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2023年高一地理上期期中考试试卷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高一地理组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祖国与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2023年1月1日,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洒入中国空间站内时,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记录下了这壮观的一刻,并开启直播模式,让观众随着空间站的第一视角鸟瞰地球,一眼千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绕地球运行的中国空间站属于()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卫星2.中国空间站和地球构成天体系统,与此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答案】1.D2.D【解析】【1题详解】据“在太空绕地球运行的中国空间站"可知,沿稳定的轨道围绕地球运动,按天体类型分,属于地球的卫星,D正确;恒星是自身发光的天体,A错误;行星是围绕恒星运动的,B错误;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成为火所产生的光迹,C错误。故选D。【2题详解】与中国空间站在绕地轨道上和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以行星地球为中心天体,属于行星系统。地月系以地球为中心天体,属于行星系统,与空间站和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级别相同,D正确;太阳系以恒星为中心天体,属于恒星系统,银河系和总星系由许多个恒星系统构成,比空间站和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级别高,ABC错误;故选D。【点睛】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系统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下图为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城市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最大的是()A.苏州 B.南京 C.徐州 D.淮安4.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特点的成因最可能是()A.北部地区降水更多 B.南部地区日照时数较短C.南部地区海拔更高 D.北部地区距离海洋更近【答案】3.C4.B【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苏州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约为4500兆焦耳/平方米;南京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500~4700兆焦耳/平方米;徐州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700~4900兆焦耳/平方米;淮安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500~4700兆焦耳/平方米。因此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最大的是徐州。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4题详解】读图可知,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致自南向北递增,因为江苏南部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地区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故北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日照时数较南部地区长,A错,B对;南部和北部地区都以平原地形为主,各城市距离海洋远近差别不大,CD错。故选B。【点睛】太阳辐射强弱不能与热量多少划等号。太阳辐射强的地区,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光照强;同时,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弱,储热能力差,热量并不丰富。2021年10月28日,本年度第二强的太阳表面耀斑活动出现,并且形成了一次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对地球辐射出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及高能量的质子和电子束。随着大量高能粒子逐渐抵达地球,11月4日美国发出强地磁风暴警报。下图示意日冕仪拍摄的日冕物质拋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日冕仪拍摄时需要遮蔽光球层,是因为光球层()A.厚度过大 B.亮度比日冕层高C.和日冕层相似,不易区分 D.太阳活动频繁、杂乱6.此次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A.产生极光现象 B.地表气温升高 C.大气降水增多 D.冬季格外寒冷【答案】5B6.A【解析】【分析】【5题详解】太阳外部大气分层,从内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从内到外亮度由高到低,厚度由小到大,温度由低到高,所以光球层亮度最高,日冕层亮度最低,因此观测日冕需要用日冕仪遮蔽光球层,故B选项正确,A错误;两者容易区分,C错误;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大体上以11年为周期,D错。故选B。【6题详解】日冕层抛射出大量高能粒子,即太阳风,它使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故A选项正确。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气候有一定影响,但不一定导致气温升高、降水变多或冬季寒冷,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黑子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2.耀斑爆发会扰动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干扰短波无线电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太阳风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8.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 B.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或熔融态C.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答案】7.B8.B【解析】【7题详解】一般认为,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图中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外核,④是内核。