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信息社会》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信息社会》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信息社会》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信息社会》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社会教学设计及反思信息社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思想及知识背景】“认识信息世界”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内容有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信息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因为“信息”这个词虽然平常大家都经常听到,如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等等,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学生就讲不清了,而且信息这个概念非常抽象,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必须让学生从感性上去认识,再由信息过渡到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决心。【知识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2了解信息

2、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身边的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出信息的概念问题导入:师:“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门课叫什么?”生:信息技术。师: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改为信息技术课,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师设疑)生思考。(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回答)2播放课件:

3、多媒体图片和录像(古代烽火台信息的传递、报纸新闻摘选、电视宣传广告、一些商品的商标等例子)师:从图片和录象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生答:古代战事传递,奥运报道、娃哈哈、蒙牛、伊利牌等产品的广告。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对人类而言,五官能直接感受到的一切,比如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嗅到的气息,你所想到的问题,你所做过的事情等,这些都是信息。广义地说,一切存在都是信息。除了人类五官所能直接感受到的以外,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各种仪器感知到的一切也都是信息

4、。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信息吗?生:总结。师:(补充)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性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师:你们在生活周围中曾获得过哪些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回答。)生答:学习生活用品、汽车、交通、动画片、电视剧预告等等。二、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特征师: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播放课件: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

5、息,信息总是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学生回答,师补充:依附性播放课件:特征二:同学们,当你们有一个好消息的时候,你们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们会告诉身边的好朋友或亲人。对了,你们的好消息这时就是信息,这个信息马上会一传十,十传百。这说明信息可以用来怎样?学生回答,师补充:传递。播放课件:特征三:提问: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你我各自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回答:各一个。再次提问: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人有多少种思想?学生回答:两种思想。师:我们在交换思想时也即在交换信息,信息在我们之间传递着。这说明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信息的其

6、中一个特征:共享性。师总结:所有的信息都具有这三种特征,是哪三种呢?学生回答: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三、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作用师:下面有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讨论,信息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播放课件:例1:张三是一名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秀。为了寻找合适的工作,他及时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渠道了解到今年7月份全省要招考公务员,上网查询招考中正好有符合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位。于是他集中精力学习相关考试科目,通过努力,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一名公务员。例2:90年代随着纺织业的兴盛,棉花的价格上升了很多,给棉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第二年棉农或更多的农民投入棉花种植业。造成今年棉花

7、供大于求,价格,致使大部分棉农亏了本。学生讨论两个例子的不同作用。学生:第一个例子张三充分利用各种信息,通过努力获得了工作。第二例子棉农没有经过科学论证,错误的利用了信息致使种植棉花亏本。师:看来,正确的信息能够给我们带来好的正面作用,为我们服务。相反,错误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信息有正反两方面,我们要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让信息为我们服务。四、小结布置任务1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讨论、汇报结果:播放课件:1如果你要买一台电脑,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这些信息。2假如现在是2009年,全运会在我省举办,你准备去观看全运会,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2小组

8、讨论3小组汇报:学生甲:买电脑首先要了解哪个地方卖电脑,电脑的价格、电脑的配置。学生乙:这些信息可以从朋友、电脑老师、电视、报纸、网络了解。学生丙:观看全运会首先了解举办哪些体育项目?在哪个地市举行?这类项目什么时候举行?怎样买票?若去做什么交通工具去等等?学生乙:这些信息可以从朋友、电视、报纸、网络了解到。师小结:在信息时代,谁感知到、认识到并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谁就拥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想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具备收集、整理、传递、发布、应用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学好这门课信息技术。动物儿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文本解读:动物儿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个识字单元第一课。这首童谣以

9、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名称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带出生字。童谣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是孩子们喜欢的语言形式,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形声字是本课识字的重点也是一种识字方法。本课主要认识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有效识记汉字。童谣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设计意图:结合一年级识字目标和本单元识字任务,将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教学时,从朗读入手,在读中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学习这首童谣以“谁、在哪儿、干什么”的方式构句,并练习说话。教学目标:1.朗读童谣

10、,读出童谣的节奏、韵律和趣味,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2.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3.学习“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并练习说话。4.指导书写带有走之旁的“造、运、迷”三个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出示书上插图)1.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的句子说一说。2.结合图画试读动物词语二、初读课文,在文中巩固识字。1.借助拼音指读课文,读正确。2.指名读课文,正音。3.男女生轮读,开火车读课文。4.自由读文,找出文中写到的小动物,用横线画下来。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一)这首儿歌写了( )种动物,分别是

