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概论_第1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概论_第2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概论_第3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概论_第4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适宜技术指导 第1页中医药适宜技术概论主讲:澄城县中医院 张玉健第2页第一章、中医药适宜技术介绍特点:中医药适宜技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临床实践经验结晶,含有简便易学、取材方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和价格低廉显著优势,深受广大城镇居民欢迎。 概念:中医药适宜技术是指在县及县级以下基层医疗单位使用,针对农村及小区常见病、多发病而采取中医药简易疗法。含有操作简单、安全、见效快、副作用少优点,含有“简、便、验、廉”特点。 第3页特色优势 :“简便廉验”作为中医药独具特色优势,有着深刻内涵。“简”就是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易行,“便”就是诊疗过程省时方便,“廉”就是医疗费用廉价、价格低廉,“验”就是确有疗效。

2、推广意义: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使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村卫生室和城市小区医生掌握应用推拿、按摩、拔火罐、针灸、简便中草药等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让群众受益。 第4页第二章、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情况应用前景:疾病谱改变为祖国中医药提供了辽阔施展舞台和发展空间 。现实状况: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其简便廉验、安全有效为特点,群众利用中医药方法对疾病进行防治,如用按摩、穴位按压、拔火罐、针刺放血等 。在民间流传很多单方,验方及一些特殊治疗方法,很受老百姓欢迎,中医药在民间有着很深根基。第5页培训目标:为加强农村和城市小区中医药工作,方便群众就医,全方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

3、治常见病、慢性病中优势,切实降低广大人民群众就医费用,促进全县中医工作全方面发展,我县中医院适宜技术培训教授组筛选出治疗常见病多发病1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全县推广应用。这些疗法,含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安全有效优点,但其中有些疗法仅为对症治疗,要治好疾病,还需要明确诊疗,在缓解症状同时配合其它疗法。 第6页第7页第8页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技术 第9页技术适应症 年纪在1870岁之间,属于高血压2级低、中、高危险层,而且有中医肝阳上亢症状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尤其适合用于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或面部烘热、烦躁易怒,口苦而渴,脉弦等肝阳上亢症状显著高血压患者。第10页第11页第12页高血

4、压合并症第13页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器官功效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全身性疾病。本病可能系各种发病原因和复杂发病机理所致。对于迄今原因还未完全清楚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第14页【 病史采集 】 1. 对在门诊就诊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就诊统计。入院后二十四小时之内必须完成住院病历统计。 2. 病历采集内容应该包含: (1)血压升高时间和水平; (2)以往高血压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3)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神经精神和环境原因; (4)家族史; (5)是否有心、脑血管、肾病及糖尿病史; (6)体重情况、运动量、饮食情况; (7)其它药品服用史。第

5、15页【 体格检验 】 1首次体检病人应休息十分钟,按标准测血压方法连续测上臂血压三次; 2发觉两侧桡动脉搏动不一致需测两侧上臂血压; 3行心、肺、腹部检验; 4行颈、胸、腹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存在; 5必要行神经系统和眼底检验。第16页【 试验室检验 】 包含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效、血脂、心电图、X线、UCG(超声心动图)、必要腹部CT和相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生化检验。第17页【 诊 断 】第18页 若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一样级别时,则以较高分级为准。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将血压120139/8089 mm Hg列为正常高值是依据我国流行病学数

6、据分析结果,血压处于此范围内者, 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 第19页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是指已经有明确病因高血压。第20页【 病史采集 】 1高血压家族史。 2高血压发病时间,最高、最低及平时血压水平。 3高血压类型(连续型或阵发型)。 4夜尿增多及周期性麻痹史。 5多汗、心悸,面色苍白史。 6尿痛、尿急及血尿史。 7贫血及浮肿史。 8高血压对不一样类降压药反应。 9避孕药服用史及性功效发育史。 10月经来潮史。第21页【 体格检验 】 1立卧位血压测定。 2四肢血压及血管搏动。 3如有条件做二十四小时动态血压观察。 4体型、面色及四肢末梢温度

7、。 5皮肤多毛及毛细血管情况。 6面部及下肢浮肿有没有。 7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包含阴毛、乳房发育等。 8心率及心脏杂音。 9血管杂音,包含锁骨上、颈部、耳后、眼部、胸部、上腹部、腰背部及髂窝。 10眼底检验。第22页【 常规化验 】 1血、尿常规。 2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 3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含量。 4血糖含量。 5血脂含量。其它辅助检验包含: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医学检验、普通X线检验、CT、MRI、心导管检验及血管造影。第23页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标准第24页基本标准一、病例选择标准(一)诊疗标准高血压诊疗主要依据诊所测量血压值,采取经核准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平静休息

