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岩公学高中语文校本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石岩公学高中部语文组编写唐诗宋词元散曲比较阅读目录(1)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辛夷坞王维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辛夷坞裴迪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2.1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观猎王维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塞下曲卢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3.1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梦李白二首杜甫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4.1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越女词(其三)李白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越女词(其五)李白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5.1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月夜杜甫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春望杜甫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6.1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蜀相杜甫比较选诗
2、篇目及解读:书愤陆游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7.1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登岳阳楼杜甫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8.1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黄鹤楼崔颢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9.1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望月怀远张九龄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十五夜望月王建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1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宿建德江孟浩然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旅夜书怀杜甫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1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从军行之四王昌龄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渔家傲范仲淹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1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塞下曲李益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塞下曲常建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
3、131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无题(一)李商隐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无题(二)李商隐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1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小松杜荀鹤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涧底松白居易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贾生李商隐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望海潮柳永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宋卢祖皋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定风波苏轼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浣溪沙苏轼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宋辛弃疾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4、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永遇乐李清照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辛弃疾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桂枝香王安石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西河金陵怀古周邦彦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鹊桥仙秦观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苏轼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青玉案贺铸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一剪梅李清照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比较选诗
5、篇目及解读:清江引秋怀张可久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第一章一)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注释】.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迎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萼(e愕):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办外面,花开时托着花办。涧户:涧口,山溪口。纷纷:他本作“丝丝”。【简介】王维,
6、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赏析】王维的辛夷坞是其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诗题为辛夷坞,但作者却没有写这里的风景,实际上是在咏物。诗借楚辞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句意起笔,描述辛夷在寂静无人的山涧里,悄悄开放,又纷纷落去。以这典
7、型的物象表现出一个极其幽静的自然环境,完全没有外界尘嚣的干尤,营造了“幽极”的意境氛围,是诗人自己悠闲恬静的心境的写照。“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树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
8、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二)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辛夷坞裴迪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注释】1“王孙自留玩”: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但诗人的体会刚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简介】裴迪是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是王维最好的朋友。后来,王维隐居于蓝田(今属陕西)辋川,与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辋川别墅有华子岗、竹里馆、鹿柴等名胜多处,王维与裴迪各赋五言绝句二十首,互为唱和,以歌咏其优美景色
9、。【赏析】裴迪的辛夷坞是其唱和王维辋川集诗作之一。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把绿堤、春草、辛夷花等景物,有机地联缀成一幅生机勃勃的艺术画面,着墨不多,而极富神韵。诗的前两句总写辛夷坞的春景之美,用“王孙自留玩”表达自己隐居山中的悠然自得其乐。这里作者用了绿、和两个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绿草茸茸,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使读者初步领略这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后两句作者的镜头又聚焦于辛夷花,着重突出其“芙蓉色”,绿草芳菲,鲜花烂漫,美哉!妙哉!表达作者身居山中的悠哉!游哉!(三)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结合本诗内容简要说明两首诗所描写的辛夷坞景色的时令特点?古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你认为王诗的这幅画有何特色?并与裴诗
