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农村根底教育困境和出路的考虑摘要:目前,教育经费缺乏、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条件恶劣、学生流失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根底教育的开展,使农村根底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开展的需要。为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更新观念、加大投入,改变教育投资体制,稳定和充实农村老师队伍,改革教育内容,尽快帮助农村根底教育走出困境。关键词:农村;根底教育;困境;出路中国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近20年,但农村根底教育却一直走不出“贫困的阴影。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仍然严峻。一、农村根底教育的困境一教学设施残缺不全山东省是通过“普九验收较早的省份,农村中小学已经消灭了危房,从其经济实力来
2、说,教学条件也应比拟完善。但事实并非如此,据调查,不少农村中小学都是靠拼、借、凑通过的“普九验收,验收完就将借来的计算机、图书和其他物品还给了别人,除了搬出“危房以外,学校的教学条件与“普九前并无多大改善:教室内没有暖气和电扇,图书室缺少图书,实验课缺乏器材,没有语音室和多媒体。这种教学设施残缺不全的状况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农村根底教育的开展,使得农村根底教育逐步步入困境。二师资力量流失严重据调查,从1994-年到2022年十年中,分到山东某县杨庄乡中学的中师毕业生仅16人,师专毕业生仅7人,本科生一个也没有。同期,该校老师有11人退休,4人调到乡教委,17人调入县重点中学,8人应聘到县城的私
3、立中学,1人考上研究生,综合起来,杨庄乡中学老师在十年中减少了18人,并且流失的都是骨干老师。师资流失并非个别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杨庄乡中学所在县从1996年到2022年,先后有160多名农村初中老师流入城镇中学和私立中学。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山东省2001年一年农村中小学专任老师减少1.3万人。三学生辍学数量增加近几年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越来越严重。德州某乡镇中学,2002年在校生人数为560多人,毕业生220多人;2022年该校在校生只有70多人,毕业生只有15人。这种状况并不是个别现象,2022年武城县的17所乡镇中学毕业生数缺乏百人的有2所,2022年那么变成了6所,更令人吃惊的是某学校
4、毕业班有7名老师,却只有1个学生。据调查,学生的流失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因家庭变故而辍学。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父母死亡、离异、疾并破产等意外变故而导致孩子不能继续承受教育,被迫分开学校步入社会。这种情况在初中和小学都有,但占的比率很小,只有8左右。第二,因自己不愿继续学习而辍学。这种情况主要有四种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差或严重偏科感到升学无望而辍学:二是受网络游戏等吸引而退学;三是认为读书无用而退学;四是因为丧失学习兴趣而退学。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初中,但占的比率较大,能占到全部学生流失总数的40左右。第三,因对原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满而转学。这种流失的方向主要是县城的重点中学和办学条件较好的私
5、立学校。这种情况在小学和初中都有,并且占的比重最大,占全部学生流失总量的51以上。教育对象的大量流失,使得不少学校濒临倒闭,也使那些经济困难而无法转入私立学校,也无法到重点学校就读的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恶化,同时也加重了农村子女的教育负担。二、农村根底教育步入困境的原因一教育经费严重缺乏教育经费是令所有农村中小学校长郁闷的话题。在笔者亲自调查的37所农村中小学中,从1999年到2022年6年间,得到财政拨款的学校一所也没有工资除外。不仅如此,各学校还要从收取的杂费中拿出一局部上交乡、县教委,剩下的要承当校舍维修;教学用品、实验材料、教室取暖、水电费、环保费、试卷印刷等十几项开支。经费的紧张导致许
6、多学校举步维艰,不少学校的玻璃坏了都不舍得换。据调查,不少地方的“普九欠款被推给了学校,而学校根本无力归还,好多学校屡次被债主封门。农村根底教育经费缺乏的根源就在于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缺乏。目前,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中央财政拨款占2,省级财政占11%,县级财政占9,三级财政加起来22,剩下还有78%的缺口留给了乡、镇,但乡、镇也无力支付。二城乡差异加剧导致教学骨干流向城市目前,我国老师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同一地区、同等级别的城乡老师工资收入差距达2倍。据某县的张局长介绍,由于县财政收入较低,老师的工资并未足额发放,这些老师每月的收入尚缺乏500元,实发不到400元。该县某乡镇中学的小
7、崔老师告诉笔者,他在乡中学已经教了11年学,工资收入只有630元,不但没有奖金和补贴,而且几乎每月都有扣款。而他的同班同学在县城中学,工资有800多元,还有课时补贴和奖金,在德州市里的一个同学收入更高,工资奖金达1400多元。他说,乡镇中学这样的收入程度根本留不住优秀老师,假如不是顾及老人和妻子,他也早就到县城中学去了。城乡老师的收入和生活条件差距的逐渐拉大,致使农村中小学老师的单向流动越来越严重,“村里的老师往镇上走,镇上的往县里走,县里的往市里走,市里的往东南走。三教育内容不适用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以高考为中心的教育体制和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内容,使“升学成了农村根底教育的唯一目的,忽略了农
