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走进孩子生活的实践研究课题_第1页
让国学走进孩子生活的实践研究课题_第2页
让国学走进孩子生活的实践研究课题_第3页
让国学走进孩子生活的实践研究课题_第4页
让国学走进孩子生活的实践研究课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学科分类:小学德育课题名称:让国学走进孩子生活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申清日期:2010年7月8日区教育科研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O五年五月(修订)填表说明一、申请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二、申请书一律用A4纸打印填报,于左侧装订成册。一式6份(其中1份原件),由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查和签署意见后,报送天河区科研办。三、在所在单位意见”一栏中,应明确所在单位人员、时间、条件、政策等方面的保证措施和对发放科研经费的意见。四、封面类别”栏选择填写重点课题”或

2、二般课题”。五、申请书中课题论证部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研究项目名称让国学走进孩子生活的实践研究项目类别一般课题所属学科或专业小学德育起止年月2010年9月2013年7月申请金额10000元中请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行政职务民族专业专业技术职称最后学历最终学位工作单位名称详细地址性质小学邮政编码单位电话项目组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辅助人员博士后在读博士生在读硕士生合作单位130940000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儿童时代抓起,让他们从小就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才能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项伟大工程打好基础。因此,贯彻新课改精神,

3、我校将经典文化教育设为校本课程。本课题将依托“经典文化诵读实验研究”,建立有效机制,促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拓宽育人途径;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高尚的品格、思想情操。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老子论语及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等。.依托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条件。我校的“实施中华经典文化诵读工程的有效性研究”卓有成效,在研究中,我校已开发了校本教材一一少儿国学读本,探索每天有效利用十分钟诵读的方法;构建国学课的教学模式。本课题将依托校本课程,进行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全校科研和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研 究 项 目 主 要

4、 内 容 和息 义 摘 要.拓宽校本课程实施途径,丰富校本课程的内涵。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追求有效的品德教育,不求“高、大、全”面面俱到,但求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而国学是最基本的,适合于孩子需要与可能的,是实现德育有效性的可能途径。在校本课程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开展让国学走进儿童生活的实践研究”,旨在拓展校本课程研究的空间,丰富校本课程的内涵,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让经典文化成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高尚品格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拓宽教师视野及育人途径。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小学生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固然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但是也不能局限于此。因为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对

5、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都是有限的,学校将国学教育和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这样拓宽了教师视野,教师可在充分挖掘古诗文中丰富的育人内涵,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反复实践和亲身体验中,把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德认识进行内化,并转化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实现了育人途径的多样化。.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生活化途径,培养有素质的学生。国学教育要从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关照儿童的整体生活,让儿童从经典文化中学习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自然、社会及国家的关系,逐步养成爱国爱家、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坚忍不拔、勤劳朴实等良好的民族品格,并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6、,丰富生活的内容,让他们在生活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出可具操作性的“德育生活化”的德育模式。本课题希望“以传统美德为主线、以经典诵读为指引、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体验为主要形式”的德育模式,要从横向上精选那些最有利于儿童成长、相对易懂的国学内容,从纵向上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建构起一定的教育梯度,以此达成既健全又系统,既重点突出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以实现学校德育教育的持续有效性发展。表二申请资助总金额(元)其中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00300030002000其他经费来源及金额(元)预算支出科目(按1.科

7、研业务费2.图书资料费3.实验材料费4.管理费的顺序排列)金额(元)计算根据及理由科研业务费5000聘请专家指导费;业务学习与研讨等活动的经费。图书资料费1000购买相关书籍。.实验材料费1000整合资料,复印等的支出。.管理费2000组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费;奖励科研成绩突出的老师。其它1000结题时成果汇编等。经费管理单位名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开户银行、账号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广州市天河区贤韵街3号(510640)开户银行:农行员村支行帐号:057701040004611研究项目组成员情况(含申请者)表三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专业工作单位任木研究项目中的分工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月