10、做比较,说说两首诗在景色描写上有何异同?比较两首诗的主旨?第二章一)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草枯鹰眼疾忽过新丰市回看射雕处将军猎渭城雪尽马蹄轻还归细柳营千里暮云平【注释】1、诗题一作猎骑。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取此诗前四句作一首五绝,题作戎浑,全唐诗亦以戎浑录入卷五一一张祜集中,皆误。2、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3、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产美酒的地方。4、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5、角弓:用兽脚装饰的弓。6、眼疾:目光敏锐。7、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简
11、介】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写了许多出色的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相比,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不可忽视的。王维的边塞诗大都创作于开元二十五到开元二十七年这段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的时间里。观猎诗题一作猎骑,这首诗描写的是将军射猎时的情景,写得激情洋溢,豪兴遄飞,诗的风格显得篇遒劲有力,艺术手法,令人叹为观止。【赏析】观猎诗开篇就是“风劲角弓鸣”,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用角装饰的硬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待声势俱足,才推出射猎主角来:“将军猎渭城”。将军的出现,恰合读者的期待。这发端的一笔,胜人处全
12、在突兀,能先声夺人。“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三句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疾”“轻”下字俱妙。以上写出猎,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不写猎获的场面。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射猎之乐趣,远非实际功利所可计量,只就猎骑英姿与影响写来自佳。颈联紧接“马蹄轻”而来,意思却转折到罢猎还归。言“忽过”,言“还归”,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这两句连上两句,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
13、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写到猎归,诗意本尽。尾联却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此景遥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堪称妙笔。诗的这一结尾遥曳生姿,饶有余味。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至如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枯”、“尽
14、”、“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所有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二)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注释】1.塞下曲一一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2.惊风一一突然被风吹动。引弓一一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4.平明一一天刚亮的时候。5.白羽一一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7.石棱石头的边角。【简介】卢纶(748约800),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唐代宗年号)十才子”之一。他有军
15、中生活经验,描写边境战争的作品写得真切生动。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o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赏析】塞下曲的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
16、。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臵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17、(三)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两首诗都写到了“风”和“弓“,请分别加以赏析2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两首诗歌的用词之妙?3.简析两首诗歌中的将军形象。第三章(一)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yi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m,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a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a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u)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j),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T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dan)
18、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o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赏析】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
19、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
20、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
21、。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一一青去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22、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
23、“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
24、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
25、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
26、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二)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梦李白二首杜甫其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侧1。江南瘴疬地,逐客无消息2。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3。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4。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5。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6?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7。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8。其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9。三夜频梦君,
27、情亲见君意10。告归常局促11,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揖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12。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13。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14。【注释】.吞声:极端悲恸,哭不出声来。恻恻:悲痛。两句互文。.瘴疬:疾疫。古代称江南为瘴疫之地。逐客:被放逐的人,此指李白。故人:老朋友,此指李白。这是杜甫常用的越过一层,从对方写起,连带双方的手法。故人知我长相思念而入我梦,则我之思念自不必言,而双方之相知相忆又自然道出。.这两句说:我梦到的该不是你的魂魄吧?山高路远,谁知道你是否还活着啊!.枫林:李白放逐的西南之地多枫林。关塞:杜甫流寓的秦州之地多关塞。李白的魂来魂往
28、都是在夜间,所以说青、黑。.罗网:捕鸟的工具,这里指法网。羽翼:翅膀。这两句说:既已身陷法网,系狱流放,怎么会这样来往自由呢?.颜色:指容貌。.这句指李白的处境险恶,恐遭不测。祝愿和告诫李白要多加小心。.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这两句说: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告归:辞别。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李白。.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这两句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简
