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时强化演练11 诗词鉴赏_第1页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时强化演练11 诗词鉴赏_第2页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时强化演练11 诗词鉴赏_第3页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时强化演练11 诗词鉴赏_第4页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时强化演练11 诗词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时强化演练11 诗词鉴赏专题课时强化演练十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秋雨叹三首(其一)杜 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注: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答:_(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_答案:(1)秋日风雨中百草的

2、“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或以百草反衬决明)。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2)前四句表现了对如决明一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心,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

3、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注:“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馆,备受店主的冷落。(1)请赏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在写法上的妙处。答:_(2)请结合全曲分析有哪些情感“都到心头”。答:_答案:(1)叠加(或反复)使用数量词,句句入韵。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读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秋风、梧叶、夜雨、芭蕉,渲染了萧索、凄冷、孤寂的氛围,表现了的羁旅之愁。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实写秋风吹“梧叶”,夜雨打“芭蕉”,倍添离人惆怅;虚写夜半梦

4、回故乡,更令诗人百感交集。二者结合使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从听觉角度写景。秋风呜咽,梧叶飘零,寒雨淅沥,雨打芭蕉,扣动旅人的心扉,不眠的旅人“三更”闻此声,更添羁旅之愁。(2)“归梦”与“江南二老忧”句写梦归故乡,心忧江南二老,表达出思乡思亲之情;“逆旅淹留”句写长期奔波在旅途,表达出颠沛流离、孤独凄凉之苦;“十年事”句,写出对时光易逝、人世沧桑、功业难成的感叹与无奈。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2)题。浣溪沙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1)有人评价此词“诗中有画”,从词的上阕看,这一评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简要说

5、明。答:_(2)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诗人通过三句诗,描绘了一幅湖上春光图:湖中的桥上隆隆驶过绘着彩画的车轮;春云在天上飘逸,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云影;春水无波,碧绿滑静,像琉璃一样晶莹无尘。(2)诗人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由喜悦到日暮须归的无奈、惆怅之情。诗人先写湖边堤岸上依依的杨柳,柳丝低垂,像是要热情地挽留住湖边的游客;再写枝头上的小鸟,以悦耳的歌声呼唤游人莫要归去。但湖景虽好,却已暮色笼罩,不能不归,给人一种无奈的遗憾之情。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南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

6、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属。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稼轩为“仓部郎官”。写此词时,叶衡尚未作“丞相”,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答:_(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答:_答案:(1)画线句用

7、了拟人、比喻(或化静为动,或移情入景)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地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2)示例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因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示例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

8、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5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完成(1)(2)题。前调阊门夜泊陈所闻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乌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摇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来一线。注:阊门:苏州城西北的城门。(1)在曲的前大半部分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全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_(2)这首散曲写夜泊,写钟声,写乌啼,意境与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有相似之处。试比较此曲与张继诗的内容和手法方面的不同。答:_答

9、案:(1)这首曲借风雨夜泊、潮汐钟韵营造了萧索、清寒、冷寂的氛围。诗人表达的感情是:羁旅之愁及行人见到曙色的喜悦之情。(2)内容上:张继诗写的是半夜不眠;这首曲写的是从入夜到拂晓似乎都难以入眠,时间跨度长。手法上:张继诗纯写羁旅愁怀;此曲结尾以喜悦反衬夜来的愁闷孤寂,有振起全篇之势。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卜算子程 垓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1)请结合词中“雁”“蛩声”“月”这三个意象,具体分析词中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答:_(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文中所描写的主人公的形象。答:_答案:

10、(1)“雁”这一意象取鸿雁传书之意,主人公长时间登楼远望,盼望归人却没有盼到远方的音讯,传递出了主人公的失望之情。“蛩(蟋蟀)声”如泣如诉,更显庭院寂寂,从而衬托出了主人公的寂寞和凄怨情怀。“月”这一意象,代表着思念、相会之意,而主人公在月上之时却形影相吊,由苦苦思念而产生的悲怨之情更令她柔肠寸断。词中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由盼望到失望、由失望到凄怨、由凄怨到断肠的变化过程。(2)思妇形象分析(略)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过杨村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注:“政”通“正”,正当

11、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1)这首诗的二、三两联写景很有特色,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答:_(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答案:(1)绘色的角度: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勾画了一幅优美、静谧、绚丽的田园风光图。其他如叠词、寓情于景等角度亦可。(2)通过描绘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直抒胸臆,表达了辞官归隐的愿望。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官舍竹北宋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

