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1春夏秋冬》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453cfc420038cc64391203bbc919491/5453cfc420038cc64391203bbc9194911.gif)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1春夏秋冬》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453cfc420038cc64391203bbc919491/5453cfc420038cc64391203bbc9194912.gif)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1春夏秋冬》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453cfc420038cc64391203bbc919491/5453cfc420038cc64391203bbc9194913.gif)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1春夏秋冬》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453cfc420038cc64391203bbc919491/5453cfc420038cc64391203bbc9194914.gif)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1春夏秋冬》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453cfc420038cc64391203bbc919491/5453cfc420038cc64391203bbc91949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1春夏秋冬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1 春夏秋冬教案一、教学要求1、观察图画,看懂图意,对照图画理解句群意思。2、学会13个生字,会写5个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型,理解字义,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字。3、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4、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二、教学重点、难点巩固学过的生字,学习生字的音、形、义。三、教具课件、小黑板等四、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出示拼音卡片,读准下面的音节shu shu sh二、指导看图。出示课件,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景色怎样?三、学习纯拼音句群。1、学生试读并找出难读音节。读后检查音节卡片上
2、的读音。2、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连词读一句一句的读两句话连起来读。注意该课的要掌握的生字的读音,读后检查。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教师范读,学生仿读。四、图文结合,理解全文意思。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是什么意思?“莺歌燕舞”呢?2、读其他句子,是什么景色?看图说一说,读准:”融”的读音。五、自由朗读课文。六、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指名朗读课文,2、检查生字,指名认读。二、认识种笔画和本课的5个生字。1、学习新笔画横折提。(1)进一步理解万的意思,口头组词。(2)教师示范,学生仿写。注意本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认识齐(1)用齐口头组词。(2)书空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笔顺规则。
3、从上到下。3、学习百、丁、冬、齐,笔画和笔顺,教学步骤同上。三、学生反复练习,并用开火车检查本课的生字的笔画、笔顺。1、出示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告诉学生用田字格写字,要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一笔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2、练习读全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四、背诵课文。1、指导背诵。2、独立背诵。同桌互背。3、指名背诵。五、小结。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应该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春天的气息。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从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童话讲了一件小壁虎借尾巴的事,那么这个题目也必然会引起我们的思考: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呢?他借到尾巴了吗?小壁虎不借尾巴不行吗?这
4、些思考正是我们在学习这篇童话时应该抓住的重点问题。设计理念:上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用处的资料,使学生懂得通过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在教学中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多层次阅读,达到读的正确、读的流利。课文第二 -五段,可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小壁虎为什么借不到尾巴?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在尊重学生独特见解的情况下,进行朗读指导和练习。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训练,促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感悟借尾巴的过程,了解小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教学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学习子字旁(孑)。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5、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和特点。教学重点:会写10个生字,学习子字旁(孑)。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和特点。教学准备:字卡,录音机,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壁虎图片。2、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你们见过壁虎吗?它是什么样的?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提出问题:它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原来有没有尾巴?它借到尾巴了吗?进而揭示目标。(指导意见:看题目,想问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好的开端,就是全课成功的一半。)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借助拼音,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再
6、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3、卡片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领读。(指导意见:搬走绊脚石,扫清字障碍,为了解课文内容搭建好宽松的平台。)三、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内容。1、1、学生读文中,标出有几个自然段。(7个)2、小壁虎的尾巴哪去了?它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它的心情怎样?同学们谁能读出小壁虎当时的心情?1、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2、教师指名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相机贴出小鱼、老牛、燕子的图片。(指导意见:带着问题读,带着感情读,既提高了学生正确朗读水平,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四、朗读课文,读中感悟。1、小壁虎先向谁借了尾巴?读读小壁虎的话,看看
7、哪位同学读得好。2、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文中除了小鱼的解释,还有哪一个字暗示小鱼尾巴的作用了?(摇)3、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指导意见:激情朗读,读中理解,使感悟得到了升华。)五、作业延伸。小壁虎又向谁借尾巴了呢?它借到了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上述问题认真的读读课文,看谁读的好!(指导意见: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带着疑问回到家里,学生又怎能不去读读后文呢?)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找朋友,把你自己认识的生字读给对方听一听。2、学生看课件,回答问题:小壁虎向()借尾巴,结果()。3、教师出示课题,揭示教学目标。(指导意
8、见:成绩展示法,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温故而知新,有效地把学生领入了新的知识领域。)二、阅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交流一下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加以指导。3、学生读老牛的话,想想它为什么不借尾巴给小壁虎,它说的话应该怎样读?4、学生读燕子的话,想想它又为什么不借尾巴给小壁虎,它说的话又应该怎样读?5、小壁虎到处借尾巴都借不到,结果怎样呢?谁能读出小壁虎长出新尾巴高兴的心情?6、我们想象一下,小壁虎还会向谁来借尾巴呢?他们又会怎样说呢?7、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这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并加以表演。8、教师相机提问:假如你现在就是那只小壁虎,那么你还
9、会去借尾巴吗?为什么呢?(指导意见:只有阅读好,才能理解好;只有理解好,才能表演好。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关键在于恰如其分的引导。)三、生字指导。1、学生读认生字,识记字形,并组词。2、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师生大比武,看谁写的对,看谁写的好。3、师生相互评价,指导学生发现书写规律,总结方法。4、练习形近字、同音字组词。咬()房()妈()角()蚊()方()吗()脚()(指导意见:生字教学是一年级小学生的重点,也是其难点。形近字、同音字组词不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发现书写规律,总结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能力,是这节课的又一亮点。)四、课堂练习。1、文后练习“照例子填空”、“自选词语”。2、照样子填空:
10、金灿灿油()黑()白()(指导意见:迁移练习,学以致用。量不大但精,题不难而易。让学生感觉到我行。)五、课后延伸。认真朗读课文,续编故事。(指导意见:看故事容易,编故事艰难。从教学中可以发现,这些学生很会续编故事。看来,学生续编故事的作业也就不难完成了。)板书设计:挣断逃生保护自己小壁虎小鱼摇拨水借尾巴老牛甩赶蝇子燕子摆掌握方向长出尾巴再生能力教学反思:读能识字,读能解意,读能感悟,读能激情。语文教学,贵在“读”字。简简单单的一个“读”字,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其神力无比,其效果显见。一个“读”字好生了得!总评: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看到文章的题目,必然就会引起我们的思考:小壁虎为什么要借
11、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它借到了吗?不借不行吗?众所周知,这些问题仅靠执教老师的简单说教,效果显然是不会好的。然而,王老师的这节教学设计,通节贯穿一个“读”字,读课题,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读对话,读问题;借助拼音读,离开拼音读,带着问题读,心怀感悟读,分着角色读,理解句子读。读,读,读,读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读中突出了教学重点,读中突破了教学难点。从本文的教学设计不难看出,既突现了执教者的教学风格,也看出了学习者的扎实基础,又凸显了师生课堂互动的精彩场景,大有过目不忘,记忆犹新之感。王老师简直把教案设计活了,把课堂读的活了!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手拉手一、教学内容: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2、聆听鸭子