29、介】这两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李白与杜甫于天宝秋,在山东兖州石门分手后,就再没见面,但彼此一直深深怀念。至德二载(757),李白因曾参与永王李璘的幕府受到牵连,下狱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乾元元年(758)初,又被定罪长流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乾元二年(759)二月,在三峡流放途中,遇赦放还。杜甫这时流寓秦州,地方僻远,消息隔绝,尚不知放还之事,仍在为李白忧虑,忧思拳拳,久而成梦,于是写成这两首诗。用以表达对李白的深怀敬爱,对其的怀才不遇的激愤不平,同时坚信他不论生前如何寂寞不幸,都会名垂千古。【赏析】梦李白二首从对方写起:“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
30、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
31、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三)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试比较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梦李白二首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异同?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梦李白二首都是描写梦境的诗,但所写梦境有何不同?梦
32、游天姥吟留别和梦李白二首都写了作者梦醒时分的情景,请结合具体诗句分别加以赏析。第四章(一)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越女词(其三)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注释:、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县南面。、棹歌,划船时唱的歌。、佯:假装。【解释】采莲女划着小木船,正在耶溪采着莲。忽然看见客人来,划着船儿唱着歌,赶紧掉头回。拨开荷叶进花丛,笑吟吟地躲到荷花里。为什么进去不出来?原来是假装害羞不与客人再见面。【赏析】越女词共有五首,今选其三。这是李白在吴越一带所写的一组诗歌。前两首写吴女,后三首写的是越女。总之,诗歌描写了吴越女子美丽的容颜和活泼的姿态,加上花红水绿景色的衬托,给读者
33、以清新活泼的感觉,正如瓯北诗话中所说的“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情趣自见。从题材和语言风格来看,作者受南朝民歌的影响颇深。这首小诗主要写了采莲女的娇憨可掬之态,耐人寻味。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棹”、“人”二词入神之笔。“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人”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首句点明了人物及身份,扣住了诗题。接着描画了人物的活动及娇情憨态。次句的“见客”是因,“回”是果。采莲女一边划着船,一边唱着歌,是那么豪爽自然,活泼可爱,写出了江南水乡的情趣。嗣后一个“笑”字,更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妩
34、媚,令客人不胜神往。然而,就在这瞬间采莲女却躲到了荷花丛中,不再与客人照面,营造了一种令人无奈的氛围,这或许也是一种缺憾之美吧。其原因是什么呢?表面看来是有点害羞,实质上是假装的含羞。如果真有羞意,还能“棹歌”“笑入”吗?再说“客人”是如何知道“不出来”的呢?若非心存再见之念,若非在岸边伫立良久,又岂能知道出来还是不出来呢?这又不禁令人神驰遐想,也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从侧面烘托了景物之宜人与人物之娇态。(二)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越女词(五)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注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县,若耶溪水流入其中。、新妆,指刚打扮好的女子。新波,指明净“如月”的耶溪水。
35、两句意为:“新妆”人荡漾于“新波”之上,波光人影相互辉映,景色极美。赏析】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棹”、“人”二词入神之笔。“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人”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三)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有何异同?这两首诗在表现方法上有何不同?第五章一)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解: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
36、情景。怜:爱。未解:尚不懂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解释: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的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赏析: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
37、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
38、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不
39、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
40、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
41、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二)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安史叛军攻占长安,诗人被困城内。国:国都。国破:指长安被攻占。感时:感慨时事。花溅泪:看到花令人掉泪。恨别:为离别而伤感。诗人当时与家人分别。鸟惊心:飞鸟掠过也令人心惊。烽火:古代边塞发生战争时以烽火报警,这里指战争。家书:家信。抵:值
42、。搔:用手指轻抓。浑欲:简直要。不胜:承受不住。簪:绾头发的簪子。古代男子留长发,也要用簪子。赏析:至德元年(756)8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前两句是望中所见,极概括,极沉痛。国家残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换了主人。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可见的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诗人睹物伤怀,伤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正如吴见思杜诗论文中写道:“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成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矣。”颔联写花写鸟
43、,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诗人感触异常。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接下来写战争时间之长,家书的难得可贵。诗人那种忧时伤别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深沉和具体。“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不仅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且情感也一泻而下。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头上白发本来稀少,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本诗以“不胜簪”作结,使人感到诗人把自
44、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这首五律,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的形象,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又诉诸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中,具有极强烈的感人力量。三)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是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春望和月夜都写了诗人对家的思恋,请比较两首诗在表达这种感情时的角度有何不同:第六章一)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rin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解】: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3、自:
45、空。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注释】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出生于河南巩县,死后葬于家乡巩县。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