12、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闲官”。量移:多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1)这首诗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_(2)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答:_答案:(1)托物言志。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2)“拂”和“侵”字都是一种拟人化(答“动态”亦可,“拂”字答“通感”亦可)的写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

13、人神往;“侵”,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坪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游赏心亭王 硅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注: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在“下水门之城上,下监秦淮,尽观览之胜”。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1)“城压沧波到海门”中的“压”字非常有表现力,请赏析。答:_(2)从全诗看,为什么“怅然”?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压”字形象地写出了城之高、城之

14、固,突出了城的险峻。也写出了水势的波涛汹涌。写城之险,水之汹,为下文的感怀作了适当的铺垫和过渡。(2)前四句是写登高远眺,感慨江山依旧,物是人非。后四句感慨史事,听到玉树歌,人们不禁想起陈朝覆灭的历史悲剧,是说如今的王者不能吸取前朝教训,使忧虑而“怅然”。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行香子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的思想感情。答:_(2)请对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1)行香子一词,

15、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2)示例1:动静结合。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示例2:白描手法。例如“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如“正莺儿啼”三句,在客观的再观中,营造一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图画。示例3:寓情于景。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一带和“

16、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字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如果答其他表现手法,如渲染、拟人、移步换景等,可酌情赋分)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水村闲望俞紫芝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注: 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桡:船桨,指代船。赊:语助词。翡翠:翠鸟。别业:指白鹭栖息的地方。绷:布幅。(1)有人说本诗是以“望”组织题材,请你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望”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答:_(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

17、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答案:(1)“望”到了一幅深秋水村图: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笼罩在烟雾之中,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幽静朦胧的意境。本诗在描绘画面时,运用动静结合、拟人的手法。首联的“枕”字拟人化地写出画船的静泊之态;颔联的翠鸟、白鹭的“眠”与栖息,动物不动,依然写静,一个“闲”字表达出闲适之情;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溪云、渔屋,酒旗,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2)诗歌前三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悠然闲适的心情。尾联抒怀,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

18、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御街行秋日怀旧宋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八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注: 真珠:即珍珠。敧y:斜靠着。都来:算来。(1)这首词不直言秋而却使人知秋,请分析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秋?答:_(2)名家认为,下片写“愁”,神形毕肖,请分析写出了“愁”的哪些神态?答:_答案:(1)抓住秋夜、秋声、秋色和秋月等,让读者很自然地感受到秋思。从夜静叶落写起,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

19、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又在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2)写出了酌酒垂泪的愁姿,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愁更难堪,情更凄切。枕头斜倚,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这愁,在内为愁肠愁心,在外为愁眉愁脸。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注: 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

20、辗转流离。伶俜:飘零之意。(1)诗中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经历?请结合全诗描述。答:_(2)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诗歌一、二两联。答:_答案:(1)战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人生路途艰难,忍受困苦;经过十年漂泊,总算勉强有了一处栖息之地。(2)诗歌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从户外的梧桐到户内的蜡炬,又从户内到户外的角声和月色,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以动衬静,借幕府的清秋寂寞萧条的景象,表达人生的孤苦悲凉。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刘时中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梁苑,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另;愁听,阳关

21、第四声。注: 前四句是,后八句是,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过”。梁苑:亦称梁园、兔园,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林,园内聚集着一班著名文士。(1)这首元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答:_(2)这首曲词在抒发离人去后送别者凄凉惆怅的情感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以景写情的手法,请结合曲句,就其中一种手法谈谈你的理解。答:_解析: 解答第一个问题,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进而用优美的语言进行解说。值得注意的是,内容要全面。解答第二个问题,要充分理解艺术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先明确其具体表现,再结合诗人抒发的情感作具体分析。答案构成一般是:手法名称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应用运用手法

22、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 描绘了风和日丽中莺歌燕舞、桃杏争芳,暮雨蒙蒙里江天一线、平静辽阔的江南春日画面。(2)虚实结合:前六句实写春日美景中饮酒送别的场景,后六句借助想象,写梦境中送别朋友的场景及朋友离去后自己的孤单愁苦,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不舍与思念。以景写情:曲子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明丽欢快的图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送别者内心的凄凉悲苦;接着用“暮雨”“长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惆怅寂寞的图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1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机女叹叶茵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月夜闻纺织声陈文述茅檐辛苦倦难支,绣阁娇憨定不知。多少吴姬厌罗縠,

