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四版)第11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_第1页
国际贸易(第四版)第11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_第2页
国际贸易(第四版)第11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_第3页
国际贸易(第四版)第11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_第4页
国际贸易(第四版)第11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发展轨迹和对国际贸易的双重影响。中国与世界几大重要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经贸关系,及我国对亚太经合的原则和立场。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指有着地缘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定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共同的行动准则和协调一致的政策,甚至通过建立起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实行长期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经济乃至政治上的联盟。“地缘性”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首要特点;“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既是各国走向一体化的动因,也是一体化的重要目标;“超国家的经济调节”是指在共同的价值或共同的利益基

2、础上,通过共同机构的机能来对各成员国的主权形成某种程度的约束: (1)该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整体承认共同的价值或共同的利益,同时各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对其主权的限制;(2)共同机构对上述共同价值或观念的实现,拥有可以收到实际效果的权能;(3)此种实效权能不同于成员国的权能,它是一种立足于整个集团的全体利益基础上,能实现自动调节的权能。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 原因(一)形成过程1.初始阶段 1921年,比利时与卢森堡结成经济同盟; 1932年,英国与英国联邦成员国组成英帝国特惠区;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并形成两次较大的发展高潮:2.第一次高潮:50-60年代 经互会、欧共体、欧

3、洲自由贸易联盟,以及中美洲共同市场、安第斯公约,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等;3.第二次高潮:80年代后半期欧共体取得的成就和显示出的活力产生了巨大的示范和轰动效应,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其他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它促进了西欧、北美、东亚地区集团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组建亚太经济的构想变为现实。(二)发展原因:1.联合一致抗衡外部强大势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因;2.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3.政府职能的加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前提;4.贸易创造等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一)不同归纳区域经

4、济一体化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的目标不同,一体化组织形式也不同:宏观经济学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归纳为三种: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国际经济学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归纳为四种: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完全的经济同盟欧洲共同体经济学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归纳为六种: 单一商品的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完全的经济同 盟 、完全的政治一体化。加拿大经济学家R.利普西特则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归纳为以下六种: 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经济一体化。一般来说,国际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归纳更具普遍性,而

5、欧洲共同体经济学的归纳更具特殊性,至于加拿大经济学者将区域经济一体化雏形的特惠关税区,也归入其中,对于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亦不无裨益。(一)特惠关税区 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在成员国间对全部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优惠的关税,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始形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组织形式。(二)单一商品的经济一体化欧洲煤钢共同体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把某一特定工业部门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管理机构控制之下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三)自由贸易区通过取消相互间的关税壁垒和贸易限额,而形成的允许商品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

6、点:是各国成员仍保留各自对外部世界的贸易政策,各国按照各自的关税制度和非关税的贸易限制措施,对非成员国的货物征收关税,并限制其进口。故在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边界上仍需设立海关检查,并实施原产地原则,以防止非成员国货物绕开关税壁垒较高的成员过,而通过贸易壁垒较低的成员国进入自由贸易区内。(四)关税同盟其特点是: 对内取消相互贸易的一切壁垒和限制,实行自由贸易,因而,同盟成员国内部边界上无需设置海关检查;对外则建立一套由各成员国同意的共同的关税和贸易限额制度,形成统一对外的关境。(五)共同市场它不仅完全具备关税同盟的一切特征,而且还允许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商品自由流动方面,它既有

7、一致对外的统一关税,又有协调间接税制度、产品标准化制度;在资本的自由流动方面,有协调筹资制度;在劳动力自由流动方面,有学历和技术等级的相互承认制度等等。共同市场下经济调节的超国家性质也比关税同盟更进一步。(六)经济同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阶段;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政策,包括货币、财政、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政策,以及有关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政策,并拥有一个制定这些政策的超国家的共同机构。(七)完全经济一体化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区域内各国在经济上完全统一化,并且,伴随着经济同盟的不断发展,成员国将会加强政治上的联合,建立政治一体化。第二节 欧洲联盟欧

8、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EU,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发展而来的,是迄今为止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且是个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的联盟。欧盟地跨约 400 万平方公里 ;人口将近5亿,仅次于中国和印度,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区。 2009年11月19日,欧洲联盟27个成员国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峰会,在平衡国家大小、政治倾向、性别等因素后,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当选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来自英国的欧盟贸易委员凯瑟琳阿什顿当选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欧洲联盟1欧元=9.7468人民币1人民币=0.1026欧元 一、成立的动因1.从现实的角度