8、数签名女40小学高级(德育副校长)语文天河区五山小学总负责10女35中学一级语文天河区五山小学指导实施、撰写总结10男30小学一级(行政助理)语文天河区五山小学组织实施10女43小学高级(大队辅导员)语文天河区五山小学组织实施10女35小学高级语文天河区五山小学实验老师9女31小学高级语文天河区五山小学实验老师9女33小学高级语文天河区五山小学实验老师9女39小学高级(思品科组长)语文天河区五山小学实验老师9女37中学一级语文天河区五山小学实验老师9女32中学一级语文天河区五山小学实验老师9女33小学一级语文天河区五山小学实验老师9女33小学一级语文天河区五山小学实验老师9男27中学二级语文天

9、河区五山小学实验老师9一、本研究项目的科学依据(包括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学术思想,立论依据,特色与创新之处,已有相关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一)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本课题研究将传统国学与现代德育有机融合,让国学真正走进儿童生活,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格。改变儿童国学教育的现状和值得深思的问题,反对国学教育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从而充实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实效,是建构德育教育校本体系、深化素质教育的一条可行之路。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运用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让国学走进儿童生活的实践研究具

10、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它对爱国情感的培育、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文学修养的提高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需要他们去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需要他们担承,因此,国学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小学开展起来。而我们更期待国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能得到更好地拓展和延伸。国学教育要产生真正的价值,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满足社会存在、延续和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满足教育对人的生活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希望通过教育来维持社会、集团、阶级、种族的延续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而个体则需要通过教育来

11、适应生活、适应社会、丰富自己的内心。这样就都强调国学教育要满足社会和人的生活需要,培养合格公民和会生活、会创造的人才。小学的“国学教育”就有必要“走向孩子的生活”,与全社会的“公民教育”和小学“德育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国学教育的真正价值。1、目前公民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代社会要求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务要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现代公民。但是以下问题一直制约着公民教育的发展:首先由于国情特殊,现在中国孩子许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特殊,自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张扬和发展,却造成了公民意识缺失和淡化;其次西方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再加

12、上学校德育的层次性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发展趋势,实际操作中又重理论宣讲,轻具体实例分析。80后、90后公民意识缺失严重。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寻找公民教育的新思路。其实公民道德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是一致的,将公民教育和国学教育联系起来,寻找更好的学校德育突破口,将圣贤典籍当成最好的公民道德教育范本之一,并将国学教育真正引入儿童生活,就意味着将国学中可以培养公民意识的精华部分带入到儿童生活情境中,去指导儿童的一言一行。2、目前儿童国学教育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国学诵读和精神移植不能有效地结合。很多学校以“小朋友跟我念”的方式教经,采用强迫方式灌输大量晦涩难懂的东西,只要求学生咿咿呀呀诵读文句,只满足于国

13、学教育的表面热闹,却忽视了对文句的精神实质进行适当点拨和教化;忽视了将国学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融合;忽视了经的时代、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疏离;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决定其从心理角度与教育角度都不可接受与自己生活没直接联系的东西。这种浪费时间与生命的背经的结果将是批量生产没有思维力、创造力的人,个人和民族的创新精神被窒息,社会的进步难以实现。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给予适当点拨,让他们明白基本意思,将文句诵读与精神移植相结合,与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铭言、知理、怡情”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达到国学教育的真正目的。缺乏用现代理念解读经典的勇气中国传统文化中确有与现代精

14、神不相容的消极东西,必须在让学生诵读前剔除,对一些容易发生歧义的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如孔子说君子要“非礼勿视”,意思是“不合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但对现代人来说,什么是合礼教的东西呢?教师应结合现代理念,让学生超越孔子所说的“礼”,从“礼仪、规范”这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也就是在“视”的时候要注意必要的礼仪规范,以彰君子的德行和作风。没有形成横向的教育重点和纵向的教育梯度国学从广义角度看是个相当深广的范畴,儿童学时有限,功课繁多,要学完学透是不可能的。但是,要让青少年儿童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精深智慧和博大精神,就必须对他们施之以相对系统健全的国学教育。所谓系统健全,就是要从横向上