23、绿窗一样夜眠迟。(1)请概括这两首诗蕴含的相同情感。答:_(2)简要分析叶茵的机女叹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织女生活的。答:_(1)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情感的能力。两首诗都写到了织女,第一首写她们织布辛苦(“到天明”),但富人却不满意(“嫌重”、“嫌轻”)。第二首写她们织布辛苦(“倦难支”),但富人也不满意(“厌”)。可以看出对她们的同情,对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气愤。答案: 表达了的不平之气;表达了对织女深深的同情。(或表达织女哀叹自己辛苦劳作的辛酸和无奈之情)(意思对即可)(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我们逐字逐句理解诗歌,近似于“翻译”诗歌。本诗前两句写“织

24、”,后两句写“售”。答案: “织”(或劳作情景)和“售”。织女机声不停,通宵劳作,费尽辛苦,才织得纱绢;织女们将精心制作的丝织品送到大户人家去出售,结果换来的却是富人的不屑与嫌弃。(意思对即可)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大德歌秋关汉卿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注: 陈抟:唐五代时在华山修道,相传能一睡百日不醒。这句是说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1)“飘飘”“潇潇”这两个叠音词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2)这首曲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对此略作分析。答:_(1)解析: 分析叠音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是:

25、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的思想感情和他营造氛围的意图。答案: 这两个叠音词,音韵悠长,倍增空寂之感,进一步突显了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2)解析: 分析“结构特点”类试题的解题步骤是:第一步,分析诗歌的首尾特点,认识采用这种结构的好处;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答案: 以秋景切入,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全曲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境相生,物我交融,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真实的内心世界。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金陵驿二首(其一)草合离官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

26、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 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被押赴元都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怎样的感情?答:_(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 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灭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江苏南京)亦被元军攻破四年之久。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根据这一背景,我们在解答第(1)题时,只要抓住景物特点,结合当时的情况进行分析,就可准确作答。解答第(2)题时,可以先思考诗

27、歌主要有哪几种表现手法,再对照这首诗进行分析,最后答出运用这些手法的作用。答案:(1) 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天边孤云飘拂,不知飘向哪里。蕴含了深深的亡国之痛和自身孤苦无依之情。(2) 对比(反衬)。颔联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对比(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垣颓坏、人民离散死亡的人间惨景,表达了深沉的感慨。拟人。“满地芦花”和“我”一样苍老,燕子们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颈联拟人化的传神描写,使诗人悲凉凄惨的形象更加饱满,也抒发了诗人忧时伤怀的深切感情。(答“用典”“借景抒情”两种也可)18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江总心

28、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 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以后入仕于隋,本诗是其晚年从长安回到扬州途中所作。北雁:北来的雁。大雁秋季由北往南飞,和诗人的归途一致。(1)请简要分析杂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答:_(2)试比较两首诗在抒情方面的异同。答:_(1)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答案应包括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的具体分析及全诗的思想感情三部分内容。答案: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久在异乡、忽遇旧友的有着强烈乡思的人。开头两句,“故乡”一词迭见,“应知”云云,几近啰唆,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而后两句,将所有对故乡的

29、思念之情集中寄托在窗前的寒梅上。全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2)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江诗中的“菊”、王诗中的“梅”是两诗的主要意象,抓住诗中的“菊”或“梅”所表现的的思想感情,再结合诗人的际遇作答即可。答案: 同:都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都是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故乡的物(一为篱下菊,一为寒梅)上。异:从“篱下菊”看,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除表达对故乡的怀想之情外,还表现了的归隐之情。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是江总在陈亡以后入仕于隋时所作的,诗中形象而精练地写出了自己“心”与“形”的南辕北辙。将对故乡的想念,寄托在篱笆下那

30、纯洁美丽的菊花上,“今日几花开?”是开了一朵、两朵,还是三朵、四朵呢?那急切之状、痴情之态,跃然纸上!从“篱下菊”看,本诗除表达了对故乡的怀想之情外,还表现了的归隐之情。 王维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开头两句,“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几近啰唆,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而“我”撇开其他,独问窗前之寒梅,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的,就是窗前的那株寒梅。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1)(2)题。题胡逸老致虚庵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 胡逸老,生平不详,致虚庵为其书房。籝:筐笼一类的盛物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