综上所述,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外核、内核,①层(地壳)的厚度不均,陆地大于海洋,A错误;③圈层(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因此物质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B正确;②圈层(地幔)组成物质为固态,横波能够通过,C错误;④圈层(内核)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大,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地层是地质历史上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图示意某两种生物化石。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关于图示化石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为恐龙化石,乙为三文鱼化石 B.乙生物主要在陆地活动C.甲生物主要在海洋活动 D.甲生物出现时间晚于乙生物10.研究古生物化石的意义有()①研究地球气候演化②研究地球的海陆变迁③研究生命进化过程④研究地球的起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9.D10.A【解析】【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甲图为恐龙化石,恐龙活跃于中生代,生活在陆地上,乙图为三叶虫化石,三叶虫主要活跃于寒武纪,生活在海洋中。明显恐龙要晚于三叶虫,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研究古生物化石可以有助于研究地球气候的演化、研究海陆变迁、研究生命的进化过程等,但和研究地球起源无关,因为地球起源之初没有古生物存在,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其中时间表述单位包括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带。不同地质时代,自然地理特征出现明显不同,影响不同生物演化。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回答问题。11.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该区域()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D.地壳持续性下沉12.礁体中任一水平夹层形成时期,该区域可能A.处于枯水期,营养物质减少 B.处于洪水期,河流输沙量大C处于寒冷期,海平面上升快 D.处于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答案】11.B12.B【解析】【分析】结合图文信息,礁体剖面判断礁体中任一水平夹层的形成时期,该区域特征。【11题详解】读材料可知:牡蛎适宜生长在温暖、咸淡水混合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壳附着生长与沉积形成的礁区。读材料可知,礁体Ⅰ-Ⅵ由老到新,观察图中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过程中,Ⅰ先形成,Ⅵ最后形成,因此该区海岸线间歇性向海洋推进,并非连续性推进,故推测海平面间歇性下降,故B正确。读图可知,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不稳定;无法判断地壳是否下沉。故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牡蛎生长要求河水清澈,含沙量小。又据图可知,水平夹层位于两个原生牡蛎礁体之间,说明礁体中水平夹层的形成时期,处于河流洪水期,河流含沙量和输沙量大,不利于牡蛎生长和牡蛎礁的形成,故B正确,A错误;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潮间带,据材料信息,“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说明环境变迁持续时间短,海平面不会快速上升,C错误;温暖期有利于牡蛎生长和牡蛎礁的形成,不会形成水平夹层,D错误。故选B。“矶”在地质学上称为“露头”,是指从江边向江心突出的小石山,其三面临水,形如半岛,是长江中下游的独特地貌。长江沿岸从洞庭湖附近的城陵矶至南京附近矶石众多,其中城陵矶至武汉段上段、下段矶石夹江分布,而中段无矶石分布。下图示意矶头影响下形成的河段(左图)及长江中下游矶头分布图(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影响长江沿岸南北两侧矶石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河流的顺直程度②河岸的岩性③植被覆盖率④地转偏向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矶石处的流水作用表现为()A.迎水面和背水面均为侵蚀 B.迎水面侵蚀,背水面堆积C.迎水面和背水面均为堆积 D.迎水面堆积,背水面侵蚀【答案】13.C14.B【解析】【13题详解】长江矶石南岸数量较多,而北岸较少。长江南岸属于江南山地丘陵,江岸多低山陡崖(石质河岸);北岸多为平原地形,以泥沙质河岸为主;南岸为河流右岸,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长江南岸受侵蚀严重,河道紧贴南部山地;河流的顺直程度不可能使矶石分布在一侧,其中植被覆盖率南北两侧差异不大,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C。【14题详解】由题意可知,矶石的迎水面水流集中,且处于来水方向,流水侵蚀严重,而背水面受矶石阻挡导致流速变缓,促使泥沙淤积,故流水堆积作用强烈,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长江右岸主要属于江南低山丘陵地区,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岸侵蚀严重,松软岩石被侵蚀带走,坚硬岩石出漏水面形成矶头:左岸以平原为主,堆积巨厚沉积物,低山丘陵少,形成几率小。矶头附近河床较窄,流速较快,束水攻沙:矶头下游河床变宽,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江心洲:河水分流,形成分汉型河道。矶头具有挑流作用,改变河流主流流向,把主流挑向对岸,对岸水流集中,侵蚀严重,可能发生崩岸(对江堤产生破坏作用);矶头同侧的下游出现回水滞流区,流速变缓,促使泥沙淤积,形成边滩,保护江堤。15.下图为“四地景观图”。关于四地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冰川地貌 B.乙—风蚀地貌C.丙—风积地貌 D.丁—海岸地貌【答案】D【解析】【详解】读图可知,甲为峡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A错误;乙为河曲地貌,是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形成的地貌,B错误;丙为洪(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C错误;丁为海蚀柱,属于海岸侵蚀地貌,D正确。故选D。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下图为格雷科国家公园石灰岩海岸典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格雷科国家公园海岸地貌的形成依次经历了()A.浅海沉积—流水侵蚀—地壳下沉—海水侵蚀 B.浅海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重力崩塌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海水侵蚀 D.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海水侵蚀—地壳抬升17.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A.坡度平缓,向海延伸 B.坡度平缓,间歇性后退C.坡度陡峭,向海延伸 D.