15、精选那些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相对易懂的文学、文艺类知识和道德修为类主张,从纵向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建构起一定的教育梯度,以此达成既健全又系统,既重点突出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没有精心合理的设计教育形式有的学校开展国学教育形式单调,只是一味组织学生读诵,有的学校教育形式却非常复杂,吹、拉、弹、唱、诵、舞、写、画样样俱全,结果占用了过多的学习时间,加重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须知,国学教育应在容量、时间和方式上,根据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按照德育教育的要求,从突出实效出发,做出合理的安排。没有平衡协调好传统国学教育和现代公民教育国学教育与公民教育共通但又是互补的。我们在大力提倡国学教育的同

16、时,必须高度重视公民教育,做到国学教育与公民教育并重,而不要顾此失彼。坚持国学教育塑造有传统精神的国人,坚持公民教育塑造出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公民。教育主体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国学教育要收到良好成效,有赖于良好的学校教育,但也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分不开。因此,有必要尽一切努力改变教育的单向化倾向,动员学生的家长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社区也要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广大民众能接受儿童学国学这一事实,从观念到行动,为儿童国学学习创设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从而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国学教育收到更好的成效。3.拟解决的问题(1)解决学校德育“无力”“无为”“无奈”“无位”等问题

17、,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针对性。(2)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寻求有效的国学教育策略与实施途径。(3)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让国学走进孩子生活的实践研究将在解决以上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意义(1)关注国学教育现状,帮助教师认识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有助于教师教学前有的放矢地整合国学教学的资源,认清教师自身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国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2)通过主要问题的解决,为国学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3)通过研究,拓宽小学生的国学经典的学习空间,丰富新课程教学理论

18、,实现校本课程拓展和延伸,及国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理论价值本课题研究将改变以诵读为主的小学国学教育现状,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建立以经典文化培养儿童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模式,形成有梯度的小学国学教育体系;营造家、校、社区一体化的国学教育氛围,拓展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1)可以建立以经典文化培养儿童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模式。我们要把国学经典中不必变、不该变、不能变的东西,找出中国传统道德中能与孩子生活相适应、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容易学、也容易做,又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德育内容,渗透进孩子生活的每个角落和每个细节,使国学成为我们今天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19、经典的德育内容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展开,它重在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和准则,强调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从孝亲、敬长、悌兄、信友做起,由近及远,从小到大,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而不是远离生活实际的空泛的大道理。至于那些蒙学名篇既有丰富的知识,又包括许多人生格言和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道德行为规范,并且把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有机融合,少年儿童在琅琅上口的诵读中,既识字学知识,又学那些看得到,摸得着,在日常生活中用得着的具体行为规范,并在实际生活中去尝试。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习惯。(2)可以建立和“德育生活化”相结合的特色德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倡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

20、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同时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所以小学德育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要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国学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自实践、有儿童生活气息,离儿童越近,儿童的体会会越深,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圣贤教诲的意识就越强。对儿童的未来和发展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3)可以形成有梯度的国学教学体系。本课题可以促成孩子们在自主中学国学、快乐中诵经典,不断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减小国学教学的随意

21、性,创新国学学习形式,形成有重点、有梯度、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在小学低、中、高年级分别注重行为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法制教育、参与社会活动意识)的培养。(4)可以形成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国学教育方式。将国学教育内容与当前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国学内容变成歌谣、短剧整合到音乐课堂中去。将经典诵读有机地整合到语文课堂中去。将传统的赛龙舟、舞狮子等传统艺术活动有机地融入体育课堂。将民俗活动与学生的社会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中让国学真正走进儿童的生活。(5)可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共同推进国学教育生活化的良好氛围。研究过程中要探讨与家长沟通,以达成国学能走进孩子

