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培养_第1页
谈新课改下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培养_第2页
谈新课改下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培养_第3页
谈新课改下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培养_第4页
谈新课改下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新课改下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摘要 当前的语文课改要求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注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仍是新的学习方式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突出教法、知识、评价的“新”,突出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灵活的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能更大限度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关键词 学习积极性 创新 动情 激思当前的语文课改要求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注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

2、学习方式,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仍是新的学习方式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什么要重提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当前教学实践中有许多不利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做法。如有些教师追求知识的讲深讲透,忽略学生的主体因素,教师导而无功;有些教师追求知识的片面落实,以至于题题要求标准答案,学生学得累;有些教师用单一的方法授各种类型的课,学生学得厌;有些教师追求课堂表面的轰动效应,缺乏语言思维训练的力度,学生学而无味;有些教师缺乏灵活合理的激励机制,学生两极分化凡此种种,都对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教育心理学认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

3、能动的心理状态,它与学习效果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积极性高的学生,能够积极的、自觉的、持久的从事语文学习活动,能够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切实做到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一个学生只要有了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就能把社会、学校和家庭向他们提出的客观要求转化成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从而自觉主动的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 怎样培养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积极性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一般有学生学习需要、学习情绪、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学习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基础,学习情绪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核心成分,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都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来源。

4、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去培养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呢?(一)突出“新”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异的刺激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尤其是初中这个自我控制力不强的年龄段。新异的刺激包括新的教法、新的知识、新的评价。、教法“新”。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一是要针对具体的课型、具体的内容,从教材、学生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思路。课堂中可用直观展示、开拓想象、抓纲拉网、选点突破、形成悬念、展示意境、变序等思路,也可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阅读中的重难点。二是注意课堂活动的创新。课堂活动的设计主要有分层次推进式朗读、微型话题品读、

5、妙点揣摩式欣赏、拓展迁移式创编、课堂表演等。、知识“新”。“新”是指在课本渗透的知识基础上,或拔高加深、或归纳扩展、或纵横延伸。拔高加深就是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全面准确的理解,如陈涉世家中出现了判断句的三种格式,但学生就容易错误理解为凡是有这种形式的都是判断句,于是上课时就拿“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往来而不绝者,游人游也”两句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判断句不管什么形式,内容上必须是“是”的形式,并且宾语是名词性短语,这样一加深,学生就准确理解了“判断句”的含义。扩展归纳,即把所学知识由特殊扩展到一般,寻求其规律性,这样就为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比如文言文中的“数”字,有时候读shu,有时候

6、读sh,如何判定呢?上课时就把凡是读shu音的句子放在一起,把读sh音的放在一起,两相比较,学生总结规律: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的“数”读shu音,并且以后碰到此字学生就能根据规律自己准确地读出字音。纵横延伸,即进行时空上的纵横迁移运用,或者是课外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运用中满足“自我求成”的心理,以此提高学习兴趣。如学习了语文的简明知识后,针对每天喜闻乐见的天气预报,我设计了一道题,即将观察天气得到的情况用语言描绘出来,让学生以播音员的身份讲解当天的天气,这种联系既使知识进一步落实又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巨大作用,获得心理满足同时活跃了学习气氛。3、评价“新”。评价“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评价学生回

7、答的问题时不拘泥于教材、教参、标准答案等,鼓励学生多独立思考,敢于发表独特见解。为此,教学中坚持做到“四个欢迎”、“三个允许”。“四个欢迎”一是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二是欢迎发表与教参不同的见解,三是欢迎质疑,四是欢迎同学们阅读与课文有关的参考书。实际教学中,不管什么资料,从不叫学生撕掉后面附带的答案,相反鼓励学生多看后面的答案,思考与教师的讲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让学生明白这些不同有时是说法不同,实质一样,有时是理解角度不同等等,由此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思维的兴趣;“三个允许”是指允许学生将错就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步入初中,自我肯定的意识逐

8、步增强,他们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但在回答时总喜欢出错,怎样对待错?是循循诱导还是大声呵斥?显然前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从此不在回答。允许学生将错就错,就能放开手脚去思考,哪怕错了,他也能从错误中不断调整自己思维,学习到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对待错误回答,也应灵活处理,对自尊心特强的学生,可从错误中尽量寻找能肯定的东西,以此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是评价学生成绩时面向全体学生,以表扬为主,正确、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即帮助每人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力,帮助每人看到别人的进步,增强竞争力,进一步表扬,退一步帮助,有了自信力就有了内驱力,有了竞争力,能加强内驱力,

9、有了坚持力就能持久发挥内驱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正确是指让学生明白分数只是成绩某一方面的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但不是唯一指标。客观、公正、及时是指评价成绩时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要求既不过严,也不过宽。如果一个成绩差的同学,总是拿他跟成绩好的同学比,比过去比过来,只会比掉这个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失去积极性,因为他知道怎么努力,也难以赶上那个成绩好的学生。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是因为初中生心理仍不够稳定,他们喜欢听肯定自我的话,成年人也是这样,而奖励常常具有推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在表扬中适当地结合批评和鼓励,学生易于接受,如在表扬时指出其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批评时肯定其成绩和进步等

10、。(二)突出“情” 课文的字里行间饱含作者深情,“情动而辞发”,如果上课创设情境,把文中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置身于相应情景中,引起情感的共鸣,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它通过描绘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教学时,我先要学生听配乐朗诵,结合小令的感情基调,然后让学生画出曲中描绘的图景,了解小令的大致内容,最后让学生合上书本,闭上眼睛,边听音乐边在脑中勾勒老师描绘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慢慢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

11、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落山了,他自己却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将又是漫漫长夜和冷飕飕的西风学生听着听着,仿佛看见了一个孤寂愁苦的游子正在马背上彷徨,也不觉悲从心来,一个个入了神。这就是创设情境,产生共鸣的妙处!创设情境方法很多,可用实物直观,可用模像直观,也可用语言直观,如上例就是语言直观。(三)突出“思” 有趣的内容、新鲜的知识、合理的教法,都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智力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更浓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自主思维上来。实际教学中,创

12、设精巧的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一旦思考出来,就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感,从而激发思考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掌握的规律基础上,创造一个有助于理解问题又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一般可用言语提示、活动引导、纵横比较、电化教学等方式。比如孔乙己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表明他地位低下,属于短衣帮之列,但为什么又穿长衫呢?教师提示学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科举社会读书人都穿长衫,这样一提示,学生豁然开朗,原来也是短衫帮,但又不肯放下读书人的面子,从而得出他死要面子的特点。又如一个名师教中国石拱桥时,为了突出“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句中的“两肩”一词的准确运用,先出示赵州桥图例,然后进行下列活动,学生说小拱和大拱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所述画出大拱和小拱。学生先后说出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结果教师画的与图例均不像,最后教师才出示书中所写“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