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下册(统编)第三单元-匆匆 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下册(统编)第三单元-匆匆 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下册(统编)第三单元-匆匆 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下册(统编)第三单元-匆匆 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下册(统编)第三单元-匆匆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匆匆教学设计苍溪县龙王沟小学 牟冬梅一、导入新课,聚焦文章主旨1.板书“匆”,读什么?什么意思?2.板书“匆匆”,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3.“匆”表示匆忙,“匆匆”表示非常匆忙。意思有差别,读的时候节奏也不一样。齐读课题:匆匆。4.匆匆,春去秋来,季节是匆匆的;踏上行程,脚步是匆匆的;斗转星移,岁月是匆匆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题为匆匆的文章是谁写的?(朱自清)5.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尤其他的散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匆匆就是朱自清先生在24岁时写下的一篇抒情散文。6.预习过课文了,课文写的是什么匆匆?(时间、日子)7.课文只有短短的

2、六百多字,“日子”一词出现了10次。文章中还有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两次,找一找。(出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8.这句话是这篇文章的灵魂。(学生齐读)我们读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用心品味这些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它们往往和文章的主题相关,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情感。二、品读一、二段,体察着急和无奈。(一)第一自然段。1.我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第一段。(指名读)2.(生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教师插话)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能重新再来)3.生继续读: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

3、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教师插话)我们的日子的特点是什么?(一去不复返)这句话中有个破折号,谁能把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再读得更进一层?4.抒情散文往往就是诗歌,我们把这段话换成诗歌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5.自读,指名读,齐读,感受节奏感。6.背诵。老师给一点提示,有信心背下来吗?(出示)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但是,聪明的,你

4、告诉我,()?是有人偷了他们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二)第二自然段1.第二自然段我们也用诗歌的形式来呈现。(课件出示)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2.指名读。理解“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朱自清为什么头涔涔,并泪潸潸呢?3.作者笔下的八千多日子,正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24年,作者为什么不用24年,却用八千多日子呢?(说明逝去的岁月多,更让人觉得惋惜)4.奖励回答问题好的学生再读这段话。三、咀嚼惋惜和无奈(一)第三

5、自然段。1.八千多日子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不知不觉,匆匆而过,那如果是一个日子呢?谁来读第三自然段?2.从早上起床、洗手、吃饭、默默、遮挽到睡觉,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流过。请读一读这一连串描写日子脚步的词语。挪移、过去、过去、过去、过去、跨过、飞去、闪过。3.你发现了什么?(时间的脚步越来越快)4.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个日子过去的匆匆吧。(生齐读第三自然段)5.有的同学可能说了,我们的日子不单单是这样过的,我们的日子也是这样过的(出示课件,请学生补充完整)读书的时候,日子;写作业的时候,日子;唱歌时,日子;弹琴时,日子。6.读书、写作业、唱歌、弹琴,这样的事情多有意义呀,作者为什么不

6、写这些,偏要写起床、吃饭、睡觉等等这些看着很俗气的事情呢?(今年流行问“时间它去哪儿了”?用每天都做的这些事情,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习惯得不能再习惯的事,更能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时间真的是不知不觉就溜走了。多么令人无奈,令人惋惜,令人惆怅,还有些淡淡的哀愁呢。四、激发上进之力量1.朱自清先生善于将同一句式进行反复吟咏,我们看第四自然段。师范读。2.读书是需要去品,去悟的。这段重复出现的一个词语赤裸裸。意思一样吗?请大家用心品读这段话,一会儿谈谈自己的看法。3.学生品读感悟,然后交流。(意思不一样。第一个赤裸裸来到世界,还是婴儿,什么也没带;第二个赤裸裸是指自己对社会毫无贡献地离去。)4.想知道

7、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社会背景吗?(课件出示)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当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5.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怀?(不甘心虚度年华)朱自清先生不甘心这样虚度年华,他想告诉世人,我们不要白白走这一遭!所以,他在文中反复地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生齐读)所以他发出这样的感慨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呢?(生齐读)6.朱自清先生深感生命的匆匆,时间的可贵,正是如此,他对自己严格要求,所以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他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再来看看写下这篇文章之后,他的生命历程:(课件出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1932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回北京清华大学旧居,1948年8月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