22、的家庭生活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家长对国学教育意义的认识,给家长在处理孩子学国学和其他科目的时间分配关系上提供有效的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同时要与社区共同组织有意义的国学活动,营造书香社区,对孩子在社区的生活提供指导。(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当今世界学校德育目标的共同走向,一方面:着眼共性。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注重个性,正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消化吸收乃至重构优良的传统文化。一些国家教育的实践证明:越强调德育培养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培养越突出的国家,德育就越有成效。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八个德目编写了中小学德育系列教材,公民教育中心以“修身、齐家、乐群、诚实”等德目,编

23、辑了成功的德育教材,廉政公署为中小学编写了以廉政教育为宗旨,以中国传统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材。新加坡的小学道德教育课程主要以中国传统美德故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韩国道德课中传统道德部分包括介绍历史人物、祖先的家庭生活状况、传统节日等。日本对西方文化吸收同样立足于与国情相结合,与中国的儒家教育思想特别吻合。他们强调学生的个性教育和集体主义相结合。美国各州竞相鼓励开展校内传统美德教育,布什政府也认为向年轻人传授那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传统美德,年轻人将会成为更好的公民。英国则崇尚向学生直接传授必要的道德行为规范和美德,然后要求在实践上加以反复应用,从而形成习惯。中华经典文化诵读工程在海内外反响热烈

24、。这些都为“让国学走进儿童生活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三)水平和发展趋势深圳卓雅小学开展“以经典文化塑造儿童民族精神”德育模式研究,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21世纪现代文明结合而形成的教育特色。广州的有些学校将剪纸、编织、陶艺、刺绣、巧手穿针引线等民间工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还有将以舞龙舞狮、划龙舟、传统文化节日、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民俗文化作为教育内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国学教育。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参加国学学习后,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开发。已能阅读资治通鉴,流利地说讲英文和大量背诵莎士比亚英文原著。北京21世纪实验学校发现,孩子形成背诵习惯以后,往往更喜欢背诵那些稍长一

25、点,一气呵成的诗文。许多家长和老师来信,孩子们能把诵读的内容举一反三地用于现实生活,让人感到意外和惊喜。如一所私立学校有个男孩子,由于家庭富裕,从小娇生惯养,平常在家里什么活都不做。学校开展读经活动后,孩子居然主动在家扫地。妈妈觉得不可思议,问他怎么想起扫地来了。孩子用一句古文回答:“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2000年3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美国朗讯科技基金会、国际青年基金会在北京联合搞了一次“古文诵读城乡手拉手”行动。当外国友人走进学校,看到成千成百的小学生大声背诵论语、老子和唐诗、宋词时,他们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说:“虽然听不懂内容,但从孩子们的神情上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力量。

26、”(四)学术思想孔子曰:“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说苑杂言)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墨子曾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夸美纽斯也认为:“要去观察能力发展的次第,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第斯多惠说“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国学走进孩子生活就是要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和生活需要。系统论的创始人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曾经说过:“亚里斯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述,至今仍然正确,”国学与学生的生活积累相结合,情感的体验就越强,教育效果就越好。道德内化论:道德的起

27、点是他律,终点是自律,最高境界是自由。在道德品质形成的整个历程中,如果没有主体的自觉参与内化,没有主体意识的加盟,道德教育将不可能走向真正的道德自律,更不会实现真正的道德自由。国学和生活牵手能激发孩子的自觉参与教育,实现道德自律(五)立论依据.理论依据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10日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一一把目光投向中国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