11、( )、( )、( )、( )、( )和( )。(二)这首儿歌写了( )、( )、( )、( )、( )和( ),共( )种动物。三、识记虫字旁的字1.出示这些动物名称,学生总结这些字的特点。(1)都有虫字旁(这些在古人眼中是虫子)a思考为什么这些字带虫字旁b拓展识记虫字旁的字(2)形声字根据形声字这一造字特点,猜测、识记廷、朱、胡等字。四、朗读儿歌,随文识字,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1.分行出示儿歌,相机识记“迷、藏、食、粮、造、网”。2.理解“造宫殿、游得欢”3.加上动作读儿歌。4.两队问答儿歌,了解课文。五、仿照课文句式说话。1.思考课文句子的共同特点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2.用这种句式练习

12、说话,规范语言,丰富词汇。六、指导写三个带走之旁的字。(培养学生给汉字归类,发现同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分类意识)教后反思:练习说话环节,可以借助课后四字词语降低难度,即把四字词语拓展为谁在哪儿干什么,然后再修改成儿歌的节奏。如,知了唱歌。知了在树上唱歌。知了书上把歌唱。由于课堂容量大,说话环节有点紧张。儿歌朗读占用时间长,因为了解到有几个孩子读书有困难,拖延了时间。以学定教,但是总有学习困难的孩子,我想,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和期待,也许可以调解这个矛盾。沙漠之舟课文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语言简洁、形象,概括介绍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及帮助人们穿越沙漠

13、的作用。本课的学习,即要抓住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的描写、说明方法。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感悟的同时,把重点放在理解作者“总分”的写作方法和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上,掌握学习写作方法。学情分析:1 、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校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农村,远离沙漠地带,学生信息较为封闭,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骆驼,对于“沙漠之舟”会有浓厚的兴趣。但关于骆驼的一般常识性知识的理解会有难度。教师要运用插图或影像资料、理解重点词语等方式,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2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能力。通过几年来和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和交流扫除文字障碍的能力,初步读懂课文

14、的能力,整理好词佳句的能力。学生已经能边默读边批注,体会和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写批注笔记的方法。教学目标:1 、学会11 个生字,区分同音字“趾”和“胝”,能联系句子理解“胼胝”、“驼峰”、“脂肪”等词语。2 、阅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作为什么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3 、理解句子间和段落间的关系,学习“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4 、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丰富学生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写摘录笔记的能力、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1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2 、理解“沙漠之舟”称号的原因。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

15、新课: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沙漠有关的文章,教师板书课题沙漠之舟。2 、看到课题你能知道什么?(本文和沙漠有关,舟是小船的意思,这课写是是沙漠中的船)3 、从课题看,你有什么疑问?(沙漠之舟指的是谁?) 点评:本文题目是沙漠之舟,从字面上是沙漠中的船。沙漠中怎么会有船呢?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质疑的习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快速略读课文,找出准确答案。 点评:带着简单的问题进行略读,体会略读的方法和特殊的作用。2 、生交流问题的答案:(“沙漠之舟”指的是骆驼。)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由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入课文。)1 、师:刚才,同学

16、作通过略读课文,明白了“沙漠之舟”指的是骆驼,那么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呢?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课文第2 、3 、4 自然段。)(1)请同学们默读2 、3 、4 自然段,边读边用符号画出自己认为的好词佳句,或写下自己的认识、疑惑。 点评:提高学生默读的质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能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2)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首先交流的内容是互听读,检查、互助扫除生字障碍;然后是交流不理解的词;最后交流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点评: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深入的理解体会,提

17、高学习效果。(3)请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抓住重点词语概括把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的原因说出来。(课文2 、3 、4 自然段篇幅都较少,学生有了一定的概括基础,加上刚才的小组交流,这个问题会很容易答上来。)(4)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方式及好在什么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把骆驼比作了什么?这么写有什么好处?相机指导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灵活运用。)2 、师:别的动物能不能代替骆驼呢?沙漠中环境到底怎样?是什么原因使骆驼能适应沙漠中的生活呢?(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按条找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利用挂图、卡片或查字典来理解描写骆驼特点的

18、词。例如:“胼胝”、“驼峰”、“脂肪”等,)(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观看关于骆驼的纪录片,或带领学生去动物园参观。)(2 )教师模仿动物世界栏目主持人进行配乐朗诵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会沙漠自然环境的特点。 点评: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 )小组讨论,骆驼和沙漠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旨在帮助学生明确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天地”。)四、体会写法,迁移运用:1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虽然没有去过沙漠,没有亲眼见到过骆驼,但对于“沙漠之舟”的知识却有了形象的认识。那么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呢?让我们再从写作的角度来研究一下课文。方法:(1 )找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