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答案】16.B17.D【解析】【分析】【16题详解】读材料“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可知,石灰岩为浅海沉积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海底石灰岩被抬升成陆地,再经过海水侵蚀,形成天然拱桥,桥顶经过重力崩塌,变成陡峭的崖壁。因此B正确。故选B。【17题详解】由图示可知,崖壁下部在海浪侵蚀下,形成天然拱桥,拱桥顶部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陡峭的崖壁,因此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因此D正确。故选D。【点睛】石灰岩的成因: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溶解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一般情况下一升含二氧化碳的水,可溶解大约50毫克的碳酸钙。湖海中所沉积的碳酸钙,在失去水分以后,紧压胶结起来而形成的岩石,称为石灰岩。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占50%以上)还有一些粘土、粉砂等杂质。绝大多数石灰岩的形成与生物作用有关,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石灰岩有珊瑚石灰岩、介壳石灰岩,藻类石灰岩等,总称生物石灰岩。由水溶液中的碳酸钙(CaCO3)经化学沉淀而成的石灰岩,称为化学石灰岩。如普通石灰岩、硅质石灰岩等。狄那里克山脉是欧洲东南部的一条主要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山上广泛发育有石林、漏斗、小盆地、溶洞和地下河等地貌。下图示意狄那里克山脉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狄那里克山脉主要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 B.地壳抬升--变质作用--流水溶蚀C.流水溶蚀--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沉积作用--地壳凹陷--流水溶蚀19.狄那里克山脉()A.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夏季的溶蚀作用更加显著C.处于欧洲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D.土层薄、土壤贫瘠【答案】18.A19.D【解析】【18题详解】狄那里克山脉主要地貌类型有石林、漏斗、溶洞和地下河等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长期被溶蚀的结果。石灰岩是沉积物不断沉积于地下形成的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石灰岩容易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被侵蚀明显,逐渐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形成过程是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流水溶蚀。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据材料分析可知,当地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山麓植被类型应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A错误;由于当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降水多,故冬季溶蚀作用更加显著,故B错误;欧洲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狄那里克山脉位于欧洲东南部,不是欧洲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故C错误;由于当地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溶蚀作用显著,使得岩石易被溶解,造成土层薄、土壤贫瘠,D正确。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亦称之为岩溶地貌。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其中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石芽、溶沟、落水洞、溶蚀洼地、峰林、峰丛、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灌丛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物质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的阻挡发生沉积而形成,属于特殊沙丘地貌。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和衰败退化可以指示环境变化。柽柳是优良的防风固沙先锋树种,沙物质常在其附近堆积,发育成灌丛沙丘。下图示意柽柳灌丛沙丘剖面。读图,完成问题。20.下列区域中,可能发育灌丛沙丘的是()A.沙漠内部 B.沙漠边缘 C.绿洲内部 D.泥沙淤积的河床21.柽柳的生长发育能够形成灌丛沙丘的主要原因是()A.根系发达 B.喜光照 C.耐旱 D.耐盐碱【答案】20.B21.A【解析】【20题详解】由材料“灌丛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物质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的阻挡发生沉积而形成,属于特殊沙丘地貌”可知,灌丛沙丘属于风力沉积地貌,多出现在沙漠地区,沙漠边缘风力减弱,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而且常有灌丛植被,可能发育灌丛沙丘,B正确;沙漠内部缺乏水分,不适合植被生长,A错误;绿洲内部水分条件充足,常被开垦成农田,不易形成沙丘,C错误;泥沙淤积的河床以流水堆积为主,不是风力沉积,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由图可以看出,沙物质在柽柳附近堆积,随着沙丘的不断长高,柽柳的根系不断向下伸长,以获得地下水源,以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所以,柽柳常发育成灌丛沙丘,主要由于其根系发达,A正确;喜光照、耐旱、耐盐碱都不是导致灌丛沙丘形成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点睛】灌丛沙丘是半固定沙丘中最昔遍而常见的沙丘。随着植物体的生长,灌丛沙丘体积不断增大,凡是水分条件较好,有植物生长的地方都可见到,常以其主要植物的种类而分别称为红柳沙包、白茨沙堆等。这类沙丘在平面图上呈圆形或椭圆形,沙丘高度受植物体的影响,一般在1-5米,个别也有高达10米的。下图示意青海省2000—2020年不同经度位置冰川面积变化及面积相对变化速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与青海省西部相比,东部冰川分布特点是()A.东部海拔低面积小 B.东部海拔低面积大C.东部海拔高面积小 D.东部海拔高面积大23.研究表明,青海省面积在0.1km²以下的冰川的总面积和数量均增加。其原因可能是()A.降水增加 B.雪线下降 C.山体隆升 D.