28、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强调文化重建要从儿童抓起。他说:“像我们这个年龄层,七、八十岁的人快要死光了,将来要想靠我们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把国家民族文化保存下来是几乎不可能的了。”而从三、四十岁的人,从小就没有打好中国文化的基础,不中不西,不今不古,很难担当复兴民族文化的重任。这一代没有办法了,只有寄希望于儿童,寄希望于未来。趁我们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老一辈还在,极力培养下一代,把中国文化的薪火传下去,使得命如悬丝、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得以保存,进而发扬光大。南先生经常动情地说:“我是看不到小树成长的那一天了,但我相信,小树是一定会成长起来的。生活教育

29、”的相关理论。我们秉承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进行教育,通过教育学会生活,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这种教育观国学也同样要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释放他对学生生活的指导作用。学科结构”理论,布鲁纳在学科结构”理论中谈到,为了较好地解决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逻辑顺序的矛盾,在处理教材编排顺序时,他提出了螺旋式”编排方法,有机地实现了二者的整合,该理论对于国学生活化”目标体系的研究有着现实的移植”借鉴意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413岁的儿童,涉世未深,

30、心性纯净,教学慎于始,“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在儿童天性未染之前,善言易入、善心易导、善行易养。把握好先入为主的原则,把优秀的经典教给孩子们,用以潜移其气质,默化其思想,养正其品性,训练其技能。中华古代祖先设计的中国语言和文字,是符合人类生理学和大脑结构特点的智慧双运的能量载体,儿童在听诵和诵读富含圣人智慧和道德能量的经典篇章的过程中,就能够全息性地获得道德能量的培补与智慧的开发和启迪。.相关文件的出台(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016号提案

31、: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提案人:赵朴初、冰心、曹禺、夏衍、叶至善、启功、吴冷西、陈荒煤、张志公,1995年3月)(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发中发200115号),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能从国学精髓中找到渊源。(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2年11月8日)(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基厅20044号)2003

32、年4月15日,关于开展全国少年儿童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中青少联发20037号),要求各省(市)、区少工委、青少年宫、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活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背诵优秀诗文选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80首古诗词推荐篇目。新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背诵的数量,特别是对古诗句背诵的规定。加强古诗词的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

33、创新的科学精神,其中尤其关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让儿童能“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

34、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六)特色与创新之处(1)理念创新。根植民族诗教传统,情系传承国学精华,最终成就学生成为一个有根的民族人,有情的现代人,有义的高尚人;(2)坚持“润泽心灵、弘扬诗韵、传承国学、追求创新”的指导思想,着力发掘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蕴和生命之根,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国学文化的熏陶,养成一种纯正高雅的审美情趣、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3)学校整体发展创新:通过实施国学生活化途径,我们试图使国学教育在促进行为习惯、生活习惯、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创新。(4)国学教育实施途径创新:我们坚持“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实行“

35、五转变”(从知识转变为故事,从灌输转变为诗化对话,从大道理转变为小细节,从感悟转变为践行,从受爱转变为创爱),做到“近、小、实、亲”。(七)已有相关成果我校的国学校本课程建设已如火如荼,卓有成效,开发的校本教材针对性强,符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我校把国学校本课程的建设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工作的特殊载体,提出了经典诵读工程中的德育模式,即“背诵感悟一一明理一一内化一一体验”,充分挖掘古诗文中丰富的育人内涵,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反复实践和亲身体验中,把其中蕴涵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德认识进行内化,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特色鲜明

36、的校本德育,并初显成效。(八)主要参考文献1季羡林.季羡林说国学.北京:中国书店.2007.42孙云晓、孙宏艳.好习惯是一生的资本.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P79,2007.23王贝t贵.儿童读经说明手册.4黄俊杰.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15王建国等.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南怀谨.南怀谨讲演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7沈致隆.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高焕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北京: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HYPERLINK / /.重整中国文化断层的宏图大业.南怀

37、瑾先生推动儿童中国文化导读 HYPERLINK /view/view.asp7idu535/ /view/view.asp7idu535/许嘉璐:中华文化要靠中华民族来传播11刘克苏.全球儿童经典导读百问千题 HYPERLINK /home/wd.htm /home/wd.htm1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编写委员会.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4李亦菲,马丁一.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115陈斌、罗林.以经典文化塑造儿童民族精神德育模式研究.深圳: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2二、研究内