12、拌嘴3、表演一对好朋友4、表演数鸭子二、教学总目标: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三、教材分析:1.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本曲是由作曲家安志顺编创的打击乐曲。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
13、在金色的阳光下。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3.歌曲一对好朋友?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4.歌曲数鸭子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四、学情分析本课的歌曲学生很喜欢唱,尤其是数鸭子一首歌学生的学习积极
14、性会非常的高,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把这首歌的第二段歌词也教给学生。本课的聆听曲目鸭子拌嘴学生听起来有些难度,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听懂,教师要好好的指点学生去听。五、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2、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3、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4、编创与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2、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学生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3、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学生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
15、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二、新课学习:1.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2.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听。听后谈歌曲内容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
16、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2、学唱歌曲数鸭子3、表演歌曲数鸭子4、节奏编创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2、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及场景。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4、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
17、练习。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3.二声部节奏编创活动:先分别学习吹口哨“du”和鸭子叫“ga”;后全起来。二、新课学习: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1)初听,(完整听全曲)。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2)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3)复听:自由活动: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2)学生
18、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数鸭子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放牧教学目标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教学建议一、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
19、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教材分析1.歌曲牧童哪里去了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拍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构成。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第一部分节拍变换频繁,节奏变化较多,旋律显得自由、舒展。四乐句均以强拍弱位起音:前两乐句开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区转为波浪式的旋律;
20、第三乐句平和起句,仍具有乐句间大的起伏的特点;第四乐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山坡、青草、山花、笛声,回顾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第二部分节拍一致,以衬词起句,似牧童吆喝声的新的音调出现,与前部分形成了对比。随后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与第一部分紧密呼应,弱位起句改为弱拍起句,随着主人公的疑问,“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断起伏、下行,音调有些伤感。当确认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学读书的好消息,旋律上扬,音调明朗起来。结束句出现全曲最高音,并延长,似乎要将好消息传向四方。这首歌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2.合唱曲牧童
21、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气。第二乐句作第一乐句节奏的完全重复,只是采用了严格的模进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第三乐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现了全曲最高音“mi”,抒发了牧童内心涌动的快乐情感。第四乐句节奏做适当变化,旋律线逐渐下降,歌曲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第二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一小节进入,变化了主旋律,由于声部的加入,使得第二段歌曲的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快,最后有力地结束在主音“do”上,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
22、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3.歌曲牧童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美的审美感受。4.歌曲放牛歌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征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感到
23、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放牛歌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实在是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第一课时一、律动: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
24、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编创与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四、复习歌曲小雨沙沙: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2、听
25、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五、课堂评价活动:六、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第二课时一律动: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二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编创与活动1.认识双响筒。提示:为什么叫双响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来吗?2.探索。分小组敲击,听一听,双响筒两边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样的声音?3.分小组用双响筒敲击出节奏,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编创的节奏连起来敲击,还可以变换连接方式敲击,为每一次敲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火车开了、小马跑了等等。双响筒
26、及演奏方法简介: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三、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编创与活动: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2.提示学生分
27、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四、复习歌曲牧童: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五、课堂评价活动:六、教师小结,下课。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春天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教学建议: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2、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
28、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3、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4、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四、教材分析: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
29、。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
30、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2.歌曲小燕子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
31、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3.歌曲布谷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4.歌曲小雨沙沙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题上册
-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听课评课记录(2课时)
- 9-1生活需要法律 2法律保障生活 听课评课记录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听课评课记录5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启蒙运动》听课评课记录
- 户外广告制作合同范本
- 三方委托出口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知乎共享空间租赁合作协议
- SBS防水卷材购货合同范本
- 公司租赁合同范本
- 电力两票培训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2024.8.1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值得借鉴)
-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及办法(4篇)
- 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协议书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土地变更调查培训
- 2024年全国外贸单证员鉴定理论试题库(含答案)
- 新版中国食物成分表
- DB11∕T 446-2015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 运输车辆挂靠协议书(1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