冰川崩解【答案】22.A23.D【解析】【22题详解】图中横坐标是经度值,经度值越大越偏东,据图示信息可知东部冰川与西部比面积较小,冰川分布地区气温要常年在0℃以下,山地中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冰川多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附近,海拔越高的区域面积越广,冰川面积越大,东部地区冰川数量少,说明其冰川分布海拔较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题详解】面积在0.1km²以下的冰川是面积很小的冰川,其来源主要是原来的整体冰川崩解成数量众多的小冰川,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青海地区的山岳冰川加速融化崩解,导致0.1km²以下的冰川的总面积和数量均增加,D正确;降水增加会导致山地雪线下降,会使冰川总体覆盖面积增加,但不一定会导致0.1km²以下的冰川总面积和数量均增加,排除AB选项;本题中没有信息说明这段时间山体隆升,并且山体隆升也不一定导致0.1km²以下的冰川数量增加,C错误。故选D。【点睛】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山岳冰川发育在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沿山坡或槽谷呈线状向下游缓慢流动。我国的冰川,都属于山岳冰川。雨幡洞云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图),薄薄的云层出现一个空洞,一缕缕"云丝”似乎从洞中心部分落下,犹如“空中水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低于0℃而仍然保持液态的过冷液滴,受飞机飞行产生扰动而产生云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雨幡洞云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逸散层25.发生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是由于()A.距离太阳较远 B.距离地面较远 C.距臭氧层较远 D.距电离层较远【答案】24.B25.B【解析】【24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洞云是云层的一种,云层分布在水汽和尘埃较多、垂直运动明显的对流层,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5题详解】雨幡洞云现象发生于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说明距离热量来源较远,故判断距离地面较远,B正确;太阳不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A错误;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电离层分布于高层大气,雨幡洞云发生于对流层,与高层大气和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无关,CD错误。故选B。【点睛】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它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液态水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在冰点以下而不结冰。如果这时突然有凝结核闯入,则结冰异常迅速。二、综合体(三大题,共50分)26.下图示意太阳系结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小行星带位于____和____之间(填写名称)。(2)按照结构特征划分,F行星所属类型为____,及绕日公转的方向____。(3)图中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____(填字母),简述其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____【答案】26.①.木星②.火星27.①.巨行星②.自西向东28.①.C②.距离太阳远近适中,有稳定的光照,温度条件适宜;有液态水的存在;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宇宙环境较为安全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考查天体系统、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和运动特征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阳系内的行星由太阳中心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可知,小行星带位于D火星和E木星之间。【小问2详解】F行星是土星,行星质量和体积巨大,按照结构特征,属于巨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小问3详解】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是地球C,其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既有外部也有内部条件。内部条件方面,距离太阳远近适中,有稳定的光照,温度条件适宜;有液态水的存在;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外部条件方面,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较为安全;太阳处于壮年稳定期,没有明显的强烈变化,光照稳定等。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贵州省位于石灰岩广布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分布广泛。贵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2℃至25℃,冬季平均气温3℃至6℃,年降水量大于1100mm。热融地貌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如冰洞、冰塔、热融坍陷、热融洼地等,是由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和滑塌,又称“热喀斯特地貌”。下图为热喀斯特地貌示意图。(1)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从岩石和气候条件分析其形成原因。(2)简述喀斯特地貌对贵州农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3)比较“热喀斯特地貌”与“普通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和成因的异同点。【答案】(1)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夏季湿热,冬季温和,年降水量大。(2)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问题严重;旱涝灾害多发;土层薄,土壤贫瘠;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耕地分散。(3)相同点:地表坑洼不平。不同点:热喀斯特地貌由冻土随气温变化热融形成;普通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可溶性岩石形成。【解析】【分析】本题以喀斯特地貌为材料,涉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根本原因在于岩石的可溶性,这种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石灰岩中不溶性的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湿热的气候更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由材料可知,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的岩石为石灰岩。贵州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年降水量大,利于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