38、容和预期成果(说明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和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预期成果分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要说明完成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理论成果应写明在理论上解决哪些问题及其科学价值;应用成果或基础性资料应写明其应用的可能性及效益。)(一)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和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课题的界定:.“国学”: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本课题的中“国学”指经过悠久历史沉淀学、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文化精髓,是深入人心、影响久远、世代流传的原创性文化典籍。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先贤和文化大师所创作的典籍。典籍中有古人总结的道德标准,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

39、、直、刚、勇、惠、敏、宽”等,内涵深刻,这是学校德育的根基。.“生活”:让国学走进孩子生活界定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让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回归学生的生活,在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中感悟道德、创造生活。.实践研究:在具体的实施中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研究以日常生活事件为话题。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来落实国学中的德育内容,尝试对学生生活进行指导和改造。课题具体的研究内容:.我校国学和德育教育现状调查研究。通过对我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调查,调查研究学生国学学习的现状,调查研究各阶段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公民意识、道德品质的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现

40、实依据。.我校国学与德育结合教学内容研究。通过对国学校本课程的深入研究,寻找其中的美德和公民教育内容,让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形成有系统的德育教育内容。.我校国学与德育结合教学策略和模式研究。通过对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反思,提炼经验,在国学教学的管理、研讨、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策略研究,形成适合小学各阶段(低、中、高三个阶段)德育教育目标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保证国学教育的持续有效性。.我校学生德育评价的策略研究。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参与评价,使对学生德育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国学教学由终结性评价走向形成性评价。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构建以国学为载体、具有本

41、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2)通过研究,拓宽小学生的国学学习空间,实现校本课程研究的拓展和延伸,促成国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国学的学习中立身、立德、立言、立功。(3)利用显性和隐性国学课程,优化校园德育环境,整合各方面德育教育力量。(4)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使教师彻底从传统德育封闭型、防范型的德育观向现代德育开放型、终身型、社会型和主动发展型的德育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二)预期成果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根据教育实际情况撰写教育随笔。.课题组成员指导撰写论文。内容涉及:让国学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在国学课程中培养小学生行为

42、习惯、让国学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在弟子规的教学中对低龄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关心教育、环保教育、尊重教育等。在古诗文中对孩子进行环境、爱家乡情感的教育。.国学课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例展示。最终研究成果。构建学校德育教学与国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辟学校德育生活化的新思路,在学科教学上求新、求变,提高小学国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形成在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实施国学教育的新方法。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包括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论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一)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第一阶段:实施准备阶段(2010年5月-7

43、月)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方案,广泛搜集资料,组织理论学习和教师培训,申报立项,确立小课题,各子课题撰写小课题方案,进行校级开题论证。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8月-2013年2月)根据方案要求组织实施,开展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国学的调查分析,掌握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应培养的品德和能力;搜集典型个案材料、整合国学中的德育资源,创设学生国学学习的有效途径,精心设计国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建立家长培训制度,协助家长利用国学德育内容引导孩子的家庭生活,利用五山丰富的高校资源,营造现代和古典融合的社区德育教育环境。在研究基础上积极撰写课题论文。第三阶段:课

44、题的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2月-2013年7月)总结研究课题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形成各类课题成果;组织专家评估。(二)可行性论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研究中会遇到教师综合素质难以适应教学需求、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足、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弱、学校办学条件对活动开展有较大的限制等问题。首先,我们将通过专家的专业支持,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以及相关专业培训等途径,解决实施中的深层问题,摆脱实施的困扰,推动实施的顺利进行,提升实施的实效。其次,语文教师进一步调整自身的国学知识结构,加强学习研究,时刻关注最新教研动态,探索国学教学的新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再次,要加强校际交流,学片联动,