8、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普通来说,左、右上臂血压相差左侧。假如左、右上臂血压相差较大,要考虑一侧锁骨下动脉及远端有阻塞性病变,比如大动脉炎、粥样斑块。必要时,如疑似直立性低血压患者还应测量平卧位和站立位(1秒和5秒后)血压。是否血压升高,不能仅凭1次或2次诊所血压测量值来确定,需要一段时间随访,观察血压改变和总体水平。一旦诊疗高血压,必需判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继发性高血压诊疗与治疗参见第二节和相关篇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作相关试验室检验,评定靶器官损害和相关危险原因。第25页2中医辨证肝火亢盛证 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阴虚阳亢证眩晕头痛,腰膝酸软

9、,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而数。阴阳两虚证眩晕头痛,耳呜如蝉,心悸气短,腰酸腿软,夜尿频多,失眠多梦,筋惕肉瞤,畏寒肢冷。舌淡或红,苔白,脉沉细或细弦。痰湿壅盛证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第26页(二)试验病例标准1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高血压病诊疗及中医辨证标准患者可纳入试验病例,以期高血压病为主要观察对象。第27页2排除病例标准(包含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 (1)年纪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 (2)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3)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要求用药,

10、无法判断疗效改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第28页二、观察指标1安全性观察(1)普通体检项目。(2)血、尿、便常规化验。(3心、肝、肾功效检验。第29页2疗效性观察(1)相关症状及体征。(2)血压测量。(3)尿常规检验。(4)肾功效检验。(5)胸部x线检验。(6)心电图检验。(7)心电向量图检验。(8)眼底检验。(9)血脂含量测定。(10)血浆肾素活性、血管担心素2测定。(11)超声心动图检验。以上(1)、(2)必做。其它可依据病证需要及各医疗、科研单位条件选做。第30页三、疗效判定标准参考1979年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及入群防治座谈会制订标准) 1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舒张压下

11、降l0mmHg(13kpa)以上,并到达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末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27kPa)或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 (2)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13kPa),但已到达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一19mmHg(1.325kPa),但未到达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4kPa)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 (3)无效:未到达以上标准者。第31页2症状疗效评定标准主要症状包含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失眠、烦躁、腰酸腿软等。(1)显效:上述症状消失。(2)有效:上述症状减轻。(3)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变。第32页治疗方法1取穴 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耳尖穴。2操作方法

12、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经严格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快速刺入约12mm,随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收血滴。第33页【 治疗标准 】 1凡舒张压在90100mmHg无症状者:非药品治疗,观察4周。 2凡舒张压在观察4周未测得95mmHg者:药品+非药和治疗。 3降压治疗普通要求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对于重度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或伴有显著脑动脉硬化、肾功效不全患者,血压控制在140150/90100mmHg即可。第34页【 治疗标准 】 药品治疗简单导向: 1以舒张压增高为主,收缩压不高者-以血管扩张剂为首选;

13、 2血压高,伴有浮肿者-以利尿剂为主; 3舒张压与收缩压均增高者-或a阻滞剂+血管扩张剂; 4血压增高伴有心率增快者-阻滞剂为主; 5难以控制高血压-采取二种或三种药品联合应用。第35页第36页【 疗效标准 】 1血压控制在140/90mmHg水平以下,无显著临床症状称痊愈。 2血压未到达上述水准,有临床症状者,称未愈。 3血压降到目标水平后,无显著临床其它并发症存在,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第37页第38页第39页技术特色本技术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患者愿意接收,易于推广使用。第40页第41页技术关键步骤1针刺前要先对患者耳廓进行按揉,使其充分充血。2注意进针深度,进针过浅则出血困难,过深则创伤较大,以刺入皮肤12mm深为宜,尽可能使其自然出血,而又不损伤其它组织。3刺血治病出血量,普通依据病情、体质而定。大约每侧穴位放血510滴,每滴如黄豆般大小。第42页第43页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预防感染。2治疗时患者取仰靠坐位,预防晕针。3挤压时不能局限于耳尖局部,应从较远范围向耳尖进行轻微挤按,尽可能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