8、村根底教育习惯养成、才能培养和思想观念更新的主要目的,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才能和知识积累以外,不能从思想、观念、技术和生活才能等方面有所进步,以致于高考落榜的农村学生“种田不如老子,养猪不如嫂子,挑担不如妹子,并为此受到乡邻们耻笑,再加上近几年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一些农村大学毕业生不但不能成为国家干部,连固定单位也找不到了。但农民送孩子念书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拥有一个“铁饭碗,如今这个期望落空了,于是,农民们更加觉得“读书无用了。四政府和教育部门政策的不当倾斜导致农村根底教育举步维艰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从理论上,农村根底教育和城市根底教育都具有同样的地位,都属于由政府投资、举办和管理的九
9、年义务教育范围,从校舍、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应得到同样的待遇,但在现实中,这些平等却都成了难以实现的神话。目前,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遵循一个不成文的规那么: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向重点大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小学。各县市的重点中小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默许甚至支持下下,在办学的各个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在人力方面,高学历、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都愿意留在县城重点学校,除此以外,重点学校还可以在全县范围内选拔和抽调骨干老师,近几年,几乎所有,的县市都在进展乡镇中学老师的进城选拔考试。在物力方面,当许多农村中小学生仍在没有玻璃、没有暖气、没有日光灯的危房中坐在自己带的课桌前跺脚、搓手的时候,县城
10、重点中学的学生们却已经拥有了标准语音室、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甚至塑胶跑道。从财力方面,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已经多年没有得到过除工资以外的任何财政拨款,却还要把收取的学杂费的10%-20%上交乡、县教委;而县城的重点中学却可以得到为数不少的财政拨款,并且还可得到许多社会捐赠。在政策方面,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任何学校不得招收高价择校生,但县城的重点学校却利用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默许下,通过“国办民管、“股份制、“校中校等方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大量招收全县范围内的高价择校生,使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的生源大量外流、学生素质下降,导致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室闲置、师资浪
11、费,既浪费了本来就非常有限的教育资源,又人为地加重了农村子女的教育负担。转贴于论文联盟.ll.三、农村根底教育走出困境的出路农村根底教育的困境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开展和和谐社会的开展进程,那么如何使农村根底教育走出困境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更新观念在有些政府官员的心目中,教育始终是一个负担,特别是农村根底教育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有些政府官员的心目中,教育投资大、见效慢,不管花多大力气也不能给自己带来政绩。“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曾是各地政府官员的口号,但他们口惠而实不至,尽管这与地方财力普遍缺乏有关,但也与地方官员
12、的思想认识亲密相关。目前,在各地县乡村指导中流行着两句口头禅:“要想富,先修路、“一公交,二财贸,假设有余钱办学校,不少地方官员热衷于修广尝建雕塑,却舍不得向农村根底教育投资。德州某市的76所农村中小学连续8年没得到一分钱的财政拨款,县政府却筹巨款拓宽街道、修建花园,并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一个城市中心广场,仅广场中心的一个雕塑就花了30多万元。这种重经济、轻教育的现象绝不是少数,而是不少政府官员的共同观念。目前,有些地方政府高呼着“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口号,把政府办教育的责任“顺理成章地推给社会和老百姓。“国办民营的有之,中小学“股份制的有之,利用国有资产办“校中校的也有之。可
