“秋”由“禾”和“火”合成,表示谷物成熟。2.凭借经验,自由认读。出示“气、大、会”:(1)你认识哪个
7、字?请领着大家读一读。(2)谁能用这个字组一个词?(3)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提示:“会”是由“人+云”合成,认识偏旁“人字头”,“人”字作偏旁时变“扁”了。3.借助插图,认读“树、叶、飞”。(1)出示课文插图:谁能说一说图中的事物?要点:树木、叶子、飞翔的大雁。(2)熟读生字“树、叶、飞”。(3)比较一下“树”与“木”、“叶”与“口”,你有什么发现吗?要点:“木、口”分别是“树、叶”的组成部分,称为“木”字旁、“口”字旁,作偏旁时变“瘦”了。4.比较多少,认读“片、个”。(1)出示:一片叶子、一个汉字。谁能读一读?还可以用“一片、一个”表示哪些事物?(2)出示:一片片叶子、一个个汉字。谁能
8、读一读?这与“一片叶子、一个汉字”有什么不同?要点:“一片、一个”表示单个;“一片片、一个个”表示很多。(3)游戏:老师来说“一”,你们来说“多”。举例:一只大雁一只只大雁;一群大雁一群群大雁;一棵大树一棵棵大树;一片树林一片片树林。板块二 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1.教读轻声。(1)出示“了”字。这是一个特别的字,没有四声,怎么读呢?要点:轻声字的朗读要领是“轻而短”;教师示范,学生跟读。(2)出示带“了”的词语:凉了、黄了、来了。谁会读这些词语?哪些词语也带“了”字?2.教读变调。(1)出示“一”字。这个字会读吗?(2)出示带“一”的词串:一片片叶子、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比较一下两
9、种读法,你觉得哪一种好听?提示:教师先用“不变调”的方式朗读,再用变调的方式朗读;比较后总结:变调更好听;教师领读,直至熟练自如、顺口顺耳。3.尝试自读。(1)请你自己朗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正确。(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4.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第l、第2两个自然段,教师先一个分句一个分句地领着学生朗读,再一个整句一个整句地朗读。第3自然段,教师示范读出惊喜的语气,学生模仿朗读。(2)师问生答,读顺长句。什么从树上落下来?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片片叶子从哪儿落下来?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怎么样?一会儿又怎么样?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
10、儿排成个“一”字。板块三 多种方式,背诵课文1.秋天来了,事物都会悄悄地发生变化。请你根据事物的变化,将句子说完整。天气 ;大雁 ;叶子 ;天空 ;树叶 ;秋天 ;要点:说出这些事物的特点,例:天气凉了。2.出示课文插图。课文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请你看图,课文是怎么排列顺序呢?要点:课文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介绍。3.现在请你对照插图,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完整地介绍一下秋天。要点:天气树叶叶子天空大雁秋天。4.请你练习背诵课文,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板块四 图文阅读,话题交流1.借用插图接着说。出示插图“松鼠储粮”。秋天来了,还有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请你接着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样。要点:秋天来了,高粱红了;秋天来了,苹果熟了;秋天来了,松鼠储藏食物了2.跟着老师边读边说。请你跟老师朗读另一篇秋天,说说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事物,各有什么变化。要点:田野里的稻子、棉花、高粱;果园里的苹果、石榴、枣子。预示着这是一个丰收的秋天。3.联系生活继续说。秋天来了,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请你继续说:秋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要点:秋天到了,稻子黄了;秋天到了,棉花白了等,鼓励学生能用句式连着说。板块五 认识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租房租赁合同法律效应
- 2025年未盖章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 2025版权质押合同特点
- 2025新版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2025临时水电安装工程合同 sample
- 农户养殖奶牛合同样本
- 活页本正确用法
- 2025进口信用证质押人民币贷款合同
- 电脑维修行业保安工作总结与顾客信赖计划
- 北方旋流井施工方案
- 创新思维拓展-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KET词汇表(英文中文完整版)
- 新老物业移交表格(全套)
- 东风汽车公司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
- 五子棋入门教程ppt
- 病人自杀后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 18.光伏支架安装、太阳能组件自检记录
- 给排水管道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评分表
- 山东大学电动力学课件25习题课
- 最新云南省地图含市县地图矢量分层可编辑地图PPT模板
- SAP模块介绍及功能模块关联图(ppt 6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