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中的“悲剧因素”及其美学初探_第1页
动画中的“悲剧因素”及其美学初探_第2页
动画中的“悲剧因素”及其美学初探_第3页
动画中的“悲剧因素”及其美学初探_第4页
动画中的“悲剧因素”及其美学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画中的“悲剧因素及其美学初探动画中的悲剧因素及其美学初探动画中的悲剧因素是指具有悲剧性这一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它包括主人公在受难过程中表达的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亢奋宏壮的崇高感。悲剧因素在动画中通过表现形式的细致刻画传递给观众,以获得视觉、听觉、知觉上的直接反映。虽然,幽默、轻松、欢乐这些词汇似乎更符合当前主流动画的表现特征和主流审美,但在以史诗、寓言、感人事件为主题的动画中,悲剧因素显然比别种因素更容易唤起道德感和个人感情,进而受到创作者的青睐。对于动画中悲剧因素的详细应用,那么涉及到悲剧性的强弱问题。悲剧性的强弱问题主要是指悲剧因素使用的程度。显然,无论何时,过分与赶不上都不是事物开展最

2、好的状况。在动画悲剧性的强弱上,主要问题并非一定要具有悲剧元素,而是这些元素所占有的比例、所表达的地位以及所起到的作用。当悲剧性被弱化时,适用于哪些影片;当悲剧性被强化时,又适用于哪些影片。最终,悲剧性的强弱的程度问题实际是考验动画编剧和动画导演的细节把握才能,也是所有动画创作者都要慎重处理的环节。一、弱化的悲剧性通常来说,纯粹的悲剧结局出如今动画片中总是让人难以承受的。大局部人,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在目睹得意事物的欢快与悲伤后总归还是乐见它有个完美的结尾。因此,动画对悲剧人物命运的展示,多是尽量采取一种弱化或淡化悲剧性的表现手段,而不像成人文学、电影那样尽量来强化悲剧的剧烈冲突。1、童话的启

3、示首先,淡化悲剧细节的手法在另一种艺术体裁中也经常出现童话。童话要适应儿童阅读的需要,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来营造故事气氛,因此在展现悲剧美时,童话尽量弱化悲剧的悲惨过程,营造浪漫主义与童真的气氛,以此收到寓悲于美,寓悲于乐的理想效果。例如?海的女儿?中,小人鱼为爱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王子却混然不觉。最后在为爱而做出的生死抉择中,小人鱼又为了成全别人的幸福甘愿使自己化为泡沫。这里小人鱼的悲剧命运被尽量弱化了,突出的是她对爱的执着追求,以及为爱而献身的纯洁、高尚。在许多展现悲剧题材的动画中,动画创作者也有类似童话创作的手法,有意弱化悲剧过程,令主题悲恸而不悲观,矛盾剧烈而不惨烈,结局遗憾而不

4、绝望,以此获得较好的观影效果。宫崎骏改编的剧场版动画?弗兰德斯的狗?就是这样一出温馨而感人的悲剧童话。?弗兰德斯的狗?改编自英国女作家奥维达的同名小说。令人称道的是,这部动画有两个场景被列入日本动画中最经典的100个场景,一是爷爷之死,一是影片结尾处,尼洛与巴德拉修魂归天国,而后者更是名列该榜单榜首。相比之下,?千与千寻的神隐?中的千寻与白龙的辞别名列第13位,?龙猫?中的猫巴士带五月和明去医院名列第17名这个经典感人的结尾是这样描绘的:尼洛饥寒交迫地走在雪地里。圣诞夜,本该是家庭团聚的时候,本该是在壁炉前烤火享受美食的时候,尼洛却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他来到教堂,因为是平安夜,教堂里遮盖油画的

5、幕布全部翻开给人们看,尼洛终于看到了鲁宾斯的画,如愿以偿;这时,巴德拉修也找到了主人。他们抱在一起互相取暖。这时,得意的小天使在颂歌里从天而降,围绕着他们,把两个纯洁的灵魂带到了天堂。那一刻,影片所传递的深邃的爱与同情,所缔造的信念与勇气都释放得淋漓精致。悲剧的主题在梦幻而温顺的气氛里到达了高潮。没有人会疑心?弗兰德斯的狗?结尾的温馨场景会破坏悲剧的力量,也没有人会认为悲剧的情节不该表现得如此含蓄。其实,这恰恰是动画的独特魅力可以含蓄,可以美丽,可以童真,可以悲哀,并可以同时把它们完美地糅杂,视觉化呈现出来,从而表达这种弱化却不遗失的悲剧性。2、中和之道的约束另一种弱化悲剧性的方式上根本类似于

6、正剧。悲剧的情节虽然震撼人心,但一定要将成功作为整部影片的大结局。根本原因在于观众的心理诉求,他们真诚地希望悲剧主角有更好的命运。在中国戏剧文本中,这种情况尤为普遍。比方几乎每一篇中国的悲剧性故事都有续篇,里面又总是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动画也遵循这种形式。例如动画?哪吒闹海?中,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最后骑鹿而去。观众看到再生的哪吒成为神通广阔、武艺高强的小神仙,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赞赏。由此,影片的正义战胜邪恶的大团聚结局,并没有使之前的悲剧高潮得到削弱,反

7、而因主旨的惩恶扬善得到观众的认可。哪吒的牺牲与复活相得益彰,既彰显了大义凛然的悲剧精神,又保持了影片的积极向上基调。因此,在中国动画电影中,我们已经发现大团聚或曰光明的、亮色的尾巴,被创作者反复运用于影片的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结尾已成为一种固定的范式。总的来说,这种哀而不伤的传统让中国很难有真正的悲剧动画,却非常符合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定向追求和为儿童效劳的意识形态宗旨。然而,对抗恐惧、追求快乐的情节一旦使用过量即会对悲剧冲突的艺术效果造成消灭性的打击。?宝莲灯?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最为表达沉香救母精神的征途磨难如鬼城、荒漠、雪崩、地裂等情节没能精心刻画,母子别离、人神反目的悲剧纠葛没能细

