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必修一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_第1页
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必修一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_第2页
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必修一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_第3页
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必修一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_第4页
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必修一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程目标】简述生物膜的结构。【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教学活动】旧知督查: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和 ,还有 。细胞膜的功是: 、 。活动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磷脂世纪,欧文顿发现: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说明: 。2.磷脂分子的结构:3.请画出在空气水的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分布图:空气 水4.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在水中如何排布(得益于技术进步)?以图示出。活动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得益于技术进步)-蛋白质世纪初,科学家分析哺乳动物红细胞膜的成分发现,主要有 和 。2.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呢?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

2、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都是由 三层结构构成。但他把生物膜描述成静态的结构(称为静态模型、三明治模型、单位膜模型)。活动三:如何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囊泡(膜)的融合?年,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核小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的 。3.生命观念之结构与功能观在流动镶嵌模型探索过程中的体现。活动四: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如右图,回答问题: 名称: 地位: 特点: 名称: 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位置 磷脂双分子层中 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特点: 名称: ,又称 作用: ;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 。反馈练习:3.如图表示细

3、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回答:(1)该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功能特性是_。(2)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 B表示的结构是_。 (3)细胞识别与图中_(填字母)有关。(4)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均有类似膜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却有很大的区别,其原因是由于图中_(填字母)不同所致。(5)具有_(填字母)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6)细胞能生长,变形虫能变形、运动摄食是因为细胞膜具有 。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

4、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

5、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

6、入、广泛开展。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

7、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二、不断加强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三、学习运用科学的

8、教育教学模式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四 、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9、,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五、勤思考,多动笔每周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以后的研修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

10、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鲜花。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能更上一层楼。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流动镶嵌模型,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2.通过体会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发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通过运用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探讨建模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学重点】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科学家探索生物膜结构历程的经典实验。【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磷脂分子、蛋白质、糖

11、类模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通过对比实验高温破坏植物叶子,从而使色素分子流出,引出细胞膜的功能,复习细胞膜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那生物膜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与他的功能相适应呢?,导入新课: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流动镶嵌模型,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2.通过体会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发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通过运用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探讨建模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二、修正预习自测答案,表扬优秀同学三、进入探究课堂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开始于100多年前,如果有“时光机器”,将

12、你送回19世纪,你会先从哪个方面去研究膜的结构?学生回答:成分。再问:根据第三章的学习,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答:脂质和蛋白质。脂质中主要是指磷脂。(板书)19世纪的欧文顿也是从成分入手研究生物膜结构的。请大家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课堂探究案第一题:欧文顿认为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学生回答:推理分析。接着问:如何推理分析的?学生答:1895年用植物细胞研究细胞膜的通透性。他选取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脂溶性分子易透过细胞膜;而非脂溶性分子则难以通过。 总结,要想知道一种推理是否正确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实验验证

13、,到了20世纪初,人们已经能够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和鉴定,科学家们通过对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进行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继续提问:为什么欧文顿没有进行实验?学生答:因为技术落后,限制了研究。总结结论:实验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接下来依次研究磷脂和蛋白质如何在膜上分布。先介绍磷脂分子特点,有一个手势比喻磷脂。模型构建1:小组合作摆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的排布状态。限时两分钟。小组代表到黑板展示。点评模型。 已知细胞膜的内外侧都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磷脂分子应该如何排布?模型构建2:小组合作摆出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的排布状态。限时三分钟。小组代表展示并解释,点评模型。

14、 我们是根据膜两侧的水环境推断磷脂为双层排布,科学家于1925年也做了相关的实验验证: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推论:在细胞膜上排列成两层。 过渡,问学生:蛋白质的位置在哪里呢?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了。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三明治”模型。(1)模型认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三层结构构成,中间的亮层是脂质,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 他把生物膜描述为单位膜结构。 教师提示:罗伯特森认为蛋白质是均匀分布在磷脂两侧的,但是到了60

15、年代冰冻蚀刻技术应用于膜研究,得到膜的断层(展示膜断层图片),学生分析蛋白质真实的分布状态有三种:镶在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 继续问,蛋白质的分布我们清楚了,“三明治”模型认为细胞膜是静止不动的,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师生总结:无法解释生命现象: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然后提示膜具有流动性,有没有证据表明膜可以“动”呢? 微课演示人数细胞融合实验。总结结论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过渡:至此,生物膜更加合理的模型已经呼之欲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流动镶嵌模型”。请阅读教材P68文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限时两分钟

16、) (1)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什么?(2)为什么说膜具有流动性? 学生代表回答,并总结出“流动”“镶嵌”的含义。 补充糖蛋白、糖脂 模型构建:流动镶嵌模型,限时4分钟,各小组代表展示交流。 教师点评各代表的表现,并指出流动镶嵌模型并不能体现出膜的所有特点,比如说流动性,这个模型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了,科学家仍在继续探索膜结构,介绍颜宁37岁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6个月的时间攻克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的科学难题。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四、当堂检测限时4分钟,答案修正,释疑解惑。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升华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

17、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课后作业1.集思广益,寻找适合制做立体模型的材料2.完成课后巩固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通过前面对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已经能初步认识到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学生在第三章的学习中曾经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对模型构建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模型能描述原型部分特点,不能表示出全部特征。通过第三章第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细胞膜的成分是由蛋白质、脂质以及少量的糖类组成,并且知道糖蛋白的功能,学习了细胞膜是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的进出的功能,具有选择透过性。在第四章第一节的学习中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已经了解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

18、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效果分析在本节课课堂中既有学生的制作模型、思考、讨论、交流、合作和成果分享等,又有教师的讲解、启发引导、组织讨论总结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质量。这节课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关于培养学生了解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的要求,在课堂上通过建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材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二节,与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也是对第三章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延伸和提升,使学生在已知生物膜功能和成分的前提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