46、,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连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
47、,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崇拜学习的榜样。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
48、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脑际浮现的,决不只是往古英雄诸葛亮的形象。还有抒情主人公伤时感事、叹息哭泣的荧荧泪光。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处。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诗人满腔的激情。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露出同样是忠君爱国者的杜甫对于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首联二句,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为了交代地理位臵,而
49、是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处寻”以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白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宋代以后,有不少诗话家不主张诗中发议论。认为诗以不犯本位为高,议论便落言筌,不是诗的本色。明清有些论者,甚且以为老杜的包括蜀相在内的许多名篇是“纯乎议论”之作。我认为,诗既然要表达作者喜怒哀乐之
50、情,就免不了有时要议论,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议论,而在于议论得好不好,有没有分寸,是否有助于深化作者的感情和篇中的意境。此诗后半的四句议论,就是可为后世诗人效法的成功范例。首先,这段议论从生动的写景中自然地引发出来,丝毫也不生硬枯燥,而是饱含情韵。既切合吟咏对象的形象内涵,又带着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强烈感情,它精辟而凝炼,将全篇的主题思想升华了。其次,议论中用的就是诸葛亮本人的故事,它们具有极高的概括性,本身便含有形象思维,能够唤起读者对于渚葛亮一生的联想。“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与“出师”句更令人怀念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白帝托孤、六出祁山和病死五
51、丈原等等感人事迹。这与一般抽象议论绝然不同,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又能启发读者激情的诗化的议论。从全诗抒情层次来讲。“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老杜本人的忧国之心也隐隐然寄托其中。有这两句的沉挚悲壮,末联再作痛心酸鼻的哀哭之语,才显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末联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贞革新的首领王叔文、宋代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诵此二语,可见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所铸成的悲剧美是如何历久不衰了。二)比较选诗篇目及解读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楼船夜雪瓜洲渡塞上长城空自许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镜中衰鬓已先斑千载谁堪伯仲
52、间!【注释】世事艰:指抗金大计不断遭到投降派阻挠、破坏,自身屡受排挤、打击。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即瓜洲镇,在今江苏邗江县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塞。铁马秋风:形容宋军军容盛壮。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陆游曾积极协助王炎谋划进兵长安大计,在大散关一带与金兵接战。但这年九月,王炎被调进京,大计落空。这段经历,陆游常常既引以为豪,又引以为憾。塞上长城:边塞上的长城。南朝刘宋的大将檀道济,抵御北魏侵犯有功,以“万里长城”自比。陆游暗用其意。出师一表:诸葛亮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而“鞠躬尽瘁”的决心。名世:名传后世。堪:能够。伯仲:原指
53、兄弟间长幼次序,引伸为衡量比较人物等差之词。这里则有相提并论、并驾齐驱的意思。【简介】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全诗反映了他早年渴望从军,一心报国的宏伟抱负。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他以未能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忧愤不平。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感情沉郁,气韵浑厚。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全诗以“愤”为意脉,以对“世事”艰难的慨叹,对中原沦陷的激愤,对战斗的向往,对岁月流逝的惆怅贯穿全篇。尽管诗思遄飞,运笔纵横,仍然题旨鲜明,不枝不蔓,给人以深沉蕴藉之感。【赏析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
54、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
55、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
56、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
57、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三)比较练习设计题目及答案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第七章一)教材选诗篇目及解读登岳阳楼杜甫昔
58、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注释】注释: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冬,诗人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后写的。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吴楚东南坼(chP)意思是,吴、楚两地以此划分疆域:东为吴,南为楚。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乾坤日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无一字音讯全无。字,指书信。老病有孤舟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杜甫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所以这样说。戎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
59、事又起。这年八月,吐蕃以十万人进攻灵武(今宁夏中卫以北),以二万人进攻州(今陕西旬邑西)。戎马,借指战争。【简介】登临览胜之作,固然首先必须真切地描绘江山之壮、风光之美与景物之奇,但是如果仅仅能做到这一点,尚不足以称高格。除了表现自然景观之外,还需要融进诗人的胸襟气度,写出特定的名胜所给予登临者的深切感受,使得奇情与壮采一齐飞腾,达到情景合一的化景,这才可以称为名篇佳作。老杜此诗,篇幅虽极短小而气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胜与诗人心中家国多难的悲哀结合起来抒写,造成了沉雄悲壮的高超艺术境界,在古往今来多如牛毛的登临岳阳楼的诗篇中,它几乎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绝唱。【赏析】诗为大历三年(768)杜甫携眷
60、自夔州出峡后,暮冬流寓岳州(今湖南岳阳市)时所作。首联二句,即揭示登楼的题旨,写自己宿愿终偿的欣喜之情。“昔闻”、“今上”云云,用时间概念联接两个描述诗人行动的句子,使得登临者兴高采烈的情状溢于言表。颔联二句,极度夸张地写出登楼所见。坼吴楚而浮乾坤,这是形容楼前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吴楚,指春秋战国时吴楚两国的旧地。大致说来,吴国在洞庭湖东面,楚国在湖西及湖南一带,所以诗人说吴楚之地好象被这个大湖分为两半。“乾坤”,指天地,包括日月。这一句说,洞庭湖太阔大了,天地日月都象是在其中漂浮着,不论白天还是夜晚。这样来描写洞庭湖,有人以为过于夸大,“于事理未当”,象是写大海而不是写湖(见喻守真唐诗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空调安装工程总包
- 矿山扩建延期协议
- 企业信用评级承诺书
- 员工入职承诺书:项目管理篇
- 停车场清洁工聘用协议
- 家电回收物流承诺书模板
- 交通运输参股管理要求
- 果园种植培训租赁协议
- 企业年金管理与资本市场动态
- 服装加工物料提升机租赁合同
- 幼儿园大班剪纸《窗花》课件
- 2022中国大学排名Excel
- 2023年第一季度思想汇报(3篇)
- CNAS实验室评审不符合项整改报告
- 工厂围墙视频监控系统方案及报价书
- 方位介词附习题及参考答案
- “二十四节气”研究性报告
- 个人挂靠公司协议书(大全)
- 危险化学品物质氮气(N2)安全告知卡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一二单元 北师大版 (共 33 张ppt)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分与合》第2课时6、7的分与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