8、心营造,反倒把时间浪费在远离主题的原始部落舞蹈上。大悲大痛在转化为温顺敦厚的路程中偏离轨道,成了滑稽搞笑。不能不说,?宝莲灯?是一次失败的改编神话题材的尝试,其重要的教训之一悲剧性的营造力度不够,值得我们所有人警觉。二、强化的悲剧性?萤火虫之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萤火虫之墓?而言,这句话也非常适用。这部1988年由日本吉卜力动画公司出品、高田勋导演的悲剧动画,许多人认为它的悲剧性过于强烈,导致了当时的票房不佳,但也有人称其为真正的艺术,将它捧上动画艺术圣坛的高位。?萤火虫之墓?是怎样通过强化的悲剧性来表达悲剧意味本身呢?1、主旨的沉重沉重的影片主旨包含死亡和人性这两大严肃性话题

9、。假如说死亡的残酷性是暴烈的消灭,那么人性的黑暗那么是冰冷的漠视。前者是对肉体的戕害,后者那么是对心灵的重击。1直面死亡无论是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萤火虫之墓?的第一句台词,一下子就奠定的悲凉调子,还是妈妈在轰炸时不幸重伤死亡,蛆虫从腐烂的肉体中掉落的恐惧画面,影片从头至尾都丝毫不回避这个严肃的主题。妹妹的死亡显然更加折磨人心,恶劣的环境使妹妹的身上起了湿疹,他们没有钱去看病,更没有钱去买来药品;当哥哥将好不容易得来的西瓜喂进妹妹的嘴里时,妹妹清楚已经无力咀嚼终于,年幼的妹妹没能逃过饥饿和疾病的双重折磨,悲惨地死去。直面死亡,究其根本原因是战争。战争的残酷性与赤裸裸的消灭是导致兄妹

10、俩不幸命运的根源。这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动画长篇,故事的进展也是因战争而向前推动的。导演高田勋的创作意图之一也正是借两个小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来反映战争、反思战争。从这个角度来说,直面死亡无疑是该片反战主题最有力的旗帜。2直面人性战争让亲情疏远,物质的贫乏更使得人们彼此冷漠。姨妈厉声喝斥妹妹,只是因为妹妹想念妈妈不由得哭闹;由于姨妈的偏心,越来越多的白眼和碗中越来越少的米饭明晰地显示着兄妹俩必须分开了。哥哥终于决定带着妹妹搬走,去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但是,在唱着歌快乐分开的时候,他岂能料到他们因那战争而不可逆转的悲惨命运。同样的冷漠也发生在哥哥去盗窃别人地里的粮食被发现之后,高壮的大汉将瘦小的哥

11、哥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他根本不相信哥哥的告诉与祈求,甚至不理睬妹妹的叫喊,执意要将哥哥扭送到警局。虽然最后仁慈的警察爷爷替哥哥解了围,但哥哥受伤的心灵应该比肉体还要伤痛。这种强烈的无力感导致一向坚强的哥哥也忍不住在妹妹面前痛哭流涕导演试图通过战争联络到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找出现代社会中孩子们异化的症结所在。强化的悲剧性因素提供应观众的是一个自省的过程和对人性挖掘的空间,也带来对深层社会问题的严肃考虑。2、色彩的压抑导演高田勋用较暗沉的红色来表达现实局部,也就是有亡灵的局部,而以浅黄、浅蓝、浅绿等轻快活泼的色相来构成回忆时画面的主要色彩。从叙事效果的角度来看,这样一深一浅的搭配让观众比拟容

12、易区分回忆与现实。影片的色彩与以往神话、怪诞、冒险、公主王子,科幻历险题材的动画片有所不同,主色彩不是采用鲜艳明快的中高、中中调明度、纯度色系,而是采用了较为压抑消沉的中低调。这就使得全片大局部时候给人以灰蒙蒙的感觉,就好似空袭过后的灰烬一直不曾散去似的。这种不温不火的色彩传达出的平静中蕴含压抑,凄凉的主基调,极好地渲染衬托了影片气氛,而偶然闪现的那些许温馨的亮色,也仿佛点点微弱的萤光,很快就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噬,留下更苦涩的悲哀让观众咀嚼。3、比照与铺垫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妙的事物撕碎给人看。?萤火虫之墓?深谙此道,它越是用大量笔墨渲染兄妹俩的天真无邪,就越让人无法承受现实的无情带来的

13、强烈失落感。导演一度呈现的田园式美景,仿佛脱离了战争的背景,兄妹俩在战争的阴霾下,拥有过真实的快乐和富足,然而,当妹妹清晨醒来,看到昨晚缤纷绚烂的萤火虫竟然全部死掉时,她联想到妈妈,顿时泪流满面。动画写实的风格也促成了这种比照的真实性,兄妹俩共同度过的幸福光阴为悲惨的结局做了足够的铺垫。比照与铺垫不仅表达在画面效果上,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动画与悲剧的关系。从传统意义上说,假如说动画是儿童的、愉悦的、快乐的;悲剧那么是成人的、严肃的、悲壮的。?萤火虫之墓?彻底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桎梏,将动画与悲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用儿童形象结合战争主题,一方面用愉悦的生活片段结合残忍的受难过程,同时将快乐的气氛和悲哀的情感交合杂糅,形成了善与恶、美与丑、欢乐与痛苦并存的双重艺术美。因此,它给观众留下的感受既不是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