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的产生和发展问题_第1页
被动式的产生和发展问题_第2页
被动式的产生和发展问题_第3页
被动式的产生和发展问题_第4页
被动式的产生和发展问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被动式的产生和发展问题Passive form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questionWang Jiao【】 Passive sentence including generalized and narrow two kinds: The narrow passive sentence is the passive sentence type, namely acts as the entire sentence by the passive form (or clause) the predicate sentence; The generalized pas

2、sive sentence also includes the thought passive sentence, namely only expresses the passive significance, but non-formal notation sentence. The passive form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were a very complex question, this article have made a general summary to it.被动式是指既包含一个表被动意义的动词又具有形式标志(如“于、为、为所、

3、见、被”等)的类似于词组或短语性质的结构形式。被动句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 : 狭义的被动句就是被动句式 , 即由被动式充当全句 ( 或分句 ) 谓语的句子 ; 广义的被动句还包括意念被动句 , 即只表达被动意义而无形式标志的句子。二者在表达“与主动相对的被动”这个意义上没有区别 , 但只有被动式 ( 被动结构 ) 作全句 ( 或分句 ) 的谓语的句子才是被动句。因此, 我们的研究范围只限于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 被动句则不在研究范围之内。2 被动式的产生被动式的起源是汉语史研究中还没有妥善解决的问题, 过去通常认为被动式是春秋以后才产生的 , 比如王力先生就说: “在远古汉语里, 在结构形式上没有

4、被动和主动的区别。直到甲骨金文里也还是这种情况。真正的被动式在先秦是比较少见的 , 而且它的出现是春秋以后的事。”近年来 , 这种传统的看法开始改变了。有学者经过研究甲骨文指出,被动式的起源,应上溯至商代。商代被动式为数不多、形式单一 , “于”字式是最早出现的形式。例如甲骨文中有这样二句:(1)丙寅卜, 亘贞 : 王默多屯,若于下上?( 2)贞:王毅多屯, 若于下乙?这里的“若于下上”和“若于下乙”都是被动式 , 大意是: 王杀伐多屯, 会被天地诸神所保佑吗?王杀伐多屯 , 会被下乙所保佑吗?于字为什么能首先成为被动式的第一个形式标志?这与它早已在甲骨文中虚化为活跃的介词是密切相关的。 于字

5、最初也可能是个实词 , 诗经?桃夭毛传“于,往也”。不过, 于作实词在甲骨文中并不多见, 在近千例中, 于主要用作介词 , 可引介对象、 处所、 时间等等 , 于字如此活跃, 在此基础上进而引介行为的施动者、构成被动式, 已经没有多大困难了。3 被动式的发展被动式的发展问题,我主要从句型的角度做一下阐释。“见”字式: 这种句式在西周金文中已有出现, 从唐钰明先生的系列论文所调查的先秦至南北朝的数十种文献来看 , 基本上都出现了这一句式, 且使用频率很高 , 可以说是汉语被动句中使用时间最长的句式之一。其中包括:“见V于O式: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种被动式是在动词前面加“见”表示被动 , 同

6、时在动词后面引进动作行 为的助动者。”为O见V式:这种格式在庄子中最早出现。这种 句式起式与后面将要说到的“为所”式其实并没有本 质区别 , 但由于同一语言中功能完全相同的语言形式不能长久并存 , 总是其中之一占有主导地位 , 排除其他达到统一及语言形式的简约。因此在“为所”式迅速发展的汉魏六朝时期这种形式运用得越来越少, 直至消失。“为”字式: 大约产生于春秋时代, 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以自身不断发展、丰富、完善的形式, 逐渐蚕食了“于”字句的主要领地,最后以完形形式“为所”式代替了 “于”字 句 , 占据主导地位, 成为汉语史中使用时间最长的被动句式。“为V式:“为”字紧贴动词前面,中间不能

7、加进动作 行为的施事者, 如“使身死而为刑戮”墨子. 尚贤中。”为所”式:产生于战国末期,东汉以后已占主导地位 , 魏晋以后文学上广泛沿用这种句式,如“汉军却,为楚所挤”史记 . 项羽本纪。在此基础上 , 受到汉语双音化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新的变体,如“为所”式、”为之所”式、“为所见”式、“为之所见”式I这些形式虽产生较早, 但主要使用时期大都集中于汉末至魏晋时期 ,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汉语双音化步伐加快, 以及当时骈文的影响。“被”字式: 较前二者而言产生时间较晚, 大约萌芽于战国末期,即“被 V式。如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 .齐策。“被”字虚化到一定时候时, 它就完全变成一种被动形式标志。

8、 到了汉代,被字句被广泛应用起来。起初,被字句中没有施动者,如“晁错卒以被戮”史记. 酷吏列传。这种没有施动者的被动式一直沿用到后代。 大约到汉末以后, 被动句中有了施动者出现。如:“五月二十日,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六朝时期受到“为所”式的类化产生出“被所”式和被之所”式这种口语和文言 混杂的现象。例如“陈后主不理国事,被隋兵所追,无处躲 藏”。被字句的施事者放在被字和动词之间,这样,它在口语里逐渐代替“为所”式 ,至唐代成为被动式的主 流。到了唐代,被动式又有新的发展,被字的前面有主语,动词的后面有宾语, 而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又是主语所代表事物的领有者。这样,在这种被动式里,主语只不过是间接地受事者。而动词后面的宾语才是直接的受事者。如:“玄德兵之广陵,有被袁术劫寨。 ” 三国志通俗演义 。 近代汉语中被动式进一步发展,甚至与“把”字句、动补句结合, 句式变得更加复杂。唐代以前, 被动式的使用是比较单纯的, 它不和别的句式如“处置式”、 “使成式”等结合使用, 句尾也不带“了”“着”一类字。 唐代以后, 这种情况起了变化, 和别的句式结合使用了,因而就形成了新的结构,并大量地被使用起来。被动式发展到近现代, 还产生了由“教”、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