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大连市、赤峰市部分学校2022年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大连市、赤峰市部分学校2022年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大连市、赤峰市部分学校2022年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大连市、赤峰市部分学校2022年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大连市、赤峰市部分学校2022年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高二下化学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文中“盖泥法”的原理与下列相同的是( )A活性炭净水 B用漂白粉漂白织物C除去KNO3中的NaCl D除去河水中泥沙2、某学生为了探

2、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标准状况下的累计值):时间/min12345氢气体积/mL50120232290310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34 min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快B影响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盐酸浓度C23 min时间段内用盐酸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D加入蒸馏水或Na2CO3溶液能降低反应速率且最终生成H2的总量不变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LpH1的稀硫酸中含有的H数为0.2NAB0.1 molL1碳酸钠溶液中含有CO离子数目小于0.1N

3、AC50 mL 18.4 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46NAD1 mol Na2O2中阴、阳离子总数是3N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都能够快速精确地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B异戊烷和新戊烷可以用质谱法快速的区分C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D互为同系物5、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能发生加聚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BM的二氯代物有10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N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D等物质的量的M、N分别完全燃烧,消耗O2的体积比为4:56、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

4、的是A硅胶多孔,常用作食品干燥剂B氨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C飞机播撒AgI是实现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D为了防止蛋白质盐析,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冻保藏7、下列各组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低比较中,错误的是( )A2s 2pB3px 3pyC3s 3p8、下列仪器名称为“蒸馏烧瓶”的是ABCD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0.1molC3H8所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1 NAB1mol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 NAC常温常压下,15g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D现有乙烯、丙烯的混合气体共14 g,其原子数为3NA10、(CH3CH2)2CHCH3的

5、正确命名是( )A2乙基丁烷B2甲基戊烷C3甲基戊烷D3乙基丁烷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离子键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 B含共价键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C只含极性键的分子可能不是极性分子 D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1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SSO3BaSO4BAlNaAlO2Al(OH)3CFeFeCl2FeCl3DNaNa2ONaOH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2倍,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W是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B原子半

6、径的大小顺序:r(W)r(Z)r(Y)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DZ分别与X、W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属键只存在于金属晶体中B分子晶体的堆积均采取分子密堆积C水很稳定,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氢键DABn型分子中,若中心原子没有孤对电子,则ABn为空间对称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15、利用Cu和浓硫酸制备SO2的反应涉及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装置制备SO2 B用装置检验和收集SO2C用装置稀释反应后溶液 D用装置测定反应后溶液中c(H+)16、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有关的是:地

7、壳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金属活动性;金属的导电性;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金属的延展性;ABC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已知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与B,C、D与E分别位于同一周期。A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B、C、D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3DB6型离子晶体X,CE、FA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1)写出A元素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_。F的离子电子排布式:_。(2)写出X涉及化工生产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3)试解释工业冶炼D不以DE3而是以D2A3为原料的原因:_。(4)CE、FA的晶格能分别为786 kJmol1

8、、3 401 kJmol1,试分析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5)F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F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_(只要求列出算式)。18、下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1)在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的是_(填元素符号)。(2)元素有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3)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4)的氢化物与的氢化物比较稳定的是_,沸点较高的是_(填化学式)。(5)上述所有元素中的基态原子中 4p轨道半充满的是_(填元素符号),4s轨道半充满的是_(填元素符号)。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

9、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序号AB烧杯中的液体指针是否偏转1ZnCu稀硫酸有2ZnZn稀硫酸无3CuC氯化钠溶液有4MgAl氢氧化钠溶液有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中电流由_极流向_ 极(填“A”或“B”)(2)实验4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表明负极是_电极(填“镁”或“铝”)(3)实验3 表明 _ A铜在潮湿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B铜的腐蚀是自发进行的(4)分析上表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 A相对活泼的金属一定做负极 B失去电子的电极是负极C烧杯中的液体,必须是电解质溶液 D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其中一种非金属)20、实验小组同

10、学探究稀H2SO4对溶液中的I被O2 氧化的影响因素。(1)为了探究c(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实验:10mL 1mol L1 KI溶液5滴淀粉溶液序号加入试剂变色时间10mL蒸馏水长时间放置,未见明显变化10mL 0.1mol L1H2SO4溶液放置3min后,溶液变蓝10mL 0.2mol L1H2SO4溶液放置1min后,溶液变蓝10mL 0.1mol L1K2SO4溶液长时间放置,未见明显变化 写出实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实验所得结论:_。 增大实验反应速率还可以采取的措施 _。 实验的作用是_。(2)为探究c(H+)除了对反应速率影响外,是否还有其他影响,提出假设:. 增