9、看,西欧经济一体化是其外御对手、内求发展的需要;2.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欧经济一体化缘于欧洲统一运动。二、一体化进程及走向(一)规模上的不断扩大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7年3月25日,法、德、意、荷、比、卢6国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该条约正式成立。1965年4月8日,6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1967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10、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成员国之间建立起了关税同盟,统一了外贸政策和农业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建立了统一预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发展成为欧洲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代言人。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2003年4月16日,在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塞浦路斯、匈

11、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 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正式签署入盟协议;2004年5月1日,这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 。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欧盟成员国增加到25个,总体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从约3.8亿增至约4.5亿,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约5%,从9万多亿美元增加到10万多亿美元,经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 (二)内容上不断拓展1.关税同盟;2.共同农业政策;3.欧洲货币体系;4.科技共同体和尤里卡计划;5.统一大市场;6.欧洲联盟。(三)欧盟的东扩和欧洲一体化1.先期准备阶段2.制定入

12、盟谈判时间表阶段3.正式入盟谈判阶段三、外贸特点(一)对外贸易额增长较快,贸易 地位显著上升;(二)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增长迅 速,内部贸易比重扩大;(三)商品结构发生变化;(四)主要贸易伙伴超级化;(五)对外贸易政策 内向化; 对外贸易政策内向化:根据地缘政治、社会制度和历史关系,欧盟把世界各国分成6部分,分别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1.对欧洲经济区国 如挪威、冰岛等实行最优惠的政策,除了不实行共同农业政策以外,在商品、人员、服务及资本流通方面与成员国相似.2.对协议联系国 经过5年过度,逐步实行自由贸易。3.对洛美协定国家,实行特惠关税待遇4.对WTO中的发达国家,实行“对等原则”,通过在WTO框

13、架内和双边磋商,确定关税水平。 如,美、日、澳、加等。5.对WTO中的其他亚洲和拉美国家,实行最惠国待遇,享受最惠国关税,其中有些国家的某些商品享受普惠制待遇;6.对“国营贸易国家”采取限制性贸易政策。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协定的宗旨是: 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 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 。一、成立的动因(一)从

14、内部动因 NAFTA是三国经贸关系向纵深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二)从外部动因 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是促成NAFTA的决定性因素。二、一体化进程及走向(一)美加自由贸易区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几种走向 1.组建美洲自由贸易区 2.推出亚太新战略 3.构建美欧自由贸易区 三、外贸特点(一)对外贸易规模巨大,但地位相对下降; (二)成员国间的贸易和投资增长迅速,但比欧共体对外更开放; (三)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在对外贸易结构中举足轻重; (四)跨国公司在对外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五)从国际自由贸易体制退到双边和地区性自由贸易主义; 第四节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产生的背景:20世纪8

15、0年代,国际形势因冷战结束而趋向缓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潮流。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和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等背景下,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于1989年1月提出召开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东盟的积极响应。1989年11月6日至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这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199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首都汉城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立。 1993年6月改名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 AsiaPa

16、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 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成立之初,仅有12个成员到目前为止,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俄罗斯、中国台北、和越南。 一、成立动因(一)APEC成立的根本动因来自其成员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成员经济的互补性性和类似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是APEC成立的重要条件;(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和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所导致的贸易转移效

17、应,迫使亚太国家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步将其贸易重点从传统的欧美市场转向亚太区域市场; (四)日、美积极组建亚太既出于经济的考虑,更出于长远的战略打算; 二、一体化进程及走向(一)民间讨论、酝酿阶段 (60年代初-1980年)(二)半官方协商阶段 ( 1980年-1989年)(三)官方协商、协调阶段 (1989年以后)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外贸特点及其组织方式多样性与互补性统一;对内优惠与对外开放相一致;松散型与制度化相协调;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复合型组织结构区内贸易逐步向水平分工和贸易过渡;四、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一)亚太地区是中国利益之所在 (二)中国对APEC做出历史性贡献 (三)中

