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 文言断句1.掌握文言在用词和造句上的特点;2.掌握掌握常见的断句的标志性的词语和句式。教学目标1.借名/代词断句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代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之”等,这些名词、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以断开。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借此断句了。常见代词: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卿、君、若,表示“你”;彼、其、之,表示“他”。2.借对话(引文)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云”等,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从
2、而辨别断句位置。常见标志:“曰”“云”“言”“谓”“道”等。一、借标志断句6法3.借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在文言文中,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常见典型虚词断句方法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常见典型虚词断句方法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
3、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断开【注意】利用虚词断句要注意灵活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以、于、为、则”往往用于句中,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开。(2)“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断开。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断也可不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
4、连接的内容共同做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5)“夫”有时也做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下不能断开。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4.借句式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句式类型句式标志判断句“者也”“为”“乃”“即”“则”被动句“为所”“受于”“见于”反问句“不亦乎”“孰与乎”“岂乎”“安哉”“何为”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5.借对称结构断句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
5、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断句。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把握古人遣词造句的基本规律,利用结构的对称性推断词性及短语结构,有利于考生准确、快速断句。6.借修辞断句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在运用过程中具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断句。1抓谓语中心词没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应如何进行断句?有没有捷径可走、规律可循?其实仔细分析,还是会发现一些规律的。请看下面的断句例子: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
6、/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句子的意思,才能更轻松地正确断句。上面那些画线的词语,就是每句中的谓语中心词。但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句子的谓语中心词还要全面考虑,要善于识别兼语句、连动句等特殊谓语句,这样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了。二、无标志断句法善抓谓语,借助语境2借助语境目前高考采用的题型均是有语境的断句。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传记,应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论;议论文则应明晰中心论点、论据、方法及逻辑关系。特
7、别要注意断句部分的前或后的句意、句式特点等。只有把握了语境,才能正确断句。示例: 2021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
8、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分析】首先运用标志断句法凭借虚词断句。“故”,所以;“虽”,即使。这两个词应位于句首,其前应断开,所以可直接断定A、C、D三项错误,从而选定B项。然后运用无标志断句法善抓谓语,借助语境。“皆为王”的主语应是“童孺”,两者不可断开,所以排除C、D两项;“强宗室以镇天下”,借助语境可知两个动词“强”“镇”是目的关系,二者不可断开,所以排除A项,从而选定B项。【答题】B【技法点拨】1使用标志断句法必须结合文意
9、,借助语境。2使用无标志断句法要善抓谓语(谓语动词),借助语境。3巧用排除,速解题。第一步:通览选项找不同。先观察选项,断句相同的部分可以帮助理解句意,断句不同的部分是题目的设错点,也是分析的重点。第二步:分析不同巧排除。只分析断句不同处,先易后难,分析一处,同时排除错项,直至得出正确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
10、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三、巩固训练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
11、/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的主语是“先主”,意思是“于是(先主)亲自率领群僚,前往葬礼凭吊祭祀”。“亲率群僚”为动宾短语,中间不应该断开,排除C、D两项。再分析A、B两项,“年四十卒还葬成都”的主语为“霍峻”,“卒”的意思是“死”,不应该译为“最终”,所以“卒”前不断开,排除B项。故选A项。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喻义奏辨曰:“讲官
12、于正文外旁及时事,亦旧制也。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吏部希体仁指,议革职闲住,可之。喻义雅负时望,为体仁所倾,士论交惜。濒行乞恩,请乘传,帝亦报可。家居十年,卒。(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四,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B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C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D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
13、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答案:C解析:“臣”是“诚恐”的主语,应该在其前断开,由此排除B、D两项。“不获上达”即“不能传到上面”,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项。故选C项。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
14、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B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C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D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答案:C解析:“中官”指宦官,即后面所说的“监督者”,故“中官”与“监督者”之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安得不耗”的主语是“行伍”,即“军队”,而前一句的主语是“他局”,这是两个独立的句子,故应在“行伍”的前面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C项。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15、目。吕好问,字舜徒,侍讲希哲子也。以荫补官。崇宁初,治党事,好问以元祐子弟坐废。后两监东岳庙。时蔡卞为帅,欲扳附善类,待好问特异。好问以礼自持,卞不得亲。靖康元年,以荐召为左司谏。钦宗谕之曰:“卿元祐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先是徽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好问言:“陛下宵衣旰食,有求治之意;发号施令,有求治之言。逮今半载,治效逾邈,良由左右前后,不能推广德意,而陛下过于容养。臣恐淳厚之德,变为颓靡,且今不尽革京、贯等所为,太平无由可致。”钦宗乡纳。好问疏蔡京过恶,乞役海外,黜朋附之尤者以厉其余。每奏对,帝虽当食,辄使毕其说。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16、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是/徽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B先是/徽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C先是/徽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D先是/徽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答案:C解析:“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是宋徽宗下诏的内容,“解党禁”“除新法”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再比较B、C两项,“根据”是“盘踞”之意,“中外”是“朝廷内外”之意,中间不能断开,故B项断句错误,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机械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精美课件
- 纸张耐高温性能考核试卷
- 纤维板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考核试卷
- 粮油商品知识与实践考核试卷
-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笔的行业竞争现状考核试卷
- 合成材料在个人防护装备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家禽饲养业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成果转化机制优化考核试卷
- 二年级下册成语
- 日光温室大棚承包合同
-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13例 - 电子商务案例
- 多发伤及复合伤的抢救处理流程
- 2023年郑州科技学院单招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表观遗传》教学设计
- 自动跟随智能小车的定位与跟随系统设计
- 急性心力衰竭试题附答案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光伏工程绿色施工、节能减排方案
- 历史学科中考复习方法交流
- GB/T 6284-2006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干燥减量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