11、大c(H+),增强O2的氧化性;. 增大c(H+),_。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设计实验方案,对假设进行验证。序号溶液a溶液b现象10mL 1mol L1 KI溶液10mL H2O10mL 0.1molL1K2SO4溶液10mLH2O指针未见偏转10mL 1mol L1 KI溶液10mL H2O10mL 0.1molL1K2SO4溶液1mL 0.2molL1H2SO4溶液9mL H2O指针偏转X10mL 0.1molL1K2SO4溶液10mL 0.2molL1H2SO4溶液YZ10mL 0.1molL1K2SO4溶液10mLH2O 指针未见偏转通过实验证实假设合理,将表中空白处的试剂或现象补充完整

12、。X _;Y _;Z _。21、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2,此外还含有Fe3+、Fe2+和Mn2+等离子。若以它为原料按下图所示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可制得轻质氧化镁。已知1: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物质开始沉淀沉淀完全Fe(OH)27.69.6Fe(OH)32.73.7Mn(OH)28.39.8Mg(OH)29.611.1已知2: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20)物质溶解度/gFe(OH)25.210-5Fe(OH)3310-9MgCO33.910-2Mg(OH)2910-4(已知:Fe2+氢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请回答:(1)步骤中加入的试剂X为漂液(含25.2%NaClO)。用玻璃棒蘸

13、取漂液滴在pH试纸上,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说明漂液具有的性质是_。用化学用语表示NaClO溶液使pH试纸变蓝的原因_。步骤中漂液的主要作用是_。若用H2O2代替漂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步骤中加入的试剂Y为NaOH,应将溶液的pH调节为_,目的是_。(3)步骤中加入的试剂Z为Na2C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结合化学用语,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步骤中反应发生的原因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文中“去土而糖白”是指固体土吸附糖色,所以文中“盖泥法”的原理与下列相同的是活性炭净水,故选A。2、C【解析】A、相同时间段内,生成H2的体

14、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23 min内生成H2体积为112 mL,其余时间段内H2体积均小于112 mL,故23 min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快,故A错误;B、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决定性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盐酸浓度是外部条件,故B错误;C、23 min时间段内,生成0.005 mol H2,则消耗0.01 mol HCl,c(HCl)=0.01 mol/0.1 L=0.1 molL1,t=1 min,v(HCl)=0.1 molL1/1 min= 0.1 mol/(Lmin),故C正确;D、Na2CO3消耗H+,导致生成H2速率降低,且产生H2的量减小,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3、D【解析】分析:

15、A、pH1的稀硫酸中C(H+)=0.1mol/L;B、根据公式n=CV分析;C、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和稀硫酸不反应;D、Na2O2中含有Na+和O22-离子。详解:pH1的稀硫酸中C(H+)=0.1mol/L,所以n(H+)=1L0.1mol/L=0.1mol,即含有0.1NAH+,A选项错误;根据公式n=CV,确定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必需知道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B选项中没有提供溶液的体积,B选项错误;Cu+2H2SO4(浓)CuSO4+SO2+2H2O,50 mL 18.4 mol/L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92mol,理论上完全反应生成SO2为0.46mol,即生成SO2分子数

16、目为0.46NA,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与Cu不反应,所以生成的SO2分子数目小于0.46NA,C选项错误;Na2O2中含有Na+和O22-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之比是2:1,所以1 mol Na2O2中阴、阳离子总数是3NA,D选项正确;正确选项D。4、C【解析】A. 核磁共振氢谱只能显示出有机物中H原子的种类及比例,红外光谱显示的是有机物中的化学键及官能团,这两种谱图都不能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A错误;B. 在质谱中,异戊烷和新戊烷的离子峰相似,不好区分,B错误;C.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则这些不同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一定相同,所以它们一定互为同分

17、异构体,C正确;D. 前两个物质属于酚,第三个物质属于醇,它们不是同一类物质,不属于同系物的范畴,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C。5、B【解析】A. M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A错误;B. M分子中2个苯环对称,苯环上有8个氢原子,根据定一移二可知的二氯代物有7310种(不考虑立体异构,B正确;C. N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是饱和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D. M、N的分子式分别是C10H8、C10H18,所以等物质的量的M、N分别完全燃烧,消耗O2的体积比为24:29,D错误;答案选B。【点睛】选项B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二取代或多取代产物数目的判断:定一移一或定二移一法:对于二元

18、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例如M分子中氢原子分为两类,首先固定一个氯原子,另一个氯原子的位置有7种。然后将氯原子固定在另一类氢原子上,另一个氯原子的位置有3种。6、D【解析】A.硅胶无毒多孔,且吸潮,常用作食品干燥剂,A正确;B.氨易液化,吸热后变为气体,常用作制冷剂,B正确;C.飞机播撒AgI是实现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C正确;D.为了防止蛋白质受热变性,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冻保藏,D错误;答案为D。7、B【解析】A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npndnf,所以2s2p,故A正确;B3px和3py轨道是两个不同的原子