18、国参与APEC的对策 第五节 关税同盟理论(本章重点)关税同盟的含义及其对世界经济福利的双重性影响: 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关税同盟理论:静态效应分析一、关税同盟理论(一)关税同盟的含义和特点 美国经济学家范纳提出:成员间完全取消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间分配关税收入;关税同盟最大的特点是: “对内自由,对外保护”,因而从总体上说,关税同盟对整个世界经济福利的影响也是双重的: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二)关税同盟静态经济效应分析1.贸易创造效应 Trade Creation Effect指关税同盟缔结以后,因成员国之间相互减免关税而带来的关税同盟内部各成员之间贸易规模

19、扩大和由此带来的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的效果。贸易创造效应图示ABCX产品成本 80美元60美元40美元A、B同盟后:两国发生贸易;B国生产X;两国市场扩大;同盟前:三国各自对进口产品实行100关税2.贸易转移效应:指关税同盟缔结后,因对内减免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而导致的贸易对象变化所造成的全球社会财富浪费和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贸易转移效应图示ABCX产品成本 80美元60美元40美元A、B同盟后:B国生产X,较C国生产率低,形成资源浪费,并增加A国消费者负担;但A国生产者剩余增加。总结:关税同盟的影响关税同盟缔结之前: 一国对来自任何国家的同种进口商品征收同等水平的关税,世界各国在相同的条件

20、下竞争,谁的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谁就获得贸易机会。关税同盟缔结之后: 各成员之间相互取消关税,该种商品转由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成员国进口,同盟内部的生产资料可以重新优化配置,使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即产生正的生产效应;由于成员之间关税的减免和贸易限额的取消,不仅使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随之增加,也能买到更便宜的商品,增加消费量,从而增加实际收入,即带来正的消费效应。但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从世界角度看,关税同盟的建立会导致生产资源的非最优配置,生产效率下降和生产成本的提高。同时,它也会导致进口成本较之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增加、消费者开支增大

21、,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即带来消极的一体化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三、关税同盟的实现条件(一)加入关税同盟面临的双重影响(二)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的条件(三)关税同盟对其成员国外贸的利弊(四)关税同盟持续和发展的条件(五)结论(三)加入关税同盟的条件分析加入关税同盟之后,一国将面临着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双重的影响:是否加入关税同盟的基本考虑是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孰大孰小来确定。如果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一国就倾向于加入关税同盟,否则就回徘徊于同盟之外;因此必须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分析。P小汽车单价(英镑) Q英国的进口量ADSBa 5 000 6 000 5 400CcebdS0

22、S2S1D1D2D0 本国的最初价格(英国) 成员国的价格(德国)非成员国的价格(日本)如图所示:横轴表示英国进口小气车的数量,纵轴表示进口价格,SS表示英国小汽车的供给曲线,DD表示其需求曲线;假定日本为世界上小汽车生产成本最低廉的国家,德国次之,英国生产成本较高。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英国国内价格为6000,从德国进口价为5400,日本为5000,若英国对所有进口小汽车不征收关税,英国将从日本进口数量为S0D0的小汽车,而不会从德国进口。在保护贸易的条件下(英国在加入欧共体之前),因为其国内成本较高,为保护本国小汽车生产厂商,英国对所有小汽车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假定T=1000英镑,则,使日本

23、进口价上升为6000英镑,德国进口价上升为6400英镑;显然,征收关税后,英国不会从德国进口小汽车,从日本进口的小汽车也骤然下降为S1D1,而英国政府的关税收入为: 1000英镑/辆S1D1= c + d在保护贸易的条件下(英国在加入欧共体之后),英国对来自欧共体成员的货物免征关税,但共同的对外关税仍然适用于非成员国;假定小汽车的共同对外关税仍为1000英镑;那么英国从欧共体内伙伴国德国进口就比从非欧共体成员国的日本进口便宜,即从日本的进口价仍为6000英镑,而从德国进口价则降为5400英镑,在此种情况下,英国国内价格也会趋向5400英镑,进口数量也相应增加了S2S1+D1D2,从而使现在的贸易规模由S1D1增加到S2D2。值得注意的是,贸易量回升,对象却发生了变化(见B点),与A点的价位相比:(1)国产小汽车减少S2S1单位,即生产者剩余减少e面积的量,国内小汽车的需求量扩大到OD2,即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b+c+e;同时,由于与伙伴国的关税互免,英国政府减少关税收入c+d;(2)关税同盟对英国经济福利的影响为:(a+b+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