13、以说,农村根底教育能否走出困境,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观念改变是一个关键。二改变教育投资体制,加大对农村根底教育的投入解决农村根底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的重要前提是解决农村根底教育财政投入总量的增长,同时也要改变投入的支出构造,特别是各级财政的投入比例,包括城乡比例、东西部比例、根底教育与中高等教育比例。在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上,中央政府应承当更大的责任。在美国,中央、州、地方政府对根底教育经费的分担比例为6.2:48.3:45.5;在法国,中央政府那么分担了68.4,而在我国,中央财政仅负担2%,省地负担11,县级负担9,乡镇负担78左右。而中央和省级财政才能比地方和基层政府强得多,所以要解决农村根
14、底教育投入的问题首先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力度。就是占国民消费总值比例很小的教育投入,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分配也很不平衡。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其中用在城市的占77,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不到40;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投资。为改善农村根底教育的落后状况,政府部门必须改变不合理的比例关系,使教育经费投入在区域上向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在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比例上向义务教育倾斜,在农村义务教育和城镇根底教育的投入比例上向农村根底教育倾斜,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使农村根底教育走出困境。三稳定和充实农村老师队伍以往,国家在教育上的投
15、入多是造房子,但是农村根底教育开展的最大障碍是师资力量匮乏。要改变目前农村根底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乏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进步农村老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使之能到达甚至超过城镇同级老师的工资程度,稳定农村根底教育的老师队伍。第二,设立老、少、边、穷地区农村老师特别津贴,对到这些地区的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学生给予物质上的鼓励和人事制度方面的照顾进步这些地区老师工作的吸引力。第三,建立老师援助方案,指派城镇老师定期轮换到农村执教,充实农村的师资力量。第四,建立农村老师定期培训制度,由国家出资让农村老师定期到师范院校培训、到城镇学校观摩,进步农村老师的整体程度。四改革教育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改革,
16、教育部公布的?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促进课程的民主化和进步其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需要,应建构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开展需要的现代化课程。这就要请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情况,从培养学生对外乡文化的情感出发,充分挖掘外乡社会中的课程资源,以科学的态度、适当的方式将外乡文化中的消费知识、地理环境、特色工艺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礼仪等编入地方外乡课程,并把普及生态伦理学知识作为外乡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将法律、民主意识与农村外乡知识、外乡事例相结合,让外乡文化进入课程,消除学生与课程、教育与生活、知识与理论之间的隔膜与对立,培养学生对外乡文化、外乡社会的情感,进步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要遵循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外乡课程整合优化的原那么。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表达国家意志的统一课程,目的是将来公民的共同素质,它决定着一个国家根底教育的总体质量;地方课程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的快速应用
- 针刺伤安全管理制度
- 中国债券市场统计数据报告
- 浙江省“南太湖”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英语题卷 含解析
- 幼儿中班手电筒课件
- 托育机构卫生评价表、托幼机构卫生评价申请书、卫生评价报告(托育)
- 生物初二知识课件
- 幼儿园管理巡班培训
- 下雨天大班安全
- 2025年高三二轮总复习化学考前回归 下篇 类型1 化学实验基础
- 《美容应用解剖》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毕马威的内部审计指南
- 最常用5000英语单词表
- (完整版)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康复ppt文档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2课《说话要算数》精美课件(含视频)
- 金属有机化学
- 教育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肇庆市科技局年鉴度
- 佛教中英词汇对照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计划
- 融资财务顾问协议模板
- 培训体系焊接人员培训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