19、轨道,空间伸展方向不同,两个轨道上的电子的运动状态不同,但同一能级上的原子轨道具有相同的能量,故B错误;C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npndnf,所以3s3d,故C正确;D原子中不同能级电子能量从小到大顺序是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所以4s3p,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本题注意把握构造原理的应用。多电子原子中,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比较方法: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npndnf;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1s2s3s4s;同一能级上的原子轨道具有相同的能量:npx=npy=npz。8、C【

20、解析】A. 是试管,A不符合题意; B. 是分液漏斗,B不符合题意; C. 是蒸馏烧瓶,C符合题意; D. 为量筒,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点睛】虽然本题通过排除法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就知道蒸馏烧瓶,实际情况是同学通常把蒸馏烧瓶和圆底烧瓶混为一谈。9、D【解析】A.C3H8分子中含有10个共价键,则在常温常压下,0.1molC3H8所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0NA,A错误;B.苯分子中无碳碳双键,B错误;C.15g甲基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甲基中含9个电子,所以15 g甲基所含的电子数为9NA,C错误;D.乙烯、丙烯的最简式是CH2,式量是14,所以14g乙烯、丙烯的混合物中含

21、有1molCH2,其中的原子数目为3NA,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0、C【解析】(CH3CH2)2CHCH3的结构改为,因此命名为3甲基戊烷,故C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11、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键类型和物质的类型。属于基本知识,平时注重积累。详解:A.含有离子键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故错误;B.含有共价键的晶体可能是分子晶体也可能是原子晶体或离子晶体,故错误;C.只含极性键的分子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与分子的构型有关,故正确;D.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故错误。点睛:区别化学键类型和物质类型的关系。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一定形成离子晶体。

22、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可能形成分子晶体或原子晶体。共价键是两个相同的原子形成的,为非极性键,若是两个不同的原子形成的为极性键。而分子的极性与分子的构型有关,对称的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12、C【解析】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B.NaAlO2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故B错误;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可以被氯水氧化成氯化铁,故C正确;D.钠点燃生成过氧化钠,故D错误;正确答案:C。13、A【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2倍,则X为C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Z为O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

23、Y为N元素,W是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则W为Na元素,以此来解答。【详解】A非金属性ZY,则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故A正确;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Y)r(Z),故B错误;C非金属性YX,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弱,故C错误;DZ分别与X、W形成的化合物为CO2(或CO)、Na2O(或Na2O2),Z与X形成的化合物只含共价键,Na2O只含离子键,Na2O2含离子键、共价键,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结构、原子序数、元素的性质推断元素为解

24、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14、D【解析】A金属键主要在于金属晶体中,在配合物(多聚型)中,为达到18e-,金属与金属间以共价键相连,亦称金属键,故A错误;B分子晶体的堆积不一定是分子密堆积,如冰晶体中存在氢键,不是分子密堆积,故B错误;CH2O的性质非常稳定,原因在于H-O键的键能较大,与氢键无关,故C错误;D在ABn型分子中,若中心原子A无孤对电子,则是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空间结构都是对称结构,故D正确;答案选D。15、C【解析】A. Cu和浓硫酸反应生成SO2需要加热,A错误;B. 检验SO2可用品红溶液,但收集SO2用向上排空气法时导管要

25、长进短出,B错误;C.反应后溶液仍含有较高浓硫酸的硫酸,稀释时宜采用和浓硫酸稀释一样的方法,即向水中倒入应后的溶液并搅拌,C正确;D. NaOH溶液为碱性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不能用酸式滴定管盛放,D错误;答案为C。16、D【解析】对比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与人类利用金属的先后,可以发现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其活动性较弱;结合学习中对金属铁、铝的冶炼的认识,可知: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的冶炼难易程度越难,这也影响了人类对金属的使用,其它因素均与使用的前后顺序无关;答案选D。【点睛】铜、铁、铝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铁铜;对比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先有青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然后才有了铝制

26、品;可以发现二者存在一定联系,同时不同时期人们对金属的冶炼方法和水平不同,也导致人们使用的金属材料不同。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2s22p4 1s22s22p63s23p6 2Al2O3(熔融)4Al3O2 Al2O3为离子晶体(或者离子化合物),而AlCl3为分子晶体(或者共价化合物) CaO晶体中Ca2、O2带的电荷数大于NaCl晶体中Na、Cl带的电荷数 CaF2 478gmol-1agcm-36.0210-23mol-1 【解析】A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说明A是第二周期元素,L层上s轨道有两个成对电子,p轨道上有4个电子,所以A为O;因为A、B位于同一周期,故B也是第二