45、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谋求共同发展,这对解决经验缺乏,资源不足问题有突出的作用。四、实现本项目预期目标已具备的条件(包括过去的研究工作基础,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障,资料设备、科研手段。从其他渠道已得到、已申请或拟申请的经费情况及金额等)(一)过去的研究工作基础我校以科研兴校特色,依托逐级提高的课题研究,层层推进我校的国学教育特色建设。我校在研的两个立项课题的研究主题均是国学教育:其一是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构建国学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整体效能提升;其二是广州市教育系统首批建设创新学术团队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强化经典文化教育研究团队。我校的科研成果实施中华经典文化诵读工程的有效

46、性研究荣获广州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一等奖。由许凤英校长主编的校本教材少儿国学读本(全套6册)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公开出版发行。目前,该教材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和互联网均有销售,深受教师、学生、家长的青睐。我校的国学教育特色吸引了全国多个教育考察团的参观交流,多家杂志及互联网上数家网站转摘、刊登该校国学教育成效。在广州市首届中小学生音乐剧比赛中,我校编创的反应我校国学教育特色的音乐剧孔子拜师获天河区二等奖。(二)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本课题组负责人担任副校长,参与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多达4个,已完成课题1个,在研课题3个。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区级奖励并发表,有很强的教科研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能承担对主要

47、人员的科研管理工作,并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能保证课题组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经费使用和管理。其他主要研究人员都是学校里的教研骨干,担任科组长和年级组长,部分教师是区教学中心组的成员,而且都是我校国学课题的主要成员,大多数是国学课和品德课的任课教师,他们工作责任感强,对教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兴趣,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在参与实施中华经典文化诵读工程的有效性研究的课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教师继续参与构建国学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整体效能提升和新课程背景下强化经典文化教育研究团队的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论文、课件、教学设计、说课分别获国家、省、市、区级奖励。学校浓郁的教改科研氛围为

48、课题研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多年的国学课题研究、实践坚定了我们开展此项研究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相信能在实验过程中能很好地完成实验计划和总结的撰写、积累实验资料。相信能在实践过程总结出较高水平的实验论文和报告,掀起又一次教科研的高潮。(三)时间保障,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研究时间定为3年,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准备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以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实验法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要进行实验设计(要有实验假设),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要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要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以验证假设。行动研究法要注意五个环节(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与调整

49、)。(四)从其他渠道已得到、已申请或拟申请的经费情况及金额本课题将有学校进行资金保证和教科处、电教处进行技术支持。五、申请者和项目主要成员业务简历(按人填写主要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近期发表的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科研成果名称,成果的国内外评价、引用及应用情况,并注明出处及获奖情况)1、熊桂文,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参与广州市十五”实施中华经典文化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广州市首批创新学术团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经典文化教学研究团队、广东省十一五”以古诗文诵读为载体,构建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课题;广东省教育厅十五”规划课题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一般课题。论文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导行”获天河区教学论文三等

50、奖,并发表在广东教育上;)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获天河区教学论文二等奖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奖赛二等奖;论文让预习放出新的光彩获区三等奖;个案研究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获广州市特殊教育研究成果优秀奖,并发表在全国性中文核心期刊职教论坛上;论文我能行?我能行!发表在广东教育上;论文立足校本研训促进教师成长发表在广州教学研究上;有两篇教学设计选入湖南中华文化学院主编的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示范教案。2009学年,广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李淑君,大学本科,论文浅谈初中生作文真实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获广州市论文年会三等奖,白云区二等奖。3、熊萍芬,大学本科,参与过省、市一级课题,是课题组骨干教师,是学校一年级小课题组组长。天河区第九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品德学科二等奖;论文诵读经典受益无穷在广州教学研究发表,并获区三等奖,曾执教过区品德与生活公开课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及我是家里的小主人;课例和秋天一起玩在广州市小学品德说课研讨活动获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