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与国学教育_第1页
幼小衔接与国学教育_第2页
幼小衔接与国学教育_第3页
幼小衔接与国学教育_第4页
幼小衔接与国学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小衔接与国学教育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 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 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对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处于幼儿园与小学 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 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 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 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小学等学校教育的奠基

2、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小衔接的 过渡应该是自然的,这要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正确发展基础上。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 生活,不是仅靠幼儿园大班的培养,而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上,以及小 学阶段对学生的适应性培养。幼小衔接不应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过度环 节;幼小衔接不是谁靠谁,而是幼儿园和小学都要靠儿童的发展规律。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 遵循教育的规律;核心是要找到“奠基阶段”的内容。如果幼小衔接工作的结果是使幼儿园越 来越小学化或者是使小学教育幼儿园化,这都是不学的,是不利于儿童的终身发展的。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合作研究了“幼儿

3、园与小学衔 接的研究”,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出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在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最 初半年。在这期间,幼小衔接工作应以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围 绕“学习适应能力(语言、数学能力X社会适应能力(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 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学习、生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核心,为儿 童做一般的和特殊的两个方面连续的准备,以帮助儿童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 这里指出的衔接是全面的,不仅有知识、技能,还有情感、态度、能力方面;不仅有语言、 数学能力,还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社会交往等社会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并确定了幼小 衔接的双向任务:

4、学前教育做好入学准备教育,重点是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准备;小学教 育做好入学后的适应教育,把入学后教育的起点降到符合幼儿与小学交叉阶段特点的水平, 使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德国的哈克教授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 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 关系一一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 担。学习方式的断层。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 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 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

5、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 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入小学后 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 级所认同。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 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活动的时间等。学习环境的断层。哈克教授的研究对我们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具有借鉴和重要的意义。因此,解决好这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造成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主要根源是有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的:注意水平的不同。幼儿 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这种注意主要靠环境中新奇有

6、趣的事物引起,而小学生在上课 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他们学习时需要依靠自己意志的努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 指向教师。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内容的不同。幼儿园强调幼儿在玩中学,教师通过多 种渠道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将五大领域各门学科有机整合,融会贯通,幼儿在玩中不知不 觉地学习。而小学是进行正规的科目学习,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要学完规 定的学科知识。而且小学的学习方式以集中教学为主,分散活动相对减少。(思维能力的不 同幼儿主要通过感知记忆进行学习,而到了小学,儿童的学习活动中不仅要有感知记忆参与, 而且还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的不同以外

7、! 还有许多,如习惯、能力、意识、态度等方面的不同。从上可以看出德国的哈克教授是根据幼儿所处的环境的不同,即小学和幼儿园的 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如老师、学习方式、接触的伙伴、行为要求、父母老师的期望水平、学 习环境等来说明造成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主要根源。而北京市“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 课题组则是从幼儿自身,如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和幼儿所处环境的不同这几方面来 阐述主要根源问题的。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的策略(一)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 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

8、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 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期,幼小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 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 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 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应 确立近、远期两个教育目标,近期目标为帮助儿童顺利过渡。远期目标儿童一生 的成长打下此阶段应有的全面素质基础。(二)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1、双向性原则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 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双方都向儿童靠。要彼此沟通

9、,相互衔接,双方既 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必须同时保持连续性,共同为儿童一生的发展 创造最大的可能性。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 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 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 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3、渐进性原则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 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衔接工作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所以要将 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

10、划分到不同 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工作在儿童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 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 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 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三)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城市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 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 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 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

11、的焦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和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环境、设施、教育内容、方法、教 育形式、手段等方面不断变化,如果双方还只把外部设施、条件的改变等做为衔 接的焦点,则很难达到彼此的协调。这样非但不能解决儿童适应困难的问题,还 会使两类教育失去各自的特点。应该看到,内因是决定性因素,促进儿童在原有 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是解决衔接的关键所在。虽然初入学儿童都或多或少会 有适应困难问题,但即使是在相同的学校环境、班级条件下,不同儿童对小学生 活的适应过程长短不一,困难程度大小各异。其原因就是个体的适应能力不同。 所以,双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

12、。在课 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而不 是以增加知识量)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 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四)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 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 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同时, 由于学前儿童数量逐年减少,多数幼儿园已从超负荷运转到主动去争取生源, 家长也从注重园所数量和服务水平转而注重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并经常

13、把幼儿园 是否教小学所需的知识做为衡量其质量高低的标准,这也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 学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小双方都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采取普遍家访、如 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学校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 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 育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解决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策略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解决儿童入学以后的适应困难,即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两个方面。因 此对幼儿进行以能力为重点,适应儿童年龄特点的全面系统的衔接教育,循序渐进地促进幼 儿适应能力的持续发展,使幼儿身心发展和谐,这是解决幼小衔接教育问

14、题的实质所在。1. 两类教育机构要求同存异,坚持终身教育理念,进行适应儿童发展的教育。孩子能够较好地 适应小学生活,不是仅靠幼儿园大班的培养,而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 上,以及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适应性培养。幼小衔接不应是简单地认识为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 增加一个过渡环节,幼小衔接不是谁靠谁,而是幼儿园和小学都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两 类教育机构应进行适应儿童发展的衔接教育,衔接应是既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强化 儿童发展的内在联系,突出智能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又是关注儿童的生理成长的教育,为儿 童终身学习打基础。儿童从学前教育结构进入小学跨越了两个阶段,从儿童身心发展看,是 持续发展的

15、过程,因而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在此期间,儿童身心要发生一定的质 变,掌握不了这一规律性,就会出现种种的衔接问题。实践证明,幼小衔接如果仅从“幼儿 园向小学靠”、“小学向幼儿园靠”的外部条件或形式上寻求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 童入学的适应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奠基阶段持续发展的内容。儿童心理 学的研究材料表明,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幼儿和小学生虽然是两个 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阶段特点的变化不是突然发生,而是 渐变的。所以,衔接应落在儿童这一主体上,要找寻儿童前一阶段已有的发展水平、基本能 力同后一阶段所需的发展水平、基本能力的差异

16、,通过衔接教育,促进儿童自身内部的发展 变化,这是持续发展的根本,衔接的主线。因此,我们需要反思现在进行的小学教育和幼儿 园教育,更多地去从促进儿童身心持续发展上去思考衔接问题,而不是局限于过渡期的衔 接,只有这样衔接才能顺利,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2.幼小衔接教育以能力衔接为重点,做到全面而系统。为适应儿童在的身心发展特点 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衔接教育,全面地看待幼 小衔接工作,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和研究幼小衔接。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 连续性的,一个孩子决不是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 律决定了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

17、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 点逐渐增强。因此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衔接,也是情感、态度、能力方面衔接;不 仅有语言、数学能力的衔接,还要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社会交往等社会能力的衔接;既 要考虑到生理内容衔接,更要考虑到心理内容的衔接;既是智力的衔接,又是德智体美的 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身心发展和谐。同时,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为衔接的重点。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合作研究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 究”,在幼小衔接的过渡期期间,围绕“学习适应能力(语言、数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18、,学习、生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核心,为儿童做一般的和特殊的两个方面连续的准备,以帮助儿童 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因此衔接的重点是儿童的适应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 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环境、设施、教育内容、方法、教育形 式、手段等方面不断变化,如果双方还只把外部设施、条件的改变等作为衔接的重点,则很 难达到彼此的协调。这样非但不能解决儿童适应困难的问题,还会使两类教育失去各自的特 点。应该看到,内因是决定性因素,促进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是解决衔接的关 键所在。虽然初入学儿童都或多或少会有适应困难问题,但即使是在相同的学校环境、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