27、周期元素,又B可形成离子晶体C3DB6,故B为F;又因为C、D与E分别位于同一周期,故前20号元素中C、D与E只能位于第三周期。在C3DB6中,F是负一价,故C只能为正一价,则D是正三价,所以C是Na,D是Al。再结合CE、FA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故E为Cl,F为Ca。据此解答。【详解】(1)由题干分析可知,A为O,F为Ca,所以A元素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2s22p4; F的离子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2)电解铝工业中常加入冰晶石来降低Al2O3的熔融温度,反应方程式为:2Al2O3(熔融)4Al3O2;(3)因为Al2O3为离子晶体,熔融状态可导电,而AlCl

28、3为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不导电,故工业上工业冶炼Al不以AlCl3而是以Al2O3为原料;(4)因为Ca2和Cl电子层结构相同,O2和Na电子层结构相同,且Ca2、O2带的电荷数大于NaCl晶体中Na、Cl,故NaCl晶格能低于CaO晶格能;(5)从所给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知其中F-全在内部,有8个,Ca2+有612+818=4 ,故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F2;CaF2晶体的密度为a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478gmol-1agcm-36.0210-23mol-1。18、F 26 H2O H2O As K 【解析】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为H元素;为Be元素;为C元素;为N元素;为

29、O元素;为F元素;为S元素;为K元素;为Fe元素;为As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分析解答。【详解】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为H元素;为Be元素;为C元素;为N元素;为O元素;为F元素;为S元素;为K元素;为Fe元素;为As元素。(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数值越大,在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的是F,故答案为:F;(2) 为Fe元素,为26号元素,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2个电子,铁原子中有26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故答案为:26;(3)为As元素,为33号元素,与N同主族,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故答案为:;(4) 为O元素,为S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

30、强,氢化物比较稳定的是H2O;水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沸点比硫化氢高,沸点较高的是H2O,故答案为:H2O;H2O; (5)上述所有元素中的基态原子中 4p 轨道半充满的是As,4s轨道半充满的是K,故答案为:As;K。19、B A 铝 B A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原电池的必备构造:有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两个电极由导线连接,并插入到电解质溶液中,形成电流回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以此答题。【详解】(1)Zn的活泼性比Cu强,则Zn作负极,Cu作正极,则电子由Zn电极从外电路向Cu电极移动,即电子由A极向B极移动,则电流由B极向A极移动;(2)实验四中,电子由B极向A极移

31、动,则B极失去电子,作负极,即负极为铝电极;(3)实验三中,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移动,即电子也有移动,则说明该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故合理选项为B;(4)A. 相对活泼的金属一般作负极,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实验四,镁的活泼性比铝强,但是镁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可以,所以铝作负极,A错误;B.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对应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电子,B正确;C. 烧杯中的液体必须是电解质溶液,以构成电流回路,C正确;D. 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必须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其中一种非金属),D正确;故合理选项为A。【点睛】组成原电池的电极,它们的活泼性一定有差异。一般情况下,较活泼

32、的电极作负极,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镁、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形成原电池中,铝的活泼性较差,但是作负极,因为铝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镁不行,所以镁作正极。20、4H+ 4I-+O2 =2I2+2H2O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c(H+)使I-被O2氧化的速率加快 升高温度或通入O2 对照实验,证明SO42-对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增强I-的还原性 10mL 1mol L-1 KI溶液、10mL H2O 指针偏转大于 10mL 1mol L-1 KI溶液、2mL 0.2molL-1H2SO4溶液、8mL H2O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实验探究,注意“单一变量”原则。【详解】(1)题中已告知I-被O2

33、氧化,所以离子方程式为4I-+O2+4H+=2I2+2H2O;这三组实验中,变量是H+的浓度,结果是溶液变蓝的速度,反映出H+的浓度对I-被O2氧化的速率;对于非气相反应而言,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还有加热,增加其他反应物的浓度,或者加入催化剂(在本实验中,反应速率较快,为了更好的观察实验结果,可不使用催化剂);实验IV的作用是对照作用,排除SO4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ii,对照i的说法为增大c(H+),增强I-的还原性;对比实验V、VI、VII,三组实验的溶液b在变化,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溶液a是不应该有变动的,所以X应为10mL 1mol L1 KI溶液、10mL H2O,由于实验VII的溶液b中H+浓度比实验VI的大,反应速率会加快,这意味着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电子数量会增多,指针会出现偏转,且比实验VI的大;经过对比,实验V和VIII的溶液b相同,则两个实验的溶液a应该有所不同,实验探究的是H+的影响,实验V的a溶液中没有H+,则实验VIII的a溶液中应该有H+,故Z为10mL 1mol L-1 KI溶液、2mL 0.2molL-1H2SO4溶液、8mL H2O。21、碱性、强氧化性(漂白性) ClO-+H2OHClO+OH 将Fe2+氧化为Fe3+ 2Fe2+H2O2+2H+2Fe3+2H2O 9.8 使除Mg2+以外的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